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封侯 >

第364章

封侯-第364章

小说: 封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桧心知肚明,张浚这是在给岳飞上眼药,之前朝廷已经妥协,让岳飞继续节制中路军吴阶,这下把张俊顶上去指挥中路,那就等于废除了岳飞的部分军权。
  天子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秦桧也乐见其成,他点点头,“微臣认可张相公的方案!”
  “那监军呢?”
  张浚继续道:“微臣推荐兵部侍郎吕祉为监军。”
  “朕准备了。”
  赵构内心焦虑道:“张相国认为这次胜算有几何?”
  “陛下,这次金国和伪齐联手南下,微臣认为对付伪齐问题不大,难得是对阵十万女真大军,但好在我们只守不攻,只要死守住淮河一线,那我们就胜利了,停站不停战都无所谓了。”
  君臣三人商议片刻,秦桧告退,赵构把张浚留下来。
  赵构沉思片刻问道:“荆湖南路那边情况怎么样了?”
  荆湖南路那边也是让赵构头痛的事情,陈庆居然未经朝廷同意派兵剿匪,让赵构既恼火又无奈,他心中更是担心,这是不是陈庆又想占领荆湖南路了?
  张浚连忙道:“卑职也正想向陛下汇报,折彦质从江陵传来消息说,最大的一股乱匪已经被消灭,零星的乱匪也差不多了,陈庆军队正在训练地方民团,让百姓自发剿匪,现在陈庆的军队已经撤退一部分,剩下的军队在帮助百姓春耕,他们运来了大量稻谷种子和耕牛,还运来二十万石粮食赈济灾民,让他们能坚持到夏收。”
  “这是折彦质在替陈庆军队说好话吧!”赵构不满道。
  “陛下,事实上,荆湖南路各州地方官也是这样说的,微臣觉得陈庆或许是遭遇到一定的内部压力才出兵,但要说他想占领荆湖南路,微臣觉得可能性不大。”
  “什么内部压力?”
  “陛下,他在荆州呆过,他的一部分军队就是荆湖南路人,这些荆湖南路的士兵和将领肯定给他施加了压力,要求他出兵,另外,这也是他捞取名声的一个好机会。”
  赵构只关心陈庆到底会不会在占领荆湖南路,只要陈庆最后撤军,那么陈庆就算捞一些名声之类,他能容忍。
  “你要让折彦质搞清楚,陈庆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最后要不要撤军,如果他不肯撤军,我们该怎么办?应对方案要先准备好。”
  “微臣明白!”
  赵构负手走了几步又道:“这段时间我们在和金兵作战,要稳住陈庆,不能让他趁火打劫,占领荆湖南路,他的散官是什么?”
  “回禀陛下,他的文散官是金紫光禄大夫,武散官暂时没有,阶官已到太尉。”
  “他不是写奏折来说,不愿接受太尉,而要求朕封他一个武散官吗?朕就加封他为镇国大将军,要他尽量从荆湖南路撤军!”
  “微臣遵旨!”
  ……
  当天晚上,天子赵构下旨,改封张俊为淮西宣抚使,出任中路军都元帅,辖吴阶、王德、郦琼三个都统制,统兵二十万,防御淮河一线,与西线岳飞、东线韩世忠、后军刘锜呈四方犄角之势,共同防御金兵和伪齐军大举南攻。
  同时,赵构任命兵部侍郎吕祉为监军,任命宰相张浚为诸路军马大都督,总督五十万大军布防淮河一线。
  长江上舟楫如鱼,数万艘小船运送粮食、铜钱和军资兵甲浩浩荡荡北上,由于广南路和福建路钱粮押送至临安,大大缓解了朝廷的财政压力,也使朝廷有财力打这一场江淮保卫战。
  长江上,一艘两千石的大船正缓缓而行,江面上风很大,吹得船上大旗啪啪作响,大旗上写着一个巨大的张字。
  这艘大船正是张俊的坐船,他已受命,正从临安前往寿州途中,他的中路军元帅府设在寿州下蔡县,主力大军也驻扎在那里一带。
  张俊负手站在船头,显得脸色很阴沉,坦率说,这次天子的任命安排,他很不满意,麾下三名都统制,都不是他的心腹,吴阶就不用说了,那是西军,一直受排挤,张俊对他很不见待,只是因为岳飞和韩世忠的连名举荐才得到启用,手下有五万军队。
  至于王德和郦琼,原本是刘光世的部将,因为投降张俊而得到大都督张浚重用,张俊对王德比较认可,踏实、稳重,张浚只给了他三万军,他也没有怨言,这种任劳任怨的老黄牛部下,领导们都喜欢,张俊也不例外。
  但张俊着实不喜欢郦琼,像个讨债鬼一样,整天围堵自己,问自己要钱,对驻兵地挑肥拣瘦,一会儿嫌六安县都是山区,一会嫌定远县不够繁华,动不动就说条件开得太低,不该投降自己。
  张浚为了安抚他,给了他五万军队,比王德的军队多,他还是不满意,因为王德是都统制,他只是副都统,所以对所有人都充满了怨恨。
  这三名都统中,张俊只对王德比较满意,其他两人他都不喜欢,他想把他们换成自己的心腹。
  “大哥,外面风大,进船舱坐吧!”兄弟张保在船舱内喊道。
  张俊也感觉有点冷,他点点头,转身回船舱了。
  回船舱坐下,张保指指旁边杨垂安道:“杨先生有个想法,我觉得不错,大哥不妨听一听。”
  杨垂安原本是刘光世的谋士,刘光世被发配岭南后,杨垂安转而投奔张俊,杨垂安擅长阴谋诡计,这一点张俊比较喜欢,他便把杨垂安用为自己的谋士幕僚,对他也颇为信任。
  张俊点点头,“杨先生有什么好的想法?”


第七百三十七章 同乡
  杨垂安低声道:“我记得很清楚,吴阶是受岳飞节制的,现在又变成了大帅的部下,但岳飞颁布的防御构架中,还有吴阶的名字,吴阶不就变成了双重被统领了吗?”
  张俊点点头,“先生说得对,这确实是朝廷的一个疏忽。”
  杨垂安冷笑一声,“疏忽倒未必,上次岳飞弃官守孝事件,官家让张浚去给他赔罪,安抚他,张浚是文官,他一向心胸狭窄,岂能不记恨岳飞,这次明显是张浚给岳飞上眼药呢!”
  “然后呢?”张俊又问道。
  “大帅不如就把吴阶交给岳飞,吴阶空出来的位子补上自己的人,省得大帅整天看着他不舒服。”
  张俊沉默片刻道:“恐怕张相公会不满。”
  “办法也简单,把他调到光州,然后大帅对他置之不理,岳飞必然会用他。”
  光州正好是中段防御和西段防御的交汇处,张俊的防线和岳飞的防线在光州这一段重合了,让吴阶守光州,他两边都可以服从,如果张俊不管他,那自然是岳飞来调用他。
  张俊沉思良久,终于点点头,“可以试一试!”
  张俊要用自己的心腹大将张宗颜出任都统制,自己的人用起来才得心应手。
  ……
  在别人看来,郦琼那么讨厌的行为,像怨妇一样整天抱怨,事实上有它存在的道理。
  比如士兵几个月不发俸禄,家里实在无米下锅,逼得士兵的妻子不得不去卖身养家,作为主帅,郦琼是不是天天要问上司讨要军俸?
  再比如,他的军队有十几万的家眷跟随,被安置在江淮,张浚给他一个山区县城,县里的一点点土地都是别人的,让他十几万的家眷怎么养活,他当然不干,一定要一个有土地的平原县,所以他天天找上司大吵大闹,要求换一个安置县。
  再比如,他在刘光世军中的地位比王德高,军队也比王德多,他又是第一个投降朝廷,为截断刘光世的粮草立下了大功,甚至他投降了,王德还迟疑着不肯投降。
  但最后,朝廷却封王德都统制,封自己为副都统,简直让郦琼懵掉了,换谁都不能接受,他心态当然会失去平衡,他当然会感觉到朝廷对他不公。他却无法向上司反应,那么抱怨朝廷待他不公也很正常。
  郦琼的军队目前负责防御濠州,他军队的十几万家眷在濠州定远县,军队则驻扎在钟离县。
  这天中午,郦琼独自坐在大帐内喝着闷酒,他心情很不好,就在刚才,一批底层将领过来向他哭诉一番,又是三个月的军俸未发,家里断粮,只得地里挖野菜,一名都头唯一的儿子也因此夭折了。
  如果军俸都没有发,也就罢了,但据他所知,隔壁泗州韩世忠的军队十几天前就发了三个月军俸,甚至从来没有欠过军俸,他的士兵一个月才两贯钱的军俸啊!
  其实郦琼也听说过,有些上层将领拿军俸去放利子,放几个月赚一大笔钱,他现在也不知道是朝廷歧视他们的缘故,还是军俸被某些挪去放利子的缘故,还是朝廷本身就没有钱。
  现在下面已经有传言,说他郦琼挪用军俸去赚钱了,这种传言比杀了他还难受。
  这时,亲兵在帐门处禀报,“将军,营门外有个同乡找你,说是你的老朋友。”
  “叫什么名字?”郦琼问道。
  “他说叫做梁森。”
  郦琼愣了一下,立刻反应来了,梁森不就是他的邻居梁二郎吗?他从小最好的朋友,很仗义,他父亲去世时,就是梁森替他办的后事。
  “快带他进来!”
  不多时,一名三十七八岁左右的男子被亲兵带了进来,正是郦琼的好友梁森,郦琼心中着实激动,上前拉住他的手欢喜不已。
  两人走进大帐,郦琼请梁森坐下,让亲兵再去搞几个小菜和一壶酒来,他给梁森斟满一杯酒笑问道:“已经三年没有贤弟的消息了,最近混得不错吧!”
  “又不是太平盛世,哪有什么混得好的,都是为了混口饭吃,能养家糊口就心满意足了。”
  梁森的话勾起了郦琼的心事,他点点头,“现在养家糊口确实不容易啊!”
  “兄长是说,手下士兵三个月没有发俸的事情吧!”
  郦琼一怔,“贤弟怎么知道?”
  “不瞒兄长说,我现在在齐国情报院任职,对宋朝的情况很了解。”
  “贤弟……投降齐国了?”
  梁森笑了起来,“什么叫投降齐国,我已经做了整整十年的金兵百姓了,我们整个相州、整个临漳县,我们村,你的二叔、堂弟,我的父母兄弟,都是金国百姓,我为齐国做事情不是正常吗?我倒是想为大宋做事,宋朝要不要我是一回事,但我的家人怎么办?我父母妻儿,兄弟子侄都在临漳县,谁来养活他们?伯父可是眼巴巴地盼着见兄长一面啊!”
  郦琼心中难受起来了,他父亲五年前在相州去世,他却无法回家见父亲最后一面。
  “贤弟是来劝我投降的吗?”郦琼叹了口气问道。
  梁森摇摇头,“这种劝是最没有用,我不劝兄长,我就是来给兄长搭一个桥梁,兄长想了解江北的情况,我来联系,兄长若想知道大宋朝廷的情况,我也可以通过情报院了解。”
  “这样挺好!”
  郦琼点点头笑道:“贤弟不妨先给说说朝廷财力的情况,我真的很想了解。”
  梁森端起酒杯缓缓道;“朝廷的财力要从官家派使者去金国议和说起,为什么要议和?说起来很复杂,但其实很简单,朝廷没钱了,战争支撑不下去了。”
  ……
  陈庆回到京兆城已经快半个月了,这半个月内关中有两件大事发生,一件是凤翔五县的游行事件,两万余百姓浩浩荡荡在京兆城内游行,反对土地清查,这件事很严重,但陈庆总感觉有些蹊跷,便派内卫去调查此事。
  第二件事便是昭陵血碑事件,五天前,醴泉县九峻山昭陵前的农民从麦田里挖出一块巨型石碑,埋在土中之前居然没有发现,就仿佛从地底深处钻出,这块石碑长两丈,宽八尺,上面只有一个字迹斑驳的东字,通体呈褐红色,就像在血池中泡了几百年又被风干了一样。
  这块血碑可是大凶之兆,它一出头就轰动了京兆,各种版本在京兆城内流行,其中最流行的一个版本就是,上面的字其实是一个陈字,旁边一半被腐蚀掉了。
  血碑,半陈,显然都在暗指陈庆。
  游行事件百姓都渐渐忘记了,但血碑却神秘,让人浮想联翩,所以非常受人关注,连吕绣和其他姐妹都听说了血碑事件。
  吃饭的时候,吕绣忍不住对丈夫道:“夫君,那块碑到底是什么说法,官府调查过了吗?”
  陈庆看了妻子一眼,淡淡道:“这种无稽之谈你根本不要放在心上,就算是古物也和我半点关系都没有,何况他不一定是古物。”
  “不是古物会是什么?”吕绣急问道。
  赵巧云在一旁道:“不是古物就是人造的呗!我就是觉得太奇怪了,从发现它到满城皆知,居然只用了两天时间,要知道从醴泉县走到京兆,都还要两天时间呢!”
  陈庆微微笑道:“巧云是在暗示我吗?”
  赵巧云有些不好意思道:“其实我觉得这件事要查的话,消息传播途径倒是一个方向。”
  陈庆点点头,“有道理!”


第七百三十八章 醴泉
  官房内,张妙把两份情报放到陈庆桌上,“郡王,这是刚刚得到的两个消息,完颜粘罕率五万军队进入河东路,目前大军已进入太原,接掌了河东路的军权。”
  “那谁坐镇河北?”
  “是完颜粘罕的儿子完颜斜保,听说坐镇河北的是合扎猛安军。”
  陈庆负手走了两步道:“河东路是完颜昌的势力地盘,被完颜粘罕强行接管,估计这是金国皇帝和完颜粘罕的交易,用完颜昌的河东路换取完颜粘罕的合扎猛安军。”
  “金国皇帝是想用完颜粘罕保住河东路?”
  陈庆点点头,“完颜银可术本身能力就不如完颜粘罕,加上他已经残疾,保不住河东路,所以金国皇帝把能征善战的完颜粘罕调到河东路,既想利用完颜粘罕保住河东路,又要拿走合扎猛安军,还削弱了完颜昌,可谓一石三鸟,这个天子新皇帝厉害,至少他身边有能人。”
  “那完颜兀术呢?”
  陈庆微微笑道:“如果我是金国天子,那我一定会千方百计调拨完颜兀术和完颜粘罕的关系,然后稳住完颜兀术。”
  陈庆心中已经明悟,历史上,金国新皇帝登基后不久,完颜粘罕就被剥夺军权,不久就郁郁而终,可能就是因为自己的存在,历史产生了变量,完颜粘罕的命运有了一定的改变。
  “还有一个什么消息?”陈庆又问道。
  “还有就是关于宋朝的消息,首先是天子封郡王为镇国大将军,这是正二品武散官,这应该是天子向郡王示好。”
  陈庆冷笑一声,“他是在暗示我,希望我退出荆湖南路,这个不用管他,按照我们的原定计划就是了。”
  陈庆的原定计划就是训练民团,然后水军控制长江荆湖段,再动用资源收买民心,有了强烈的民意基础,将来自己拿下荆湖南路就毫不费力了。
  不过在陈庆的原计划中,他是要从荆湖南路撤军,有了民团基础和长江控制,就没必要在荆南南路驻军,不过肯定要在峡州大量驻军,以支援荆湖南路的民团军。
  陈庆笑了笑,又对一旁的关师古道:“看来朝廷那边放心不下,军部司发一份撤军计划书给枢密院,让朝廷了解我们的撤军计划,不要胡思乱想。”
  “卑职明白,这就去处理!”
  关师古行一礼走了,陈庆又问张妙道:“还有什么重要消息?”
  “还有一个重要消息就是,天子任命张俊为防御中路元帅,吴阶变成了张俊的麾下。”
  陈庆一怔,“已经定了吗?”
  张妙点点头,“已经颁布旨意了。”
  陈庆着实有些无语,原本有岳飞、吴阶、韩世忠三大抗金名将防御淮河一线,已经是固若金汤了,偏偏朝廷又横生枝节,把张俊顶上来,很有可能张俊这里就会成坍塌点。
  张妙又道:“朝廷这样安排,恐怕是在变相削弱岳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