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封侯 >

第250章

封侯-第250章

小说: 封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将军和他们个人谈过了吗?还是听指挥使说他们满意?”
  “卑职和他们谈过,至少抽了三十人面谈。”
  陈庆点点头笑道:“还是杨将军有耐心,居然和三十人面谈,要是我,面谈三人就够了。”
  杨元清欠身道:“那是都统要管千头万绪的事情,不像卑职,专职军务,这就是职责了。”
  “杨将军这么多年,一直在管军务各种琐碎事务,有没有想过换一换职位?”
  陈庆说得很含蓄,但杨元清却明白了,都统要调动自己了,不用说,一定是自己擅自和吴阶建立军务联系之事让他不满,杨元清心中暗暗叹息一声。
  不过他也早就看开了,自己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就算调动,陈庆也不会亏待自己。
  他微微笑道:“我听都统的安排!”
  陈庆笑着解释道:“我调动你的职务是有缘故的,节度府要正式成立了,以后军务就要收归节度府下的军曹司掌管,让你继续出任军曹参军那就是扯淡,你肯定要换岗,我考虑了三个官职,你看看自己喜欢哪一个?”
  “感谢都统还给卑职选择余地!”
  “你跟随我那么多年,我怎么能不考虑你的感受呢?我已经决定任命张晓为司马,但他下面还需要一个副职,也就是录事参军,目前空缺,这是你的一个考虑。”
  杨元清心中一凉,如果任命他为司马还差不多,居然是司马下面的副职录事参军,事情很多,却没有决策权,决策权在司马手中,自己可是独当一面的统领啊!怎么混成了别人的副职,这个职务他难以接受。
  杨元清笑了笑又问道:“然后呢?”
  陈庆知道他不会答应做录事参军,他是要把杨元清调出军队,转为文职,重点是下面两种职务,“第二个选择,就是接任蒋彦先的职务,出任知秦州事。”
  ‘知秦州事?’
  杨元清愣了一下,“都统,这是文职,卑职能胜任吗?”
  “你的能力和资格已经足够了,至于军职转文职并不奇怪,我自己不也一样出任过知岳州事吗?关键看你自己愿不愿意!”
  杨元清刚要开口,陈庆摆手止住他,“听完我说完第三个选择,你再考虑。”
  “都统请说!”
  “第三个选择是出任监察巡检司主官,负责巡查各地州县,视察民生,听取民言。”
  杨元清心中明白了,陈庆是要把自己转为了文官,他默默点头,“让卑职考虑考虑吧!”
  陈庆微微笑道:“你好好考虑,过几天再答复我!”
  ……
  黄昏时分,杨元清闷闷不乐回到了家中,妻子韦素上前给他脱去外套,见丈夫心情沉重,便问道:“夫君遇到了不开心之事?”
  杨元清叹口气道:“我可能要脱下军装了。”
  韦素不解问道:“为什么?”
  “今天陈庆和我谈话,要调整我的职务,理由是节度府要正式成立,我现在主管的军务要归于节度府军曹参军管辖,这个理由也对,但不是真正原因,不提也罢!”
  “节度使要调夫君做什么?”
  杨元清微微一叹,“他让我选三个职务,一个是录事参军,我肯定不会干,另外两个是文职,一个是知秦州事,一个是监察主官,我只能二选一,那就得转为文职了。”
  韦素想了想道:“夫君说过,吴阶随时欢迎你过去,你如果不想离开军队,也可以去投奔他。”
  杨元清苦笑一声道:“在吴阶手下为将太憋屈了,川陕宣抚司那帮文官谁都可以训斥武将,还只能忍着,我实在不想被文官欺辱。”
  “既然如此,夫君不如果出任知秦州事,依旧是独当一面,就不知道朝廷承不承认?”
  “应该会承认,有监军坐镇,朝廷就不太为难都统了,他任命的官员,朝廷一般都会承认。”
  “那就选出任知州,我兄长还是知县呢!你就出任知州了,而且当监察很容易得罪人,你这个老好人做不来的。”
  杨元清想想当知州也不错,说不定将来自己还能调入朝廷为官呢!
  他心情又渐渐好了起来。


第四百九十六章 谈判
  会州保川县,刘琼已经率军攻占了这座县城,内乱时刻,西夏已经完全放弃了熙河路,保川也只剩下不到一千人看守,宋军还未杀到,守城士兵便弃城而逃,使宋军兵不血刃占领了保川县。
  目前保川县由正将指挥使程桓率三千军队镇守,甘泉县的守军又降为一千人。
  四月中旬,一支百余人组成的西夏使臣队渡过了黄河,为首官员是西夏御史中丞巴里祖仁,他可是李乾顺最宠信的大臣,这次他南下成纪县,就是为了和宋军谈判,赎回两万三千名战俘。
  西夏现在遇到了大麻烦,萧合达的造反愈演愈烈,他们不仅得到了羌人支持,流落草原的几支辽国余孽部落也纷纷举兵南下,攻占了河套地区。
  而金国一直态度暧昧,迟迟不肯出兵相助。
  无奈之下,李乾顺只能举国动员,凡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男子皆要从军参加平叛,可就算是这样,他们也只召集到十二万军队,距离他们期待的二十万大军差距太大。
  根本原因是他们三征熙河路都以惨败告终,损失精兵十余万人,此减彼增,萧合达的军队已达八万人之众。
  这时,焦头烂额的李乾顺终于想到了还在秦州挖矿的两万多西夏军战俘。
  程桓派一千士兵护送着西夏使者南下,这天上午,使者队伍抵达了成纪县。
  接待使者队伍的是新任节度府军务司马张晓,以及军曹参军事乔长顺。
  西夏使者住进了第二贵宾馆,在贵宾馆内,双方进行了初步协商。
  张晓随即赶到节度府向陈庆汇报协商情况。
  “启禀节度使,我们双方都同意按照惯例,用羊皮交换战俘,只是羊皮数量上有所分歧,我们要求每人三十张羊皮,但对方只肯给二十张。”
  陈庆淡淡笑道:“看样子西夏局势不妙,他们这么急着赎回战俘,不用理睬他们,就三十张羊皮,少一张都不行!”
  “属下明白了!”
  这时,有士兵在门口禀报,“监军来了!”
  陈庆示意张晓退下,这才笑道:“请监军进来!”
  自从送了二十万两白银后,陈庆和这位监军的关系全面缓和,王铣基本上也不管军务,陈庆制订好的节度府构架,他也很痛快地签字承认,并发朝廷认可。
  王铣走进官房,大大咧咧坐下,陈庆吩咐茶童上茶,王铣不慌不忙道:“我刚刚听说西夏特使来了,是这样吗?”
  陈庆点点头,“确实如此,他们刚到!”
  “既然是西夏特使,要不要通知朝廷来应对?”
  陈庆微微笑道:“要看什么事了,如果是缔结停战协议之类,我不介意让朝廷前来谈判,但他们这次只是来赎回战俘,这种小事就不需要再惊动朝廷。”
  王铣干笑两声,“理解!理解!有好处嘛……肉还是自己吃比较好。”
  陈庆有些诧异,王铣可是代表天子的利益啊!居然说出‘肉要自己吃’的话,陈庆心念一转,顿时明白了,这混蛋是想来分一杯羹,只要他有好处,天子和朝廷有没有好处,他就不管了。
  这种人虽然十分贪婪,但也好打交道,反正给他再多,也只是暂时替自己存放而已。
  陈庆又笑道:“这次赎金,我开价三十张羊皮赎一人,一共六十九万张羊皮,一部分会分给将士和文官,监军也有一份,其他都入库作为军资。”
  “我还有啊!”
  王铣笑得嘴都合不拢,“不知我能有多少?”
  “三千战俘的份吧!九万张羊皮,如何?”
  王铣大喜,连忙起身行礼道:“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如果监军不想要羊皮,也可能折成钱,按照秦州市价两贯钱一张,由军方收购。”
  王铣心中迅速盘算,虽然临安那边可以卖掉五贯钱一张,但也容易被天子知道,还不如就在秦州变钱,他犹豫一下道:“能不能折算成银子?”
  “可以,折算成三万六千两银子,拿到羊皮后,立刻就能处理了!”
  “那要好好和对方谈判,就三十张羊皮,一点都不能让步!”
  陈庆眯眼笑道:“监军放心吧!我们大家都不想让步。”
  两人心照不宣一阵大笑,王铣满意而归。
  王铣深一脚浅一脚回去了,他没想到陈庆这么上路,谈判赎金自己也能捞一笔,三万六千两银子啊!
  当几年监军回去,自己岂不是赚了几十万两银子。
  越想越美,脚下轻飘飘地回去了。
  ……
  次日,双方开始正式谈判,张晓和蒋彦先一起参加了谈判,宋军态度强硬,赎金一分不让,只答应可以让战俘立刻返回西夏。
  最终西夏一方赎回战俘心切,不得不答应了陈庆的要求,以每人三十张上等羊皮的价格赎回所有战俘。
  双方又协商了各种交接细节,最终确定在保川县黄口码头交割,先赎金后放人。
  西夏使者连夜赶回国,前线已经时不我待。
  ……
  临安,天子和太后终于看到了王铣的报告,这份措辞严厉,但没有什么实际内容的报告让韦太后很不满意,恼怒之下,她将报告直接扔到地上。
  “可以这么糊弄哀家吗?”
  韦太后愤怒道:“哀家费尽口舌才说服官家让他去当监军,第一份报告就是这么一个内容,他还不如不写!”
  另一名心腹宦官邓全拾起报告,简单看了看,便劝道:“王铣毕竟刚刚才去,很多情况都不了解,就算陈庆有问题,他也会藏起来,王铣不可能一下子发现,这个得需要时间。
  但老奴觉得王铣态度没有问题,他明显是站在太后的立场上,各种斥责抨击,把陈庆的功劳也说成心狠手辣,不体恤百姓,太后,报告没有问题,我们再耐心给他几个月!”
  韦太后的怒气稍稍和缓一点,“好吧!哀家就再等他几个月,还抓不到陈庆的把柄,他就太令哀家失望了。”
  她又哼了一声,吩咐道:“去看看官家什么态度?”
  “老奴明白!”
  ……
  和太后的态度恰恰相反,天子赵构却对这份报告很满意,太后不满报告没有实际内容,而赵构却生怕看到有什么实际内容,万一是一个拥兵自重的陈庆,他该怎么处置?
  赵构把王铣的报告递给了吕颐浩,“吕相公看一看这份监军报告!”
  吕颐浩看了看监军报告,他心中略略有些诧异,其实他是知道陈庆有些问题的,儿子吕纬的家信中就提到过,他的顶头上司便是伪齐兵部侍郎蒋彦先,宣和年间还曾是大宋知州,后来投降了伪齐。
  朝廷对启用这种投降过伪齐的高官有明确规定,必须要通过吏部审核,甚至要天子批准,否则绝不准任用。
  这是陈庆一个很大的瑕疵,报告中居然没有提到,只是抨击陈庆任人唯亲,不考虑资历和朝廷规则,这就有一点避实就虚的感觉。
  吕颐浩心中暗暗思忖,难道是陈庆把这个监军收买了?
  想到这,吕颐浩笑道:“其实微臣最担心的是陈庆不接受监军,他毕竟比较年轻,不像吴阶那样老持稳重,突然来一个宦官监军,而且态度还会傲慢,我真担心陈庆一怒之下把监军杀了,但现在看到这份报告,微臣放心了,陈庆也在慢慢成熟,开始接受朝廷的规则,陛下,这其实是好事。”
  赵构欣然点头道:“吕相公说得对,人无完人,一些小瑕疵朕不会去计较,关键是态度最重要,他能接受监军,这个态度本身就值得赞赏,更重要是他替朝廷重新恢复了熙河路,还向西开疆数百里,这个大功劳,朕必须要表彰!”


第四百九十七章 风起
  原本病危的金国皇帝完颜晟病情渐渐稳定下来,没有继续恶化,大大缓和了金国内部的紧张局势,中原战事结束后,金国统治者也看到了齐国的无能,并开始着手战略微调。
  在中原横扫宋军的完颜兀术再度得势,他率三万铁浮图坐镇中原,完颜粘罕率军两万坐镇扬州,配合十万齐军,在长江沿线打造战船。
  完颜晟又任命完颜喝离撒为陕西经略使,率军三万坐镇京兆,配合十万齐军对阵熙河路陈庆军队和大散关吴阶的军队。
  完颜昌继续出任三路都监军,负责以打促和,逼迫宋朝投降。
  上午时分,完颜昌的马车在一千军队的护卫下缓缓驶入了京兆城,完颜昌的神情十分严峻,他完全没有想到才短短了大半年时间,陈庆竟然已经击败西夏军,夺取了熙河路,发展得太迅猛了。
  他着实担心皇上派完颜喝离撒继续出任陕西经略使是否明智?
  但光担心是没有用的,关键是怎么防范陈庆和吴阶联手反攻陕西路,这才是他来京兆城的主要目的。
  完颜喝离撒将完颜昌请进了经略府,完颜昌站在一幅地图前久久不语,这还是一年的地图,上面显示陈庆只在甘泉堡一地,其他要么是齐国的地盘,要么被西夏人占领,可现在呢?
  “监军不要太在意陈庆的扩张!”
  完颜喝离撒走到旁边冷笑道:“他很多占领地都比较虚,比如德顺州、会州、临洮府、河州、湟州等地,兵力只有两三千人,他真正控制的地方只有秦州和巩州,兵力也只有数万人。”
  完颜昌不满地看了完颜喝离撒一眼,“我们在他身上吃的亏还少吗?你居然还这么轻视他?”
  “我只是实话实话,并不是过去了十年八年,而只是不到一年时间,他能强大到哪里去?”
  “李成将军,你说说看?”完颜昌回头问身后的李成。
  李成沉吟片刻道:“我听说他招募了不少军队,又击败任得敬,收揽他的两万人,估计现在陈庆的兵力在五六万人左右,确实他的实力增强了,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陈庆的地盘和兵力扩大后,他擅长的守城战术就难以发挥,卑职觉得有一利必有一弊。”
  完颜喝离撒哈哈一笑,“李都统说得对,我承认陈庆守城厉害,一座甘泉堡干掉了多少军队,如果真是旷野作战,我就不信他敌得过彪悍的女真骑兵?这是我的底气,我并不惧他,也不会再去傻乎乎地打攻城战!”
  完颜昌点点头,完颜喝离撒和李成确实说得有几分道理,女真骑兵还没有和陈庆发生过大规模的地面接触战。
  “话虽这样说,可如果陈庆和吴阶联手呢?他们两路夹攻,我们又怎么应对?”
  “这……”
  完颜喝离撒一时哑口无言,他求援似的向李成望去。
  李成缓缓道:“这其实也是我最担心的,如果吴阶兵出和尚原,牵制凤翔府和关中,陈庆则在北面攻城掠寨,那时我们就被动了,这样下去陕西路我们就只剩下关中。”
  完颜喝离撒脸色也渐渐严峻起来,他也意识到这是大问题,他们去攻打熙河路,吴阶就会掏他们老巢,他们攻打大散关,陈庆又会兵指泾源道,确实会顾此失彼。
  三人都沉默了,忽然完颜喝离撒笑了起来,“都监军难道不是为了解决这件事而来?”
  李成也醒悟,既然完颜昌提到这个问题,想必已经有答案了。
  完颜昌笑了笑道:“我确实在考虑这个问题,西部的危机还得去东部解决,必须向大宋朝廷施压,要求他们解除陈庆或者吴阶其中一人的职务,换上我们想要的人,问题就解决了。”
  “都监军觉得能成功吗?”李成有点不敢相信。
  完颜昌冷冷哼了一声,“我和宋朝打交道这么多年,我还不了解他们?关键是你们暂时不要轻举妄动,就算陈庆挑衅也给我忍住,以后再慢慢收拾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