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5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世忠躬身道:“回禀陛下,王贵虽然是猛将,但他对水军不熟悉,没有水军经验,卑职想安排他在陆地上训练士兵,卑职想推荐另一人为水军左副都督,负责训练水军。”
赵构可不希望韩世忠再推荐从前的部将,这是赵构不能容忍的忌讳之一,他不露声色问道:“韩爱卿想推荐谁?”
“微臣推荐明州防御使张公裕。”
赵构当然知道张公裕,当年完颜兀术搜山检海,把赵构赶下海,金兵战船紧追不舍,万分危急之时,正是当时的明州防御使张公裕率领明州水师击败了金兵水军,才保住了赵构一命。
只是后来赵构把自己的获救宣传为天神显灵护佑,张公裕的功劳也被抹杀了,十年来一直在明州任职。
赵构想起了当年张公裕的功劳,加上他和韩世忠没有什么关系,赵构当即答应了韩世忠的请求,封张公裕为水军副都督,也封都统制,协助韩世忠训练水军。
……
安排好了水军诸事,赵构又把徐先图留下,他负手站在窗前,半晌道:“在和陈庆谈判一事上,朕不该接受秦相公的建议,以至于现在相当被动,朕再三考虑,还是烦请徐相国主持和胡云谈判。”
“微臣愿为陛下分忧!”
赵构欣慰地点点头,又道:“江陵府和鄂州就不提了,但朕要保住荆湖北路,至少要保住随州、郢州、复州和汉阳府,也就是汉水以东,这是朕的底线,在保证的底线的基础上,爱卿争取要回襄州,房州和荆门军可以给他们,但朕不想失去襄阳,另外汴梁那边爱卿要尽量争取一些实际的利益。”
徐先图心中暗叹一声,襄阳这么重要的战略之地,陈庆已经吞下去了,怎么可能再让出来,但他也不想扫天子的兴,只得含糊答应,“微臣一定竭尽全力!”
……
郑府贵客堂上,茶已经冷了,侍女上了第二盏茶,郑统全着实压力山大,徐先图亲自来给他施压,如果今天谈不下,天子就会亲自上门和他谈。
徐先图又耐心劝道:“其实天子已经很宽容了,用收购的方式,否则一声令下,强行征为军用,你也没有办法,所以对待天子的宽容,我们应该心怀感恩,多少给一些面子,否则郑员外一心只考虑京兆的利益,让天子怎么想?”
郑统全足足沉默了一刻钟,终于叹口气道:“我不是不明白天子的宽容,只是徐相公来晚了。”
“什么意思?”徐先图的脸色微微阴沉下来。
“我已经决定不再做海外贸易,所以剩下的一百艘福船在去年就卖给了雍王,折价六千贯一艘,这是雍王开的价,我一口答应了,雍王帮过我的大忙,他想买我的海船,我实在无法拒绝。”
这时,郑统全的长孙郑明走来,将一只小檀木盒交给祖父,郑统全接过盒子对长孙笑道:“去吧!”
郑明施一礼走了,郑统全把盒子打开,取出一份契约递给徐先图,“徐相公看过就知道了。”
徐先图接过契约打开,果然是一份交易契约,将百艘万石福船卖给了陈庆,折旧后作价每艘六千贯,共计百艘,下面交易方是郑统全和雍王特使胡云,还盖有雍王代印,看墨迹和红印,确实有一两年左右了。
徐先图大失所望,半晌道:“这让我怎么向天子交代啊!”
“要不然我再捐五十万贯钱,徐相公觉得怎样?”
徐先图摇摇头,“这不是钱的问题,是态度问题,天子要的是船,郑员外却把船全部给了西军,一艘都没有留下,让天子怎么能接受?老郑啊!这次你做得有点过份了。”
郑统全脸色微变,他犹豫一下道:“我还有两支内河船队,都是千石货船,大概有五百艘左右,要不我就把它们全部捐出来吧!”
“天子在筹备水军,要千石货船有什么用?”
“肯定有用,水军也需要后勤,也要运输各种物资,总不能用战船去当后勤船只吧!”
徐先图想想也有道理,便点点头道:“好吧!再加上你捐的五十万贯,我去说服天子,你尽快把船和钱交给临安府。”
他起身告辞了,郑统全暗擦一把冷汗,他的百艘大船十天前才从明州驶往泉州,这份契约也是刚刚才做好,请高明的人把墨迹和印章做旧。
他想了想,这件事他还是得给胡云说一下,毕竟是五百艘千石货船啊!
他换了一件衣服,匆匆出门了。
……
徐先图离开郑府,立刻进宫面圣去了。
赵构耐着性子听完徐先图的汇报,着实不满道:“郑统全做的好事,竟然把海船全部卖给陈庆,难道他就没有想到朕也要买吗?”
虽然徐先图对郑统全全力施压,但在天子面前,他还是会给郑统全说好话,毕竟郑统全每年还是按时交给他一万贯的酒楼分红,实际上就是保护费。
“陛下,微臣亲眼看到了契约,是去年八月签署,应该是去年陈庆帮了郑统全一次,欠了很大的人情,陈庆想要海船,他就用海船还人情了。”
停一下,徐先图见天子脸色难看,又连忙道:“为了不让陛下失望,他愿意捐出五百艘千石货船,可以用于水军的后勤保障运输,然后再捐出五十万贯钱,陛下,微臣觉得郑统全也不容易,他能做到这一步,确实很有诚意了。”
居然是无偿捐赠,赵构的脸色终于和缓下来,点点头道:“可以!替朕感谢他的慷慨。”
赵构从骨子里透着吝啬,他嘴上说要用土地换船,那也只是他说说而已,如果当真就傻了。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再谈
长丰茶馆内,郑统全长叹一声,把自己被迫捐给朝廷五百艘千石货船以及五十万贯的事情说了一遍。
胡云微微笑道:“这种平底货船很容易造,随处可见,朝廷加上民间的船只至少有上万艘,川陕那边也有几千艘,它就像羊群,遇到战船只有被屠宰的命运,雍王殿下看重的是万石海船,他说万石海船才是战略重器,来之不易,几百艘千石货船不算什么,郑公不要往心里去。”
郑统全叹口气道:“说得对,万石海船确实来之不易,光是龙骨选料极为讲究,要用几百年的致密大树,再要制作五年时间,光一根龙骨就要价值两三千贯,雍王殿下说得一点没错,是战略重器。”
“我们已经派人去各个港口宣传了,不知会不会有效果?”
郑统全摇摇头,“会有一点点效果,但效果不会太大,据我所知,几乎所有海商都有旧船,他们或许会用甩旧船藏新船的方式躲过这一劫,而不是特使说的举家迁往泉州。”
“为什么不肯迁往泉州?”
郑统全解释道:“我可以迁往泉州,因为我儿子在四川路为都统制,我知道西军不会为难我,但别人可不会这么想,他们一定会担心,把船开到泉州是不是羊入虎口?
而且他们的财富都大量置换成房产和土地,如果他们跑了,房产和土地肯定会被官府没收,假如他们船和钱财再被西军夺走,他们就一无所有了。”
“所以他们会主动配合官府?”
“一定是这样,交一部分旧海船出去,自己留新船,有的海商也赚够了,把船交出去,换取勋官之类,他们就会舒舒服服享受后半生,像我知道虞家,他们家族有五十艘海船,自从虞万丰的次子死在海盗郑广的手上后,虞万丰就想放弃海商,转为仕途了,这个时候,如果朝廷肯封他一官半职,他一定会把海船献出来。”
胡云这才意识到自己以前考虑问题简单了,倒是董安‘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那句话说到点子上了,这个海商个个身家百万,他们会为了几艘船抛弃家产吗?
当然不可能,如果朝廷用官职和他们换船,极可能会成功,他们想要名望地位,而朝廷想要船,这确实是个双方都满意的交换。
自己把海商想得太简单了,总觉得他们把船视若性命,实际上未必是这么回事啊!
郑统全走了,董安见胡云陷入沉思之中,便劝道:“我们不仅有前手,还有后手,如果前手不成功,那就用后手,其实也是一样。”
胡云叹口气道:“前手的面很广,如果成功了,能防住八成以上的船只,后手虽有效,但面不够广,能抢到三成就不错了,我没法向雍王殿下交代啊!”
董安也劝道:“我们尽力吧!雍王会理解我们的,毕竟这些海商不是我们能控制。”
这时,主薄杨敬之从外面走来道:“特使,知枢密院事徐先图刚才派人送来一份文书!”
杨敬之把文书递给胡云,胡云接过信细看,这是一份政事堂发出的公文,上面有中书门下大印,要求双方继续就汴梁地位谈判,谈判从第二轮结束为起点,重启第三轮谈判。
他们前两轮谈判都不错,但就是从第三开始,秦桧开始主导,强行添加了返还江陵府和鄂州的条款,使谈判无法再继续下去。
现在这份公文,也就是否决了秦桧的第三轮条件,又从第二轮结束开始,绕了一个大圈,又走回原点了。
胡云当然不能做主,立刻用鸽信的方式,将朝廷请求继续谈判的消息发往京兆。
……
陈庆返回京兆已经有十天了,这段时间他每天都有一个时辰化身为农民,精心照料他的玉米和南瓜,玉米长势迅猛,已经长到五尺高,而南瓜秧也爬上了墙,瓜叶肥大,而就在今天上午,第一朵金黄色的南瓜花悄然绽放,让陈庆着实惊喜万分。
“你们两个小家伙记好了,这个黄花可千万不能摘,摘掉了就不能长瓜了,明白吗?”
陈庆生怕两个调皮的女儿把他的南瓜花摘了,特地把两个小家伙找来现场教训。
两个小家伙一起点头,陈庆心中叹口气,知道她们并没有听进去,他索性把叶子掀开,露出了叶子下金黄色的小花。
“呀!好美啊!”两个小家伙同时惊叹起来。
“你们两个听好了,这花谢了以后,花蒂上就会结一个指头大小的瓜,然后就会慢慢长大,秋天时就会长成一个大南瓜,倒时候你们就能吃到蒸南瓜了,上次你们不是很喜欢吗?要想吃到香甜的南瓜,花就不能摘。”
两个小娘子欢喜得直拍手,这下她们真的听进去了。
温大娘在一旁笑道:“老爷,其实不止一朵,天不亮时,我看到了七八朵,这一朵应该是雌花,和冬瓜一样。”
“怎么知道它是雌花?”陈庆不解问道。
“雌花下面有一个瓜纽,这朵花下面有,那就是雌花,很好辨认。”
陈庆点点头,又问道:“那大娘会授粉了吗?”
“天不亮时,把雄花摘下来,把花粉倒在雌花里面,上次老爷说过,我就会了,本来我还想找一箱蜜蜂回来,其实根本不需要。”
陈庆见两个小娘子听得一本正经,便拍拍她们的小脸蛋,笑道:“走吧!爹爹带你们抓蚂蚱去。”
两个小娘子听说抓蚂蚱,高兴得一蹦一跳,向湖边草地跑去。
……
陪孩子玩了小半个时辰,抓了五六只蚂蚱,陈庆便动身去官房了,此时是中午时间,官员们可以休息大半个时辰,也就在附近酒楼、茶馆吃顿午饭,再闲聊片刻,就要回去继续做事了。
陈庆回官房刚坐下,下午开始的钟声敲响,从事和文吏又开始紧张忙碌起来。
这时,韦济拿进来一份文书,呈给陈庆,“启禀殿下,这是中午刚收到的,从临安发来的紧急鸽信。”
陈庆接过抄件,简单看了一遍,信中是两个内容,一个是朝廷要求重新谈判,放弃了江陵府和鄂州的不合理要求,继续最初的谈判,用汴梁的条件换取对荆湖南路的承认。
第二个内容是天子任命韩世忠为水军大都督,开始筹建水军,并开始全面征集海船,他们阻止有难度,只能做到部分阻止。
陈庆点点头道:“回信吧!”
韦济立刻取出纸笔,站在一旁记录桌前,陈庆缓缓道:“谈判再追加一条,要求同时承认我们对襄州的所有权,汴梁的让步不变,第二,海船之事,尽力而为。”
陈庆也知道阻止海船的难度,他也不勉强手下强行去做自身能力办不到的事情。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组建
韦济匆匆去了,不多时,晁清在门外禀报,“启禀殿下,蒋参事和两名署令来了。”
“请他们在参谋房稍候,我马上就来。”
陈庆收拾一下桌案,起身向参谋房走去。
参谋房内,蒋彦先带着建工署署令苏彭和转运署署令田汛站在巨大沙盘前,这里每次摆的沙盘都一样,也就意味着最近雍王殿下考虑的重点。
他们眼前摆放的是两湖的沙盘,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蒋彦先低声道:“你们发现没有,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最大的特点是运输关节点,不光是河南路向南,陕西路和四川路向东,还是江南向西,岭南向北,都必须经过两湖,尤其长江水运,两湖路更是中转运输的重中之重。”
“参事说得完全正确!”陈庆笑着走了进来。
“今天请大家过来,就是商讨在两湖路建立中转仓库之事。”
这次陈庆南巡了近两个月,敲定了三个大型中转仓库群和一个中型转运库,算下来耗资要一百五十余万贯,而且这些工程都是他敲定的,所需银钱基本上都要走他的内库,着实令陈庆有点肉疼。
但他也知道,这些钱是必须要花费的,有了中转仓库,各地的资源才会源源不断涌来京兆,才能支撑他的军队一步步向东扩张。
陈庆看了看笑道:“还少了几位啊!”
“来了!”张妙和赵开匆匆赶来,他们身后也跟着两名署令,一个是第二监察署署令洪卓,另一个是度支署署令王永丰。
“好了,人都到齐了。”
陈庆拾起木杆对众人道:“想必大家都听说了,我准备在两湖路和商州修建三座大型中转仓库,一座在商洛县,一座在襄阳,一座在衡阳,另外还在长沙修建一座中型中转库,加上之前江陵修建的中转库,两湖地区就有四座大型仓库群了,他们的意义非同寻常,虽然要耗钱一百五十万贯,但也必须要着手实施,而且既要快,又要好,所以我把大家召集起来,简单商议一下,看看该怎么做?”
蒋彦先笑道:“我来先说吧!看见四位署令,我就知道殿下是什么意思了,殿下希望组建几个团队,建工负责施工建筑品质,转运负责仓储评估,度支团队负责管钱,然后监察团队负责清廉监督。”
陈庆笑道:“蒋参军说得一点没错,我正是此意!”
赵开又缓缓道:“一百五十万贯可不是小数目,虽然由府库出钱,但也是公钱,不是私财,如果不严格监督,最后浪费惊人,贪污也惊人,一百五十贯肯定远远不够,得翻倍,所以要节俭每一文钱,要切实吸取蔡河的教训。”
赵开一直对蔡河工程耿耿于怀,虽然最后拓宽成功,但超支了三十万贯,原因就是超期两个月,多付了三十万贯的工钱,如果监工负责,民夫卖力不偷懒的话,非但不会延期,还会提前一个月完工,根本就不会超支。
虽然陈庆对此不追究,但赵开却始终不认可,幸亏是动用府库的钱,如果是动用寺库的钱,赵开就要直接从河南路的拨钱中扣减了。
陈庆点点头道:“我们严格监督也是为了官员好,不给他们挥霍浪费和贪污的机会,我是考虑把四个中转仓库群进行一体化施工,进行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监督,什么意思,就是仓库群的设计,统一由转运署负责,需要建造多少物资仓库,需要建造多少粮草库,需要建造多少冰库,什么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