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封侯 >

第318章

封侯-第318章

小说: 封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旁边一人道:“那是太学的录取名单出来了,一共四百人,你们可以去看看。”
  晁清看了一眼两个同伴,用目光征求他们的意见。
  “不去!”
  苏策很硬气道:“考不上科举,明年去临安,绝不读太学。”
  种桓笑道:“其实读太学也是不错的,三年读出来,我听说也有十个同进士出身的名额,相当于科举考上了。”
  “还是不去,我都二十三岁了,老种,你二十五岁了吧!再读三年就老了,晁清倒是可以去读。”
  “来了!来了!”忽然有人大喊,士子顿时骚动起来。
  十几官员从大门里走出来,手中拿着几卷长长的红色榜文名单,还有官员拿着浆糊桶和梯子,在前面是二十余士兵开路。
  “大家让一让,不要耽误发榜!”
  士子们纷纷向后退,一万八千多人聚集在广场上,全部都是黑压压的人头,每个人都伸长的脖子,满脸渴盼榜单上有自己的名字。
  几名官员开始贴榜单了,还有七名官员走到人群中,分别站在高高的花坛上,开始向周围士子高声读榜,这是很有必要的,否则近两万人拥挤上来看榜,非出现严重踩踏不可。
  “第一名,京兆府韦济!”
  左边一片欢腾,一名年轻士子被众人抬起,他就是第一名韦济,念榜官员摆摆手笑道:“知道大家很激动,但最好保持安静,否则会影响到其他人听榜。”
  韦济满脸欢喜地挤出去了,周围人都安静下来,官员继续念榜,“第二名简州王拓!”
  一名士子忽然激动地捂住脸,自己居然是第二名,但没有欢呼声,大家依旧保持着安静。
  “第三名,成都晁清!”
  晁清一下子呆住了,头脑一片空白,苏策和种桓同时在后面重重拍一下他的肩膀,又捏捏肩头表示祝贺。
  “可是自己的诗题没有发挥好啊!怎么会是第三名?”
  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一股巨大的喜悦感向他袭来,那是发自内心的狂喜,自己考上了,还是第三名,周围的一切他都仿佛听不见,看不见了。
  什么时候从人群中走出来他也不知道,晁清走到一个外面空旷处蹲了下来,捂着脸,他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这时候,他的肩膀又被重重拍了一下,晁清抬起头,是种桓和苏策,两人都满脸喜悦,嘴都笑得合不拢。
  “你们如何了?”晁清站起身问道。
  苏策在抹眼泪,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种桓狠狠捏了捏拳头,咬牙道:“我们都考中了,我是第三十七名,苏策是五十一名。”
  “太好了!”
  晁清激动得大喊道:“我们去酒楼好好庆祝!”
  “等一等,我要再去看看榜单!”
  苏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一定要眼见为实,向人群中挤了进去,好一会儿,他满脸激动出来道:“今天中午我请客,我们去天然居,一醉方休!”
  ……
  中午还没有到,东大街天然居酒楼里坐满了士子,大部分都喜气洋洋,来这里庆祝自己考中,当然,不一定全是考中科举,也有考上太学的士子。
  三人还是坐在二楼靠窗的老位子上,他们坐了一个时分,激动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一边喝茶一边谈论以后的安排。
  “好像是下午就要去国子署报到,带上考券和县里开的两份证明书。”
  每个考生来之前都要请县里的学正开一份身份证明,姓名、籍贯、住址以及家庭背景,另外还一份县学推荐信,科举可不是想考就能来考的,首先就是县里认为学正你有资格去参加考试。
  当然,因为不会追究推荐责任,所以县里也不会为难士子,只要不是差得太离谱,基本上都会得到推荐信。
  种桓点点头道:“我刚才特地问了一名官员,下午就是确认身份,然后给一份录取书,明天一早才是各种正式仪式,听说好像还有骑马夸街。”
  “啊!我们真是进士了。”苏策瞪大眼睛。
  晁清鄙视他道:“在川陕我们就是进士了,别管朝廷承不承认,至少我们能在川陕为官,如果西军攻下河东路,我们说不定还能调到河东路当知县呢!”
  种桓笑道:“当知县哪有那么快,至少要做两任八年后才有资格出任知县,一般官员都是这个规定,比如我和小苏,但晁清你就不一定了,你前途无量。”
  晁清笑得嘴都合不拢,却一脸虚伪道:“我宁愿脚踏实地,一步步来。”
  苏策指着他笑道:“看这家伙说得多虚伪,言不由衷!”
  这时,旁边酒桌有人拍桌子骂道:“林建青那个混蛋怎么可能考得上,整天逛妓院,考试都是最后一名,居然考中五十四名,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另一人哼了一声,“他不是吹嘘自己是陈庆的大舅子吗?你们别不服气,现在看来,很可能是真的,他事先搞到了试题,所以他才能考上。”
  “也说不定是替考!”
  “说不定他根本就没考试,直接把名字塞进去,哎!你们不知道官场有多黑。”
  三人听得清楚,苏策压低声问道:“你们觉得那个林建青真有问题吗?”
  晁清想了想道:“如果他们所说是真,我觉得替考的可能性比较大,我发现有漏洞,替考很难被发现。”
  “这个人不关我们的事!”
  种桓打断了苏策和晁清的的对话,“你们俩都别关心这件事了,这件事没那么简单,千万不要惹祸上身。”


第六百三十八章 争夺(上)
  第二天是所有进士最难忘的一天,一大早众人集中更衣,一起拜祭了孔庙,在开始盛大的骑马夸街,每个士子披红戴绿,骑在高头大马之上,数十名士兵在前面敲锣打鼓开道。
  京兆城万人空巷,数十万百姓跑出家门,夹道观看新科进士,欢声笑语,一条条彩带和一朵朵鲜花都抛向骑在马上的进士们。
  这是年轻进士们毕生难忘的荣耀,很多年后,他们再相聚时,都会不约而同谈到这一天。
  夸街结束后,宣抚使陈庆在宣抚使司举行盛大宴会,宴请一百一十名新科进士,尽管这是一种明显的僭越,但为了笼络人才,陈庆宁愿背负这个风险。
  面对一张张年轻的脸庞,陈庆端起酒盏对士子们道:“今天是各位值得欢庆的日子,但也是川陕百姓们值得期待的一天,不久,你们都将奔赴各县,成为千千万万百姓的父母官,他们的福祉将掌握在你们手中,我和所有百姓们一样,希望你们鞠躬尽瘁,为千万百姓做好每一件事。
  将来我们的势力会逐步东扩,你们肩头的担子也会一步步加重,各位,我们将一起见证历史、参与历史,亲身参与到驱逐女真鞑虏,恢复汉家江山的大业中,为了报国抗金,这一杯我们干了!”
  陈庆高高举起酒盏,进士们也热血沸腾,举起酒杯喊道:“干杯!”
  种桓轻轻碰了一下晁清的肘,压低声音道:“宣抚使的通篇讲话中,没有一个宋字。”
  晁清瞪了他一眼,“别胡说!”
  他们也一起举杯大喊:“干杯!”
  ……
  接下来是进士们分配官职,这里面就有两种情况,至少一半以上的进士要回家一趟,荣耀故里,完全可以理解。
  但也不排除有的进士想考虑一下,要不要替陈庆效力,如果是这种情况,陈庆也不勉强。
  所以这部分准备返乡的进士就暂时不安排官职,给他们四十天假期,四十天后来宣抚使司报到。
  而另一部分是不打算回家的进士,就要直接确定每个人的具体官职,虽然他们放弃了四十天的假期,但他们却能得到另一种好处,那就是有选择机会,每个人至少有三个选择机会,而回乡的士子只能接受别人挑剩下的职务,这也是有所失必有所得。
  晁清三人都不打算回乡,他们想利用这个机会选择自己心仪的官职。
  “老种,你准备怎么选择?”苏策问道。
  种桓叹口气道:“我有点两难,我想去地方任职,但很多人又劝我留在京兆,你们帮我拿拿主意吧!”
  晁清笑道:“我建议你还是留在京兆,虽然说在地方为官很锻炼人,而且补贴高,住房宽敞,有宅子,可以把父母妻儿接到身边,还有头顶上的上级公婆不多,这是好处,但官场中最关键的人脉就没有了。
  留在京兆,如果做得好,更容易被伯乐发现,被高官赏识,升迁快,在地方做得累死累活,做得再好,功劳也是知县的,轮不到你,更不会被人赏识,很难有机会出头,但京兆收入要比地方上低,后勤署只提供单人宿舍,最多两间屋,想带妻儿一起住,只能去租房子,补贴也不多。”
  苏策在一旁笑问道:“晁清,你说在地方为官,会不会逢年过年有人孝敬,我的意思是说油水比较多?”
  晁清肃然道:“我得给你说清楚,你不懂这里面的门道,你到地方为官,肯定会有豪门来找你,每个月给你一笔钱,还有就像你说的,逢年过节孝敬,但这钱不是白拿的,拿了人家的钱,就得替人家做事,所以我建议你们暂时不要去地方,这也是我父亲给我的建议,过早去地方容易被人控制,等在官场有了资历,有了靠山,就没有人能控制住你了。”
  苏策和种桓都沉默了,他们都不知道地方豪门的问题,晁清这一说,他们才意识到,实际情况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他们需要好好考虑考虑了。
  这时,外面传来脚步声,有人敲敲门,是掌柜的声音,“请问晁进士在吗?”
  晁清连忙上前开门,笑问道:“掌柜有事?”
  掌柜指指身后一名中年男子笑道:“是这位官员找你。”
  中年男子连忙抱拳笑道:“在下是度支署副署令沈郯,想找晁贤弟谈一谈!”
  居然是度支署副署令,晁清连忙开门道:“请进来坐!”
  种桓和苏策站起身知趣地笑道:“我们去隔壁茶馆喝杯茶。”
  两人走了,晁清请沈郯坐下,沈郯笑眯眯问道:“晁贤弟还没有定下来去哪里吧!”
  晁清摇摇头,“暂时还没有想好。”
  沈郯从怀里取出一本册子笑道:“这是我们度支署的职能以及部门结构,我给你简单介绍一下。”
  ……
  就在晁清被度支署诱导劝说的同时,陈庆官房内,蒋彦先和张晓争得面红耳赤,他们都想要第一名韦济,这次科举的前十名是各个官署争夺的重点,第二名王拓是田宅矿山署署令李庄农的同乡,李庄农利用同乡之谊把他争取过去了。
  陈庆着实很无奈,只得叫停二人道:“你们两个别再争了,没有意义的,听我说几句比较现实的话。”
  两人不再争了,气呼呼坐下望着陈庆,陈庆笑道:“韦济去哪里不是他个人能决定的,他是韦家的人,肯定是由他的家族决定,我给你们出个主意,你们每人拿出一个职位来,看他们家族怎么选择?”
  两人也知道陈庆说得有道理,便不再争论了,蒋彦先又笑道:“不过我提醒一下宣抚使,那个第三名晁清,周宽已经派人去和他谈了。”
  陈庆一拍桌子怒道:“胡扯!晁清是我这边要的,周老猴子怎么能这么不要脸!”
  蒋彦先和张晓都忍不住捂嘴笑着走了,陈庆立刻对张轩道:“去蒋长史那里把晁清的履历表取来,我这边直接签字定下来,任命他为乙类评事,作为你的助理。”
  “卑职遵令!”张轩匆匆去了。
  这时,一名随从在门口禀报,“内卫王统领求见!”
  “让他进来!”
  片刻,王浩匆匆走进来,躬身道:“卑职参见都统!”
  “可有眉目了?”
  三个月前,临潼县的一名农民在地里捡到一只被鹰抓成重伤的鸽子,鸽子的腿上还绑着一只信管,农民把这只鸽子交给县衙,却意外发现是一份重要军事情报,关于蒲津关和潼关的军队人数情况。
  知县赵敦煌立刻将这份情报送到宣抚使司,陈庆也由此知道金国在关中有一个隐藏很深的情报网,陈庆把这件事交给内卫负责调查。
  王浩满脸惭愧道:“卑职感觉对方已经停止了一切活动,没有任何动静了,目前很难查,只有大战来临,军队开始调动之时,才是他们活动的时候。”
  “现在我们不是在筹备攻打西夏吗?”
  “是!卑职也在通过各种途径,寻找一切蛛丝马迹,以卑职这么年的内卫经验看,这张网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在完颜兀术攻打巴蜀之时就有了,刚开始是在巴蜀,又扩张到了关中。”
  陈庆也知道这种情报网经营得越久,越难查出来,尤其现在内卫职能分走一半,查假钱、查私酒、私盐,陈庆对手下也不想过于严厉。
  “这件事我不催你,你自己组织得力干将侦破。”
  “卑职明白!”
  王浩迟疑一下道:“卑职还有一件事想请求都统。”
  陈庆这才意识到,是王浩求见自己,不是自己召见王浩,他必然是有事情找自己。
  “什么事?”
  王浩有点不好意思道:“我们内卫武夫多,文士少,招来的文人大多不堪重用,能不能从这次科举进士中分配一两名给内卫。”
  陈庆哑然失笑,原来王浩也在打这个主意,他欣然要求道:“可以,你具体有什么要求?”
  “卑职没有要求,只希望此人不要鄙视武夫,能够会点武艺是最好不过了。”
  陈庆哈哈大笑,“你这个要求可不低啊!居然要文武双全,我估计没有这样的进士。”
  说到这,陈庆心中一动,他忽然想起了一个人。


第六百三十九章 争夺(下)
  傍晚时分,在客栈隔壁的茶馆内,晁清三人一边喝酒吃饭,一边交流各种信息。
  晁清端起酒杯对两名好友道:“我没有答应沈副署令,说实话我对算帐没有兴趣,但我也没有拒绝,我只是说要考虑考虑。”
  苏策笑道:“度支署的权力很大,掌握财权,所有的州县都会来求你,我喜欢这种感觉,我觉得蛮好的,为啥度支署不来找我?”
  种桓又笑问道:“你们聊了那么久,沈副署令还给你说了什么?”
  “沈副署令很直率,让我知道了很多从前不懂的秘密。”
  “说来听听!”八卦同样也是男人的天性,种桓和苏策都凑了上来。
  “我今天才知道,川陕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割据势力了,只是名义上还是朝廷属地。”
  苏策摇摇头,“这个不是秘密,我们都能看出来,朝廷各路,哪有独立举行科举的道理?说点有意思的事情。”
  晁清想了想道:“蒋彦先和张晓名义上是长史和司马,实际上是左右丞,蒋彦先主管中书和吏部,张晓主管兵部和枢密院,周宽主管户部和度支,张妙负责刑部和监察,他们四人加上陈宣抚使,组成了川陕的最高权力机构。”
  种桓眉头一皱,“不对啊!还差三司和礼部以及工部,另外应该还有一个负责稽核的判官。”
  晁清笑道:“毕竟不是真的朝廷,不可能一一对接。”
  这时,旁边一个男子走过来笑道:“其实每个州都是和朝廷对接的,长史和司马不就对接左右相国吗?六曹就对于六部,你们说对不对?”
  晁清三人大惊失色,他们声音这么低,居然还被人听见了。
  种桓早就发现这个男子在暗中观察他们,这么远都能听见,必然是武艺高强,他握住剑柄道:“请问阁下是什么人?”
  男子笑眯眯道:“种老弟不要生气,我是内卫统领王浩,我们内卫缺一名录事参军,是正八品给事郎,种老弟愿意和我谈一谈吗?”
  种桓愣住了,不是说只有前十名才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