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4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桓点点头,“看来我们的直觉也没有错,韦桐真正想刺杀的是郡王,而不是周参事。”
董安笑问道:“种将军这边有什么收获?”
种桓便把今天送信之事说了一遍,问道:“韦桐和钱塘知县有什么交集吗?”
“当然有交集,钱塘知县王薄是秦桧的内侄,他们一直有合作,之前查《京报》报馆,就是他们两家联手,种将军说的那个焦黄胡子文吏,应该是王薄的幕僚贾应芳,很精明的一个人。”
“那我是不是要把这个贾应芳也监视起来?”
董安点点头,“很有必要,这个贾应芳对王薄影响很深,王薄几乎对他言听计从,而王薄也是郡王的老对头,如果他们二人要联手对付郡王,不对……”
董安忽然反应过来,“是秦桧想利用韦桐刺杀郡王,他推动内侄王薄和韦桐联手,而贾应芳就是他们联系的一条纽带。”
种桓暗暗佩服董安精明过人,他沉吟一下道:“秦桧想刺杀郡王,莫非是天子的意图?”
董安冷笑一声道:“临安人都知道,他们的秦相公更多是代表金国的利益。”
种桓默默点头,看来这个贾应芳是关键人物!
……
贾应芳的家在县城中部的八字桥附近,是一座很普通的小院,占地不到半亩,一间院子,四五间平房,贾应芳不是本地人,是亳州城父县人,出身应天府太学,做过县吏,头脑灵活,颇懂官场规则,绍兴四年,被人推荐给秦桧,但秦桧嫌弃他长得猥琐,不想用他,正好内侄王薄身边缺人,秦桧便安排他做了王薄的幕僚。
贾应芳独身一人住在临安,夜幕刚刚降临,贾应芳便离开了住处,骑着一头毛驴沿着大街向南走,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几名经验丰富的内卫老手严密监视了。
贾应芳不慌不忙骑驴进了大瓦子大门,穿过旁边的小路,又从侧门出来,而侧门旁边就是如意茶馆,已经打烊,茶馆是白天生意,夜里是酒楼和妓院的天下。
这时,贾应芳手中已经多了一块石头,包着一张纸,他见四周很安静,没有人,便用力一扔,石头击破了窗上的糊纸,‘当啷啷!’扔进了茶馆内。
贾应芳催动毛驴赶紧离开,不料从旁边一左一右窜出两个黑影,身手极为敏捷,一把将他从毛驴拉了下来。
“我没有恶意,你们别乱来!”贾应芳吓得大喊。
两名黑影也不给他解释的机会,架着他迅速进了茶馆。
第八百五十七章 机会
掌柜董安和魏延宗面面相觑,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扔纸条的人居然是贾应芳,旁边种桓得知贾应芳身份,也着实不敢相信,眼前这个一脸奸诈模样的人居然会帮他们。
“贾先生,怎么会是你?”董安无法理解,直接问道。
贾应芳半响苦笑一声道:“董掌柜觉得我不可能帮你们?事实上你们这里早就暴露了,被我压下来而已。”
董安更是有些不安,亲手将一盏茶放在贾应芳面前,紧张地问道:“请问贾先生,我这样怎么会暴露?”
“董掌柜问得太多了,一间普通茶馆的掌柜,整天关心大宋军队人数,临安兵力部署,粮食储备情况,城墙修建计划,太不合情理了,这些你都问过吧!”
董安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临安县主薄杨永,居然把自己出卖了。
“杨主薄没有出卖你们,他是我的同乡,在我家里喝酒时,给我吐露了这些,我就立刻猜到你们是西军情报点,我让杨掌柜保持沉默,以免家人遭到报复。”
种桓更加不理解了,“贾先生为什么要帮我们?”
他得到的情报,这个贾应芳很贪财,如果把他们向秦桧揭发,他肯定会得到重赏和提拔,但他却没有那么做,反而在关键时刻帮他们,简直匪夷所思。
贾应芳叹息一声,“我是很贪财,但再贪财也挡不住我对朝廷和金国的痛恨。”
说到这,他眼睛透露出浓浓的恨意,“是亳州城父县人,我的父母和妻儿都在家乡种田为生,唯独我在应天府太学读书,建炎二年,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挡金兵,决开黄河,黄河的滔天大浪吞没了我的家乡,我的父母妻儿一个都没有活下来……”
说到这里,贾应芳已是泪流满面,他满腔悲愤道:“后来我才知道,是天子下的命令,他只管自己逃命,却不管百姓的死活,竟然丧心病狂地下令掘开黄河,枉为大宋天子。”
众人都明白了,是建炎二年的黄河夺淮,杜充掘开黄河口,泗州、颍州、亳州、宿州被黄河大水淹没,死亡数十万人,上百万人背井离乡,这个贾应芳全家就是受害者。
种桓拾起纸条,纸条上写着:‘郡王拜祭永固陵,当心刺客。’
种桓扬扬纸条问道:“韦桐要在永固陵行刺郡王?”
……
大帐内,陈庆看完了纸条,递给旁边的周宽,他问道:“这个贾应芳怎么说?”
种桓连忙道:“他说,最老奸巨猾是秦桧,通过他内侄王薄,不知不觉就让韦桐上钩了,想刺杀郡王的势力有很多,都不约而同的将韦桐推出来。”
陈庆点点头,“这个贾应芳说他全家死在黄河夺淮上,是否可信?”
“应该可信,卑职看得清楚,他的悲伤和愤怒不是假装,四十岁的男子哭得像孩子一样。”
旁边周宽笑道:“其实他的身世并不重要,关键是他确实救了我一命,要不是他及时送信,我肯定被刺杀了。”
“说得也对!”
陈庆沉思片刻,问周宽道:“拜祭永固陵,安排在什么时候?”
“后天上午!”
陈庆冷笑一声道:“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
次日上午,西湖边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上万士兵将西湖边戒备森严,所有的湖边店铺全部停业,所有的船只都不准上湖,小道消息已经穿得沸沸扬扬,官家将和先帝在西湖上相会。
西湖边的戒严却坐实了小道消息,数万百姓都涌到靠近西湖的地方,远远眺望水面,亲眼目睹这历史性的一幕。
西湖上停泊着一艘两千石的画舫,东西各有十几艘船只,西面船上全是皇宫侍卫,杨沂中身披重甲,手提长枪站在船头,而且东面船头则是西军士兵,刘琼亲自率领三百士兵站在船头护卫。
天子赵构和先帝赵桓都已经进了大船,从远处可以看见他们二人,坐在画舫二楼,两人喝茶聊天,不时哈哈大笑,很轻松的模样。
不到半个时辰,天子赵构先一步下船了,他在侍卫的护卫下,上了另一艘画舫,船只随即离去。
赵桓也下船了,几名士兵上前用大盾护卫着他,也上了一艘画舫,十几艘船只护卫着画舫,向东南方向驶去。
兄弟之间的会面就在一个时辰内结束了,谁也不知道他们谈的什么内容,有没有达成什么妥协?
但安排这场双帝会的幕后之人,此时却在吕府内宅喝茶,和吕颐浩不紧不慢的闲谈。
“拿下了太原,怎么没有想过继续北上拿下大同府??”吕颐浩笑眯眯问道。
陈庆笑道:“没有拿下大同,金国考虑的重点便是怎么保住大同,而不会去想怎么夺回河东路南部,如果不留余地,把大同全部夺取了,金国就要开始考虑反攻河东路,他们的目标就不会只放在太原府。”
“有道理,大同是辽国的西京,大宋几乎从来就没有得到过,而那里又是草原游牧民族南下的重要通道,金国本身人口太少,他们很可能会动员游牧军队南下,你们要提高警惕。”
陈庆点点头,现在金国兵力不足,吕颐浩的担心完全有可能发生。
“另外,你还要当心金国提出和朝廷和谈,他们就会集中兵力和资源对付西军。”
“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想到了,我现在在考虑,朝廷会不会趁机攻打巴蜀,或者暗中支持金国?”
吕颐浩点点头,“完全有这个可能,当初完颜昌第二次出使临安时,就提出过用中原换取四川的建议。”
“朝廷居然没有答应?恢复汴梁啊!”
“秦桧怂恿天子答应,韦太后也在说服天子,但我和张浚坚决反对,把现实告诉天子后,天子不得不放弃。”
“祖父怎么说服天子?”
陈庆语气中的祖父很自然,完全是随口说出,让吕颐浩大为欣慰。
他微微笑道:“用现实,建炎二年黄河决口后,原本富庶的中原南部基本上都毁掉了,民不聊生,这就是为什么伪齐军明明没有军俸,却还能轻易募到五十万大军的缘故,当兵能吃饱肚子,其实你应该体会很深,伪齐被废后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有上百万中原百姓逃往关中,但凡还有一点活路,他们也都不会背景离乡。”
停一下,吕颐浩又道:“我们后来越来越了解中原的情况,然后几次北伐都引发朝廷很多官员强烈的反对,都认为朝廷负担不起被摧毁的中原,夺回来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朝廷财政会崩溃,所以后来朝野才达成共识,北伐到淮河为止。”
陈庆默默点头,吕颐浩说得完全正确,朝廷确实不会再要中原,但朝廷放弃中原,自己也不能放弃啊!
这一刻,陈庆忽然意识到,正因为朝廷放弃了,中原才会是自己最大的机会。
这个机会,他不能留给朝廷。
第八百五十八章 谈判(上)
下午时分,天子赵构又亲自陪同皇兄赵桓去永固陵拜祭了太上皇赵佶的陵墓,之所以赵构愿意陪同皇兄,主要是赵桓说话很好听,他在辽东身体全垮了,他不会再问政事,只想好好养病,多活几年。
说得这么好听,天子赵构怎么能不喜欢,所以在上午会面后,他又欣然带着皇兄以及文武百官数百人,前去拜祭父皇之陵。
当天傍晚,三万份《京报》如期出现临安的酒楼、茶馆中,瞬间被一抢而空,头版头条便是‘二帝春风一相逢,兄弟祭父话情深。’
详细描述了天子和先帝在西湖上的会面情景,甚至还绘制了一幅木版画,两人在画舫上抱头相拥的一幕,甚至还引用了左相国朱胜非的一句话,‘官家等了十三年,终于等到了重见皇兄的一刻,官家非常激动,并表示,他将亲自陪同皇兄去永固陵拜祭太上皇。’
经过白天的会面和《京报》在黄昏时的煽情渲染,陈庆的目的终于达到,那就是自己手中的先帝货真价实,朝廷、天子和民间都承认了他的合法性,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这就是为了防止天子赵构和朝廷使出釜底抽薪的一招,质疑赵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这也是陈庆万里迢迢,带着先帝赶赴临安的主要原因之一,让朝廷和赵构亲自承认先帝的真实性。
丞相府中,秦桧拿着今天的《京报》发呆,头版头条的大标题让他有点醒悟过来了,什么叫‘二帝春风一相逢’,这不就是公开承认大宋有两个皇帝吗?
“老爷,发现什么事了?”王氏送茶进来,发现丈夫神情异常。
秦桧神情呆滞地放下报纸,半晌道:“我们可能上当了。”
“上什么当?”王氏不解。
“我们完全可以早早宣布先帝在辽东病故,坚决不承认陈庆手中的先帝,他就没有先帝这枚棋子,他擅自和金国的交换就一文不值了。”
“但你们并没有宣布!”
王氏带着嘲讽的笑意,“今天还安排了两个皇帝见面,还一起拜祭了太上皇,这个时候,陈庆恐怕嘴都笑得合不拢吧!”
“朱胜非真是个不折不扣的蠢货,谁让他安排今天的会面?”秦桧咬牙切齿骂道。
王氏鄙视地看了一眼丈夫,朱胜非三天前才复相,丈夫却把责任推给他。
“老爷,还可以把局势扭转过来吗?”
“怎么扭转?满朝文武,满城百姓都知道兄弟二人在西湖会面了,还一起去拜祭太上皇,现在再说他是假冒的,这个脸天子丢得起吗?”
“那至少这件事和老爷无关吧!将来官家醒悟过来时,不会说是老爷的责任吗?”
秦桧沉吟一下道:“你倒提醒我了,这次谈判影响深远,我绝不能参与,彻彻底底和我没有关系,我也不能提醒他,他一定会责怪我为何早不说,事后才提醒。”
“最好老爷找个借口离开临安,等陈庆走了以后再回来,这样就彻底撇清了。”
秦桧点点头,“明天一早,我去江宁扫墓,之前我给天子说过的,但我要提前走了。”
……
次日天不亮,秦桧便离开临安,去江宁祭父了,他留给赵构的信中说,官家和皇兄祭父的情形让他深为感动,也让他十分惭愧,以至于夜里父亲托梦,他一刻都不想再耽误,必须在父亲祭日之前赶回家乡。
信写得情真意切,让赵构深为感动,当即下旨赐秦桧祭祀礼器一套,并挥笔批准了秦桧的提前离去。
上午时分,朱胜非和太常少卿黄龟年一起来到了西军大营,双方开始正式协商。
赵构当然不是傻子,就算皇兄说不想问政事也没用,必须陈庆答应才行,所以朱胜非要过来谈判,朝廷需要付出什么,陈庆才会让先帝出具退位诏书。
陈庆派出的全权代表自然是周宽,晁清作为周宽的副手,一起参与谈判。
周宽开出的第一个条件完全在朱胜非的意料之中,陈庆要求进爵秦王,任太师,封散官开户仪同三司,再加封骠骑大将军。
官职一点问题都没有,陈庆灭西夏之时,朝廷就有呼声,加封陈庆为太师,他又收复了河西走廊,以他的功绩,出任正一品完全没有问题,太师也好,开户仪同三司也好,骠骑大将军也好,这些都是虚职,天子不会吝啬。
关键是爵位,天子答应了封陈庆亲王,但他不想封陈庆核心亲王,核心亲王是哪些?秦、晋、韩、赵、魏、燕、楚、蜀,对宋朝还有汴王、梁王等等,天子只想封陈庆为凉王。
所以陈庆想进爵秦王,天子只想封凉王,这就是他们第一个矛盾。
双方僵持了一刻钟,朱胜非笑道:“不如这个具体亲王名称先放一放,我们看看别的条件。”
周宽又拿出第二个条件,要求得到江陵府、澧州、鼎州、岳州、潭州的管辖权。
……
陈庆的要求并不多,只有三项,但每一项都让赵构难以接受。
居然要秦王,第一项就让赵构无法接受了,秦朝后来统一的天下,陈庆想干什么?
当然,赵构也知道陈庆要秦王的意图,因为他的主地盘是陕西路,说实话,就算封蜀王,赵构也不愿意。
想到蜀王,赵构猛地想起一事,急问道:“四川路他怎么说?”
“他说四川路十几个州的官员都在贩卖私盐,最后跟着李金骁造反,那些不愿造反的官员都被他残酷杀死,灭门全家,他说事实证明,失去了川陕宣抚使司的控制,整个四川路都变成一盘散沙……”
赵构不高兴打断了朱胜非的话,“说重点,最后是什么结论?”
“他说所有官员由川陕宣抚使司任命,提交吏部备案。”
“不行!”
赵构一巴掌拍在桌上,铁青着脸道:“朕不接受,四川路的官员必须由朝廷任命,至少州一级的官员必须由朝廷任命,继续和他谈判。”
“微臣知道了。”
朱胜非迟疑一下又道:“陛下,第二个条件呢?”
赵构看了一眼第二个条件,要求得到江陵府、澧州、鼎州、岳州、潭州的管辖权。
他当然明白陈庆是什么意思,等于是把洞庭湖周边拿走了,所谓管辖权就是面子归朝廷,它们依旧是大宋领土,但里子归陈庆。
赵构负手走了两步,问李光道:“荆湖南路的税赋情况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