封侯-第6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颜辛错不及防,被大臣们揪住暴打,太常少卿钟子玄将颜辛扑倒,一口咬掉了他的耳朵,颜辛痛得惨叫,想拔剑又拔不出,紧接着又被人咬掉了另一只耳朵。
苏纯要冲上去,却被杨沂中拦住了,淡淡道:“天子就间接死于他手,他不死,天理难容!”
苏纯也喝住了侍卫,杨沂中又对他道:“他肯定带了亲兵,必须把他们拦住,消息传出去,梅花卫也要造反!”
苏纯大惊,“前面没有侍卫,这可怎么办?”
这时,颜辛的惨叫声嘎然消失,他的皮靴里的匕首被钟子玄抽出来,一刀插在胸口上。
杨沂中对老宦官道:“请转告太后,恐怕梅花卫要造反,我必须去制止他们!”
老宦官将杨沂中拉到一边,低声问道:“太后想知道,赵伯琮是否还在?”
杨沂中摇摇头,“天子下旨将他处死,他首当其冲,几个儿子也被斩草除根。”
老宦官只得点头道:“杨都统快去吧!好像太后也希望让杨都统维持城内秩序!”
杨沂中转身疾奔而去,这时大臣们都起来了,颜辛浑身是血,脸上面目全非,眼睛被戳瞎,耳朵鼻子和嘴唇都被咬掉了,喉咙被咬断,但最致命的却是一把匕首插在胸膛,直接刺穿了心脏,气绝身亡。
颜辛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以这种方式死掉。
苏纯连忙命令士兵将颜辛尸体抬走,数百名大臣才长长出了口恶气。
……
紫薇殿偏殿内,韦太后和四位相国商量皇位继承人,但他们却遇到一个大难题,皇帝无子,唯一可以继承皇位的赵伯琮也在混乱中死了,几个儿子也生死不知。
五人只能做出一个折中的方案,先由太后垂帘听政,寻找到合适的皇位继承人后即刻扶持登基。
事实上,他们都知道前太子赵谌还有两个儿子在京兆,那才是正宗的皇太孙,但谁也不敢提及此事。
正商量时,一名宦官急匆匆跑进来禀报,“太后,几位相公,刚刚得到消息,梅花卫造反!”
韦太后大惊,急问道:“可有人阻拦?”
“听说杨都统率军和梅花卫在西湖一带激战,情况不明!”
韦太后着实忧虑之极,“怎么一件件都不让人安心,没完没了!”
张浚安抚太后道:“太后不用担心,梅花卫都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相信杨将军会将他们全歼!”
韦太后点点头,“几位相公先去休息吧!哀家也累了,具体朝政安排我们明天再商议。”
几名相国下去了,韦太后却没有走,她来到天子的御书房,在皇位上坐下,她的野心开始膨胀起来,为什么要找皇位继承人,难道自己就不能登基为女帝吗?
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包围
梅花卫的叛乱迅速被扑灭,颜辛被杀只是导火县,士兵们抢掠的财物被没收才是根本原因,他们企图再次抢掠临安,但这一次却被杨沂中的军队监视住,一万士兵刚刚冲军营,便被一万士兵的强弓硬弩伏击,射杀了两千余,梅花卫士兵便崩溃了,仓惶逃跑,却被接到太后密旨的杨沂中下令全部斩杀。
韦太后要收买百官人心,那么对梅花卫下手就是最好的选择,一定会受到百官的欢迎,韦太后便下达了杀绝令,用梅花卫的鲜血来祭祀的权座。
剩下的梅花卫士兵遭到了近卫军士兵的残酷屠杀,哭喊求饶都没有用,被杀得人头滚滚,血肉横飞,鲜血染红了西湖,最后只有数百人逃走,其余九千余人全部被斩杀。
全歼了梅花卫,韦太后数落了梅花卫的三大罪状,下令彻底取缔梅花卫,朝野百官的恶气得以舒缓,朝政重开,韦太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下旨为天子举哀。
陈庆率领数百艘大船以及十万大军沿着长江一路向东航行,他在得到天子驾崩的消息后,便下令三路大军向江南进军。
上军都统制杨再兴率十万大军从长江北岸的和州、真州和和扬州三地横渡长江,高定则率领八万军队从上饶县出发,进军衢州,刘琼和唐骞也率十万大军从福建路北上,分兵两路进军温州和处州。
西军势如破竹,所过之处秋毫不犯,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留守镇江府的宋军副将正是都统制王贵。
他在大营内来回踱步,难以下定决心,他只有一个选择,要么投降,要么率军撤退,迎战是不可能了,西军四万大军在江宁渡江,正向镇江府杀来,而江面上还有三万西军开始登陆,自己只有一万军队,送上去也是以卵击石。
王贵原本对天子赵构很忠诚,但韦太后却不喜欢他,几次阻挠他的任命,最后只任命为江阴军制置使,完全被边缘化了,这次要不是韩世忠率军去勤王,怎么也轮不到他坐镇江府。
这时,他的幕僚江阴人常霖劝道:“现在天子驾崩,太后当政,我看她肯定是要扶持幼帝登基,她来掌握朝政,那么首当其冲就是掌握军权,她信任的人会提拔掌权,她憎恨的人一定会贬黜夺权,将军可以扪心自问,属于哪一类?”
王贵叹口气道:“我一定属于后者,我在临安述职时,没有理睬她的拉拢,被她嫉恨,从前有官家信任,我还能出任江阴制置使,统领一万军队,现在官家驾崩了,太后必然会杀鸡儆猴,估计我就是那只鸡。”
“那将军还犹豫什么呢?投降西军,至少还有一万军队的本钱,再不济也能混个统制,将军对天子已经仁至义尽,现在该考虑自己的前途命运了。”
王贵长长叹了口气,“你说得对,我确实对大宋已经仁至义尽,不是我不想效忠,而大宋不再容我!”
王贵随即下令,不准抵抗西军渡江,全军改旗易帜,向西军投降。
……
与此同时,留守衢州的刘锜副将戚清也率一万军向高定的大军投降,西军稍稍放慢了速度,开始以齐头并进的方式向临安进发,五天后,杨再兴的十万大军进入嘉兴府,高定的八万军队进入严州,刘琼和唐骞的十万大军进入绍兴府,他们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绝不贪功冒进。
更重要是,他们所过之处全部废除一切宋朝税赋,颁布雍王令,城乡皆免税五年,降低粮盐布价格,开设常平店,受到了广大百姓的热烈拥戴,一路之上,百姓们箪食壶浆迎接西军到来。
同时对官府也足够宽容,所有官员都继续留任,只是知州知府改为刺史,知县改为县令,通判改为长史。
事实上,所有的官员都是人精,他们都知道宋朝大势已去,只要不是异族,不损害自己的利益,改朝换代很正常,宋朝取代后周时,也没见哪个后周官员殉国自尽。
西军势如破竹般南下、东进、北上,七天后,二十八万西军占据了嘉兴府最南面的崇德县、湖州最南面的德清县、武康县,严州最东面的桐庐县,绍兴府最北面的萧山县,还有三万水军三百艘战船封锁了钱塘湾。
也就是说,西军并没有进入临安府,或者说,朝廷只剩下临安府一地了。
朝廷内乱成一团,一个接一个紧急情报让百官们胆寒心战,让刚刚掌握朝政大权的韦太后更是寝食不安,昼夜不宁,她不断地接见相国和大臣,商量应对之策。
秦桧安慰韦太后道:“启禀太后,我们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程度,我们还有本钱,宋军目前还有七万人,以及三千侍卫,整个临安府的人口还有一百多万,更重要是我们还有大量积累的财富,粮食有百万石,左藏库和内库的财富超过三千万贯,库房里也有大量兵甲,我们可以增兵,使兵力迅速达到二十万大军。”
韦太后叹了口气,又问徐先图道:“徐爱卿,官家在世的时候最器重你,你怎么看?”
徐先图沉吟一下道:“西军目前按兵不动,似乎在等待什么,卑职估计是在等雍王到来,秦相国也有点道理,毕竟我们还有一点本钱,微臣建议利用这点本钱和西军谈判,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徐相国的意思,是让哀家投降?”韦太后着实有些不满。
徐先图摇摇头,“谈判不是投降,开城门举白旗出去才叫投降,谈判是文战,是维护自己利益的一种方式,所以兵法中才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攻,下政攻城。”
这时,朱胜非也道:“太后,确实可以试一试谈判,至少能摸一摸对方的底线,也为我们备战争取时间!”
还是朱胜非会说话,把谈判当做一种策略,韦太后点点头,“那就先谈一谈吧!问问他们,为何官家尸骨未寒,他们就这样迫不及待了,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说到这,韦太后看了一眼张浚,冷冷问道:“张相国,你今天很沉默啊!”
这么多年来,张浚一直就是韦太后的对头,现在韦太后上位,她对张浚已经越来越难以容忍,要不是西军大军压境,韦太后第一个罢免的就是张浚。
张浚淡淡道:“微臣支持徐相公的意见,谈判,这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微臣劝太后不要再征兵,会引起百姓恐慌,出现大逃亡的。”
“唯一出路!”
韦太后冷笑一声道:“看来张相国是很想去见一见陈庆,叙叙旧情,恐怕这也是张相国的唯一出路。”
“微臣没有此意!”
“张相国这么不冷不热不上心,哀家也给你一个建议,主动让贤吧!”
韦太后对张浚忍无可忍,终于下达了逐相令。
张浚心中叹息一声,躬身道:“微臣身体有恙,无法胜任朝务,想在家安心养病,恳请太后成全!”
“准奏!”
“多谢太后成全!”
张浚告退离去,韦太后随即下旨,免去张浚参政事、尚书右丞之职,任命其为宣州别驾,准其在家养病。
而这时,雍王特使吕纲再次进入了临安城。
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初谈
雍王特使官署已经在梅花卫的骚乱烧毁了大半,还有一座小房子保留完整,吕纲便在小房子内重新挂上了牌子,牌子上写着‘雍国特使’四个字。
原本是雍王特使府,改了一个字,意义就不一样了,原本是王和帝的关系,现在已经是国与国的关系。
吕纲一边雇人清理院子,一边派手下去朝廷通报,很快,得到消息韦太后派徐先图和朱胜非二人前来试探态度。
两人来到特使府,走进大门,只见吕纲在指挥人清理瓦砾,吕纲连忙上前见礼,“面目全非,让二位见笑了!”
徐先图也叹息道:“梅花卫之乱荼毒甚深,莫说特使府,我的府邸也被冲击,幸亏我家里有间密室,一家人躲进去才得以逃生,但管家被杀,使女被辱,家里值钱的东西都系都被抢走,朱相公府里也被抢走了上万贯钱,他也是幸亏妻女不在临安。”
朱胜非也道:“朝廷正在登记损失,被抢走的一些物品还能还回来,吕特使可以去登记一下。”
“我这里财产损失倒没什么,就是一些家具被烧毁了,还有房子,就不用麻烦朝廷了,两位请吧!”
吕纲把两人请进小房,在客堂坐下,一名手下给他们上了茶,吕纲又关切道:“听说天子被刺,刺客可抓到?”
徐先图摇摇头,“当时临安城一片混乱,刺客正好逃跑,现在再查已经不可能了。”
“有什么线索吗?”
“朝廷基本上已经定性,是权贵报复天子,和向家有关,极可能是向家豢养的死士所为,向府的管家也证实了,死士有一种毒箭,见血封喉,天子就是被这种毒箭所刺。”
“那就太遗憾了,既然天子驾崩,不知谁来继位?”
徐先图和朱胜非对望一眼,两人面露尴尬之色,徐先图苦笑道:“目前暂时由太后临朝,大宋皇族子嗣稀缺,朝廷还在寻找之中。”
吕纲淡淡道:“随便一个人,管他是白痴还是蠢货,只要姓赵就能当皇帝,主宰天下人生死,你们觉得合理吗?”
朱胜非不以为然道:“规矩如此,只要是大宋江山,那么只能是皇族血统才能登基!”
“可如果不是大宋江山呢?”
朱胜非脸色一变,“雍王当真是要灭宋?”
吕纲笑了起来,“赵氏苗裔都消亡了,哪里还有宋朝,莫非韦太后自己想登基称女帝?”
徐先图沉吟一下道:“前太子可是有两个幼子,他们是正宗的皇太孙。”
吕纲取出两份文书递给他们二人,“这是赵谌去年写的一份声明书,声明他和两个儿子放弃皇权,永为平民,第二份是他妻子在赵谌被金国探子刺杀后写的重申书,她继承丈夫遗志,再次申明两个儿子不再继承皇权,更姓为李,永为平民,雍王和内政堂已经正式批准了她的请求。”
徐先图和朱胜非面面相觑,这一招绝啊!彻底断了他们的后路,赵伯琮和儿子也死了,但说赵氏血脉彻底断绝了,其实也没有,赵伯琮的父亲就还在,只是那人是临安城出了名的老酒鬼,让他当皇帝,根本就德不配位。
“那雍王殿下的方案呢?”
“雍王殿下的方案只有一个,可以暂时保留宋朝的存在,但必须迁都回汴梁,那边皇宫还在,军队不准保留,可以保留侍卫,宋王朝受雍国保护,成为国中之国,太后想登基为宋帝,雍王也不反对。”
朱胜非急道:“放弃军队,怎么可能?”
吕纲淡淡道:“让你们放弃军队,其实是为你们好,一旦军队养不活,朝廷就会被军队反噬,这种后果你们想不到吗?”
……
韦太后并没有勃然大怒,陈庆开出的种种条件她固然不能接受,迁都、放弃军队等等,但同意她临朝称帝,当心军队叛乱等等建议,却说中了她的心理。
她立刻把秦桧找来一起商议,没有了张浚,剩下的三个相国她就容易控制了,秦桧是佞臣,尤其他的妻子王氏和自己关系密切,韦太后有把握控制他,朱胜非更不用说了,他本来就是自己的人,剩下一个徐先图,韦太后早就看透他了,一个滑不留手的家伙,骨子里的妥协派。
“三位相公都说说吧!我们皇位怎么办?”
韦太后将两份声明书放在桌上,“前太子已经彻底放弃了,现在只剩下临安城的那几位了,你们能接受吗?”
秦桧已经从妻子那里知道了韦太后的心思,这女人想称帝,她现在这样问,显然是希望否决立新帝的希望。
“回禀太后,大宋江山已处于危机之中,我更不能随意立新帝,否则德不配位,更会使天下人不再认可宋朝,微臣建议耐心等待,太后可以兼任摄政,把朝政的重任先担起来,等将来有合适的人选,再考虑新帝不迟。”
秦桧没有同意太后立刻称帝,但他建议太后可以长期摄政,当然也是含蓄地告诉太后,立刻称帝行不通。
韦太后算是勉强接受秦桧的方案,先摄政,时机成熟再登基,当年武则天不就这样干的吗?
“就怕哀家才能不足,担不起这个摄政重担!”
韦太后嘴上谦虚,目光却瞟向了徐先图,徐先图虽然没有接到陈庆的纸条,但他从吕纲的口中,完全明白陈庆的意图,灭宋这种事情,就让韦后去做,鼓励她登基为帝。
“微臣支持秦相国的意见,支持太后摄政!”
这是这么多年来,徐先图和秦桧第一次意见统一,韦太后正要开口,却见朱胜非向自己使个眼色,她便淡淡道:“好吧!你们先退下,让哀家好好考虑一下,朱相公留下,哀家要和你商议一下官家出殡之事。”
其实天子赵构的出殡方案早就定下来了,就安葬在先帝徽宗的陵寝旁,谥庙号为平宗,韦太后只是找个借口把他下来吧!
秦桧和徐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