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封侯 >

第226章

封侯-第226章

小说: 封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庆向后靠在椅背上,放松了身体,笑眯眯道:“你家里的情况我也了解了,等这件事结束后,我升你一级,再安排你一座官院。”
  杨奇现在是从事,每月三贯钱,升一级便是主事,俸禄将增加到每月五贯,各种福利也跟着上涨,还能住官院,他家开支最大头的房租就省了,可以说一下子就翻身了。
  杨奇心中大喜,连忙起身道:“卑职一定和内务营配合好,绝不让节度使失望。”
  “去吧!该怎么做,内务营王指挥使会向你交代清楚。”
  杨奇行一礼走了,陈庆还在沉思之中,这个杨奇是张晓给他找的,家中人口多,家境困难,加上他本身职务重要,很容易被西夏探子盯上,但要把戏演好,就必须来真的。
  这是对付西夏的一个奇招,若用得成功,十年之内,西夏无力再南下宋朝一步。
  ……
  易安茶馆的伙计姜小五终于如愿以偿调到月台雅室,这里是二楼靠最里面一间雅室,谈话比较隐秘,也是官员们最喜欢的喝茶之地。
  中午时分,几名节度府的官员在月台雅室内喝茶吃饭,茶馆不光喝茶,也供应午饭,相当于盒饭套餐之类,叫做份食,还供应上好葡萄酒,吃完饭,再美美喝上一壶茶,简直就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姜小五替他们收了碗筷,又把一壶煎好的上好浓茶给他们送了进去。
  他便坐在外间随时烧水伺候,但耳朵却竖起了起来。
  “裴兄,那家伙又问你借钱了。”
  姓裴的人叹了口气,“上次借的钱没还,这次又开口借十贯钱,你说不借么面子过不去,可借给他,他不知猴年马月才能还,做他的同僚,真的是倒八辈子霉了。”
  “谁让你姓裴呢!跟他一起共事,你肯定会赔个干净!”
  众人大笑,又有一人道:“我听说他爹得的是痨病,每天吃药就是无底洞,他家早就欠了一屁股债,他一个月才三贯钱,房租每月五百文,还要给他爹买药,还有六个弟妹吃饭穿衣,他那点俸禄根本就不够用,欠你的债打死他也还不了。”
  “哎呀!幸亏我还没有借给他,你们帮我想想,怎么拒绝他?”
  “谁家还没有点事,你就说二叔家造房子,把钱借走了,这种人甭理他,一借就是十贯钱,又不还,谁受得了?”
  “就是,给个三五百文就是心意了,偏偏要借十贯钱,凭什么?谁家的钱是大风刮来的?”
  众人又议论一通,时间不早,便起身结帐走了。
  姜小五收拾了茶具,这时,午饭时间过了,喝茶时间还没有到,姜小五便溜出茶馆,绕了个圈子,从后门进入酒楼。
  酒楼掌柜窦清眯眼听完姜小五的汇报,他也有几分兴趣了,便问道:“这个到处借钱年轻官员是什么人?”
  “卑职暂时还不知道,不过可以推断出来。”
  “怎么推断?”
  “那个被借钱裴永是节度使府文抄房的从事,借钱之人和他坐在一起,肯定也是文抄房的从事,掌柜派人打听一下就知道了。”
  姜小五走了,窦清派了一名手下去找牙人打听,不多时,手下回来了,笑道:“卑职问到了,裴永是文案房抄手,一共有两人,另一人叫杨奇,据说家中贫困,父亲多病。”
  窦清又道:“你去打听清楚,他为什么要借十贯钱?还有他家里的详细情况,都给我打听清楚,现在就去。”
  “卑职这就去!”手下匆匆走了。
  窦清受到了西夏朝内的巨大压力,指责他长期查获情报不力,要求他尽快获取有价值的情报,否则会将他撤换。
  窦清很清楚自己被撤职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将永无出头之日。
  ……
  宋朝的牙行十分发达,对于打听消息之类的小事情还是比较容易办到,窦清的手下很快便打听到消息回来,包括杨奇家的困境也打听清楚了。
  “启禀掌柜,这个杨奇家里有六个弟妹,父亲有痨病,长年吃药,躺在家里不劳动,母亲身体也不好,家里欠了一屁股债,杨奇两个月前被节度府录用,好像每个月三贯钱,全家就靠这三贯钱度日,要租房,要吃饭,还要还债,最近杨奇到处借钱,是因为他大妹要出嫁,他们拿不出一文钱嫁妆,听说男方家很不满。”
  窦清负手走了几步,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这个杨奇只是一个小人物,但他能接触到机密,如果能把他争取过来,这将是一个长期的、隐秘的情报提供者。
  但要用什么借口来接触他?让他不知不觉落入自己的圈套,甘心为自己所用呢?
  沉思良久,窦清问道:“他在进节度府之前,以什么谋生?”
  “听说他的字写得极好,专门替人抄书。”
  窦清眼珠一转,他有办法了。
  ……
  杨奇的家在县城西南,这里是县里底层百姓的聚居地,房屋都比较破旧,当初金兵放火烧了七成的房子,还有三成房子保留下来,就是县城西南这一片,县城扩建时,这一片旧屋没有被拆除,保留下来。
  或许是因为房子比较破旧的缘故,这里的租金也比较便宜,租一间独门独户的半亩小院,七八间屋子,一个月只要五百文。
  当然,如果是去年,租金只要三百文,但由于今年大量人口涌入成纪县,尤其最近两个月,从各地涌来的人口着实多,导致房租直接翻了一倍。
  杨奇一家也是刚搬来不久,他已经是节度府从事了,每个月有三贯钱收入,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一家挤在两间破屋子里。
  日子刚刚好过一点,杨家又重新愁云笼罩,杨家的大女儿要出嫁,家里拿不出一文钱的嫁妆,把全家人都愁坏了。
  夜幕降临,杨奇拖着疲惫的脚步回来到家里,他到处去借钱,但没有人肯借给他,同僚们凑了一两贯钱接济他,但依旧是杯水车薪,起不到任何作用。
  “大哥,你回来了!”给他开门的是二妹。
  杨奇勉强一笑,“你们都吃饭了吧!”
  “我们都吃过了,还给你留着呢!”
  “我吃过了,你把这个给母亲。”
  杨奇把装着一千六百文散钱的布袋子递给妹妹。
  妹妹接过钱袋道:“家里有客人来了,是来找大哥的。”
  杨奇一怔,“找我的,谁?”
  “不认识,可能是来请大哥抄书吧!”
  杨奇来到客堂,只见两人笑眯眯站起身,“请问是杨公子吗?”
  “我是杨奇,你们是……”
  “是这样,我们需要十册金刚经,不能用印刷书,只能抄写,听说杨公子字写得很好,我愿意出高价请杨公子抄写,不知杨公子是否愿意?”
  “当然可以,你们的高价是指多少钱?”
  “抄十册金刚经,一个字一文钱。”
  十册金刚经大概五万字左右,给五万文钱,那就是五十贯,比他从前的抄书报酬贵二十倍。
  这一瞬间,杨奇的心剧烈跳动起来,他立刻意识到,对方找上门了。


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兵
  次日上午,陈庆在西城外的军营内巡视新兵训练,军营就是之前甘泉堡家眷们居住的临时大营,他们都已经搬进城内,这里便改成了新兵营。
  新招募的五千军队是从各州招募而来,这便使熙河军的兵力达到三万五千人,但这些兵力还是远远不够。
  镇守秦州就需要一万人,防御德顺州、巩州、临洮府和河州也至少要一万人,看守铁矿山两万两千西夏战俘还要三千人,他实际上能作战的军队只有一万两千人。
  就不知道这次郑平去巴蜀能给他带回多少人?
  这个时候,陈庆倒是很希望伪齐军前来攻打自己,只有伪齐军的战俘才能转换成自己的军队,其余西夏人、女真人、东胡人根本就不能用。
  新兵在牛皋的统领下,浩浩荡荡奔出了军营,进行五十里长跑训练。
  这时,王浩匆匆找到了陈庆,躬身行礼道道:“今天一早杨奇找到卑职,说昨晚有人上门出高价请他抄书,高出市价二十倍,五十贯钱抄十卷金刚经。”
  陈庆笑了笑,“然后呢!”
  “然后对方留下二十五贯钱作为定金,杨奇很纠结,他确实急需钱给妹妹办嫁妆,但他也知道这钱是用来收买他的,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陈庆淡淡道:“我就提两个意见,第一,以一百贯钱为上限,对方贿赂他的钱,他最多能拿一百贯,算是我奖励他的,多出来的钱最后都要上缴。”
  王浩心中顿时松了口气,这样最好,也解决杨奇的大问题了。
  陈庆又继续缓缓道:“第二,你不能直接和他见面,很容易被对方发现,你安排一个人进节度府做文档整理,这个人就专门负责和杨奇联系,这样就不会打草惊蛇,你是专做这一行的,应该比我更懂。”
  “卑职明白都统的担心,其实今天是卑职去找杨奇,我就怕他傻乎乎地跑来内务营,卑职觉得现在一定有人在暗中监视他。”
  “就按照我说的做,千万不可低估了西夏探子。”
  “卑职今天就会安排人进节度府做事。”
  陈庆点点头又道:“要有耐心,对方一定会反复试探杨奇,告诉杨奇,要保持本色,不要假装,会被人看破的。”
  “卑职一定会小心安排!”
  王浩行一礼,匆匆走了。
  ……
  时间又过去半多个月,秦州终于入冬了,这天上午,天空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小雪,今天是休日,陈庆难得有时间在家陪陪妻子。
  大概还有一个月,吕绣就要生产了,她身体更加沉重,也更加慵懒,她半躺在一张软榻上,身上盖得十分厚实,欣赏庭院里纷纷扬扬的雪花。
  “夫君,他们说去年成纪县下几天几夜的暴雪,差点把整个县城都给埋了,今年还会这样吗?”
  陈庆微微笑道:“有点夸张了,去年下雪是大了一点,但也不至于把县城埋了,估计说这话的人家在低洼处,所以积雪比较严重。”
  “夫君没有回临安述职的计划?”
  “暂时没有,可能明年也不会回去。”
  吕绣见丈夫有些心不在焉,便笑道:“夫君若有事情就去忙吧!我让巧云来陪我,她也是个不爱出门的家伙。”
  陈庆笑道:“今天其实没什么事,就是习惯性的胡思乱想。”
  他话音刚落,门口有使女禀报道:“老爷,蒋知州来了,说有急事!”
  “我知道了!”
  陈庆无奈地向妻子摊摊手,吕绣噗嗤一笑,推了丈夫一把,“快去吧!你什么时候闲过。”
  陈庆快步来到客堂,蒋彦先站起身道:“打扰节度使休息了!”
  “有什么重要之事?”陈庆直接问道。
  “刚刚接到消息,临洮府的第二批粮食马上到了,还有郑将军也会在今天到来。”
  陈庆还在担心河水结冰,粮食被冻在河中,他急忙问道:“有多少粮食?”
  “这次送来十二万石!”
  陈庆大喜,这批粮食到来,他彻底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了。
  这时,一名亲兵飞奔到堂下禀报,“郑将军的队伍已经在县城南面十里外了。”
  陈庆立刻起身对蒋彦先道:“我去接一下老郑,粮食的事情就拜托蒋使君了,你去找杨元清,让他派军队协助搬运。”
  “卑职明白了,这就去找杨将军!”
  蒋彦先和陈庆分头而去,陈庆带了一队骑兵离城疾速南下,只奔出五里,便迎面遇到了郑平的军队,他率领六千新兵北上。
  郑平连忙催马上前行礼,“卑职郑平参见都统!”
  “郑将军,这次辛苦了。”
  陈庆笑眯眯上前打量士兵,他感觉新兵身材都很高大健壮,看相貌也轮廓分明,倒像川陕士兵,而不像巴蜀士兵。
  陈庆笑道:“他们都是蜀人?”
  郑平摇摇头,“都是陕西路和熙河路逃去巴蜀的百姓,报名积极踊跃,我挑的这六千人以前都是西军,素质相当好,稍加训练就能上阵杀敌。”
  说到这,郑平取出一封信递给陈庆,“这是吴阶给都统的亲笔信,他再三嘱咐让我交到你手中。”
  陈庆接过信放入怀中,又笑问道:“但你上次鹰信上说,招募到了一万军队,现在怎么缩成六千人了?”
  郑平连忙道:“是一万人,这是第一批北上军队,还有不少士兵要把家安置好才能北上,可能会晚一个月,到时会和周宽招募的百姓一起北上。”
  “招募到多少百姓?”
  “这次大概有六千户,主要是大家有安全上的担心,很多人家都不愿北上,宁愿在巴蜀当佃农,我和周宽都认为,只要熙河路安全能保障,发展又好,会有越来越多的百姓北上。”
  陈庆点点头,“先带新兵们去西边的新兵大营安置,那边有足够的帐篷,先好好休息两天,后天开始训练!”
  ……
  就在巴蜀新兵进入军营的同一时刻,渭河码头上开始热闹起来,第二批十二万石粮食送到了,这次是使用千石级的超大型皮筏子,一共一百四十艘。
  通过骆驼在岸上拉拽,将浩浩荡荡的巨型皮筏子船队拉到了成纪县,这些巨型皮筏子也是当初在会州保川县缴获的,一直没有机会使用。
  这次运输也是渭水结冰前的最后一次航行,下次运输要到明年二月开春以后了。
  码头上,一袋袋小麦堆积如山,一袋就是一百二十斤,正好是一石,士兵不断将粮袋从皮筏子上卸下来,三千辆大车又浩浩荡荡将这些粮食运回城去。
  这次押运粮食的大将正是巩州兵马使呼延通,呼延通自从由枢密院改派,跟随陈庆后,他一直比较低调。
  这也和他的军队不太争气有关,他军队中的士兵大部分都是临安人,很多人都是抱着发财的想法来西北秦州,当发现发财不易时,士兵们都开始动摇了。
  所以军中的第一个逃兵就是出现在他军中,尽管他通过强化训练的方式来增强士兵们凝聚力,但这次从甘泉堡迁徙到秦州,他的军队又有超过两百人提出退伍回乡,竟然达到军队的一成。
  陈庆批准了士兵退伍离去,但呼延通脸上却挂不住,他申请降职,却被陈庆训斥一通,任命他为巩州兵马使,把他的军队全部换为巩州当地士兵,呼延通这才慢慢从抑郁中走出来。
  陈庆来到码头,呼延通连忙上前行礼,“卑职参见都统!”
  “呼延将军辛苦了!”
  陈庆微微笑道:“我还一直担心半路上会出现冰冻,将粮食困在渭水中。”
  “这次确实风险较大,尤其晚上会结冰,所以我们不敢停下,一直走,好在冰层很薄,一撞就裂开了,勉强运来成纪县,我估计再晚走几天,就真的会冻在河中了。”
  陈庆点点头又问道:“巩州的情况怎么样?”
  “卑职这次赶来,就是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情报要向都统汇报。”


第四百四十七章 厨遇
  “什么重要情况?”
  “是关于西夏军,他们在巩州建设军城。”
  陈庆摆摆手,“我们去军营说!”
  北大营就在一里外,陈庆的中军大帐也在北大营内,现在是非战时,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节度府内,可一旦进入战时状态,他大部分时间就会在军营内了。
  进了大帐,正面摆放一架沙盘,大小和一张乒乓球桌差不多,这是小型沙盘,只有秦州和巩州,更大的一座沙盘还在制作中。
  陈庆派人去把杨再兴、高定、刘璀、刘琼四人找来,对他们四人道:“呼延将军说,巩州出现了敌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陈庆把木杆递给了呼延通,呼延通用木杆指着通西县道:“先说通西县,通西县的百姓全部被西夏军强行驱赶出来,死了百余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