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5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安看了看文书问道:“这文书是假的吗?”
顾彦新摇摇头,“文书绝对是真,只是同一支船队开了两份文书,这支船队明天一早从临安出发,你们必须要抓紧了。”
“怎么还有三角旗?”魏延宗打开箱子,奇怪问道。
顾彦新连忙解释道:“那是官旗,很重要,必须插在船上,没有官旗,船只根本进不了仓库。”
董安大喜,“多谢主薄了!”
他又取出一百两银子,放在桌上推了过去。“这是一点心意,请务必收下!”
顾彦新瞥了一眼白银,又把银子推了回去,“我帮你们不是为了钱,我是希望能为雍王殿下效力!”
董安见他不肯收钱,便点点头道:“我明白了,我会如实向雍王殿下报告。”
……
魏延宗带着箱子连夜乘船北上,两天后,他赶到了镇江府,在镇江府码头上见到了统制王青,王青是当涂县驻军首领,官任长江巡防使。
王青接到雍王陈庆的命令,命令他率军袭击位于扬州的宋军后勤大营,切断二十万大军的后勤供给。
没有后勤保障,二十万大军北征就是一个笑话而已。
临安情报站也同样在配合王青的行动,他们带来的文书也至关重要。
王青看了看木箱中的资历,一颗心放下来了,“魏将军辛苦了。”
魏延宗微微笑道:“我现在是船队管事刘谷,我见到了那个真的船队管事,长得和我有几分相像,我和王统制一起前往扬州。”
王青大喜,“那就事不宜迟,我们立刻出发!”
三十艘千石粮船离开了镇江府码头,向长江对岸驶去……
船队到扬州很快,不过船队一直等到夜晚才前往扬州,他们特地调查过,夜幕降临后就要停止卸货,所有民夫都必须离开仓库区。
一更时分,船队抵达了扬州,沿着漕河缓缓前往仓库区,沿途站满了士兵,戒备森严。
船只在水栅前被拦住了,当值将领不耐烦道:“怎么又是晚上来,不是说好了白天来吗?”
魏延宗用一口地道的临安话道:“时间没办法控制啦!帮帮忙,找人收一下货吧!”
他将几贯钱抛上岸,“一路过来不容易,帮帮忙!”
没有什么事情是钱搞不定的,如果不行,那就再加钱。
将领掂了掂钱,“等着,我去找人!”
当值将领匆匆去了,不多时,一名官员被领了过来,手中拿着厚厚的文书。
“是临安过来的黄管事吗?”官员问道。
魏延宗抱拳道:“在下黄谷,这么晚才来,麻烦各位了。”
魏延宗有恃无恐,顾彦新告诉他们,这个黄谷是第一次押船去扬州,不用担心被人认出来。
“把文书给我!”
魏延宗跳下一艘小船,伸手将文书递给了官员。
官员核对了他们上午接到了文书底单,完全一致,没有问题。
他把文书还给魏延宗,“晚上仓库内没有人卸货,要不你们就在外面停一夜,明天第一个进仓。”
怎么可能外面停一夜,他们行动不就完蛋了,魏延宗连忙道:“船上还要很重要的军事物资,不能停在外面,让我们停进去吧!”
官员看了看清单,原来是有一千桶火药,他又看了看船队,是官船,人也不多。
便点点头道:“幸亏你们是官船,民船是不允许进仓库区,你们可以停进去,但船上不能留人过夜,必须全部离开仓库区。”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木马
三道关卡依次开启,船队在军队的监视下,缓缓驶入了仓库区,仓库区很庞大,有上百座仓库,粮食、草料、军资堆满了各个仓库。
船队在码头前停了下来,官员喊道:“所有人都下船,赶紧离开仓库区,军队要进行检查。”
魏延宗也喊道:“把随身财物带好,大家都走吧!明天一早再过来。”
船夫不多,只有十几人,纷纷跳下船,跟随魏延宗走了,当值将领带着数十名手下,上船检查一番,都是粮食和物资,也没有发现留下的船夫,便带着士兵走了。
仓库大门缓缓关闭了,仓库区再度安静下来,看不见一个人。
时间一点点过去,又到了两更时分,第一艘大船上的一袋粮食忽然动了,慢慢向旁边移开,露出一个洞,原来粮堆是中空的,从里面轻巧地跳出一个黑影,紧接着又出来几个黑影,好几艘都出现了黑影,为首之人正是王青。
粮船经过特殊改造,看起来装满粮食的大船,中间却是空的,但吃水线能看出破绽,所以他们选择晚上来扬州,就不容易被看出破绽,同时也可以借口停泊在仓库区内。
这其实就是一个木马计,当然,东方人的木马计环环相扣,每个细节都不能出错,要比西方人的木马计严密得多。
船队停靠在码头边,码头边就有几座很大的建筑物,主要是放置各种工具、大车之类,三十名士兵背着火油袋,手提火油桶跟随着王青沿着建筑物背后奔跑,他们不敢从码头上奔过去,太醒目,如果仓库群有暗哨,很容易被发现。
他们对扬州仓库只是大概了解,知道粮草区在东面,军资区在西面,但有没有暗哨,或者暗哨分布这种机密,他们就不可能知道了,所以只能尽量走暗处,避免被发现。
三十人疾速飞奔,王青忽然一招手,众人纷纷靠墙而立,只见不远处三十步外,一支巡逻队从粮草区走出来,向物资区走去。
待巡逻队走远,王青一招手,三十人继续奔跑,奔进了一座座大粮仓内。
每一座粮都是砖木结构,不好直接烧,必须进粮仓内放火,仓门都是用粗铁链紧锁,但旁边又有一扇人员进出的小门,上面也有一把锁。
这个小锁就容易对付了,一斧头便轻松砸掉。
粮草库有五十座大仓库,但他们只有三十人,王青早有方案,他们把所有的仓库小门都打开,每人负责一座粮食仓库,至于草料仓库,走的时候,扔进去一支火把就足够了。
众人分头行动,将火油全部喷洒在粮包上,点燃一根火折子,扔上粮包,‘轰!’火焰燃烧起来。
士兵迅速撤退,奔跑中将一支支火把扔进了草料仓库,粮食仓库燃烧还需要时间,但草料仓库却燃烧迅猛,只片刻便浓烟弥漫,滚滚浓烟从四面冒出。
王青回头看了一眼,心中暗暗有懊悔,早知道就不该点燃草料库,这样会把巡逻士兵提前召来。
但现在后悔也没用了,时间也不容他多考虑,他带领众人向船只狂奔而去。
离船只还有数十步,刺耳的警钟声当!当!当!当!敲响了,有人大喊:“粮库失火,快救火啊!”
巡逻哨兵从四面八方向粮草仓库群奔来,王青带领士兵们纷纷跳进了粮船。
他们早就考虑好了脱身之术,在沙滩上伪装的最好办法是变成一粒沙子。
那么在仓库群脱身的办法,就是变成救火士兵。
这时,从仓库外冲进来大批士兵,足有两三千人,人人拿着桶和盆,打了水就向仓库群奔去。
王青和他手下也穿着一样的军服,每人提一只木桶,打了一桶水向仓库群奔去。
事实上证明,王青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他很担心粮食仓库燃烧缓慢,被士兵们抢救大量粮食。
他忘记了另外两个致命因素,那就是浓烟和高温,所有的仓库都被浓烟弥漫,浓烟裹夹着深红色的火焰,高温和浓烟使士兵们谁都不敢进去,只是光呐喊,装模作样地将水泼进去,究竟会有什么用,谁也不知道。
王青一颗心放下,他又带着士兵们跑回漕河边打水,大门处一片混乱,不计其数的士兵向仓库区内奔来,但也有很多士兵跑回去取更多灭火的水桶。
他们混在大群士兵中奔出了仓库区,别人跑去拿灭火器材,他们则消失在黑暗之中。
……
次日,王青带着手下和魏延宗躲在距离扬州城约三十里外的一座丘陵山岗上,这里都是茂盛的松林,站在山岗上还能看到仓库群上方的滚滚浓烟,大火还在燃烧,没有熄灭,他们已经派探子去打探情况,此时在耐心等候回信。
王青有些懊悔道:“应该把船只一并烧掉,他们会发现船只上的暗舱,就知道是我们干的了。”
魏延宗微微笑道:“估计今天下午,真正的黄谷就会运粮来扬州了,那时一样会被发现,其实就算船只烧掉了,他们也能猜到是我们干的,昨晚就只有我们船只停泊在里面。”
“魏将军说得对,确实难以解释,但那个帮助我们的官员呢?他会不会被朝廷发现?”
“你是说顾彦新,一旦朝廷追查,他肯定暴露,不敢他现在已经不在临安了,他们全家都应该在当涂县,乘船去四川路,他就是巴蜀人,然后改名换姓在巴蜀当官吧!这是我们给他的承诺。”
这时有人喊道:“探子回来了!”
三名士兵回来了,王青迎上去问道:“怎么样?”
为首士兵笑道:“我们进不了仓库区,已经被封锁了,但在城外茶馆遇到几个救火的士兵在喝茶,他们在给大家说救火的情况。”
“他们怎么说?”
“他们说粮食库和草料库都完了,根本进不去,进去都会被烤熟,也无法呼吸,全是烟和火,他们已经放弃了粮草区,而在全力救助物资区,把所有物资转移出去,然后又有人说,还是抢救出一万五千石粮食。”
“什么意思?”王青有点懵了,既然仓库进不去,怎么又抢救出一万五千石粮食?
魏延宗笑道:“是不是我们船上的一万五千石粮食。”
王青顿时恍然,他们三十艘船,每艘船栽五百石粮食,可不就是一万五千石粮食,不过那些并不是粮食,而是沙子和麦麸混在一起,开包就发现了。
就连船上的五百桶火药,也是五百桶泥土而已。
“走吧!”
他们不需要再打听情报,步行离开了扬州,一路向西南方向而去,当天晚上进入真州地界。
在真州扬子县码头上,他们找到了来接应自己的船只,一行人上了船,船只连夜向当涂县驶去。
……
西军二十万大军包围了汴梁,目前汴梁城内还有三万签军镇守,他们的任务是拖住西军,掩护金兵主力东撤。
现在陈庆最大的问题,他们并不知道城内的情况,城门紧闭,一个人都出不来,城内到底有多少军队?是不是全部都是签军,还是部分女真士兵,都一概不知。
如果要攻城,还需要等攻城武器送来。
张晓捋须笑道:“办法还是有的!”
众将都向张晓望去,张晓淡淡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用两颗铁犀牛将青城炸了,给城内士兵立威,一定会有人开城投降。”
青城在汴梁南面三里外,是一座很小的军城,这样的小军城在西面还有一座,叫做岳台,也是距离汴梁城池三里。
张晓的攻心之战让所有将士精神一振,杨再兴建议道:“不如把岳台也一起炸了,震慑力更强。”
陈庆摇摇头,“可以炸城,但要一步步来,先发信,再炸城!”
陈庆当即写了一份开城投降通牒,《雍王告守城弟兄书》。
大致内容就是要求城内士兵开城投降,作为主动投降处理,可以立刻释放回家,如果一旦西军攻破城门,那就是战俘,战俘要服劳役三年才能回家。
当即让军营工匠雕版印刷,一口气印刷数千份传单。
夜幕降临,六千骑兵奔出大营,一路疾奔到汴梁城下,靠近护城河,骑兵围着城池疾奔,将一支支箭信射上城头。骑兵又随即奔远了。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威慑
汴梁城内的主将是都统制杜荣,他最早就是汴梁陈州门守将,曾经开城门放金兵杀入汴梁,又屠戮不少县城,他自知罪孽深重,便决定死守汴梁城,并下令全军,胆敢言降者,立斩!
夜幕初降,杜荣刚回府准备吃晚饭,一名当值将领便急匆匆跑来,“都统制,你看这个!”
杜荣接过传单看了一眼,顿时跳了起来,“传进城来多少份?”
“不知道,大概几千份,都是用箭射进城内。”
“立刻去收缴,不准有一张落在士兵手中,赶快去!”
当值将领走了,杜荣也没心思吃饭,随便扒了几口,便丢下碗赶去城头。
城头上,所有士兵都被集结起来,由军纪营统领杜环率领数百名士兵一个个进行搜身,杜环是杜荣之侄,好杀戮,在军中名声极坏。
这时,一名士兵藏在鞋子里的传单被搜出来。
杜环大怒,拔剑一剑刺进了士兵的前胸,士兵惨叫一声,倒地而死。
杜环举起血淋淋的宝剑大吼道:“有传单赶紧交出来,谁敢再私藏,他就是下场。”
片刻,有士兵走出来,把传单扔在地上,不断有士兵走出,把传单放在地上。
但至始至终,所有士兵都沉默不语,连将领们也都沉默了。
杜荣咬牙道:“一定有人藏在墙缝里,所有人都去搜,搜出一张,赏钱一贯!”
当天亮时,一共缴获四千五百余份传单,还有一千五百份没有找到,但关键是,杜荣并不知道一共有多少份传单,他搜查不到,便下令将传单一把火烧掉。
随着值夜士兵返回军营,陈庆的《告汴梁三军将士书》便迅速在军营内传开了。
‘咚!咚!咚!’
天刚亮南面的西军大营内便敲响了战鼓,沉闷的战鼓声让所有汴梁守军都紧张起来,杜荣急令两万大军上城,长达十里的南城头站满了守城士兵。
三里外的一座小城便是青城,西军大营还要在青城南面,这时,十个万人方阵出现青城的两侧,似乎所有西军士兵都在看着青城,还有很多人从青城内跑出,所有西军都蹲下,捂住了耳朵。
城头上的守军都看得莫名其妙,不知对方在搞什么名堂?
忽然,远处传来连续两声惊天动地的爆炸,“轰隆!轰隆!”青城的泥土和砖石冲天而起,大地开始晃动,城墙也在晃动,就仿佛地震一般,士兵们站立不稳,纷纷蹲下。
片刻,士兵们慢慢起身向青城望去,只见浓烟弥漫,但他们看得清楚,青城已经彻底坍塌了。
所有将士都倒吸一口冷气,天啊!这是什么火器?威力如此强大,竟然把一座军城都炸坍塌了!
杜荣脸色刷地变得苍白,这就是传说中的铁火雷,原以为只比木火雷强一点点,没想到威力强大如斯,这只是西军威胁,如果西军将它投入实战,汴梁分分钟钟守不住。
宋军没有再继续攻城,十万大军撤回了大营,守城的士兵也陆陆续续回去,但昨晚的传单和今天的爆炸已经让很多人内心产生了变化。
在靠近军营的一间民房内,五名将领聚在一起,为首将领叫做李太谷,是一名统制,其他四名将领都是他的心腹手下。
“把大家叫到这里来,是因为杜荣太阴险,他会派人盯住我们一举一动,一旦有将领聚集,他就怀疑我们造反。”
“大哥是想献城吧!”一名将领道。
李太谷点点头,“完颜兀术都跑了,却让我们来顶住二十万西军,明摆着是让我们送死,完颜兀术还真会挑人,选中了杜荣,果然没看错人。”
“统制,这个杜荣一点投降的念头都没有吗?这么拼死为金国效命。”
李太谷冷笑一声道:“那是你们不知道他的过去,靖康二年,他是陈州门的守将,他献了陈州门,金兵便是从陈州门杀进了汴梁,后来他还率军屠了十几个县城,可谓罪恶滔天,他怎么敢投降西军,但我们不一样,我们没有屠过城,我们没有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