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封侯 >

第247章

封侯-第247章

小说: 封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骑驴老者从牛车旁经过,丝毫没有停留。
  店铺叫孙记绸缎铺,它实际上是川陕节度府设在成纪县的一个情报点。
  掌柜叫做孙淼,也是川陕宣抚司的一名官员。
  他有七八名手下,负责收集熙河路的所有情报,这既是卢慧文的要求,也是天子赵构的要求。
  孙淼已经知道监军要来的消息,川陕宣抚司也命令他全力配合。
  苏辉走进店铺大堂,见几名伙计正在忙碌。
  便问道:“我找你们孙掌柜!”
  一名中年男子站起身,“我是掌柜,请问你是?”
  苏辉亮出了监军牌,孙淼吓一跳,连忙道:“后面请!”
  两人来到后堂内,孙掌柜请苏辉坐下,又亲自给他上了一盏热茶。
  苏辉喝了口茶笑问道:“你们这个情报点是什么时候设立的?”
  “大概一年前,也是朝廷的要求,不过我们不涉及军事情报,所以风险还不算大。”
  苏辉又淡淡道:“风险可以不用大,但你们至少能搞到重要的情报才行,你应该明白设立这个情报点的目的吧!”
  孙淼点点头,“我很清楚!”
  “那你们能给监军提供什么情报?”
  “我们收集的情报很多,不知道监军需要哪方面的情报?”
  “监军需要关于节度使陈庆的所有把柄,他有哪些严重越权行为,或者僭越行为,只要你们知道的,都统统告诉我们。”
  孙淼想了想道:“其实陈庆在僭越方面还好,基本上没有什么把柄,他主要是独断专行,比如任命官员方面,都是由他决定,不会考虑朝廷的意见。
  再比如减免税赋,分配土地,也不会向朝廷报备,也是他说了算。
  再比如和西夏的交涉谈判,他也不会通报朝廷,更不会通报川陕宣抚司。”
  苏辉一边听,一边速记,他眉头微皱道:“这些都太泛泛了,没有什么说服力,再说点具体的东西。”
  “具体的?”
  孙淼挠挠问道:“比如哪方面具体的?”
  苏辉想了想,猛地想起一事道:“我们听到一个消息,说两万战俘在挖矿,监军就想知道,两万战俘会怎么处置?另外,他们挖的是什么矿?”
  孙淼取出几份情报道:“这是我们最新的几份情报,其实一份就是关于战俘处置,一共两万两千名西夏战俘,听说陈庆最初是想和西夏交换物资,但西夏迟迟没有答复,陈庆就决定让他们开矿五年后释放。”
  “那开什么矿?”
  “听说是铁矿和铜矿,具体地点是在秦州和巩州交界处的赤铁山,那里就盛产铁矿。”
  “这份情报不错,给我一份副本。”
  说到这,苏辉又得寸进尺问道:“我们想知道,陈庆一共开采了多少矿?具体都开采了什么?”
  “据我所知,还有巩州的硝石矿,秦州的煮盐,听说他们在西安州又得了几座盐湖,别的……好像还有个传闻,说在临洮府,陈庆还有座银矿。”
  ……
  “你说的是真的吗?”
  王铣霍地转身,又惊又喜问道:“你确定他擅自开采铁铜矿和银矿?”
  苏辉连忙躬身道:“回禀监军,开采铜铁矿基本上可以确定,就在秦州和巩州交界处的赤铁山,但银矿只是传闻,传闻是在临洮府,究竟是不是真的也不知道。”
  “绝不会空穴来风,一定是有原因!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给我打听清楚,银矿到底在哪里?”
  “卑职遵令!”
  苏辉退了下去,监军王铣则兴奋异常,在房间来回踱步,大宋从建国以来,就严禁各地军队擅自开采铁铜矿,更不允许开采金银矿。
  这是朝廷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一定要牢牢控制住各军队的财源。
  一旦军队能自己铸造兵器,又拥有自己的财源,那一定会走向藩镇割据的道路。
  这是朝廷绝不允许之事,一旦有这种情况发生,朝廷都会毫不犹豫处理掉,或用升官来架空军权,或者直接革除,甚至会被处死。
  这才叫陈庆的把柄,抓住这些把柄,也就同时控制住了陈庆。
  监军王铣这一刻,甚至很期待陈庆的归来。
  ……
  陈庆率领大军终于返回了成纪县。
  一进入县城,陈庆就摆出了撕破脸皮的架势,下令撕掉了节度府大门上的封条。
  并责令节度府的官员们立刻返回节度使主事。
  张晓和众官员都十分兴奋,率领官员们立刻返回了官衙。
  消息很快便传到了监军耳中,陈庆竟然敢撕自己贴的封条?他顿时勃然大怒,立刻带领手下匆匆赶到了节度府。
  很巧的是,陈庆在节度府门前正好遇到了监军王铣。
  “请问,阁下可是节度使陈庆?”
  “陈某人正是!你又是哪位?”
  “我就是监军王铣,请问节度使,贴有敕令的封门条为什么要撕掉?”
  陈庆冷笑一声道:“第一,我没有看见什么敕令!”
  “第二,我有权建立一座节度使府宅,请问,你为什么要贴封条?”
  王铣同样冷冷道:“我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
  王铣不慌不忙,取出金牌高高道:“这是天子金牌,就凭这个,我就可以封你的节度府!
  其次,你的节度府没有获得朝廷批准,它的运作是非法的,作为监军,我有权封你的节度府!”
  陈庆摆了摆手,“我想你是弄错了,我的节度府全称叫做节度使幕僚府,简称节度府,一个区区的幕僚府也值得监军这么关注?”
  “完全是一派胡言!明明就是节度府,凭什么又说它是幕僚府。”
  陈庆淡淡一笑,“很简单,因为所有的官员都不是朝廷任命,都是幕僚,所以才叫节度使幕僚府。”
  “陈庆,你敢不听从天子命令?”监军王铣又高高举起了金牌。
  陈庆根本不理睬,回头喝令道:“所有官员入官衙!”
  数百名官员大批涌入了县衙!


第四百九十章 底细
  不欢而散。
  王铣一肚子怒火返回了贵宾馆。
  “混账东西!”
  王铣将茶盏狠狠摔在地上,“一个小小的节度使也敢撕毁敕封条,他想做什么,想造反吗?”
  苏辉劝道:“监军不必恼火,这里是他的地盘,他当然维护自己的颜面,等监军抓住他的把柄,不怕他不低头!”
  “什么意思,他要面子,我就可以不要面子吗?”王铣瞪大了眼睛。
  “不是这个意思,卑职是怕打草惊蛇,所以建议先虚与委蛇,一旦抓住对方把柄,再一击而中。”
  王铣脸色稍稍缓和。“我明白你的意思,赶紧去把银矿查清楚,这口恶气我憋不了多久!”
  “卑职已经有眉目了,很快就会找到证据!”
  苏辉匆匆去了。
  这时,一名随从跑来禀报,“监军,卑职刚刚得到消息,那个姓蒋的知州又重新复职了。”
  “什么?”
  王铣就仿佛被重重一击,气都差点喘不过来,烧了两把火树立威望,竟然都被陈庆废了,以后谁还会把自己放在眼里?
  他强忍怒火,挥挥手道:“这件事我知道了,退下吧!”
  随从退下,王铣负手来回踱步,他之前把自己看得太高,以为自己一到熙河路,立刻会遇到万众膜拜的优待,人人都要讨好他。
  但现在陈庆连续两棒打来,他才意识到自己遇到了硬刺头。
  难怪官家和太后派自己来熙河路,这个陈庆果然不是善茬,自己之前有些轻敌了,看来自己确实得换个策略。
  ……
  陈庆此时也回到了自己的官房,他刚坐下,杨元清便匆匆赶来。
  杨元清此时也很紧张,他没想到都统一回来便和监军硬碰硬地撞上了。
  他在监军这件事上是有瑕疵的,如果自己不解释清楚,一定会成为陈庆心中的一根毒刺,自己迟早会毁在这件事上。
  “卑职事先接到了吴都统的飞鹰快信,说监军要到来,嘱咐卑职要接待好监军,不可怠慢。”
  陈庆一怔,笑呵呵问道:“我们几时和吴都统建立了飞鹰联系?”
  “启禀都统,因为都统率主力西征,中原已恢复平静,金国和伪齐国都向陕西路增兵,吴都统建议成立一个军事联系方式,卑职考虑到成纪县的安全,便同意了,但很多细节还要都统回来定夺。”
  陈庆知道吴阶为人正直、厚道,心存善念,他是希望自己能走上正统之路,建议成立军事联系方式,恐怕不光是联合对抗金国和伪齐国的意义,同时也有规劝自己服从朝廷的暗示。
  可惜他陈庆不是吴阶,绝不会委屈求全,更不会容许谁来钳制自己,哪怕吴阶再是苦口婆心劝导,对他来说也是枉然!
  这一刻,陈庆心中着实不喜,没有经过自己同意,就擅自和吴阶建立交流机制,到底谁才是节度使?
  不过陈庆脸上没有表露出来,笑道:“这个军事情报交流的建议确实很有必要,就交给情报署来完善细节,这是他们份内之事!”
  陈庆算是同意了建立交流机构的方案,但仅限于军事情报交流,他绝不允许这里面夹带私货,而且是交给情报署来做,事实就等于直属于陈庆,像吴阶发鹰信告诉杨元清监军这种事情,就不会再发生了。
  杨元清心中有些黯然,他明白的陈庆意思,实际上就是不允许自己再擅自和吴阶交流了。
  “卑职遵令!”
  杨元清告辞离去,陈庆望着他的背影,目光微微有些冷了,蒋彦先说得没错,一旦面临忠君和忠于自己的选择时,杨元清恐怕会令自己失望。
  ……
  就在杨元清告辞离去没有多久,内务营首领王浩赶来了。
  陈庆令人将张晓也请来,张晓目前是节度府的最高文职官员,如果把节度府视为一个小朝廷的话,张晓就是宰相了。
  他原本只是伪齐咸阳知县的一个小小幕僚,却能一步步做到今天,是源于陈庆对他的信任以及他自身的才华。
  张晓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王浩的汇报。
  “启禀都统,这个监军王铣之前是福建路的盐监,权势很大,表现十分出色,这次他被任命为熙河路监军却是韦太后的推荐。”
  “他是韦太后的人?”陈庆问道。
  王浩点点头,“从卑职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确实如此!”
  陈庆又好奇地笑问道:“先说说你的情报是怎么搞到的?”
  “回禀都统,卑职收买他的一名随从,搞到了很多情报!”
  陈庆和张晓对望一眼,两人眼中都露出赞赏的神情,王浩这一击确实厉害,直接釜底抽薪,把监军王铣的底细挖泄露了。
  “说说王铣的手下!”
  “回禀都统,王铣手下比较弱,一共只有十五名随从和一百二十名护卫士兵,这和动辄千人的监军队伍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是,官家在建炎三年就下旨废除了宦官监军。
  听说这次官家准备派一名文官来出任熙河路观察使,用观察使来钳制节度使,但太后却反对用文官,坚持用宦官监军,还极力推荐王铣,官家拗不过太后,只得改任宦官为监军,但又和他建炎三年的圣旨违背,所以最后不得不低调任命。”
  “说得很好,继续!”陈庆很欣赏王浩的调查,内容越来越详尽。
  “根据卑职的调查,王铣目前的心腹有两人,一文一武,文的是随从头子苏辉,武将叫冯武,掌控一百二十名护卫,这二人同时也是他的左膀右臂。”
  “这二人的能力如何?”陈庆追问道。
  “冯武能力尚不清楚,只知道他从前是一名禁军指挥使,苏辉此人的能力不错,很干练,卑职观察他最近的行踪,发现他和孙记绸缎铺联络密切,卑职怀疑孙记绸缎铺就是川陕宣抚司设立在成纪县的情报点。”
  陈庆顿时有了兴趣,连忙问道:“川陕宣抚司的情报点,能确认吗?”
  “卑职还没有确凿证据,目前只是猜测,但最迟明后天就能确定。”
  陈庆负手走了两步,又道:“你的思路是对的,从外围着手,一步步挖掉王铣的根基,其实我更看重情报传递,不管王铣得到怎么重要的情报,他都要传递到临安才会有意义,如果我们把他的情报传递线掐断,他所做的一切都白费了。”
  王浩顿时恍然大悟,立刻点头道:“卑职明白了!”
  “明白了就去做,尽量做得细一点!”
  王浩答应一声,转身走了。
  陈庆这才对张晓道:“先生怎么看监军这件事?”
  张晓微微笑道:“我原本以为节度使会一刀斩了王铣,再把他定义为西夏探子假冒,结果节度使居然承认了他,说明了节度使成熟了。
  其实我想告诉节度使,宦官不可怕,可怕的是文官,刚才听王浩说,官家准备任命熙河路观察使,还真把我吓一跳,文官是代表朝廷,是一种合理合法的制度,和朝廷制度对抗,现在节度使还不是对手。
  但韦太后做了一件好事,那就是否决了文官监军,一定推荐宦官来监军,或许对她有利,但宦官监军不合法,朝廷不会支持,就算节度使和宦官监军对抗,朝廷也不会置身其中。
  其实是这一件好事情,我建议节度使要牢牢抓住宦官监军不合法,以及熙河路和临安相隔万里这两个优势,尽量让王铣演下去,对都统只会有利无害。”


第四百九十一章 穿透
  被王浩收买的监军随从叫做伍群,他是十五名随从中最不起眼,最不受重视,同时也是年龄最大的一个,他今年已经三十八岁,在平均年龄只有四十余岁的宋朝,这个年龄已经不年轻了。
  没有房子,没有土地,一个月就靠他的几贯钱养活一家老小,儿子已经二十岁,娶妻无期,伍群肩负着巨大的压力。
  伍群的弱点太容易破防,以至于王浩给了他一百两银子,就把他彻底收买了。
  一家小茶馆里,王浩给伍群倒了一盏茶,笑眯眯道:“昨天我给都统说到了你,他对你很夸赞,说只要你好好干,房宅土地没有问题,儿子娶妻也是水到渠成。”
  伍群连忙合掌感谢,王浩又笑道:“你跟了王铣多少年?”
  “整整八年,也受够了他的吝啬!”
  伍群叹口气,满脸愤恨道:“过年时,所有手下每人只给了十文钱,他还美其名曰,赏钱。”
  “王铣很有钱?”
  “他很有钱,他们这种宦官,没有不贪钱的。”
  “他的钱一般存放在哪里?”王浩又笑问道。
  “都在宝记柜坊。”
  王浩点点头,“我家都统很关心你们怎么传递情报,能不能给我详细说一说?”
  “当然可以,王铣在汉中南郑县设了一个情报点,他会派人将情报送到汉中,再由情报点派人送去临安,他在泉州就是这样干的,在福州设立情报点,这样就避开了当地官员的监视,效果非常不错。”
  王浩连忙问道:“具体在南郑县哪里?”
  伍群摇摇头,“这个我不清楚,恐怕连苏辉都不知道,这事由指挥使冯武全权负责。”
  停一下,伍群又道:“这事或许还有一人知道。”
  “是谁?”
  “也是一名随从,叫做齐贵,他是汉中本地人,我记得就是他陪同冯武一起去找合适的地方。”
  王浩饶有兴致道:“那你就好好给我说一说这个齐贵。”
  ……
  齐贵年约二十余岁,是一名皇宫侍卫,他是汉中南郑县人,所以被王铣看中,跟随王铣一起前来熙河路监军。
  他平时也没有什么事情,有时候会临时接到任务,跑跑腿,之前他做的唯一任务就是陪同冯武在汉中寻找情报点。
  齐贵家境很不错,也没有娶妻生子,不需要他挣钱养家,他自己每月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