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封侯 >

第26章

封侯-第26章

小说: 封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军士兵冲上前,一起向山谷里射箭,却没有什么声息,郑平忽然反应过来,“不好!”
  只见黑暗中数十人手执大盾冲了出来,打得宋军措手不及,弓弩士兵放在洞口前失策了,应该是长矛手在前,结果被敌军抓住机会冲了出来。
  二十几名手执长矛的宋军士兵冲了上去,和敌军搏杀,但敌军已经抢夺了谷口,从山谷里杀出的女真士兵越来越多,约有五六十人,个个拿着短矛大盾,和宋军士兵厮杀在一起。
  后面紧接着又杀出一百多名伪军士兵,金兵总人数近两百人,宋军士兵只有五十人,兵力悬殊。
  郑平懊悔莫及,大吼道:“直娘贼,跟他们拼了!”
  他抡起大刀冲了上去,发疯般上下左右劈杀,竟把十几名伪军士兵杀得节节败退,弓弩手也换上长矛冲上上去,双方都无后路,殊死拼杀,伤亡惨重。
  仅仅一刻钟,宋军伤亡过半,金兵也伤亡近五十人,但双方兵力差距更大了,郑平也受了伤,血流如注。
  宋军眼看就要支撑不住,就在这时,南面忽然传来一声大喊,“弟兄们,杀鞑子啊!”
  无数宋军士兵竟然从南面杀来,黑压压一片,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无数根长矛和战刀杀气腾腾向金兵杀来,为首一名大将骑在战马上,手执一把金刀,刀光凌厉,正是杨政。
  吴家镇的战斗也结束了,宋金双方两败皆输,金兵南撤了,宋军也只剩下五百余人,杨政不敢久留,率领残军向箭筈关撤退,却没有想到阴差阳错,他们竟然在关键时刻挽救郑平的军队。
  数百名生力军投入战斗,瞬间便把南面的数十名女真士兵和伪军士兵分割包围,形势迅速逆转。
  金兵被杀得节节败退,伤亡惨重,为首女真百夫长见形势不妙,大喊几声,剩下的金兵又迅速向峡谷内撤去。
  郑平惊讶万分,这几百宋军又是从哪里来的?不会又是对方的计谋,派一支伪军假装来骗城吧?
  ……
  天快黑了,箭筈关的激战也渐渐到了尾声,关城上,三百名宋军士兵依旧在顽强地反击敌军的进攻,城上城下尸体堆积如山,城头已经被血浆染透,到处是士兵的肢体,以及没有人头的身躯,脖腔的血还在向外流,还有不少被斩成两段的身躯,各种器官滚落在地上,腥臭之气令人闻之欲呕。
  三十架攻城梯已被宋军摧毁了二十五架,剩下的五架梯子下聚集了近两千士兵,他们攀着梯子拼命向上进攻,企图在天黑前夺下城头,但迎接他们的,只有沾满了鲜血和脑浆的滚木礌石。
  马面城下,一根巨大攻城槌滚落一边,上面的火焰还没有熄灭,三十几名金兵士兵在地上蜷缩成一团,被烧成了黑炭,还有被箭矢射杀了数十具尸体,横七竖八倒在城门附近。
  攻城槌完全失败了,连半扇吊桥都没有撞碎,两百士兵还没有实施攻击,上面便抛下十几桶火海,熊熊烈火将两百人瞬间吞没了。
  这时一场极为惨烈的攻城战,从清晨激战到天黑,攻城伪军死伤近五千人,而守城宋军也伤亡超过三百人。
  大将韩常目光中充满了绝望,他前后投下了八千人,居然还没有攻下城头,对方真的是宋军吗?真的只有不到千人?
  这时,一名女真骑兵疾速奔来,抱拳高声道:“元帅有令,将军已经尽力,请尽快撤军!”
  韩常心中一松,似乎完颜乌鲁宽恕他了。
  这一战确实无法再打下去了,最后两千士兵的精气神都不在了,士气低迷,只是行尸走肉般的向上攻击,只能是毫无意义地白送死。
  “传令收兵!”
  ‘当!当!当!’收兵的钟声敲响,进攻的士兵仿佛听到大赦令一般,也不管后背朝前还是朝后,撒腿便向回狂奔,简直比退潮还快,受重伤尚未断气的士兵也没有人过问,将他们丢在战场上等死。
  韩常带着数千士兵无比惆怅地向山谷外大营撤退,城头上一片欢呼,鼓声大作,这是胜利的战鼓。
  一天的惨烈大战,宋军阵亡两百八十余人,伤一百一十人,近四百人的伤亡,这还不包括郑平守碑亭谷的伤亡。
  能立刻投入战场的士兵只剩下四百人,形势十分严峻,如果金兵横下一条心,像今天这样连续大举攻城,箭筈关肯定守不住了。
  城外,数百名宋军士兵正在清理战场,尸体拖走掩埋,身受重伤的伪军士兵一并杀死,他们都失血过多,就算抬进城也救不活,还不如给他们一个痛快。
  兵器、盔甲以及财物都收集起来,还有滚木礌石也要运回城内重新利用,工作量相当大,就算忙到半夜也不一定完成。
  “指挥使,明天金兵还会大举进攻吗?”杨元清担忧地问道。
  陈庆摇摇头,“我也不知道,但金兵还有不少压箱的宝贝没有拿出来,像楼车、投石机、火器等等,还有女真士兵也没有参与进攻,我们的严峻考验还在后面。”
  杨元清心中沉甸甸的,就算部分伤兵投入战斗,他们也只有一半兵力了,如何应对后面更加强大的攻势?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奔来禀报,“启禀指挥使,郑都头带来一支宋军,约有几百人,说是从和尚原过来的。”
  陈庆大喜,几百人啊!简直是雪中送炭。
  他和杨元清快步向城下走去,“主将叫什么名字?”
  “好像叫做杨政!”
  “杨政?”
  杨元清脚步忽然停了下来。
  陈庆回头看了他一眼,“你认识此人?”
  杨元清苦笑一声,“怎么会不认识,他是我族兄,他是杨家嫡子,我是庶子,五年前我们还为去哪里从军打了一架,我一怒之下去庆州加入了环庆军,他加入了泾源军。”
  “你们是哪个杨家?”
  “太原杨家,先祖杨公继业。”


第四十七章 攻心
  陈庆顿时肃然起敬,原来杨元清是杨家将的后人啊!
  “杨政是三世祖文广的嫡曾孙,一直是杨家嫡传,我就不是了,我先祖是老令公幼子延彬,现在杨政已经升为统领了,我还是个部将都头,没有他混得好。”
  杨元清的副将是陈庆任命的,他的军方正式职务只是一名部将,在张中彦手下任都头。
  陈庆笑道:“你的功劳已经足够了,等打完这一战,我一定会向大帅保举你为副指挥使!”
  杨元清心中感动,默默点了点头。
  两人翻身上马,催马向南城奔去。
  刚到南城,便遇到了郑平带着杨政兴冲冲而来。
  郑平看见了陈庆,连忙上前抱拳道:“卑职参见指挥使?”
  “山谷那边情况如何?”
  “糟透了,对方人数众多,又拿着巨盾,弓弩没有效果,他们近两百人冲出山谷,我们人数太少,不是对手,眼看要全军覆灭,幸亏杨将军率军赶到了,关键时刻挽救了战局。”
  杨政虽然是统领,比陈庆高一级,但主将吴阶再三嘱咐他,他只是去协助防御箭筈关,主将依旧是陈庆,不可喧宾夺主。
  杨政上前抱拳行一礼,“在下杨政,给指挥使见礼!”
  “杨将军客气了,你们是吴都统派来的援军吗?”
  杨政叹了口气,“很惭愧,我们确实是援军,我原本率两千军队赶来支援箭筈关,但在吴家镇遭遇了同样来箭筈关的五百女真骑兵,双方激战半天,对方伤亡过半,女真骑兵南撤了,而我们也只剩下五百余人,让指挥使失望了。”
  “五百人就很不错了,足以让我们支撑下去。”
  陈庆又问郑平,“山谷那边谁在把守?”
  “小乙率五十名弟兄把守,我们用五块几千斤的巨石把峡谷塞死了,除非他们把巨石砸碎,否则肯定过不来。”
  “要嘱咐小乙千万不可大意,对方用梯子一样能翻越大石。”
  “指挥使放心,我反复交代他了,其实搭梯子也过不来。”
  这时,杨政走上前对杨元清笑道:“老五,多年未见了!”
  杨元清有些不好意思,“当年还年轻,确实有点冲动了,我不该动手。”
  杨政拍拍他肩膀笑道:“都是自家兄弟,这种小事情干嘛放在心上,富平之战我很担心你的生死,又害怕你投降金兵,后来听说你跟随陈将军,我总算一颗心放下了。”
  “大哥多虑了,我们杨家人,宁可战死,也绝不会投降!”
  ……
  金兵大营内,完颜乌鲁确实也没有责怪韩常,他也在战场上,看得很清楚,韩常各种派兵应对都没有问题,士兵攻城也很卖力,伤亡惨重也是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再定韩常进攻不力的罪名,恐怕会寒了汉军将士的心,完颜乌鲁担心他们不肯再卖命了。
  完颜乌鲁沉思片刻对韩常道:“烧也烧了,攻也攻了,始终拿不下关城,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们很可能会耽误了四王子的大事,我思量再三,是不是可以采取攻心之策?”
  韩常嘴唇动了动,欲言又止。
  完颜乌鲁目光一挑,有些不满道:“有什么想法就直说,别搞得像南朝人一样,什么话都不敢说,憋在心里!”
  “卑职是想说,我们一千步已经走了八百步,最后两百步应该加强攻势,用优势兵力将敌军压倒,卑职推断对方的兵力已经没有多少了。”
  “你的想法是不错,但情报上还是略有不足,你不知道宋军的援军已经来了吗?”
  “什么?”
  韩常大吃一惊,“什么时候的事情?”
  “就是今天下午,去南面山谷的军队遭遇到宋军阻击,本来已经成功冲出山谷,但突然从南面杀来一支宋军,使弟兄们功败垂成,这支突然杀来的军队应该就是援军。”
  韩常一颗心沉入深渊,他不甘心地问道:“对方援军有多少人?”
  “应该没多少,箭筈关也没有那么大的容量,能来一两千人就顶天了。”
  韩常咬咬嘴唇道:“要不然我们也向凤翔求援,请他们出兵从南面进攻箭筈关?”
  大帐内顿时一片沉默,完颜乌鲁脸色阴沉下来,所有女真人将领怪异地看着韩常。
  韩常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女真各种制度脱胎于部落制,正是部落制度使得各个大将都有自己的部落子民和军队。
  以至于军队内派系林立,宗翰、宗辅、宗弼三大派系,坐镇陇右的完颜乌鲁是宗辅派系,坐镇凤翔府的完颜没立是宗弼派系,这两大派系平时互不买账,富平之战全靠威望极高的完颜娄室才将他们扭合在一起。
  自己居然让完颜乌鲁向完颜没立求援,简直脑袋被驴踢了。
  韩常连忙岔开话题,“大帅想用攻心战术,是不是打算用之前我们准备的招降书?”
  完颜乌鲁点点头,“用一筒就足够了!”
  他们之前印刷了三万份‘给宋军将士书’,许以厚利宣召他们投降,原本是打算用在大散关,现在准备在箭筈关使用了,一筒是三千份,确实足够了。
  ……
  夜已经很深了,箭筈关的几位主要将领还在探讨各种应对之策,杨政虽然是统领,但他并不取代陈庆的主将地位,他更多是作为一种顾问的身份来参与探讨。
  “金兵如果被逼急了,确实会动用楼车,那确实是攻城的利器,听说辽国的中京就是被女真人的楼车攻下的。”
  金兵的楼车就是隋唐的巢车,其实就是一部移动的楼梯,四周被木板和牛皮包裹,靠上城墙后,里面的士兵就会源源不断通过天桥蜂拥杀上城头,确实是一件攻城大杀器。
  “有什么对付楼车的办法吗?”陈庆问道。
  杨政想了想道:“我没有遇见过这种楼车,但我听吴都统说过,对付这种楼车,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火攻。”
  陈庆点点头,英雄所见略同,他也想到了火,但除了火之外,他还想到了床弩。
  “和尚原的战况如何?”一直沉默的杨元清问道。
  杨政笑了笑道:“没有了西路金兵从背后进攻,和尚原的压力大减,敌军几次进攻也屡战屡败,这次我们准备充分,吴都统和王都统调度得当,关键还是西路金兵被阻挡了,否则以我们现在的兵力,鹿死谁手还为未可知。”
  “关键还是箭筈关的作用吗?”
  “正是!”
  杨政肃然道:“如果能拖的时间越长,对和尚原的大战就越有利,这次指挥使肩上的担子不是一般的重啊!”
  就在这时,外面空中‘砰!’地传来一声炸响。
  众人一怔,纷纷走出房间,只见天上的纸片如雪花一般纷纷扬扬落下,足有几千份之多。
  陈庆伸手抓住一张纸片,在灯下细看,上面竟是一份招降书。
  ‘告宋朝三军将士书:关陇大势已去,必将属于金国之地,凡关陇宋军投降金国,赏家乡土地五百亩,免税十年,并给安家钱百贯,金国一诺千金,绝不欺诈!’
  “条件还让人蛮心动的。”
  陈庆笑着把招降书递给杨氏兄弟,“我就想不通,给我们士兵厚利,他们的伪军士兵怎么办?阵亡的伪军士兵也没有见他们重视,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杨政看完招降书,问道:“指挥使打算怎么应对?”
  不等陈庆开口,一名士兵跑来道:“城外来了一名汉人官员,说平凉府司马陶爽,特来给指挥使送信!”
  陈庆微微笑道:“我正发愁没有蒋干,金人就送来了一个!”
  众人面面相觑,蒋干是何人?


第四十八章 蒋干
  陶爽年约五十岁出头,建炎年间出任平凉府司马,金兵攻克平凉府后,陶爽投降了金兵,被任命为平凉府长史,主管政务。
  他今天正好押送数千只羊来到金兵大营,完颜乌鲁索性就让他进城去劝降敌军主将。
  当然,如果完颜乌鲁知道宋军主将就是斩杀完颜娄室的陈庆,他根本就不会派人来劝降。
  陶爽尽管心中万分不情愿,但他没有选择,只得硬着头皮来到箭筈关。
  一名宋军用黑布将他双眼蒙住,带着他向营房方向走去。
  不多时,陶爽被带进一间屋子,给他拿下了黑布,士兵对他道:“请稍等片刻,指挥使处理一些事情,很快就会过来。”
  陶爽心中着实忐忑不安,但比刚才稍微好了一点,至少主将还肯见他,没有直接下令把他推出去斩了。
  这时,一名看起来还是少年的士兵端着盘子进来,盘子里是一杯水。
  陶爽惊讶地看了一眼杯子,杯子里居然只有小半杯水。
  他不解地问道:“这杯子里怎么只有……”
  “有这些水喝就不错了。”少年士兵不满地把杯子放在他面前。
  陶爽不敢喝,事出反常必有妖,哪有招待客人只给一点点水的,万一这里面下毒怎么办?
  士兵舔了一下嘴唇,怯生生道:“相公如果不喝,能赏给我吗?”
  “你想喝就拿去!”
  士兵抓起杯子,咕嘟咕嘟两口就喝掉了,一脸陶醉。
  “怎么,你们这样水不够喝?”
  “一言难尽,我们每人每天就只有这点水。”
  “为什么?”
  士兵沉默不语,陶爽又问道:“你多少岁了,哪里人?”
  “小人十五岁了,凤翔府陈仓县人。”
  “你和我娘子是同乡啊!她是陈仓县黄溪乡人。”
  “就是我家隔壁啊!我是凤尾乡人。”
  “我去过,那里有一座凤尾山,风景相当不错,尤其那条河,清澈见底。”
  “我家就在凤尾山脚下,相公说的那条河叫做仓水,就从我家门口流过。”
  “你家里还什么人?”
  “我父母都在!”
  “你父母都在,你还这么小,干嘛要来从军?”
  小兵半晌低声道:“爹爹去年生病,欠了一屁股的债,为了还债,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