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封侯 >

第337章

封侯-第337章

小说: 封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拓跋敬也发现了宋军的异动,他立刻意识到宋军要攻城了,他也不管是不是白甲军,把两万八千士兵全部拉到城头上防御,白甲军哪怕是被一矛捅死,也要用他们的尸体把对方砸下城去。
  ‘呜——’宋军低沉的号角声吹响了,开始有沉闷的战鼓声,鼓声很慢,并不激昂,这是攻城武器出动的命令。
  六十架战车开始出动了,每架战车后面有数十名士兵,他们推动战车,同时又利用战车掩护自己。
  在两辆战车背后,数十士兵用绳子拖着一架平底木轮车缓缓而行,木轮车放着一根重达近万斤的攻城槌,两侧钉满了密密麻麻的铁制抓手,这根攻城槌就是之前攻下应理县的攻城槌,现在顶端重新装上生铁,瞬间的撞击力更加强大。
  但它还不是最强大的攻城槌,专门为攻打西夏而制作的巨型攻城槌还在兰州,要等黄河结冰后才能运至。
  六十架战车进入了两百步内,城头上开始乱箭齐发,射程较远的弩箭率先发射,但对六十架战车根本没有半点作用,后面的士兵也纷纷举起盾牌,利用战车和盾牌组成了双保险。
  拓跋敬的眼睛眯了起来,他看见了战车后面拖拽的攻城槌,对方就是冲着南城门而来,他立刻喝令道:“给城门再加一层巨石!”
  城内四座城门都堵上了巨石,一块巨石重达两三千斤,数十块巨石便将城门洞堵得严严实实,这确实是西夏人的思维,在外面挖壕沟吊桥受制于别人,在城内堵巨石是自己做主,一个是被动思维,一个是主动思维。
  数百名士兵又将十几块巨石追加堵了一层,巨石都采自贺南山,用大船运来,已经放置了很多年,今天是第一次用上。
  这时,六十辆战车已经进入百步内,城头上乱箭齐发,数千支箭射向战车,只片刻,战车上的箭矢便钉得像刺猬一般。
  到了五十步左右,顶盖开启了一条宽缝,工匠们考虑周全,并不是全部顶盖打开,而是只开启三尺宽的一条宽缝,让抛竿能投射出去,里面的十几名士兵依旧可以借助大半顶盖躲避箭矢,就在密集的箭矢中,战车内的三十架小型投石机同时发射了。
  宋军也在不断的改进,从最初的火箭补射点火,到现在的薄皮陶罐,专用木箱,点火后再投射,在陶罐外面抹一层掺有火药的火油泥,点火便燃烧,投出去便是一个个燃烧的火油薄皮罐。
  除了五只火油罐击中城墙外,其他二十五只火油罐全部抛射上城头,城楼也被陶罐击中,火油流淌,开始迅猛燃烧起来。
  就在小型投石机准备第二轮之时,另外三十辆战车也掀开了顶盖,碗口粗的火油枪口探了出去,虽然借助铜管抽油,火油枪却和底部的铜箱焊死在一起,便于借力抽推活塞。
  两名士兵一起用力推送活塞把柄,将第一管火油喷射出去,大约三斤火油被喷射上城头,三十架猛油火柜就有近百斤火油喷射上城头,使城头上的大火更加猛烈。
  城头上乱成一团,西夏人没有应对猛火油攻城的经验,当第二轮又是三十只薄皮火油陶罐砸上城头,城头上渐渐变成了一片火海。
  刘璀大喊道:“攻城槌上!”
  藏身在战车后面的数百士兵纷纷就位,他们中有士兵举起了盾牌,也有士兵抱起攻城槌,外围的盾牌将整个整个攻城槌包裹起来,遮蔽得密不透风。
  城头的箭矢没有停止,铺天盖地的箭矢从两边射来,但两侧的箭矢已经完全被盾牌挡住,形成不了威胁,关键是头顶的上的滚木礌石,只要把头顶上这一块防住,攻城槌就没有外在威胁了。
  城头上烈火熊熊燃烧,浓烟弥漫,城楼被烈焰彻底吞没了。
  而与此同时,作为备用军的一千名火浣军士兵和八千攻城士兵也已准备就绪,他们扛着上百架简易攻城梯集结在两百五十步外,等待着攻城的命令。
  陈庆站在一辆指挥战车上,远远注视着城门处的进攻,两百名士兵护卫着攻城槌,百名士兵抱槌疾奔二十余步,猛地撞向城门,“咚!”一声巨响,扑簌簌的尘土从两边落下。
  陈庆的眼睛眯了起来,他看得清楚,尽管撞击声很大,但城门几乎没有动,这可是上万斤的力量啊!无论如何都不合理,只有一个解释,城门被巨石从里面顶死了。
  果然被唐骞猜到了,他当机立断令道:“两万弓弩手上,压制住对方弓箭!”
  “咚!咚!咚!”鼓声大作,两万弓弩手冲上前,一起向城头上放箭,雨点的箭矢射向城头,压制住了敌军。
  陈庆战刀一挥,“火浣军攻城!”
  一千名火浣军扛着攻城梯向城头冲去,两侧的敌军被宋军两万弓弩手压制住了,大大降低了火浣军被两侧箭矢射杀的危险。
  在一千火浣军身后跟着两千刀盾军,大盾和战刀都背在身后,他们每人扛着几床湿漉漉被褥,在他们身后是六千精锐长矛军,他们才是夺取南城头的精锐。
  火浣军架上攻城梯,他们率先攀上了城头。


第六百七十九章 巷战
  并不是说士兵穿上火浣甲就能防御火烧,宋朝工匠制造的防火甲还没有那么先进,工匠们在两层皮甲和皮靴中间缝入厚厚一层火浣布,关键是火浣布的产量极低,不可能完全用火浣布制甲,这种夹层有火浣布的皮甲稍微比一般的盔甲更加耐火,其他就主要依靠经验了。
  宋军在反复试验中,发现靠外城垛边上火势不大,浓烟也不大,这是因为火油罐不会落在城垛下方,一般落在城头中间部位,甚至更加靠近里面一些。
  所以火浣军上城后,会沿着城垛下方的城墙向两边奔跑,用弓弩射击城墙两头,给灭火的士兵争取到宝贵的时间,他们已经演习过无数次,配合十分默契。
  火浣士兵冲过烈火,一起举弩射向两边敌军士兵,将十名迎面杀来的士兵悉数射倒,紧接着用盾牌和长矛集结起来,形成了密集的长矛盾牌墙,拓跋敬见势不妙,宋军竟然上城了,他大喊道:“冲过去,歼灭他们!”
  数千西夏士兵手执长矛呐喊着冲上来,和宋军激战在一起,宋军火浣军士兵结成的大盾长矛阵却十分牢固,很难冲破。
  这时,两千士兵已经扑灭了城头上的烈火,除了城楼还在熊熊燃烧外,地面上的火已经被扑灭,他们拔出战刀,手执盾牌,冲上去接替了火浣军士兵,火浣军士兵开始下城撤退,和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六千长矛士兵迅速上城,加入到惨烈的夺城激战之中。
  越来越多的宋军杀上城头,他们开始向城内杀去,唐骞率领三千士兵和守城门的两千西夏军激战,他的任务不是杀死敌人,而是打开南城门,唐骞命令三百士兵搬开石头,他则率领两千七百名士兵负责保护这三百名士兵。
  三百名士兵用绳索捆住石块,奋力将一块块巨石拖开,不断有西夏士兵在远处射箭,或者冲上来阻挠,却被保护的士兵高举盾牌拦截住。
  眼看着堵门的大石渐渐减少,当最后一块大石从门洞内拖出来,城门轰然开启。
  城外观战的陈庆举剑喝令道:“杀进城去!”
  三万骑兵骤然发动,风驰电掣般向城内冲去……
  天刚刚亮,宋军终于攻破了南城门,但战争这时才刚刚拉开序幕,陈庆小看了西夏军队,没有士兵撤退,两万八千多西夏军死战到底,他们利用熟悉城内的优势开始和宋军进行残酷的巷战,一些西夏平民男子也在暗处袭击宋军士兵,宋军士兵的伤亡迅速扩大。
  这时,陈庆下达了无差别令,只要是出现在街头的西夏人,无论士兵还是平民,无论男女老幼,一律格杀勿论!
  他的理由也很简单,真正的平民应该是躲在家中或者地窖中,而不是出现在大街上。
  官衙内,一千多名西夏士兵拒守其中,趴屋顶上居高临下向宋军放箭。
  刘璀当即下令道:“推二十辆猛油火柜车上来,用火攻!”
  二十辆战车靠近官衙,一起向官衙内喷射猛火油,数百支火药箭也跟着射进官衙内,官衙开始迅猛燃烧起来,猛油火柜不断向火中添油,使火势愈加猛烈。
  里面的西夏士兵终于忍受不住烈火的炙烤和浓烟的熏呛,开始向外突围,但他们没有机会突围,也没有机会投降了,冲出来便被宋军无情射杀。
  一千三百多名西夏士兵无一幸存,全部被烧死或者射杀在官衙内,官衙也被彻底烧毁坍塌。
  这场惨烈的攻城巷战一直战到夜幕降临才终于结束了,宋军伤亡惨重,伤亡第一次超过万人,而两万八千西夏士兵也几乎全部阵亡,普通西夏百姓也死了近两万人,惨烈的攻城战结束了。
  陈庆下令开始清理全城,要求城内幸存的平民全部到城外集结,同时也承诺不会滥杀无辜,只要不反抗,就不会被杀戮。
  西平府是西夏重城,常住人口有近十万人,加上从南面撤退回来的大量西夏人,城内百姓近二十万人,还有大量奴隶,超过了八万人。
  而负隅顽抗、出门参战的西夏男子基本都阵亡了,二十八九万平民百姓扶老携幼,女人抱着孩子,老人牵着儿童,在宋军骑兵的押送下向城外走去。
  陈庆站在城墙上,面无表情地望着浩浩荡荡的西夏平民出城。
  这时,高定在一旁问道:“将军打算怎么安置他们?”
  陈庆沉吟一下道:“现在暂时他们不动他们,初步考虑是等战争结束后再分配,把他们送去熙河路和陕北,用一代人的时间把他们逐渐汉化,成为我治下的子民。”
  “这倒是个好办法,可以解决熙河路和陕北人口不足问题,但如果他们要造反怎么办?”
  陈庆看了他一眼,淡淡道:“一般百姓只要能安居乐业,没有人愿意造反,造反者都是居心叵测之人,像西夏的皇族、权贵、将领、大臣、豪门、士族等等,这些人要彻底消灭,不给他们任何机会。”
  “卑职建议成立一个官衙来专门处理此事!”
  “我已经想好了,就由呼延雷的情报营负责此事,此事急不得,小火慢炖,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消亡。”
  陈庆随即下达了三条命令:
  第一,把尸体和废墟清理出城。
  第二,挨家挨户搜查漏网的敌军,但不得趁机偷窃抢掠民财,违令者斩。
  第三,不得滥杀无辜,不得奸淫妇女,违令者斩。
  全城的清理和搜查一直到五更时分方才结束,一共搜出一万五千余人,其中两千三百人是藏匿的西夏士兵,顽抗被杀三百余人,其余全部投降成为俘虏,除了士兵们外,其他一万余人都是不愿出城的老弱妇孺。
  陈庆随即下令放城外百姓回城,城外二十余万百姓又冷又饿,在寒风冻得浑身发抖,但他们更多的恐惧,唯恐被宋军集体屠杀。
  但这里面也有兴高采烈者,那就是八万余奴隶,男女老少都有,大部分是汉人,也有羌人、吐蕃人,甚至还有破产卖身的底层党项人。
  这些奴隶大部分都西夏人的家奴,普通西夏人家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有两三个奴隶,做饭、洗衣、干粗活,大户人家奴隶更多,也有商铺里的下人,青楼内被压迫的妓女等等。
  从宋军入城开始,他们的奴隶身份全部被废除,天亮后,这些奴隶都会乘船送去鸣沙县暂时安置,等灭亡西夏后,他们会成为这片土地的真正的主人。
  一队宋军骑兵飞奔而知,对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二十余万平民大喊道:“搜城结束,所有人可以各自回家!”
  听说可以回家了,二十余万百姓顿时如释重负,很多人激动得掩面而泣,终于活命了,没有被屠杀,二十余万人全部解散,众人纷纷进城返回自己家中。


第六百八十章 进退
  宋军夺取西平府的消息传来,西夏朝廷满朝震惊,昌平王李堪、枢密使曹保宗等十三人联名上书天子李乾顺,要求罢免晋王李察哥的军职,这个罢免书引来了大批文武朝官支持。
  这也难怪,李察哥判断失误,导致宋军先后占领应理县和鸣沙县,西夏几乎丢掉了整个南部,紧接着宋军扫荡了一百多座大庄园,同时以六万骑兵击败西夏七万骑兵,现在又攻占了西平府,两万八千军队全军覆灭。
  再支持李察哥的官员在一连串的败绩面前,也不得不闭嘴了,更何况,李察哥用卑劣手段杀了政敌楚王一家,尽夺其财,早就让其他权贵大臣不满,现在他居然丢了西夏第二大城西平府,怎么能不让朝野沸腾。
  连卧病在床的天子李乾顺也不得不强支病情,连夜紧急召见李察哥询问战况,又宣布次日一早,在皇宫召开军政议事。
  李察哥刚要开口,李乾顺不满的摆摆手,“今天我们不论兄弟,只谈君臣,你给朕一个解释!”
  李察哥知道皇兄发怒了,每次发怒,都不允许自己叫他兄长,这是准备收拾自己的前兆。
  李察哥也知道这次问题比较严重,他只得硬着头皮战战兢兢道:“回禀陛下,微臣也猜到宋军会攻打西平府,还特地南下巡视防御,发现他们兵力不足,所以卑职又调了两万军队充实西平府防御,怎奈宋军是十五万大军攻城,而且抵达当天就连夜攻城,不给我们救援机会,一座城池三万守军,无论如何不算少,也没有轻敌,实在是实力不济,怪不了微臣啊!”
  李乾顺叹口气,“好一个实力不济,莫非这是天意,上天要灭我大夏?”
  “陛下,我们被萧合达造反严重拖累,实力远不如从前,关键是金国的救援,如果金国肯出兵支持,我们还有一线希望,如果金国不肯支援,那么前景就有点悲观了。”
  李乾顺沉默片刻道:“金国已经答应出兵,只是他们条件很苛刻,他们要一百万两压库白银,我们一共才一百二十万两,朕都不知道该回应这个要求,但朕还是答应了。”
  “是先给还是战胜后再给?”
  李乾顺苦笑一声道:“朕当然要求必须等宋军退兵后才能支给,但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家底,却被朕败光了。”
  “陛下,压库银就是危急之时用的,现在我们面临灭国之危,拿出来用也没有问题,但前提必须是金兵真的能击败宋军,逼他们撤军,那一百万银子给他们也无妨,将来我们还可以等待机会,杀到京兆抢回来,可如果金兵也战胜不了对付,那笔银子也不用给他们了。”
  李乾顺微微叹息道:“如果金兵也败了,那我们就危险了,朕想用这笔银子把东胜州和云内州买下来,和黑山军司连为一片,作为我们的退路。”
  “陛下这个想法不错,可以和对方商讨。”
  “朕昨天和金国使蒲察境山说过了,他对这个方案根本就不屑一顾,他很自信,金兵一定会在西夏平原击败宋军,所以这件事只能战后再说。”
  李察哥沉默片刻道:“陛下真的打算明天召开军政议事?”
  一旦召开军政议事,很可能自己就会被弹劾罢免,李察哥怎么能不紧张。
  李乾顺无奈道:“你也知道西夏不是朕一个人的西夏,军政议事,朕还能说上几句话,如果要求召开党项部落联盟议事,恐怕连朕的皇位都保不住了。”
  李乾顺说得没错,西夏是由党项人建立的王朝,而党项是游牧民族,西夏王朝的背后也是一个部落联盟,如果党项族面临重大生存危机,莫说李察哥,就算天子也一样被换掉。
  李察哥万般无奈,只得起身告退了!
  ……
  回到府中,李察哥烦躁地来回踱步,他看得出,皇兄已经有向群臣们妥协的迹象了,也就是罢免自己,如果真是自己失误倒也罢了,但明明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