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6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构犹豫一下道:“是御史台给朕的报告,朕不知道这居然是谣言!”
徐先图沉声道:“陛下,既然御史台要告御状,说微臣的儿子在陈庆手下为官,那请他们拿出证据来,他们凭什么说尉迟县的县丞是我儿子,难道因为长得像?难道因为微臣的祖籍是尉迟县吗?微臣要证据!”
徐先图矢口否认,态度坚决,赵构有点动摇了,毕竟御史台上的是报告,说明他们也没有确凿证据,如果证据确凿,那就不是报告,而是弹劾书了。
“这样吧!朕让御史台把事情弄清楚,如果他们弄错了,朕让他们给你赔礼道歉!”
徐先图太了解官家,知道这个时候不能有半点让步,稍微缓和让步,天子就会更加怀疑。
他毫不让步道:“陛下,臣的名誉不容御史台肆意诋毁,如果御史台没有证据,信口开河,必须让赵兴承担责任,那么就是微臣辞职!”
说到这个份上,赵构疑虑尽去,他开始怀疑御史台是受秦桧的指使,想用捕风捉影的手段扳倒徐先图,如果真是那样,那就是在利用自己,简直太可恶!
赵构点点头,“爱卿放心,如果御史台是诬告,朕一定给你一个说法!”
……
徐先图退下去了,赵构立刻命人去把御史中丞赵兴找来,不多时,赵兴匆匆赶来,躬身行礼,“微臣赵兴,参见陛下!”
“赵中丞,朕要问问你,你这份报告中,说徐相公的三子在开封府尉迟县当县丞,可有什么证据?”
“启禀陛下,御史台听说此事后,立刻派人赶赴尉迟县查看,发现那个余县丞确实就是徐相国的三子徐寿!”
“你们派谁去查看?”赵构追问道。
赵兴迟疑一下,事实上不是御史台派人去查看,而是相国秦桧派心腹手下何立去开封府,认出了徐寿。
“回禀陛下,微臣没有派官员,而是让认识徐寿的人去开封府,他很肯定的告诉微臣,他认出了徐寿,肯定就是他。”
赵构眉头皱成一团,“这叫证据吗?天下长得像的人太多了,就凭长得像就能确定,徐相公一口否认有这回事,他说自己的儿子开了一家店铺,他儿子到广州进货去了,你让朕信谁?”
“陛下,肯定没有看错人!”
“那个没用,朕要证据,证明尉迟县的余寿就是徐相公三子,找不出来,你这个御史中丞就不用做了!”
“微臣遵旨!”
赵兴满头大汗,慢慢退了下去,他急急忙忙去找秦桧了。
此时,在长丰茶馆的雅室内,徐先图忧心忡忡把今天的事情告诉了胡云,胡云喝了口茶,微微笑道:“徐相公不用担心,这件事不会有什么证据,最后无疾而终,一旦殿下拿下福建路,你就可以说在广州买香料的儿子回不来,归途都被切断,实在不行,我们也可以找一个像你儿子的人在店铺里露露面,让街坊邻居都看看,然后他再去南洋买货。
至于尉迟县那边,你完全不用担心,去调查的人不会再回来。”
徐先图一颗心放下,点点头道:“那就拜托你们了。”
胡云又笑道:“我给殿下说一下,把你儿子换一个县做官,省得这帮人盯着不放。”
“这样最好!”
徐先图不敢久坐,起身匆匆走了。
胡云沉思片刻,又将掌柜董安找来,对他道:“秦桧肯定还会派人去尉迟县,这次要盯住,让他去了就别回来了。”
董安点点头,“我来安排!”
……
下午时分,秦桧刚回到府中,管家便告诉他,御史赵中丞来了,已经等候多时。
御史台一直就被秦桧控制,这些年他利用御史台捕风捉影,排挤异己,用得十分顺手,御史中丞赵兴自然也是他一手提拔,算得上是他的心腹。
秦桧开到贵客堂,在堂下重重咳嗽一声,正坐在堂上喝茶的赵兴连忙站起身,迎上前施礼道:“参见相公!”
秦桧缓缓问道:“听说今天官家召见你了?”
“正是!卑职今天一早把报告递给天子,他就召见了徐先图,然后就召见卑职了。”
秦桧不悦道:“我给你说过,直接用弹劾书,你偏不信,你用报告显得信心不足,很容易被徐先图抓住把柄,看你这个愁眉苦脸的样子,肯定是被徐先图反击了。”
赵兴满脸苦涩道:“其实和弹劾书与否没有关系,关键是官家问我要证据,我说派去的人已经认出对方,官家说只是长得像而已,没有证据,那就是捕风捉影。”
“然后呢?徐先图怎么说知道吗?”
“官家告诉我了,徐先图的儿子在临安开了一家店铺,他儿子本人去广州进货了。”
秦桧眉头一皱,徐先图有准备啊!不过想想也是,这个传言已经有几个月了,徐先图怎么可能没有准备?
“官家说要什么证据?”
“具体没说,只是说要确凿证据,卑职估计官家也不清楚。”
秦桧手一摊,“那怎么找证据?”
赵兴想想道:“卑职刚才考虑一下,御史办案都讲究人证物证,我们也只能往人证物证方向找,那个余寿身边一定有家仆随从,他知道余寿的底线,这就是人证,至于物证,如果能搞到余寿现在批改的公文,对比以前的笔迹,也能确定同一个人,这就叫人证物证齐全。”
秦桧点点头,这个思路不错,可以采纳,他当即道:“我来安排人手,再去一趟尉迟县!”
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断念
赵兴走了,秦桧回到自己书房,王氏给他端来一盏参茶,满脸疑惑问道:“今天那么大的事情官家都不关心,反而追究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不怕陈庆登基称帝吗?”
秦桧摇摇头道:“我当了十几年相国,官家这个的性格我算是摸透了,骨子里的胆小、怯弱,害怕强者,如果是他能解决的事情,他一定会跳起来大喊大叫,勒令手下去解决,如果是他解决不了的事情,他就会逃避,陈庆的事情他已经控制不住了,可以说,只要陈庆不登基称帝,发生的一切,他也都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是不是虱子多了不咬人?”
秦桧呵呵笑道:“有点这个意思,不过按照我家乡的一句很粗俗的话,叫做死猪不怕滚水烫!”
王氏掩口笑道:“老爷太坏了,居然把官家比作……”
“我们私下说说无妨!”
这时,官家在院中禀报道:“老爷,何立来了!”
“让他进来!”
王氏点点头,从侧门走了,片刻,一名三十余岁男子快步走进书房,他叫何立,是秦桧的门客,也是他同乡,算是秦桧的心腹,颇为能干,前不久他去了尉迟县,认出了余寿正是徐先图的儿子徐寿。
“参见相公!”
秦桧点点头道:“可能还需要你再辛苦跑一趟尉迟县!”
“卑职不辛苦,请相公吩咐!”
秦桧想了想道:“我记得你好像说过,余寿府上有一个跟随他很久的家丁,你还花钱向他打听消息,对吧!”
“对!此人叫阿平,就是从临安徐府过去,他知道徐寿改名为余寿。”
“你想办法把此人带回临安,然后再搞一份徐寿写的公文,我们核对笔迹作为证据,阿平就是人证,要人证物证齐全才能上书弹劾。”
何立躬身道:“卑职明白了,这个阿平比较贪财,可以用钱买通他,甚至他就可以替我们把公文搞出来。”
秦桧欣然道:“就这么办,我带着两名武士和一千两银子北上,务必将我要的人证物证带回来!”
……
秦桧随即派心腹手下何立带着两名武士再度前往开封府尉迟县,这次他们是寻找人证和物证。三人刚离开相国府,便被董安派出的武士盯住了。
而赵兴则开始着手调查徐先图的店铺,只是天子没有告诉他,徐家开的是什么店铺?徐寿去广州买什么货物?赵兴着实一头雾水。
但如果要查也是可以查到,赵兴次日一早来到县衙,向知县王薄说明来意,王薄立刻让幕僚贾应芳替赵兴查找徐先图的产业。
房间里,贾应芳抱出厚厚一叠地契,整一叠放在桌上,“差不多就是这些了!”
赵兴在一份一份翻阅,贾应芳却不经意地将一份地契放在上面,嘴里道:“我记得在哪里见到过,好像是在这一堆!”
他翻了片刻,从里面抽出一份地契,欢呼道:“找到了!”
赵兴连忙接过地契,名字是徐先图,他看了看地址,方丈街福鑫缘店铺。
“他就这一家店铺吗?”
贾应芳苦笑道:“用他本人姓名登记的店铺就这一家,其他或许不是他本人登记,卑职就不知道了。”
这倒也是,这些高官很谨慎,一般都不会用实名登记,“好吧!多谢了。”
赵兴又记住了地址和店铺名字,便起身走了。
方丈街距离县衙不远,坐牛车不到一炷香时间,牛车便拐进了方丈街,方丈街不算小,是一条东西向的次干道大街,两边都是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卖什么的都有,还有不少酒馆和茶馆。
赵兴很快便找到了福鑫缘店铺,居然是一家香料铺,他的随从小声道:“中丞,这家店铺我知道,原来是郑国舅的店铺。”
赵兴顿时明白了,一定是清理郑统全的资产时中饱私囊,或者是用极为低廉的价格把它买下来,还是真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不过赵兴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也参与了上次清理商人的房产,以几百贯的价格买了一座三亩宅子。
赵兴走进铺子,掌柜笑着迎了上来,“欢迎客官光临小店!”
“我找徐寿,他在吗?”
掌柜一怔,“客官要找我家东主?”
赵兴心中一沉,难道是真的吗?
他又追问道:“我托徐寿保管一件物品,时间到期了,我想把东西要回来,是一个很大的铜香炉,掌柜见过吗?”
掌柜歉然道:“我刚来没多久,东主的事情不太清楚,不过东主去广州进货了,可能要几个月后才能回来,要不官人留一封信吧!我回头交给东主。”
赵兴见他说得一本正经,不由又信了几分,又问道:“你确定你们东主是徐寿,不是相国老爷?”
“官人开玩笑呢!我家老爷什么身份,怎么可能当店铺东主?徐寿是我家东主没错,年纪二十五六岁,中等身高,脸很圆,皮肤白净,看看是不是官人认识的徐寿?”
描述一点都没错,正是徐寿的模样,年纪也对,赵兴只得一脸困惑地走了。
……
从临安去汴梁一般都是乘船,先走江南运河到长江,再从扬州走运河北上,进入新汴河,一路北上就到了汴梁,再从汴梁转道尉迟县就近了。
何立带着两名武士乘坐一艘五百石客船北上,这种客船档次不错的客船,有舒适宽大的船舱,如果是百石的乌篷船,船舱就很小,客人只能坐在低矮的船蓬内。
运河上船来船往,舟楫如梭,三天后,五百石客船驶入了长江,他们却不知道,一艘千石货船在后面一里外跟着他们。
魏延宗站住货船船舷边,目光锐利地盯着前面的客船,在他身后,十名手下蹲在甲板上,每人手中拿着神臂弩。
驶到江心时,货船加快了速度,渐渐追上了客船,魏延宗看到了船舱内的情形,三人正坐在桌边喝茶闲聊,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来临。
这时,货船从客船身边擦肩而来,魏延宗一声令下,十名手下同时起身射箭,十支神臂弩同时发射,强劲的弩矢射穿了船壁,船舱内三人措不及防,同时被弩箭射穿身体,惨叫倒下。
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房产
武士们纷纷跳上对方船只,冲进船舱,将还在呻吟未死的三人一刀砍掉脑袋,将三人的人头和尸体分别扔进了长江。
两名船夫吓得跪在甲板上苦苦求饶,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他们若死了,就没有人养家糊口了。
魏延宗走上前问道:“你们是哪里人?”
“我们是镇江府人,专门跑临安和扬州之间接客。”
“我可以不杀你们,但你们一年内不要去临安了,也不得报官,若被我知道你们报了官,我必杀你们全家!”
“小人不敢!小人绝不敢报官!”
手下搜出了信件和三人的随身包裹,魏延宗带着手下上船走了,两名船夫连忙打水冲洗干净血迹,逃回家里去了。
回到家两人才发现秘仓内有客人留下的一千两银子,两人欢喜无限,各分了五百两银子,着实发了一笔大财。
……
对徐先图的弹劾最终不了了之,徐先图也没有追究这件事,他虽然说得很硬,对方不革职就是他辞职,但那只是一种应对策略,毕竟事实如此,他不能真的用这件事和秦桧干到底,万一真相泄露了,自己也会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了了之,天子赵构也不想把事情闹大,他也不再提及此事,而秦桧吃了一个哑巴亏,三个随从没有了踪影,虽然他知道肯定被人干掉了,但为了保住赵兴的御史中丞之位,他也选择了隐忍。
几个月后,这件事就彻底被人遗忘,与此同时,尉迟县丞余寿被调去了河北路清河县出任县令,跟随余寿出任押司的徐沛也升为清河县主薄,终于正式步入了仕途。
时间到了十月份,空置多年的城北大片草地开始动工了,动工之地便是隋唐时的太极宫,唐末毁于战火,虽然荒芜了一百多年,但坚实的青石地基仍在,把上面的浮土清理干净,内政堂决定在地基上修建宫殿,取名依旧是太极宫。
唐朝太极宫占地约六十顷,当然现在的新太极宫不会修建那么宽阔,主要是修建新官署和新的雍王宫,初步修建二十顷,也就是两千亩,以后再慢慢扩大。
新太极宫正南面便是北大街,宫殿动工一开始,便导致北大街沿街店铺的地价暴涨,从每亩三千贯一下子暴涨到每亩两万贯。
北大街地价暴涨的最大得益者是王妃吕绣和她的一众姐妹,她们从前年就开始购入土地,选的都是最好的位置,几个女人在家里没事做,就聚在一起研究房地产,基本上把各自手中的土地和宅子都抛光了,包括陈庆在南面新城的土地也基本都卖掉,全部买入北大街土地,她们一共买了近两百亩土地,新人姚梅也因为土地置换,得了两块沿街店铺,大约八亩左右。
栖凤阁的起居堂内,姚梅手中轻轻摩挲着夫人给她的一块红皮羊脂玉,她还没有从震惊中清醒过来,她做梦也想不到,她的八亩土地一转手就能卖十六万贯。
十六万贯啊!对她来说,两年前还是不敢想象的数字,现在只要她愿意,十六万贯马上就变成了她的财富。
吕绣看了她一眼,淡淡笑道:“我劝你不要急着卖,两万贯还没有到顶,东大街最高可是卖到亩价三万贯,我估计明年新太极宫落成后,北大街的亩价也要涨到三万贯。”
姚梅小声道:“我只是无法理解,土地价格为什么会涨得这么高?”
“这有什么无法理解的,从古至今,财富都是和权力捆绑在一起,距离权力最贵之处,也就是地价最贵之处,明年开始雍王国要建立了,王宫也开始修建,这就意味着京兆将正式成为雍王国的都城,不会再有悬念,所以天下各地的豪门世家都想在都城有个立足点,他们的财富就会变成京兆的土地,我们几年前就看透这个道理了。”
“夫人,我能不能把这两块土地给我父母?”
吕绣赞许地看了她一眼笑道:“可以给你父母,如果你父母来京兆生活,王爷应该会给他们一座宅子,我建议你卖掉小的那块,买的钱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