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封侯 >

第431章

封侯-第431章

小说: 封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昨天晚上,金国馆内不管是幸存的人,还是被烧死的人,这三十五名武士都不在,卑职又找来见过这三十五名武士的人,一名被金国馆雇佣的杂役,本地人,卑职让他辨认,他认出了为首之人,叫做李轻舟,绰号李半眉,他只有右眼有眉毛,左眼无眉,所以卑职可以确定,这三十五人就是完颜昌的武士。”
  “他们是被何人所杀?”赵构又问道。
  “陛下,卑职又去了三桥调查,有几名住户说,昨晚三更左右,他们听见报馆里有惨叫声,还有一人看见大批黑衣武士翻墙进入报馆,卑职刚才去了报馆,报馆里很忙碌,就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但卑职还是在中庭花坛缝隙内发现了很多新鲜血迹,可以肯定,昨晚报馆内发生了一场恶战,那三十五名武士就是在报馆中被干掉。”
  李光鼓掌赞道:“杨都统果然细致,这么快就查出了真相!”
  李光回头对赵构道:“陛下,整个事件到此就很清晰了,昨天中午,《临安京报》披露了金国逼迫宋朝结盟,共同对付川陕西军的消息,引发了太学生和百姓的大游行,最终导致朝廷放弃和金国结盟,完颜昌便迁怒于《临安京报》,半夜三更时分,派三十五名武士去袭击报馆,哪知道陈庆手下早有准备,三十五名武士中了埋伏,全军覆灭,陈庆的手下随即在四更时分反击完颜昌,火烧金国馆。”
  赵构冷冷道:“为什么就只有朕看不到《临安京报》?”
  李光意识到自己刚才失言了,他反应极快,连忙解释道:“《临安京报》并非时政报纸,只是偶然会刊登一些时政内容,大部分都是各种市井鸡毛蒜皮小事,各种女人服饰、化妆,各种美食制作,还有店面的广告,还有小说,都是一些无聊的内容,陛下日理万机,哪有精力看这种报纸?”
  “但关键时候,朕都会被瞒住,是不是?要不是李相公刚才失言,朕还不知道太学生大游行居然是《临安京报》引发的,你们真会隐瞒啊!”赵构的怒火已经快抑制不住。
  “陛下,没有人要故意隐瞒陛下,微臣也是晚上回家才看到了《临安京报》,其他相公也是一样,之前政事堂有规定,不准《京报》进朝廷,大家都以为是谁跑去太学挑唆,结果今天一早又发生了金国馆事件,大家压根就没有想到昨天游行之事,自然也想不起《临安京报》,绝非要故意隐瞒陛下,恳请陛下明鉴!”
  李光的解释让赵构脸色稍稍和缓,便道:“以前之事,朕不追究了,但从今天开始,必须每天把《临安京报》放到朕的御案上来。”
  他目光凌厉地盯着宦官康顺,康顺吓得战战兢兢道:“陛下,内宫里就有,吴贵妃、张贤妃她们几乎人手一份。”
  这个回答着实出乎赵构的意料,他半晌冷冷道:“朕再说一遍,从今天开始,必须每天把《临安京报》放到朕的御案上来。”
  “奴才明白,奴才这就让人去买今天的报纸。”
  康顺吓得连滚带爬跑了,赵构这才问李光道:“此事该如何处置?”
  “回禀陛下,既然完颜昌不想追究,我们也尽量装糊涂吧!事情闹大了,我们也无从抓捕凶手。”
  李光暗示天子,两边都是强悍对手,朝廷参与进去,最后会惹祸烧身,首先根本就抓不到陈庆的手下,也就无法向完颜昌交代。
  赵构明白李光的意思,点点头,对李光和杨沂中道:“此事就到此为止!”
  李光和杨沂中告退走了,这时,康顺将一份昨天的报纸放在桌上,“陛下,这是昨天的《临安京报》,今天的报纸要中午以后才会出来。”
  赵构接过报纸放在桌上,他一眼便看见了头版头条,‘宋金密议杀义士,父子啼血说靖康。’
  赵构一口老血差点吐出来,‘父子啼血说靖康’,这是在说谁呢?
  ……
  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陈庆的船队终于抵达了成都,知府郑爱农和都统制郑平前来迎接陈庆的归来。
  陈庆见郑平的眼光有些躲闪,便知道他的父亲已经送到了,他也不说破,简单询问了成都府的情况,便前往军营休息,数万大军随即在城外扎下大营。
  “郑知府给我带来了什么好消息?”陈庆喝了口茶,笑眯眯问道。
  “最大的好消息是盐税恢复很快,达到前年的数额了。”
  陈庆点点头,“看来各地打击私盐贩子很得力!”
  “正是,这几个月各地连续剿灭私盐贩子,杀了好几批,不过这个月又有所缓和。”
  陈庆一怔,“为什么?”
  郑爱农苦笑一声道:“因为殿下和朝廷签订的协议,涉及到了四川路。”
  “已经开始影响了?”
  “怎么可能不影响呢?州府任命归朝廷,通判和县归川陕宣抚使司,大家都明白,殿下是要准备架空州府了,所以人心惶惶,就连卑职也想改任通判,殿下能否成全?”
  陈庆摆摆手笑道:“真不知你们是怎么想的,天下的事情不是黑就是白吗?你郑爱农是成都知府,难道我就会把你架空?我一刀切下去,所有的知府都统统架空,会这样吗?”
  郑平在旁边笑道:“我就说郑知府是白担心,殿下只是给朝廷一个面子,哪里会让朝廷来干涉四川?”
  陈庆笑着点点头,“这句话说对了,只是给朝廷一个面子。”
  “可问题是,如果朝廷又任命一个成都知府,有两个知府了,卑职该怎么办?”
  陈庆冷笑一声道:“你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难道你会把自己位子拱手让给别人?新来的知府就让他站在大门口站岗好了,官房也别给他,让他住客栈,等他盘缠花光,他自然会上街讨饭去,你担心什么?”
  郑平哈哈大笑起来,郑爱农满脸羞惭,起身长施一礼,“殿下教诲如醍醐灌顶,卑职明白该怎么应对了!”
  陈庆又淡淡道:“架空不是不可能,我知道有些州官心向朝廷,人数还不少,我就冷眼看朝廷的任命,要被替代的,必然是忠心于我,继续用原任,必然是心向朝廷,这样我就知道了,哪些该被架空,哪些该继续重用,这其实是一块试金石,让我看出了黄金的成色。”
  郑爱农叹息道:“殿下的手腕令人敬佩,就可惜川陕宣抚使司太远了一点,对巴蜀有些鞭长莫及,如果周参事能长驻四川路,大家就有主心骨了。”
  陈庆笑了笑道:“这一点不用担心,很快会成立四川路尚书行台,我兼任总管,而由吕青山出任长史,他就是四川路的最高政务官。”


第八百七十九章 架空
  郑爱农先告辞走了,郑平犹豫一下道:“天子逼迫我父亲当说客之事,殿下知道了吧!”
  “这件事我知道,你父亲也写了一封信给我,朝廷转给你的信,你收到了吗?”
  “昨天刚刚收到,是礼部员外郎张斌来送的信,此人将同时出任成都知府,但郑爱农还不知道,我没告诉他。”
  “这个张斌如何?”
  “这个张斌是徐先图的人,情况有点复杂,我知道殿下今天会到,所以也没有立刻答复他。”
  陈庆心中略略有些不快,他对徐先图的印象还不错,怎么也涉足四川的事情,而且一上手就是成都知府,难道他真以为自己会让步?
  “你是怎么想的,我是说你父亲的事情?”
  “我当然不稀罕什么郡王,我父亲也是这个意思,他私下写信给我,让我一口回绝,我回绝肯定没有问题,我就担心会不会连累我的家人。”
  “所以呢?”
  郑平苦笑一声道:“所以我想了一夜,最好的办法是殿下把我调走,调去夏州或者灵州,我就失去了利用价值。”
  陈庆摇摇头,“你必须把一个原则性的问题搞清楚,天子对你一点也不稀罕,他要的不是你,而是四川路,我把你调走没有关系,但天子得不到四川路,必然会迁怒你父亲,认为你们父子暗中串通,他一定会找你父亲麻烦。”
  “那卑职该怎么办?”郑平苦恼道。
  陈庆微微笑道:“车到山前必有路,你不用担心,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你不用调走,你家人也会平安无事。”
  “什么办法?”
  陈庆不慌不忙道:“第一个办法是,你父亲带着家人连夜离开临安,你父亲也想出海躲两年,但这个方案被我否决了,我不希望你父亲离开临安,报馆需要他。”
  郑平叹口气,“离开临安确实不现实,家族的大量财富都会毁于一旦。”
  “所以我想用第二个办法,你登报斥责你父亲背信弃义,公开声明脱离父子关系。”
  “什么!”郑平眼睛一下子瞪大了。
  “你别这么焦虑,这只是一个策略而已,表面上脱离父子关系,做给朝廷看的,实际上,你们依旧是父子,等将来时机,重新登报恢复父子关系就是了。”
  “这个……”
  郑平踌躇道:“怕我父亲接受不了。”
  “你错了,这就是你父亲想到的办法,他让我来劝你。”
  陈庆取出郑统全的信,递给郑平,“你自己看吧!”
  郑平接过信看了一遍,父亲果然在信中提到了这个方案,虽然让人有点难以接受,但确实是最好的办法,他的父亲和家人就不会受自己连累了。
  “殿下,这件事让我再考虑考虑!”郑平在感情上一时还难以接受。
  陈庆点点头,“我会在成都休整两天,走之前你再做决定。”
  ……
  次日上午,陈庆在军营接见了礼部员外郎张斌,确切说,是张斌前来拜访陈庆。
  他是徐先图的门生,绍兴二年的进士,看起来年纪不大,三十岁左右,长得倒是仪表堂堂。
  “这是吏部的任命书,请殿下过目!”
  张斌在陈庆面前不敢放肆,恭恭敬敬将一份任命书交给陈庆,陈庆接过看了看,淡淡笑道:“不是说好怎么任命要和我先沟通吗?吏部也太性急了吧!现在成都有两个知府,会让成都官场无所适从,也会显得我和朝廷不团结。”
  张斌心中暗骂,陈庆什么时候和朝廷团结过?
  他脸上依旧陪笑道:“正好成都府没有通判,不如让郑知府改任通判?殿下觉得如何?”
  陈庆心中顿时大怒,什么玩意!自己怎么做需要他来安排吗?
  陈庆呵呵一笑,“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我会考虑,不知道张员外郎现在住在哪里?”
  “卑职暂时住在驿馆!”
  陈庆点点头,“家人可一起来上任?”
  “家人还在老家温州,暂时不会过来。”
  “原来如此,可带了幕僚?”
  “带了两名幕僚,殿下也知道,很多事情必须仰仗幕僚。”
  陈庆喝了口茶,又笑问道:“不知员外郎上任后,打算怎么治理成都府,有没有什么想法?”
  张斌踌躇满志道:“不瞒殿下,卑职还是第一次外放为官,胸中有很多抱负,没有机会实施,这次我出任知府,首先就是要加强官学,四川路考生连续两届科举的成绩明显下降,临行时,我向天子也汇报自己的想法,天子很支持,给了卑职很多教诲?”
  陈庆笑眯眯道:“天子怎么说?”
  “天子说,去地方为官,人财物最重要,人才兴旺,财政充裕,物资丰盛,只要能做到这三点,那就是一个合格的地方官,天子说,若有什么困难,要依靠朝廷,朝廷一定会大力支持,当然,也需要殿下的支持。”
  陈庆有点糊涂了,眼前这个人是傻子吗?他不知道自己和朝廷的斗争?徐先图也会告诉他,那他为什么还这样说,还是故意来向自己示威,在自己面前表明他的态度,不会被自己拉拢。
  陈庆微微笑道:“张知府胸怀大志,我会拭目以待。”
  陈庆把张斌打发走,随即派人把郑爱农找来。
  不多时,郑爱农匆匆赶来,进帐便道:“殿下,今天一早,张斌找到我,说他是朝廷新任命的成都知府,他建议我出任通判,说这是徐相公的建议。卑职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恳请殿下教我!”
  陈庆哼了一声道:“我看徐先图是老糊涂了,一个入仕才六年,从来没有做过地方官的人,居然一步到位出任成都知府,徐先图知道自己在破坏规矩吗?”
  “殿下说得对,他从未当过地方官,而且据说他家境很富裕,根本不知民间疾苦,他若真的掌了权,必然会使成都府一塌糊涂,真不知道天子和徐相国怎么会任命这样一个没有经验的人出任知府。”
  陈庆负手走了两步道:“这个人应该是天子故意用来试探我,可以说,他就是一面旗帜,朝廷在盯着他,四川各州府也在盯着他,若处理不好,确实会引发官场混乱,同时我也会和徐先福交恶,这是我暂时还不想面对的,不过想必徐先福自己也心知肚明,才派一个没有经验的人。”
  陈庆已经隐隐猜到一点端倪了,成都知府必然是天子让徐先福推荐,徐先福也并不情愿,所以才故意推荐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人过来任职。
  想到这,陈庆知道该怎么对付朝廷了,就按照自己的既定计划来,彻底架空此人。
  “我给徐先图一个面子,你就改任成都通判,然后你另外置办一座官衙,把府衙所有的官员和差役都带过去。”
  郑爱农虽然有点委屈,但他明白陈庆的意思了,“殿下,原来的川陕宣抚使官衙就在成都,它用作行台尚书官衙不错,卑职也可以搬进去。”
  “可以,你兼任行台尚书府政务支使,负责成都府,这是我专门给各州通判安排的兼职,实际上就是架空各地府衙和州衙,想和我作对,那就设立支使,另外,成都官宅比较紧张,没办法给张斌安排官宅,他若想租房居住,悉听尊便!”
  停一下,陈庆又冷冷道:“另外,找两个妓女去县衙告状,就说张斌的两个幕僚奸淫妇女,让县衙的板子硬一点,逼他们承认招供,关入大牢,不准张斌探视!”
  郑爱农半天说不出话,这也太损了吧!这是一个王爷想出的办法吗?
  他不敢违抗,只得躬身答应,“卑职遵令!”
  陈庆又笑眯眯道:“若知县问起来,就说是郑都统出的主意,我默许了。”


第八百八十章 逼官
  张斌这次来成都,一共带了三名随从和两名幕僚,怀里还揣了几百两银子,盘缠很充足。
  张斌是徐先图的门生,但门生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比如苏轼是欧阳修的门生,因为仁宗嘉佑二年,欧阳修是主考官,那一年所有考上的进士都可以自称是欧阳修的门生,这就是广义的门生。
  张斌这个的门生则介于广义和狭义之间,他是绍兴二年考中进士,那一年正是徐先图主考,但在科举之前,张斌又向徐先图府上递交了帖子,拜为门生,这就是自愿拜在徐先图门下,希望徐先图在仕途中多多提携了。
  张斌这次来成都上任很让他感到意外,本来轮不到他,比他资历高有经验的人一大把,像枢密承旨程播,做过主薄、县丞、知县,又进朝廷升为监察御史,一步步提升为枢密承旨,更重要是,程播才是徐先图真正的门生,是徐先图在太学教书时最得意的弟子之一。
  本来吏部的消息是程播出任成都知府,大家都向程播道喜了,但不知什么神转折,徐先图居然否决了程播,而推荐自己出任成都知府,一个巨大的狗屎运从天而降,砸中的自己。
  成都出任知府啊!大宋仅次于临安府和平江府,第三富庶之地,怎么也轮不到自己,张斌只能庆幸祖上余荫尚在,他心知肚明,和徐先图的门生一点关系都没有,徐先图的门生多着呢!绍兴二年的进士,至少一半都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