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4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
胡云又小心翼翼道:“我觉得最好不要登在《京报》上,让别的报纸登载,你说呢?”
王牧微微笑道:“其实无妨,李纲门生颇多,谁知道是哪位投稿过来,再说李纲还在半路,我们又怎么会知道李纲将出任两湖宣抚使之事?这可是朝廷的重大机密。”
“也行,不过时间很紧,他进了临安后就麻烦了,不如就定在后天?”
王牧点点头,“就定在后天!”
……
两天后,《京报》的文学栏目中刊登了李纲的一首新词。
《水龙吟·光武战昆阳》
汉家炎运中微,坐令闰位余分据。南阳自有,真人膺历,龙翔虎步。初起昆城,旋驱乌合,块然当路。想莽军百万,旌旗千里,应道是、探囊取。
豁达刘郎大度。对劲敌、安恬无惧。提兵夹击,声喧天坏,雷风借助。虎豹哀嗥,戈鋋委地,一时休去。早复收旧物,扫清氛祲,作中兴主。
在一般人看来,这首词没有什么可深究的东西,这是在描述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的一个著名战役。
可如果由李纲的政敌看来,这首词中就藏着不一样的解读。
午后,王薄的幕僚贾应芳拿着一份报纸匆匆赶回县衙,直接找到了知县王薄。
第九百六十三章 反间
王薄如获至宝,转身便跑,贾应芳一把拉住他,叮嘱道:“县君别忘了我刚才说的话。”
“我知道!我知道!虽然蒙你提醒,但我自己也一直在关注《京报》,这是事实。”
“主要是秦相公多疑,我怕他会怀疑我居心叵测。”
王薄笑道:“放心吧!我心里有数,会说是我安排的。”
王薄翻身上马,带着两名随从向相国府方向奔去,他知道姑父胃不太好,中午都会回家吃饭,这个时候一定在府中。
秦桧果然在府中,他听说内侄有急事找自己,便让管家带王薄在自己书房外间等候。
自从王薄很妥善处理好了周宽遇刺事件后,秦桧对王薄有点刮目相看了,加上妻子天天吹枕边风,让自己多提携内侄,秦桧也觉得王薄或许开始转性,不像从前那么荒唐了。
不多时,秦桧来到书房,王薄连忙站起身,恭恭敬敬行礼,“小侄参见姑父!”
秦桧温和笑道:“有什么急事?”
“今天的《京报》,侄儿觉得里面有点蹊跷!”
秦桧微微一怔,今晚的《京报》他也翻了翻,没发现什么蹊跷之事啊!
“进书房去说!”
秦桧走进书房坐下,妻子王氏也进来坐在一旁,秦桧倒也习惯了,妻子喜欢干政,很多事情她都会给自己建议。
王薄给姑母也见了礼,这把报纸递给秦桧,“启禀姑父,在文学栏目中!”
秦桧有点意外,自己这个内侄一向不学无术,什么时候关心起文学了?一转念,他忽然想到了小说,心中明了,这孩子可能是喜欢看文学栏目中的连载小说。
绝大部分临安人拿到《京报》的第一件事,先匆匆浏览一下时政要闻,没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便立刻翻到文学类,看连载小说去了,就算天子赵构也是这样。
秦桧翻到第三版文学栏目,浏览一遍,没有发现什么蹊跷啊!
“姑父看一看名人新作,是李纲的新词。”
听到李纲这个名字,秦桧心中一动,立刻细看起来。
是《水龙吟·光武战昆阳》,读完这首词,秦桧倒吸一口冷气,这个李纲想干什么,鼓吹陈庆是中兴之主吗?
现在陈庆即将发动中原大战的骨节眼上,李纲忽然发表了光武帝刘秀大战中原的新词,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影射啊!
唐宋文人们批评朝政都不会直说,而是借古喻今,所以看一首作品,总是要分析时代背景,才能明白作者的心意,当权者也不是傻子,所以唐宋官员们经常因为文学作品被贬黜,其实一点也不冤枉。
秦桧狐疑地看了一眼内侄,他知道王薄是个花花公子,不学无术,以他的水平,怎么可能看出这首词的蹊跷。
“这真是你发现的吗?”秦桧追问道。
王薄早有准备,他知道瞒不过姑父,连忙道:“自从姑父交代侄儿要盯住《京报》后,侄儿每天都在关注《京报》的内容,侄儿也知道自己才学有限,所以特地交代几个手下替我留意,这次是我其中一个幕僚发现的。”
手下替他发现的还差不多,王薄哪有这个水平,不过王薄能记得自己的交代,一直保持警惕,这一点很不错,让秦桧很满意。
当官嘛!不一定什么都要自己亲力亲为,能用好手下,也是一种本事。
“我知道了,这次你做得很好,很有长进,希望下次再听到你的好消息。”
王薄激动道:“侄儿一定会好好努力,不会让姑父失望!”
连王氏也听出丈夫是真心诚意的夸赞,她禁不止喜笑颜开,但王薄走了,王氏道:“老爷,现在薄儿出息了。”
“出息倒谈不上,但确实有进步,懂得听手下人的劝,不像从前那样,什么都不懂,却又自以为是,他成熟一点了。”
“老爷,这次薄儿发现事情有意义吗?”
“意义?”
秦桧冷笑一声道:“我告诉你,这次李纲完了,不管他是不是无心之过,天子都不会再用他了,本来天子对他就不感冒,徐先图非要推荐他,上次郑统全之事,徐先图打得我满口吐血,这次我也要还他一箭之仇。”
“这首词会不会是《京报》故意安排的?”
秦桧想了想道:“不排除这个可能性,但更有可能是李纲的门生得知他复出,向报馆投诗庆贺,用的词气氛也没问题,但他们应该用荆襄词,而不该用南阳的词。”
王氏迟疑一下,“如果徐先图解释,南阳在汉朝属于荆州怎么办?不是一样说得通,灭了陈庆这个反叛,大宋中兴。”
秦桧负手走了几步,他不得不承认妻子说得有几分道理,这首《水龙吟·光武战昆阳》有点模棱两可,既可以说是陈庆的中原之战,也可以说是李纲的光复荆湖南路,要想把李纲的罪名坐实,还得找旁证。
秦桧冷冷道:“我再安排人找一找他写的东西,我就不信找不到把柄!”
……
秦桧的几个幕僚很得力,不到一个时辰便给秦桧找到了关键的旁证,李纲在去年曾经写了一首词,《水龙吟·太宗临渭上》,这首词是去年十月左右写的,正好是陈庆大军攻打大同府的关头,这首词就算不是暗指陈庆,但也有很大嫌疑。
这一次秦桧没有专门给天子赵构解释什么,他就把《京报》和找到的这首词放在匣子呈给天子。
当天晚上,大内传出旨意,任命李纲为知漳州事,命其即刻赴任。
徐先图着实惊愕,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次日一早询问天子,赵构也没有说原因,只是说李纲年事已高,不适合再领兵出征,需另考虑合适人选。
这个结果令徐先图郁闷不已,本来李纲在洞庭湖区屯田五年,民望很高,任命他为宣抚使,最合适和陈庆争夺民心,没想到天子居然否决了。
徐先图心中着实不甘心,他还想再争取。
“陛下,我们和陈庆争夺荆湖南路,除非双方完全敌对,否则也不会轻易诉诸武力,归根到底是民心之争,顺乎正统,民心归附,陈庆就没办法跟我们争夺,这就是微臣推荐李纲的缘故,李纲在洞庭湖地区做屯田大使五年,深得民心,他是最合适不过。”
赵构负手望着窗外,冷冷道:“当初你也向朕推荐折彦质,你说他忠于家国,绝不会背叛,结果呢?”
“陛下,李纲和折彦质……”
赵构一摆手,打断了他的话,“不用再劝朕,朕已决定任命左相国朱胜非出任荆湖两路宣抚使,坐镇鄂州,指挥荆襄的军队,替朕夺回荆湖南路。”
“朱胜非?”
徐先图愕然,不等他再开口,天子赵构已经转身走了,“摆驾回宫!”
宦官侍卫们簇拥着赵构坐上龙辇回宫了,徐先图站在御书房门口,长长叹了口气。
这时,当值大学士陶麟走过来笑道:“徐相公,一起去喝一杯如何?”
徐先图点点头,两人坐上马车来到东大街的三元酒楼,直接进了雅座,这里是包厢,很方便说话。
陶麟给徐先图斟满一杯酒笑道:“我知道你是为李纲事情恼火,但你不知道李纲为何被天子放弃。”
“为何?”
陶麟取出一份报纸递给他,“你自己看吧!这是昨天的报纸。”
第九百六十四章 方案
“你是说这首词让官家决定弃用李纲?”徐先图震惊道。
陶麟淡淡道:“这首词其实只是起因,这是秦桧昨天告诉官家,同时还拿了另一首词,也是李纲去年所写,好像是《水龙吟·太宗临渭上》,这就触怒了天子,他很担心李纲会成为折彦质第二。”
徐先图无语了,他读过《水龙吟·太宗临渭上》,当时他就觉得这首词不妥,虽然他明白李纲的原意,是希望天子能像唐太宗一样直面女真人,但确实会让人误解,尤其被秦桧这种有心人拿来解读,李纲百口难辩。
关键是天子是否信任李纲,天子信任他,谁进谗言都没有用,如果天子不信任他,哪怕是个小宦官随口说两句,也能将李纲掀翻,李纲很不幸就属于后者。
徐先图也知道李纲无法挽回,只得把心思转到继任者身上来。
“可是让朱胜非任宣抚使,真是让秀才领兵,至少李纲还带兵经验丰富,朱胜非当年在川陕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天子居然让他负责夺取荆湖南路,简直是胡闹!”
陶麟仰头大笑起来,徐先图不悦道:“陶兄直说就是了,为何发笑?”
陶麟摇摇头道:“你还真以为官家是想夺取荆湖南路,你想得太简单了,连秦桧都比你看得透,他只打压李纲,但你看他推荐过谁了吗?”
“难道还有别的原因?”
陶麟点点头,欠身上前压低声音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天子是要对岳飞下手,利用荆湖南路来做文章罢了!”
……
灞上,中军大帐内,策略评议已经开始,第一组是由杨再兴进行汇报,杨再兴统领的是豹影军,他是确定下来的主力军,三万军是他的本部,陈庆还会给他一部分军队,使主力军达到八万人。
今天评议主要由陈庆、关师古、蒋彦先和张晓四人组成,必须要四人一致同意才算通过,但要同时得到四人赞成,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关键是看主将有没有领会陈庆的真实意图,有没有实现这个意图的具体策略,说到底,就是看你有没有认真去准备,只要认真准备了,通过的概率就大。
杨再兴手执木杆指着沙盘道:“我的方案是这次进攻的主力,按照殿下的战略意图,我们是拿下一段,巩固一段,兵指下一段,第一段就是洛阳,根据最新的情报,一万签军已经进驻新安县,我们的五千军队也进入渑池县,那么新安县将是我们的第一战。我准备用两万骑兵绕到新安县后,截断洛阳方面的援军,但放开南面的口子,让敌军向南逃窜,我会在洛水收网。”
“但你刚才并没有说,你事先已在洛水安排伏兵!”张晓话题接得很快,直接提出了疑问。
“卑职确实没有事先埋伏,但会派出骑兵追击,一样是两支骑兵,一前一后将对方堵截。”
“但如果对方逃跑的也是骑兵呢?”张晓又继续追问。
杨再兴苦笑一声,“回禀军师,对方一万军队中没有骑兵,就算有骑兵也来不及搭建浮桥,我们的追兵会赶到,即使对方沿着洛水逃窜,也会被我们部署在后面的骑兵拦截。”
原以为张晓还要追问,没想到张晓笑了笑道:“继续说!”
杨再兴又继续道:“新安县城池破旧矮小,根本就不住,卑职判断他们驻军一万也只是虚张声势,或者是给完颜兀术看一看,一旦我们真的出兵,卑职相信敌军会迅速撤退,不会真的留一万军队在新安县,对方会保存实力守洛阳。”
陈庆举起手,杨再兴立刻停止叙述,陈庆笑道:“我来说两句,杨将军的方案我仔细看过,但他现在还没有说清楚,他之所以没有在南面设埋伏,是因为他预判敌军不会真的在新安县部署军队,一旦战争爆发,新安县的军队会迅速东撤,不会给我们全歼的机会,除非我们出奇兵抢先截断敌军的退路。
但我们不能纸上谈兵,所以需要制定几个方案,杨将军刚才说的是第一个方案,很可能不会出现。”
陈庆又对杨再兴笑道:“杨将军请说主要方案,不用说这个可能性不大的方案,会把人弄糊涂。”
杨再兴不好意思挠挠头道:“卑职阐述太啰嗦了,下面卑职只说主要方案!”
“我们会秘密增兵渑池县,但不会进渑池军营,大概会增兵一万五千人,使渑池县的兵力达到两万人,以此同时,我们会从黄河北岸迅速南下……”
……
就在出兵方案的评议会进行的同一时刻,一支五万人的军队已经黄河北岸的孟州集结,数百艘大船停泊在岸边,两更时分,一支支军队在岸边集结,准备登船。
战争不可能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后才开始,一定会提前到来,这就是战争的两面,一面是正,一面是奇,正与奇相辅相成。
这五万大军就是奇兵,由上军统制李慕清统领,李慕清是杨再兴的副将,杨再兴负责正面主力进攻,而李慕清负责奇兵,奇兵的任务是夺取虎牢关,以及封堵新安县一万敌军的退路。
夜幕下,十艘满载士兵的军队渐渐靠近了孟津渡,岸上点亮了三支火把,百名斥候早已经在对岸活动,为首先锋军登陆扫清障碍。
三千士兵先后登陆,列队完毕后便向十几里外的孟津关奔去。
任何关隘最重要的是水源,没有水源就无法建关,孟津关内同样有一条小河,但河水是从关内流出,穿过十里宽的树林,直接汇入另一条从东面流来的河流,注入黄河。
树林内,士兵们沿着小河疾行军,这次进攻孟津关的主将叫做于洪武,是一名统领,他是三军攻城比赛的第一名,率领三千士兵用半个时辰夺取了五千人镇守的训练城墙。
这次攻下孟津关就是由他来负责,不能用铁火雷,那会惊动洛阳,也不能用火攻,浓烟和烈火也同样会惊动北邙山上的烽火台。
他们只能用传统的偷袭策略,在敌军点燃烽燧之前,夺取烽燧,随即攻下孟津关,拿下孟津关后,才能从关内的一条小路上山,干掉山顶上的烽燧,然后五万大军才能开始渡黄河,可谓一环扣一环,只要一环失败,洛阳城就会得到消息,会立刻通知新安县的一万军队撤回洛阳,这就意味着奇兵行动失败。
所以关键就是今晚于洪武率领的三千军队能否成功。
距离孟津关还有两里,三千军队停止了前行,士兵搭建了一个遮光的小帐篷,帐篷内,呼延雷正在给于洪武讲述关城的情况。
“关城高不到三丈,两丈八左右,烽火台在关城上的最东面,紧靠山崖,据我们观察,城头上夜间的守军在五十人左右,但大部分都坐靠在城墙上休息,只有几名士兵在来回巡逻。”
“关城城墙有多宽?”
“百步左右!”
于洪武吃了一惊,“这么狭窄?”
“所以我说城头守军只有五十人左右,实际上山谷本身就很狭窄,孟津关这里还算是比较宽的地段。”
“那孟津关内一共有多少守军?”
呼延雷摇摇头,“不知道,但我们估计,极限也就三百人左右。”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