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3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停一下,陈庆又道:“当然,适当的挑衅还是要的,刘璀和高定二人。”
“末将在!末将在!”
陈庆取出令箭缓缓令道:“你们二人可各率两万骑兵,奔赴西夏各地区打谷草,无论男女老幼都押解南下,反抗者格杀勿论!”
“遵令!”两人接过令箭走了。
这时,有骑兵疾奔而来,抱拳道:“骑兵都统,有三名羌人长老来了,在会理县等候!”
陈庆点点头,“先回县城!”
……
陈庆在应理县见到了三名羌人长老,年纪都很老,至少都有七八十岁,这种年纪的老人已经很少见到了,他们虽然不是酋长,但在各部落中地位崇高,很多部落都认可他们,由数百名羌人骑兵护送而来。
从西夏建国开始,羌人和回鹘、吐蕃、汉人以及契丹等等民族一样,一直被党项人压迫,而羌人也是西夏的第二大民族,大多居住在山区,萧合达反叛能坚持这么久,声势浩大,也是因为得到了羌人的支持。
这次攻打西夏,陈庆也并不打算单干,黄头回纥曹长春的军队将从北面进攻西夏,北面是回鹘人的聚集区。
汉人是被压迫得最深的民族,基本都是奴隶,从大宋各处掳掠而来,他们在等待着宋军的解救。
而羌人有自己的势力,他们地盘主要在东面和南面的山区,比如鸣沙县以南的大片丘陵牧场,原来就是羌人的牧区,之前陈庆已经派呼延雷去了夏州,那边生活着羌人最大的部落。
羌人因为支持萧合达已经和西夏朝廷决裂,只是西夏朝廷还没有来得及收拾羌人,所以呼延雷来得正是时候,羌人各部落纷纷响应陈庆的建议,愿意出兵配合宋军共灭西夏。
这次三名长老也是受各部落的委托前来面见陈庆,同时也要敲定最后的合作方案,其实也就是让陈庆亲口承诺他们的利益。
三个老者须发皆白,身材瘦小,像三尊泥菩萨一样盘腿坐在蒲团上,为首长老叫做洪,年纪也是最大,陈庆叫他洪长老,另外两人,一个叫贵长老,一个叫姜长老。
“作为对宋军的支持,我们将送来二十万只羊,另外,我们准备了三万勇士,他们很擅长在山地作战,将交给宣抚使一并指挥。”
陈庆在熙河路就很喜欢和羌人打交道,他们性格顺从,没有野心,只要能够平静的生活,他们就很满足了,就算有军队,他们也不会独立作战,而是依附宋军。
陈庆欣然道:“我的军队中也有六千羌人士兵,他们驻扎在兰州,贵方的三万军队我也会一视同仁,不会有任何歧视,我会把他们当做兄弟一样看待。”
第六百六十八章 清除
三名羌人长老当然是为了利益而来,他们表现出了足够的低姿态和诚意,也是希望陈庆在利益上让步。
这一点陈庆也心知肚明,索性就拿出河湟羌人的待遇,第一,他们需要认同自己为大宋子民,然后给予他们自治权。
第二,他们也要像河湟羌人一样交税,道理也简单,只有交税才能证明自己是大宋子民,不一定要交多少税,哪怕每年只是象征性的交几百只羊,那也是交税。
当然,不可能交税这么少,西夏给他们的羊税是每年新生羊羔数的三成,相当于百分之三十高税率,但陈庆给河湟羌人羊税是半成,也就是百分之五,给西夏的羌人也是一样。
第三,羌人也需要从军,具体人数可以商量。
这三条三名长老都欣然同意,他们也了解过凉州的羌人,和陈庆说的没有出入,但三名长老最关心的还是地盘。
陈庆淡淡道:“我们历朝历代统治边疆首先要分为农业区和牧业区,汉人占据农业区,把牧业区交给胡人,除了官方的马场之外。
如果牧业区内有县城,那么县城就由官府统治,只要你们能接受这个农牧原则和城池原则,那么疆域就好谈了。”
三名长老对望一眼,洪长老又小心翼翼道:“但羌人中也有农耕户和猎户,那他们怎么办?”
陈庆笑道:“这其实就涉及到农业区和牧业区的划分,简单说河套地区是农业区,河套地区以外属于牧业区,这个羌人做什么并不重要,经商也好,种田也好,关键是看他在哪里定居。
如果是在农耕区定居,或者是在县城范围内定居,那他就和汉人一样,有平民户籍,受官府管辖,不受羌人部落管辖,猎人也一样,同样是看他定居在哪里?”
“那县城的范围有多宽?”贵长老问道。
停一下他又补充道:“我是指牧业区的县城。”
“城外十里之内都属于县城区域。”
陈庆又耐心解释道:“这个规定并不是针对你们,这是在熙河路定下来的,有过很多教训,如果羌人和汉人混居在一起,容易发生纠纷矛盾,那谁来管辖?肯定是官府,这名羌人也同样具有平民户籍。”
三名长老点点头,“我们完全明白了!”
这时,洪长老又道:“还有一件大事要和宣抚使商议。”
“洪长老请说!”
洪长老长叹一声道:“当初我们支援了萧合达不少军队,有些士兵战死,但有一大批羌人士兵被俘,大约有两万人左右,连他们的家眷一起转为奴隶,被称为契丹奴,被押解去贺南山采矿,但根据我们最新得到的消息,这批契丹奴已经全部被转为军队,李察哥以他们家眷的安全要挟,要求两万羌人士兵为他卖命,恳请将军在战争中能够宽恕他们的性命。”
陈庆缓缓道:“一般而言,我们不留降俘,如果这批羌人士兵愿意投降,我们也能分辨他们的身份,那么可以饶他们的性命。”
“多谢宣抚使,我们会暗中通知这批羌人,让他们在战场上尽量投降,以获得宽恕!”
几人又商议了一些交付兵力的细节,三名长老这才告辞离去,陈庆亲自把他们送出城,望着他们车队走过黄河浮桥,一直望着车队渐渐远去。
……
宋军夺取应理县和鸣沙县的消息传到兴庆城,全城震惊,包括天子、文武百官、权贵、士兵和普通百姓都意识到灭国的危险,纷纷捐钱捐物,踊跃报名从军,短短几天时间,就筹集到了大量财富和两万士兵。
皇宫内,李乾顺也一洗之前的病态,开始强打精神关注战争,李察哥这些天也强行募集军队十余万人,加上现有军队,西夏军军队人数已达二十八万之多。
军队人数倒是够了,但新问题又来了,首先是他们兵甲不足,便开始在各城收集兵器,甚至连生锈的短剑也要上缴,勉强让每个士兵都有了一件兵器,但盔甲就实在没法解决了,八万军队只能穿布甲,扎头巾,还美其名曰白甲军。
不仅是兵甲不足,钱粮还是支持不了多久,尽管小麦刚刚收获,但由于战争影响,大量土地无人耕种,去年和今年的小麦产量都锐减了一半。
矿山的铜矿产量也锐减八成,导致连续三年没有铸钱,市场上铜钱也变得珍贵起来,一方面是粮食不足,另一方面是铜钱流通量很少,钱粮不足的问题就越来越严重了。
李察哥当然知道,西夏的财富大半都在权贵手中,上次他收拾了楚王拓跋阿曲,虽然弄到一笔钱,但天子也严重警告他,如果他再敢这样干,就直接罢免他军职和爵位。
天子动了真怒,自然不能再干,虽然金国也答应了援助,可金国援助什么时候能到来,他一点都不敢指望。
李察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考虑着该怎么办?
幕僚韩奉笑道:“卑职倒有一个办法,能搞到一笔钱粮。”
李察哥大喜问道:“什么办法?”
韩奉低声说了几句,李察哥眉头微微一皱,“这会涉及到那帮权贵的利益,就连我府中也有几百个宋人侍女奴仆,难道也要处理掉?”
韩奉微微笑道:“殿下城外不是有庄园吗?把他们送到庄园去,其余权贵也一样,而且他们肯定支持。”
韩奉又说了几句,李察哥连连点头,“是个好办法,应该能搞到不少钱粮!”
次日一早,李察哥便提出一个新的建议,为了清除宋军藏在兴庆府中探子,他建议将都城内的所有非党项人全部都驱逐出城,不管是平民还是大户人家的奴仆,只要非党项人都统统赶出城,甚至非党项人的军队也驻扎在城外。
这样就不会有宋军的探子,也不会有奸细里应外合,这个建议得到了天子李乾顺的支持,成为了一道正式旨意。
李察哥首先从军队开始清洗,军队很好区别,之前在分配盔甲和兵器就进行了区分,党项人都有盔甲和制式兵器,异族军则全部都是白甲军和混杂兵器,只要把白甲军全部驻扎在城外,城内就没有异族军队了。
李察哥又派十万大军上街,开始挨家挨户查证身份,首先是奴仆,西夏奴隶盛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奴隶,大部分都是宋人,而天子的诏书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不肯遣散奴仆,则连同主人一起都赶出城。
这一招让普通党项人家怨声载道,但豪门权贵却十分欢迎,他们在城外都有大农庄,把家中奴仆都安置在农庄内,不仅如此,他们还用十分低廉的价格大量购买普通人家的奴仆,把他们一并送到农庄内收割种田。
紧接着是非党项人的平民,这才是李察哥真正的目的,兴庆城内生活着十几万非党项人的平民,士兵们只准他们携带少量粮食和衣服,便直接把他们押解出城。
上万户百姓祸从天降,士兵大声呵斥,将一户户百姓强行赶出城,十几万百姓哭哭啼啼,互相搀扶着出城,很多哭喊着不肯离去的百姓便视为宋军探子抓起来拷问。
当百姓被驱赶离去,他们家产粮食便被士兵全部抄没,城墙上,李察哥得意地笑了起来,钱粮当然不会从天而降,从这些异族人手中夺取,确实代价最小。
第六百六十九章 安置
高定率领两万骑兵一路北上,他们先到西平府,西平府便是唐朝的灵州,朔方节度使所在地,被西夏改名为西平府,城内有驻军八千人,城门紧闭,城头上站满了西夏士兵。
宋军摧毁了周围的三座小军城,又摧毁了河边的一片仓库群,这时,有斥候来报,北面二十里外的官道上出现了十几万百姓,据说是被驱逐出兴庆府的异族百姓。
高定不解,派部将孙康前去打探情况,孙康率领三千骑兵疾速北上,很快,孙康派人来报,确实是被李察哥从兴庆城内驱逐出来的百姓,都不是党项人,以羌人居多,还有汉人、回鹘人和契丹人。
很多人已经断粮,只能靠捉田鼠、挖野菜为食。
高定率领大军浩浩荡荡杀来,官道上的十几万百姓都被骑兵的阵势吓坏了,纷纷跪下,密密麻麻跪满了官道。
高定命令军队提高警惕,保持阵型,他搭手帘向北面眺望,高定担心西夏军驱赶这些百姓冲乱自己军队的阵脚,利用乱民为掩护,向自己发动突然进攻。
看了半晌,没有发现异常,这时,孙康带上来一名中年商人,商人取出一块圆形腰牌,递给高定道:“卑职是第三斥候军都头萧元,呼延将军麾下,奉命在兴庆府打探消息。”
这是自己人了,高定点点头道:“萧都头辛苦了,这些百姓是怎么回事?”
萧元叹口气道:“这些都是非党项族百姓,几代人都生活在西夏,表面上说是驱赶异族,防止宋军探哨,实际上是为了夺财,每个家庭积累的财富都被抢光了,他们现在一无所有。”
“这里面有西夏探子吗?”
萧元摇摇头,“他们都是可怜的百姓,恳请将军帮助他们!”
高定有些犹豫,他在考虑是不是先向都统禀报,就在这时,东面黄尘滚滚,一支声势浩大的骑兵向这边杀来,一名斥候飞奔来报,“高将军,是刘将军的队伍!”
高定顿时一颗心落下,不多时,刘璀的两万骑兵围了上来,四万骑兵将十几万百姓团团包围。
刘璀也是从东面闻讯赶来,没想到遇到了高定,他上前抱拳道:“高将军,出了什么事?”
高定淡淡道:“西夏人为了筹集钱粮,把都城内的非党项人都驱赶出来,掠夺了他们的财产。”
“那高将军打算如何处置他们?”
“我能怎么处置,这要都统定夺,这里面大部分都是羌人,我想把他们都带到鸣沙县,看看都统的意思吧!”
“也对,都统刚刚和羌人达成协议,或许正好要用上他们。”
这时,萧元又上前道:“两位将军,卑职还有一件事禀报!”
刘璀看了他一眼,“高将军,他是何人?”
“他是呼延雷的手下,我们在兴庆府的情报斥候!”
刘璀抱拳行一礼,“请说!”
萧元连忙道:“这支队伍中汉人不多,但实际上兴庆府的汉人至少有几万人,他们几乎都是奴隶,他们也被驱逐出城,但被安置在各大庄园内。”
萧元一指西北方向,“在河套之中,过了黄河就能看到了,一座座大庄园,它们特点都是种树木包围,树木就像城墙一样,前面还有护城河一般的深沟,里面就是几千亩,上万亩的土地,河套的良田基本上都被权贵霸占了,自耕农很少了。”
刘璀低声道:“我建议暂时不要去,一是我们对周围情况不了解,地形不熟悉,我担心我们会被敌军包围,尤其周围都是黄河,一旦浮桥被摧毁,我们就陷在里面了。”
高定点点头,“你说得对,此事最好由都统来决定,我们先把这些人带回去。”
两人商议妥当,便让士兵拿一些干粮给断粮的人家,带着十几万人浩浩荡荡向南面而去。
他们足足走了两天,距离鸣沙县还有十里,陈庆得到高定送来的信,率领一支满载粮草的骆驼队前来接应。
宋军在鸣沙县外已经搭建了一座大营,数千宋军士兵带着十几万百姓进营休息,这些可怜的百姓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终于得到了安置,十几万人哭声震天,纷纷跪下磕头向陈庆和宋军致谢。
张晓笑问道:“宣抚使打算怎么安置他们?”
陈庆沉吟一下道:“他们虽然是异族,但已经脱离了游牧生活,定居在城内了,可以把他们和汉人混居在一起,几十年后,他们的子孙都会汉化,我还是准备把他们安置在西夏,只是现阶段我还没有考虑好怎么安置他们,司马有没有好的想法?”
“可以安置在韦州和盐州,鸣沙县也可以安置一部分,实际上,韦州和鸣沙县就足够了,关键是十几万人的粮食要解决,现在可以组织他们种一些瓜豆。”
陈庆点点头,“这件事就麻烦司马了,让晁清和种桓二人协助你,我再让赵小乙率领五千军队听你的差遣。”
张晓微微笑道;“都统放心吧!我们都有经验,会安排好。”
陈庆又命人把高定和刘璀找来,他在大帐内铺开地图,问他们道:“你们率军北上,对西夏的情况了解得如何了?”
刘璀躬身道:“卑职发现西夏没有村落,我一个村落都没有遇到,所有人都住在城内,不知是他们坚壁清野,还是就是这样生活。”
“高将军呢?”陈庆又问道。
高定苦笑一声,“卑职也是一路没有遇到西夏村落,但卑职确实了解不多,刚到西平府就遇到这些难民,卑职建议都统问一问情报斥候,叫做萧元,他一直潜伏在兴庆府内,比我们了解情况。”
陈庆大喜,“他人在哪里?”
不多时,亲兵把情报斥候萧元带进大帐,萧元连忙躬身施礼,“卑职是第三斥候军都头萧元,参见都统!”
“萧都头在西夏潜伏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