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相公别忘了,完颜娄室可是死在陈庆手上,金国皇帝还出十万贯悬赏他的首级,秦桧又是从金国回来……”
范宗尹不说话了,他忽然意识到,自己考虑问题太浅了。
“其实还有一个可能。”韩琪不慌不忙道。
“什么?”
“陈庆执行这个剿匪任务,是以武学生的身份去的,我特地看了看武学的名单,我发现秦桧的另一个妻侄王薄也在武学,之前入学考试,陈庆第一名,王薄第二名,会不会是出于某种竞争。”
范宗尹摇了摇头,“秦桧是堂堂相国,他不至于为这种武学生之间的小竞争耗心费力。”
“问题就在这里,秦桧一点也没有费心耗神,都是范相公在关注此事,他打招呼换一个监察御史,然后他就借刀杀人了。”
范宗尹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韩琪抽丝剥茧般的分析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愚蠢,被人利用了还茫然不知,从前他把张浚视为政敌。
现在他发现秦桧才是一条真正的毒蛇,潜伏在自己身边,在朝堂上,他已经狠狠咬了自己一口,不知什么时候他还会对自己张开毒牙。
“那我该怎么办?先生可有建议?”
“我的建议就是相公不管再怎么憎恨陈庆,都不要亲自出面了,可以反过来利用王薄嘛!给他创造机会,让他去和陈庆撕咬,他们咬得两败俱伤,不正是相公所期待的?”
范宗尹点了点头,这个建议确实高明。
……
兵部的乌龙事件可没有不了了之,陈庆从来就不是忍气吞声的人。
次日一早,陈庆找到了韩世忠,恳请他为自己做主。
韩世忠听完了陈庆的陈述,立刻意识到了里面有问题,安排军营只是一桩小事,这种内部牒文哪里需要相国批准,这分明是兵部不想担责而让范宗尹做的背书保证。
韩世忠想了想道:“我也只是地方军头,不能干涉朝廷内政,不过既然张宣抚使把你托付给我,我也不能不闻不问,这样吧!我带你去见吕相公,你可以向他投诉,请他主持公道。”
陈庆也知道韩世忠的难处,他虽然名气很大,受天子重视,但毕竟也是地方军阀,类似于吴阶和王彦,比张浚的地位低得多,他一样受制于朝廷,要他像张浚那样和相国对抗,根本不可能,他能带自己去见吕颐浩就已经是他拿出来的最大资源了。
“韩都统的帮助,末将感激不尽!”
韩世忠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跟我来吧!”
两人来到吕颐浩的官房,陈庆在外面等候,片刻,一名小厮出来道:“陈将军,吕相公请你进去!”
陈庆跟着茶童进了官房,只见满脸笑容的右相吕颐浩正和韩世忠相谈甚欢,见陈庆进来,韩世忠起身笑道:“那我就先去了,烦请吕相公帮忙解决此事,不要再让昨晚的误会发生了。”
“呵呵!韩都统去吧!本相自会秉公处置。”
韩世忠向陈庆点点头,先一步走了,韩世忠只是替陈庆引见吕颐浩,但他不能参与此事,所以必须要先告辞。
陈庆单膝跪下行礼,“末将陈庆参见吕相公!”
吕颐浩微微笑道:“韩都统告诉我,昨晚发生了一些争执,你不妨先详详细细把经过告诉我。”
陈庆取出一份报告,后面有兵部批文作为证据,这也是曹德仗义,昨晚他得到陈庆的帮助,宿营一夜,作为回报,曹德就把兵部的批文给了陈庆,他重新去枢密院办手续,兵部批文对他来说已经是废纸一张,至于会不会因此得罪范宗尹,他这种功勋世家出身的官宦子弟也并不是很在意。
“这是卑职连夜写的报告,前因后果都在报告中,请吕相公过目!”
吕颐浩接过报告,心中着实有些惊讶,大将们的报告基本都是由幕僚写的,像陈庆这种亲自写报告的年轻将领,很少能见到,能文能武,那是儒将啊!
其实陈庆后世所学,和宋朝还是不一样,光字体就不一样,为了能适应宋朝的文字和书写习惯,他付出很大的努力,在麟游县一个冬天,他做的两件事就是练字和练剑了。
尤其自古就是俗体字的存在,宋朝印刷术的改变,大量小说等通俗读物问世,能识字的平民越来越多,宋朝俗体字的推广也远胜前朝。
俗体字类似后世的简体字,比如國写作国,劉写作刘,壽写作寿,所以陈庆偶然写出几个简体字,也丝毫不足为奇,大家都自然而然把它看作是俗体字。
“这是你自己写的?”吕颐浩翻了翻报告,惊讶问道。
“末将学识寡薄,请相公莫要见笑!”
吕颐浩赞许地点点头,“书法还不错,看得出下过几年功夫。”
‘字是打门锤’,这是陈庆父亲的理念,从陈庆三岁开始,他就请书法老师教陈庆写字了,陈庆十几年来一直坚持,他数理化很糟糕,却写了一笔好字。
或许是因为书法不错,吕颐浩仔仔细细地读完了陈庆的报告。
他眉头一皱,“你和曹将军昨晚发生冲突了?”
“昨晚误会时差点爆发冲突,后来误会释清,卑职请曹将军的军队进大营休息,出于感激,曹将军便兵部给他的批文交给卑职。”
吕颐浩又看了看兵部的批文,上面有兵部侍郎王浩的大印,甚至还有相国范宗尹的批示。
吕颐浩冷笑一声,他怎么会不懂,这个范宗尹太小心眼了,朝堂上被打脸,就用这种方式给别人穿小鞋,着实令人不齿啊!
穿小鞋也罢,但这种穿小鞋的水平令人不敢恭维,太低级了,还把自己的名字签在牒文上,这简直是对相国身份的侮辱。
其实这也是吕颐浩看不惯范宗尹的地方,太年轻,太嚣张,有点肆无忌惮,或许在牒文上签名也是他嚣张的一种表现吧!
吕颐浩觉得有必要拿这件事敲打一下范宗尹了,做人不要太嚣张,同时也是给张浚一个人情,你手下被人欺负,我可没有袖手旁观。
“枢密院给你的军营批文呢?”
陈庆连忙取出批文,呈给吕颐浩,“请相公过目!”
吕颐浩看了看批文,证据链全了,他微微笑道:“正好官家下午召见我,你在我这里吃顿午饭,然后下午我去见官家,你就在这里等候,或许官家会召见你。”
“感谢吕相公厚爱!”
“厚爱谈不上,主持公道而已,要不然老张下次进京就会来拆我的家了!”
吕颐浩已经把必要的信息传给了陈庆,场面上是主持公道,但实际上我是给张浚的人情。
第七十九章 背锅
下午,吕颐浩在御书房觐见了天子赵构。
“按理,这种小事情不必惊动官家,但毕竟新兵训练比武是官家亲自部署的,微臣想还是有必要让官家知道,引起大家重视,这样才能避免再出现更大的纰漏。”
赵构坐在御案前翻阅陈庆的报告,尽管吕颐浩尽量说得轻描淡写,但他来汇报这件事的本身,就说明这件事不简单。
而且报告中提到两军因误会而导致将士矛盾激化,差点爆发冲突,这才是赵构最无法容忍之事,两支数千人的军队在临安厮杀,这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如果处理不当,不就成了第二个刘苗之乱吗?
赵构脸色越来越阴沉,对宦官道:“立刻宣范相公来见朕!”
“陛下,陈庆就在微臣的官房内等候,要不要一并宣他来对证此事?”
赵构沉吟片刻道:“先等一等吧!”
赵构心知肚明,这明显是范宗尹在给陈庆穿小鞋,只不过陈庆不甘受辱,奋而反击,如果两人再见面,一个位高权重,却不讲道理,一个地位低微,却占了理,自己偏向谁都不好,最好两人不要见面。
不多时,范宗尹匆匆赶来,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见吕颐浩也在,他心中有些忐忑,连忙给躬身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天子赵构将兵部的批文往地上一扔,“范相公,这个混帐批文是你签署的吗?”
范宗尹心中‘咯噔!’一下,这件事怎么闹到天子这里来了?
他眼角余光一瞥,只见吕颐浩半眯着眼,就仿佛事不关己一般站在一旁,范宗尹心中顿时明白了,这是吕颐浩出手了。
好在他昨晚和韩琪仔细商讨过这件事,只要坚决否认自己的有私心,那么责任就是兵部的,其实这也是范宗尹一贯风格,死道友不死贫道,之前是监察御史王涣替他背了黑锅,这一次嘛!只好委屈兵部侍郎王浩了。
范宗尹连忙拾起地上批文,满脸惭愧道:“这件事是微臣大意了,没有仔细核对,便随手签字批示,因为那座军营好几支军队都想进驻,兵部不敢得罪,便让微臣签字,微臣怎么也没有想到兵部居然犯下大错,重复批准军营。”
范宗尹的解释赵构不置可否,他又拾起陈庆的报告递给范宗尹,“这是西军统领陈庆写的报告,简述了昨晚发生的事情,你看看有什么出入?”
范宗尹心中恼火,没想到陈庆这么快就写成了报告。
他接过报告看了看道:“回禀陛下,情况基本属实,只是个人身处立场不同,描述就会有倾向,有些结论微臣不敢苟同。”
“哪里不同?”
“陛下,昨晚微臣听说了可能会爆发冲突,所以就急急赶去军营平息争端,这个时候微臣知道兵部可能出现失误,为了平息争端,微臣考虑双方暂时先住在一起,等明天再处理。
但陈将军对微臣有成见,认为微臣偏向曹将军,他情绪激动,不准微臣进军营,否则就用先帝之弓射杀微臣,后来微臣怕陈将军冲动铸下大错,就没有再过问此事。”
“可他报告中说你不认可枢密院的批文,要他们赶出军营,想强闯军营,他不准你擅闯军营,才矛盾激化?”
“微臣怎么可能不认枢密院的批文,微臣只是想解决他和曹将军的争端,进军营是想看看没有多余的营房,他就激动万分,态度强硬得让人难以接受,分明就是以下犯上……”
吕颐浩在一旁道:“大臣是不能随便进入军营,必须有枢密院的批准,这一点陈将军倒没有做错。”
范宗尹顿时怒视吕颐浩,“以下犯上,难道他也没有错?”
吕颐浩淡淡道:“这也要看具体情况吧!如果什么事情就论以下犯上,那么范相公在朝堂可不只一次对本相咆哮。”
范宗尹差点气晕过去了,他克制住怒火冷冷道:“那他对我的无礼就是应当的?”
吕颐浩依旧不慌不忙道:“我刚才说了,是否以下犯上是要看具体情况,军营之事本来就是兵部有错在先,范相公也同样犯了错,正常的做法是另找一个军营安置曹将军的军队,这样才是平息争端的良策,而不是跑去军营激化矛盾,明知大臣不能随意进军营,还要强闯,这个时候再指责对方以下犯上,就未免有以势压人之嫌了。”
“你——”
范宗尹气得脸色通红,却又不知该怎么反驳,吕颐浩心机老辣,说话滴水不漏,范宗尹哪里是他的对手。
“你们两个都是相国,别再为这种鸡毛小事争吵了。”
官家开口,两人不再争论。
赵构负手走了几步道:“这件事的是非曲直朕心如明镜,兵部严重失职,险些导致两支军队发生火并,兵部主事负有重大责任,传朕旨意,免去兵部侍郎王浩之职,兵部侍郎暂由大学士朱胜非兼任。
统领陈庆顾全大局,主动邀请友军入营,弥合分歧,消除误会,避免了一场冲突,其精神可嘉,当予表彰,特升其一级为武翼大夫,钦此!”
范宗尹大惊失色,刚要替王浩说情,却见天子目光凌厉,他知道天子是让王浩给自己背锅了。
心中不由长叹一声,早知道会是这个结果,又何苦做这个恶人呢?
吕颐浩却暗暗佩服天子远见,他当时就奇怪,陈庆升为统领,官阶最低也应该是武翼大夫,怎么还是从七品正侍郎?
原来这个补缺留在这里呢!既安抚了陈庆,也没有过份提拔。
还是天子高明,恐怕他早就猜到范宗尹不会善罢甘休。
赵构把报告还给了吕颐浩,笑问道:“这份报告是陈统领亲笔所书?”
“微臣也问他,他说是的。”
赵构点点头,“字写得还不错,难得!”
……
新兵训练比武是年初赵构的一个决定,究其根源,还是和刘苗之乱有关,那些看起来完全值得信任的老将,在关键时刻却造反,逼自己退位,着实寒了赵构的心,使他从骨子里不再相信武将,但金兵不断南下威胁,又使赵构不得不依靠战功赫赫的大将们。
为了平衡这两者的矛盾,赵构便提出了新兵新将的思路,年初开办武学,举行新兵训练比武,都是这个思路下的产物,简单说,天子赵构就是要提拔一批忠于自己的年轻将领,再挑一批新兵作为侍卫亲军。
这次新兵训练大赛意义非凡,使各地都统制都十分重视,纷纷派出自己的心腹将领,派出最优秀的新兵前往临安参赛。
这天上午,临安城西面的官道上,一支两千人的军队正浩浩荡荡向临安奔来,这支军队盔甲鲜明,士气高涨,阳光下大旗招展,高高飘扬的帅旗大写一个‘岳’字。
为首一名大将,身穿鳞甲,头戴凤翅兜鍪,手提一杆大铁枪,目光冷峻,颌下一缕黑须,看起来约三十岁左右,此人正是这两年刚刚崛起的大将岳飞。
岳飞虽然南征北战,立功赫赫,但他真正步入康庄仕途,还是天子赵构南渡后,他抗击金兵南侵,扫平各地造反的盗贼,终于得到了寻找新将的天子赵构赏识,一步步提拔他,他已被提拔为神武军都统制,终于从张俊的队伍中走出,自立门户。
这次岳飞是去鄱阳湖一带清剿乱匪李成,驻军洪州,大军刚刚剿灭了李成,正在休整之时,岳飞便利用这个空档,亲自率领率领两千新兵前来临安参加新兵训练比武。
岳飞是都统制,当然不是由他参与比武,而是手下心腹大将张宪和王贵二人参加比武,士兵也是在洪州招募的两千新兵,训练了三个月,岳飞挑选其中的两千精锐参赛。
这时,对面尘土飞扬,两名官员骑马疾奔而来。
两名官员奔至近前,勒住缰绳问道:“请问可是岳都统的军队?”
岳飞抱拳道:“在下正是岳飞!”
两名官员连忙行礼,“我们是枢密院的官员,奉命安排各支参加新兵比武的队伍,贵军的营房和粮米物资都已经安排好,请岳都统随我们来!”
“多谢了!”
岳飞心里有点奇怪,枢密院是出了名的难打交道,现在不仅安排好宿营地,还主动派人前来联系引路,简直让人有点无法适应。
岳飞不是多事之人,但他也担心自己是不是来得太晚了,便问道:“其他各支参赛队伍都到了吗?”
“大部分都来了,但还有几支未到!”
旁边大将王贵问道:“每支队伍枢密院都会像这样安排好食宿?”
一名官员苦笑一声道:“这两天发生一些事情,官家责令枢密院做好安排,不准再发生事端。”
王贵还想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岳飞瞪了他一眼,令他不要多事,王贵只得将到嘴的话又吞了回去。
两名官员带着一行队伍加快速度向城东而去……
第八十章 武娘
次日中午,陈庆独自在大帐中吃午饭,他的午饭和士兵们区别不大,也是一大碗米饭,一条烧鱼和几块咸肉,再加上一碗鸡汤,还有一碟下饭酱菜,江南是鱼米之乡,军队在伙食待遇上确实比西军好。
这时,帐帘掀开了,呼延通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
“统领,我查到王薄的背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