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封侯 >

第366章

封侯-第366章

小说: 封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多时,他们来到后宅主堂,管家摆手笑道:“请进!”
  张赤桐走上大堂,只见大堂中间站着一名将领,旁边地上摆了不少东西,但用一幅很大的布盖住,不知是何物?
  张赤桐有点发憷,没想到竟然是一名将领,他只得硬着头皮道:“是韩将军找本道,做法事吗?”
  将领笑着点点头,“没错!本官是内卫统领韩正福。”
  对方居然是内卫,张赤桐脸色大变,知道自己上当了,转身便跑,两边埋伏的士兵一拥而上,将他按倒,张赤桐大喊:“救命!”
  韩正福微微一笑,“你的三名手下也在喊救命呢!”
  “你……你要干什么?”
  “当然是给看一看我的心意,我说过不会让你失望。”
  韩正福一挥手,士兵拉开地上的大布,赫然便是那块血碑,张赤桐的脸上顿时变得苍白无色。
  “你侄儿张宝儿已经把你供了,你老老实实交代吧!同伙都有谁,如果交代得好,我饶你一命,说不定你还能回来继续当法师,若不肯交代,或者胡乱交代,那就等着别人给你做法事吧!”
  张赤桐心虚喊道:“这石碑与我无关,我是张天师,是得道高人,你们会触怒上天。”
  韩正福阴狠狠道:“看来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让你尝尝内卫抽筋扒皮的滋味。”
  韩正福一挥手,“先抽掉他一根脚筋!”
  张赤桐听到抽脚筋,吓得魂不附体,嚎叫起来。
  ……
  一个时辰后,种桓和晁清骑马疾奔出城,赶往京兆城,后面跟着十几名内卫骑兵,他们已经拿到了名单副本,涉及到一些重要官员,需要郡王陈庆批准调兵抓捕。
  下午时分,两人终于抵达了京兆城。
  陈庆立刻和内政堂高官接见了二人,同时,王浩也赶来了。
  晁清抱拳道:“禀报郡王,各位阁佬,内卫在醴泉县抓到了关键证人,叫做张赤桐,是天师宫的道士,他是血碑事件的具体实施人。
  根据他的口供,内卫在天师宫内又抓到了三名道士,他们原本都是伪齐的官员,其中一人正是我们悬赏通缉的前冯翊县知县马长兴。
  这些人交代,他们有一个组织,基本上都是伪齐国的逃亡官员以及在任官员,他们的头目便是凤翔通判洛文清,凤翔百姓进京游行和昭陵血碑事件都是洛文清的策划。”
  这时,王浩接口道:“我再补充一点,最初在京兆传播血碑消息的人,应该是金国情报探子,也就是说,这个组织和金国情报站是有紧密联的。”


第七百四十一章 招供
  官房内,蒋彦先对陈庆道:“使用伪齐官员确实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对郡王忠心耿耿,用不好,就是一个很大的隐患,我们在任用之前,必须加强考察。”
  旁边周宽也道:“蒋长史说得对,洛文清在凤翔府任职多年,从县丞到知府,二十年来一直就在凤翔府为官,在凤翔府人脉很深,女真人也是这个缘故继续让他出任凤翔知府,郡王也同样因为这个缘故用他,造成他一种骄横的心态,他利用自己的人脉结成凤翔党阀,对抗宣抚使司,目前看来,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陈庆见张妙沉默不语,便问道:“张监司的看法呢?”
  张妙缓缓道:“从表面上看,这次是因为清查土地触犯了他们的利益,但卑职觉得,事情不是那么简单,还有更深更大的问题。”
  陈庆点点头,“详细说说!”
  “刚开始卑职也以为他们是凤翔党阀,因为凤翔那边一直是女真人老巢,我们为了维持稳定,基本上没有动凤翔府的官员,这些官员为了自保,结成以洛文清为中心的凤翔党阀,这就像荆湖南路各州官员结成了以江陵知府张舜为首的地方派系一样,可以理解,然后我们清查土地肯定触犯到了他们的切身利益,引发了他们的反弹,到这里都很正常。
  但天师宫就是一个很大的变数,天师宫内居然藏着三名前伪齐贪官,而且都是同州和京兆府的官员,首先他们为什么不离开京兆去中原,反而身处险地。
  其次,他们怎么会和凤翔府的官员勾结在一起?卑职着实不理解,直到内卫王统制说,他们发现京兆传播谣言之人极可能是金国的情报探子,卑职才恍然大悟,应该是金国情报官员把他们捏合在一起,也是金国让他们留在关中,一旦金国反攻关中得手,这些隐藏的伪齐官员就会露面,并迅速上任。”
  张妙不愧是监察司的头子,他的思路非常清晰,看问题非常透彻,说服力很强,让大家都认同。
  陈庆沉吟半晌道:“金国通过情报点一直在秘密整合投降的伪齐地方官员,我们都没有意识到,直到这次土地清查使他们过早的暴露,这也是好事,尤其他们可能和金国勾结,更不能姑息,我建议一分为二,监察司带领军队去凤翔府按照名单抓人,凤翔通判洛文清直接抓捕,知府王梓免职,监察司第一署署令江旷远出任凤翔知府,麟游县知县徐宁升任凤翔府通判,要彻底清查凤翔官府,要一查到底。
  内卫继续负责抓捕金国情报探子,要利用这次机会把关中的金国情报点彻底端掉。”
  张妙亲自带队,监察司五十多名官员全体出动,跟随张妙赶往凤翔,陈庆也下达调兵令,命令驻扎咸阳的五千军队跟随张妙前往凤翔,军队全力配合监察司的行动。
  ……
  从京兆通往醴泉县的官道上,王浩和种桓也带着数千内卫骑兵一路疾奔。
  陈庆提醒了王浩一点,那个道士张赤桐在中间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但他现在的交代显然还没有把‘关键’二个字体现出来。
  王浩进了醴泉县,来到内卫临时驻扎点,韩正福出来迎接统制到来。
  王浩翻身下马问道:“那个道士张赤桐还在吗?”
  “还在,卑职不敢放他走。”
  “提堂,我要亲自审讯!”
  王浩在大堂坐下,不多时,两名内卫士兵将张赤桐带了上来,他交代及时,没有受苦,但还是带上了脚镣,防止他逃跑。
  王浩怒斥道:“张赤桐,你到底是什么人?给老实交代,免得本官动手上刑!”
  种桓低声给韩正福解释道:“这个张赤桐并非伪齐官员,但他负责联系凤翔的官员和关中其他地方的伪齐官员,起到一个很重要的纽带作用,郡王说他很可能是金国情报探子。”
  韩正福恨得咬牙切齿,“难怪他交代那么痛快,原来是把最关键的地方隐瞒了,这个狗日的,竟然被他骗过去了。”
  “无量寿福,本道是天师宫的资深道士,只是因为道缘,认识了几个前伪齐的官员,我确实不该藏匿他们。”
  “但藏匿在天师宫的伪齐官员并没有参与血碑事件,参与血碑事件的是凤翔府的官员,你怎么会和他们搅在一起?”
  “贫道和凤翔府的道缘也很深,认识他们很正常。”
  王浩冷笑一声,“一边是凤翔的官员,一边是天师宫藏匿的官员,另一边是金国的情报点,这三者的交叉点就是你,你当别人是傻瓜吗?”
  “无量寿福,贫道不懂王统制在说什么?”
  王浩冷冷一笑,“有趣了,我从未报名,你怎么知道我是谁?”
  张赤桐自知失言,眼中闪过一丝慌张,依然狡辩道:“这位韩将军对你恭恭敬敬,我就知道你是内卫王统制,贫道虽是方外之人,但也不是一无所知。”
  “一派胡言,也罢,我也不跟你啰嗦了,我就问你,金狐狸在哪里?”
  “贫道不知道什么金狐狸,银狐狸!”
  王浩一咬牙道:“给我拖下去,用上八刑收拾他!”
  几名凶神恶煞的士兵冲上来,将张赤桐拖了下去。片刻,堂下传来凄厉的惨叫声,不多时,一名士兵来报,“启禀统制,他招供了!”
  ……
  入夜,一支五千人的军队抵达临潼县,他们有特别通行金牌,城门开启,军队跑步进入县城,不多时,五千士兵将县城西南的林家大宅团团包围。
  张赤桐最终扛不过大刑,交代了一切,他确实是金国情报站的重要头目,负责联络从前的伪齐官员。
  根据张赤桐交代,金狐狸在三座郊县都有住处,一处在咸阳县、一处在高陵县,还有一处在临潼县。
  内卫在咸阳县扑了个空,王浩立刻兵分两路,命令两名统领杨野和刘和昆率三千士兵以及三百内卫士兵赶赴高陵县,他和韩正福率领五千士兵以及五百内卫士兵赶赴临潼县。
  林家大宅是金狐狸花钱租下的一座大宅子,这段时间从成都撤回来二十余名探子,一直在集中训练,在京兆城散布血碑谣言就是他们牛刀小试,事实证明,他们非常成功。
  由于这次土地清查触动了凤翔派系的切身利益,以洛文清为首的这批官员有了对抗京兆之心,使金狐狸看到了机会,他开始考虑在凤翔训练一支千余人的军队,在关键时刻里应外合夺取关中。
  “有敌人!”
  院子里忽然一声大喊,将金狐狸从睡眠中惊醒,紧接着听见院子里的打斗声,金狐狸顿时慌了神,挣扎要爬起身,他身体太肥胖,起身困难。
  他刚坐起身,几把锋利的战刀便架在他的脖子上。
  “动一动,就宰了你!”
  金狐狸忽然低头去咬手上戒指,却被人一把抓住手,将他的毒戒强行抹走。
  紧接着,士兵们一拥而上,将他摁倒在地上双手反绑起来,只听宋军士兵大喊:“抓到金狐狸了!抓到金狐狸了!”
  金狐狸顿时万念皆灰,一定是张赤桐被抓,把自己招供出来了。
  张赤桐是有名的道士,和官员们颇有联系,让他作为自己的和洛文清的联络人十分隐蔽,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他没想到这个隐蔽的人选,还是被宋军破获了。


第七百四十二章 小镇
  王浩听说抓到了金狐狸,高兴得跳起来,这个折磨了他近两年的对手,没想到居然从一个道士口中得到了下落。
  年初,郡王升他为统制,他都愧于接受,现在抓住了金狐狸,终于让他扬眉吐气了。
  王浩立刻连夜审问抓到的探子,继续扩大搜查的范围,四更时分,内卫又在一家客栈内抓到了情报军师李文竹和七名探子。
  三十五名探子全部落网,天不亮,王浩亲自带领军队,把金狐狸等一众探子全部押回京兆。
  就在内卫终于破获金国情报网的同时,张妙率领的监察司在凤翔府展开了疾风暴雨般的整顿吏治行动,凤翔府通判洛文清知道策划的行动败露,难逃罪责,在他府宅被士兵包围的同时,服毒自尽。
  随即凤翔府治下的府衙、凤翔、扶风、宝鸡、虢县、郿县、岐山、普润、麟游等一府八县官吏共二十三人被革职拿问,其中官员十四人,文吏九人,他们的家产也被扣押。
  不光是官吏被革职拿问,监察司又重新开始在前一次土地清查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二次土地清查,将这些官员以及亲戚多占的土地一律没收。
  吏部司则按照陈庆的命令,知府王梓以失察被免职,监察司第一署署令江旷远出任凤翔知府,麟游县知县徐宁升任凤翔府通判,其余各县县官则从熙河路各县调任。
  在吏治风暴后的第七天,陈庆在三千骑兵护卫下,也坐船来到了凤翔府,他上一次来凤翔,还是奉天子赵构的命令,围魏救赵,端了金兵老巢,迫使攻入汉中的完颜兀术军队被迫撤离。
  这一次陈庆巡视凤翔府,也来巡视凤翔官场整顿后的情况。
  此时已是阳春三月,渭河两岸莺飞草长,满目葱翠,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空气洋溢着温暖的气息。
  一片片麦田长得郁郁葱葱,远处是一座座村落,时至中午,村落上到处是一片袅袅的炊烟。
  这次陪同他一起巡视的是余樱,余樱心细温柔,可以将陈庆一路生活照顾得妥妥帖帖。
  现在陈庆出巡,能够坐船就尽量坐船,倒不是贪图享受,主要是坐船使他在路上也能处理公务,非常便利。
  这时,余樱端了一盏茶放在桌子,又安安静静坐在一旁,陈庆瞥了她一眼,笑问道:“是不是坐船坐乏了,想下去走走?”
  余樱有些不好意思道:“刚才我听说前面有一座市镇,出产一种酒很有名气,我就想给官人买一壶回来,再买些小菜下酒。”
  陈庆向窗外看了一眼,笑问道:“这是哪里?”
  “刚才是郿县,好像过了斜水,就进入虢县境内了。”
  陈庆想了想,忽然笑道:“我知道你说的有名的市镇是哪里了,阳平镇对不对?”
  “是这个名字!”
  “阳平镇陈四酒楼的碧竹浆清酒不错,当然,也只是比浊酒好那么一点点,不过可以去逛一逛。”
  余樱听说夫君肯陪自己去逛逛市镇,心中欢喜无限,连忙道:“我去拿帷帽!”
  船队在阳平镇外缓缓靠岸,不远处便是阳平镇热闹的码头,士兵们都去旁边的树林内休息,陈庆在十几名亲兵的护卫下,带着余樱上了岸。
  巡视当然要去实地了解民间疾苦,而不能光是坐官衙内听官员们汇报,有时候去小镇小村巡视,更能了解到真实情况。
  余樱身穿青衣罗衫,下穿一条白绸长裙,头戴轻纱遮面斗笠,身材高挑苗条,颇为楚楚动人,陈庆则穿一件普通的青衫,头戴纱帽,腰佩长剑,他身材高大,护卫者身边的余樱,女子身姿高挑,男子气度不凡,走在小镇上很吸人眼球。
  昨天阳平镇是大集市,十里八乡的人都来赶集,今天人少了一点,但还是很热闹,随便拿块席子往地上一铺,摆满了各种农产品,其中以鱼虾最多,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鱼腥味。
  余樱走到一个卖铜首饰的小摊前,兴致勃勃挑选各种首饰,让陈庆有些哭笑不得,自己四个女人,哪个不是有好几套黄金珠宝首饰,尤其自己从西夏皇宫拿回的珍品,每一件都价值连城,余樱就有十二件呢!
  居然对这些廉价的铜首饰感兴趣,让他怎么说呢?
  卖首饰的老妇人本来还要招呼一下,可她一眼看见余樱头上的翠金簪子,还有她手腕上的白玉镯子,她就不敢吭声了,白玉镯子成色之好,让她叹为观止,她进货时掌柜夫人吹嘘她的玉镯子价值几十贯,可和眼前这位小娘子的白玉镯子相比,简直就像草鸡见凤凰一样。
  “官人,我想买几件,好不好?”余樱回头喜滋滋地问陈庆。
  陈庆微微笑道:“想买就买吧!”
  “好!我多挑几件,回家送给她们一些。”
  余樱去挑选首饰,陈庆问卖首饰的大娘道:“大娘摆摊子,一个月能挣多少啊!”
  “我这东西便宜,挣不了几个钱,每天能挣几十文钱就不错了。”
  “过集的时候生意好点吧!”
  “就指望过集了。”
  “这边米价多少?”陈庆又问道。
  “我不太清楚啊!我们家自己种粮食,不在外面买。”
  旁边是个卖各种农具的摊子,摊主年约四五十岁,坐在小凳子上,抱着双膝,笑道:“官人是京兆来的吧!我告诉你,我们这里是小地方,麦子二十文一斗,直接去农户家里买,盐都一样,四十文一斤,布匹也去农户买他们自己织的粗布,很便宜,现在吃饭不成问题了,但想吃好一点,就得要钱,可我们就缺钱啊!”
  “大哥一个月摆摊能挣多少?”
  “光卖农具不够,还要替别人修农具,一个月挣三贯钱左右,养家糊口够了,只要不打仗,我们都很满足了。”
  这时,几个农民拿着农具过来修理,陈庆就不打扰,余樱也挑了十件铜首饰,给了大娘一锭银子,足有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