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多时,董先带着一群将领来到汉水岸边,和襄阳那边宽阔浩荡的汉水相比,这里的汉水确实狭窄得多,也就比护城河宽不了多少,若是春夏季节,这里或许水势很大,水流湍急,但现在是冬天,这里的水势低了很多,水流平缓。
有士兵拿竹竿试了试水深,高喊道:“也就三尺深!”
河边只有三尺深,那河中心最多也就一丈深,看样子也不过二十丈宽,如果这里能过江当然好,就不用绕远路去房州了。
“这里浮桥怎么搭建?”董先问众将。
统制丁文岚笑道:“元帅,做浮桥很简单,就是去砍树,把它绑成木筏子,然后前后连接起来,放入江中,再把它们两段在陆地上固定好,现成的浮桥就做成了。”
董先点点头,对丁文岚道:“你率五千弟兄去砍树做浮桥,渡河成功,我记你大功!”
“遵令!”
丁文岚带着五千军队去山林砍树去了。
但就在丁文岚的军队走了没有多久,一名探子飞奔而来,急声禀报道:“启禀元帅,南面十里外发现宋军骑兵,约有七八千人!”
董先大吃一惊,立刻起身喝令道,“传令全军集结!”
听说有七八千骑兵,整个队伍都慌了,纷纷起身集结。
这时,董先也看到了远处的黑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他心里明白,宋军的骑兵只有一支,那就是陈庆的骑兵,他们竟然追来了。
一名将领上前道:“元帅,有点奇怪,按理宋军应该趁我们休息的时候偷袭我们才对,他们居然没有这样干,是不是想趁我们渡河之时半渡而击?”
“元帅!”
一名指挥使飞奔而来,手中拿着一封箭信,“这是对方射来的一封箭信!”
董先连忙接过信,只见信皮上写着,‘岳、鄂镇抚使,都统制、荆国公陈庆致伪齐元帅董先。’
果然是陈庆写来的信,他连忙打开信细看,半晌,他苦笑一声对旁边的围拢的一群大将道:“他让我们把火油和火药全部留下,就可以放我们离去,否则……”
“否则会怎样?”大将们都问道。
董先叹口气,“他绰号人魔,你们说他会怎样?”
出乎意料,将领们都没有跳起来大喊大叫,而是出人意料地一致沉默了。
大家都知道,两万军队和七八千骑兵作战,基本上没有取胜的可能,而且他们现在处于败势,拖都会把他们拖死。
董先看出了众人的意思,一个个归心似箭,都不想打了。
他沉吟片刻,叹息一声道:“陈庆的要求也不算高,火油、火药都是身外之物,带不走也就罢了,这样吧!我派人去和他谈一谈,我估计他也不想打。”
……
陈庆并非嗜杀之人,他的任务也并非灭亡伪齐,他当然也要考虑成本,董先的两万军队不是溃败,而是一种撤离,这种军队士气和战斗力都还在,就算他歼灭了这两万人,他自己也要付出两三千骑兵的代价。
他可不想把自己宝贵的骑兵损耗在这种毫无意义的战斗上,所以只要对方肯把火油和火药留下,陈庆也可以放他们一条活路。
这时,士兵带上来一名文吏,年约三十岁左右,长得很斯文,一看就是读书之人。
文吏躬身道:“在下韩休,是董元帅帐下参军,奉元帅之令,来向陈都统确认一些事情。”
陈庆冷冷问道:“你家元帅需要确认什么?”
“如果我们把火油和火药交给都统,都统是否就调头离去?”
陈庆点点头,“前提是要把所有火油和火药交给我,我可是在仓城核对过数量的,一万袋火油和五千桶火药,少一袋少一桶都不行。”
“如果交出当然是全部,留一点也没有什么意义,我家元帅说,会连同两千头骡子一起交给都统,条件就是都统立刻离去,我们各走各的路。”
“可以,我可以答应!”
韩休行一礼,转身走了。
杨再兴有些担心地对陈庆道:“放走他们,恐怕没法向宣抚使交代。”
陈庆淡淡道:“你要明白一点,我们从巴陵北上本身就没有接到任何命令,宣抚使只是希望我们能北上支援,我们北上的每一场战斗都是我们自己决定的,包括我们攻打襄阳,现在来追赶董先军队,都和宣抚使没有关系。”
杨再兴轻轻叹口气道:“卑职明白都统的意思,我们是一支独立的军队,和其他湖广军队不一样,卑职只是有点担心,朝廷不会一直容忍我们的独立,长此以往,恐怕会对都统不利。”
陈庆微微一笑,“你不用担心,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岳飞他们都是独立的军队,在解决完他们之前,还轮不到我们。”
杨再兴还想再说点什么,但他也知道现在讨论这个问题没有意义,便不再多言了。
半个时辰后,数百士兵赶着满载火油和火药的两千头骡子过来,把它们交给了陈庆。
陈庆确认火油和火药无误,这才率领大军掉头东去。
董先军队连夜渡过了汉水,向北方撤离,数天后,李纲军队收复了房州、均州、邓州,随州以及光化军等失去。
这场延续了两个月的荆襄之战,最终以伪齐军的惨败而告终……
第三百三十六章 交换
伪齐军的兵败也留下了海量的物资,光粮食就有五十万石之多,当然,这些粮食有二十万石本身就是荆襄各州县的官粮,被伪齐军全部调集到襄阳,除了粮食外,还有钱三十万贯、白银五万两、布帛三十万匹以及帐篷、兵器、锣鼓、军旗、马匹等等天量的物资。
这次攻打荆襄,几乎耗费了伪齐军一半的库存物资,最后几乎都成了战利品。
接下来怎么分配这些战利品就是一个大问题,先后参加作战的荆襄各势力包括荆南镇抚使折彦质、随州镇抚使程昌寓、岳鄂镇抚使陈庆、郢州镇抚使解潜、峡归镇抚使张自良以及澧州镇抚使刘洪道,甚至还有不幸阵亡的江陵镇抚使兼知府王彦,他虽然阵亡,但他阵亡的士兵也要抚恤。
这里面出力最多的是陈庆,这一点不容质疑,按道理,出力最多应该收获最大,但大家都并不这样认为,因为陈庆是所有势力中损失最小的,而且陈庆在剿灭杨幺之战拿走了大部分利益,要知道其他人也参与过剿灭杨幺,也出过不少力,他们最后却没有得到丝毫利益。
所有人在争夺战利品上据理力争,互不相让,令李纲头大如斗。
但让李纲最头痛的还是陈庆,虽然陈庆一直保持沉默,不争不抢,但李纲却知道要让陈庆满意离去,恐怕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尽管头大,但李纲还是得面对,这天上午,他把陈庆请到了刚刚恢复的湖广宣抚使司官衙,汉阳那边只是临时官衙,真正的湖广宣抚使司官衙是在襄阳,之前成为完颜昌的临时驻地。
陈庆走进李纲宽大的官房,李纲笑呵呵起身道:“陈都统来了,请坐!”
陈庆点点头坐下,李纲又让茶童上茶,李纲笑道:“你准备几时返回巴陵?”
“卑职打算明天回去,之前接到礼部的文牒,让我回临安受爵,我还得回去准备一下。”
“到时候我们一起走,我也要回临安述职。”
“那我等宣抚使消息!”
李纲笑了笑,便进入了正题,“既然都统明天要回巴陵,最好今天能把战利品分配的事情确认好,我这里有一份分配方案,都统看看是否合理?”
李纲取过一份分配方案递给陈庆,陈庆接过看了看,却笑而不言。
李纲也知道陈庆肯定不满意,但他也难办啊!那几位都是直属于宣抚使司管辖,但陈庆却比较特殊,只是名义上受宣抚使司管辖,但实际上,宣抚使司既动不了他的军队,也调动不了他的手下将领,更不用说主将陈庆了。
所以他必须要把陈庆先打发走,其他几个镇抚使才能关上门坐下商谈。
“我知道陈都统功劳第一,我会如实向朝廷反应,详细战报我也派去送去给官家了,一点都不会失实。”
陈庆淡淡问道:“之前程镇抚使说我故意放走了董先,不知宣抚使怎么向朝廷汇报的?”
程昌寓为了打压陈庆的功劳,便指责陈庆最后放走了董先的两万军队,甚至解潜也有这个说法,这让陈庆颇为恼火。
李纲笑道:“我当然是实话实说,陈将军的士兵经过一夜激战,已经是人困马乏,面对敌军两万精锐军队,并没有取胜的把握,最后能夺取敌军辎重已是难能可贵。”
陈庆放下方案道:“其实我对战利品分配并不像他们以为的那样,自以为战功卓著就索要大头,我没有这种想法,我只求公平而已,我回去给将士们也有一个交代。”
“那么这个方案陈都统认可吗?这是目前比较公平的方案。”
“这个方案我认可,只是我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希望宣抚使能答应!”
“你说吧!你有什么要求?”
李纲有心里准备,以陈庆这么大的功劳,他怎么可能没有特殊要求,他也会酌情考虑,关键是陈庆的要求不能过份。
陈庆笑道:“我想八万担草料没有人会要,全部给我没有问题吧!”
“可以,我现在就批准!”
“粮食、布帛、兵器、帐篷的份额我可以不要,但我要全部的火油和火药,这个条件可以答应吗?”
李纲心中长叹一声,这就是大问题啊!
以前大家都不重视火油,现在火油的威力大家都亲眼看到了,所以大家都在争抢,陈庆下手最快,把襄阳仓城内的所有火油和火药都抢走了,要不是自己发现城墙下的临时仓库内还有几千桶火油,真的就没法向众人交代了。
可现在陈庆贪心不足,还要打自己手上几千桶火油的主意,自己怎么可能答应?
李纲苦笑一声,“火油现在最抢手了,解都统提出来,他什么都不要,就要三千桶火油,张镇抚使也提出了一千桶火油的要求,其他人都把火油放在第一位。”
“汉阳仓城那边没有火油吗?”
提到汉阳仓城,李纲的脸色顿时有点难看,“汉阳仓城那边原本是有几千桶火油,但被你家郑平全部搬走了,刚开始大家不在意,现在大家都想要了,前两天我还问郑平那几千桶火油的事情,他说水战全消耗光了,陈都统,是这样吗?”
陈庆打个哈哈,“水战确实很消耗火油,郑胖子一向比较诚实,他说用光了,那肯定就没有了。”
“他诚实个屁!”一向温文尔雅的李纲忍不住爆了句粗口。
李纲对陈庆道:“我知道你为什么追赶董先,你不是去杀敌,而是要夺回他带走的一万袋火油和五千桶火药,你达到了目的,所以你把人放走了,我也就不计较了,朝廷那边我也替你掩饰。
但你不能太过分,汉阳仓城和襄阳仓城的火油和火药都被你抢走了,我是从仓曹参军那里才得知。
而他们都不知道,若知道了肯定会闹起来,我幸亏手中还有三千多桶火油,否则我会天天来找你,我手中的火油你就别再打主意了,该给你多少战利品我会给你。”
“临安那边没有火油了吗?”
“你觉得会有吗?大宋的火油是延州出产的,早就被金兵攻占了,整个宋朝只有西军和湖广有点火油库存,现在汉阳仓城的湖广库存还是被你们抢走。”
其实陈庆从折彦质那里得知,现在大家都争着要火油,估计李纲也不会再给自己了。
他现在提出火油也只是为了下一个条件讨价还价做准备。
“那火油就算了,我听说宣抚使在邓州得到了三千匹战马?”
李纲恍然,原来这家伙是为了邓州的战马而来。
李纲冷笑一声道:“三千匹战马有,但它没有作为战利品,我是打算交给朝廷,不过我还没有向朝廷说战马之事,给你也不是不可以,你得拿东西来和我交换。”
“江陵的六千军我可以交给宣抚使!”
“别当我是傻瓜,你手中已经有两万军队了,那六千军你根本就不会要,他们本来就是江陵军,回头朝廷会任命新的江陵镇抚使,还有五千岳州军也不能算你的,你来的时候是一万五千军队,你离开荆襄也只能带走一万五千军队,这是枢密院的牒文中规定好的。”
停一下,李纲又语重心长道:“你小子别以为朝廷好糊弄,在军队人数上面,朝廷控制得非常严格,你是都统制,按照规定只能有一万军队,多出的五千人是作为后勤给你的,明白吗?”
“我什么时候才能统领三万军队?”
“如果你封持节,就能统领三万军队,如果你能封为宣抚使,那就能统领五万军队,下面可以封五个都统领。”
陈庆轻轻叹息一声,持节就是节度使的意思,现在整个西军只有吴阶出任永兴军节度使和刘子羽出任熙河路节度使。
“那宣抚使想要什么交换?”
李纲眼中闪烁着狡黠的目光,笑眯眯道:“一百艘车船我觉得不错!”
第三百三十七章 仙图
大散关前面百步左右修建了一座新的关城,新关城的面积比大散关要广阔,城墙比大散关高一丈,对大散关居高临下。
新关城内驻扎了三万金兵,没有搭建营帐,清一色用砖石修建的营房,完颜兀术征用了两万工匠,耗时半年才修建起这座关城。
从新关城建成的那天开始,金兵便对大散关实施了压制性的打击,火药箭、远距离投石机,几乎每天都对大散关进行袭击,不分白天和晚上。
经历了一个多月不间断的打击,宋军普遍士气低迷,对守住关隘的信心丧尽。
帅帐内,吴阶心烦意乱地来回踱步,北仙人关的守将刘瓒十天前发来一份求救鹰信,便再也没有了消息。
吴阶急忙向朱胜非请示,要求出兵支援北仙人关,但足足等了六天才得到朱胜非的同意批复,吴阶急派兄弟吴嶙率六千军赶去北仙人关支援,但吴阶心中已经不抱什么希望,耽误了六天时间,希望早就破灭了。
吴阶着实很无奈,朱胜非牢牢控制着军权,任何五十人以上的调动都必须要向他请示,朱胜非在大散关建了一座军情所,由他的心腹幕僚傅经义坐镇。
傅经义既为联络官,同时也出任前军监军,监视着吴阶的一举一动,吴阶等人稍有抱怨的话,傅经义就向朱胜非告状,说吴阶对朝廷不满,野心太大。
其实根子还是傅经义多次向吴阶索贿而被拒绝,他对吴阶兄弟心怀恨意。
其实吴阶被天子赵构封为永兴军节度使,按照朝廷的规定,节度使可以拥有一支自己军队,不受文官节制,这也是临安朝廷迫于大宋将被金国灭国的严峻形势,而不得不做出的一种妥协,允许节度使自行招募军队和金兵对抗,吴阶也可以招募一支军队和金兵对抗。
前任宣抚使张浚是采取一种变通的办法,进入战时后便临时授权给吴阶,由他全权负责和金兵作战,张浚本人则退到成都,只管后勤支援。
但朱胜非却不讲规矩,完全剥夺了吴阶的掌军权力,破坏了朝廷册封吴阶为永兴军节度使的本意,虽然张浚几次向天子赵构提出这个问题,但朱胜非的后台是太后,有太后支持朱胜非,赵构也只得默认了朱胜非的不合法行为。
当然,这也和吴阶自身的软弱有一定关系,如果他能像陈庆一样强硬,不理睬朱胜非那一套,朱胜非也夺不走他的军权。
吴阶失去了军权,也让众多手下对他不满,吴阶就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要安抚下属,又要执行朱胜非的各种不合理命令,着实让他两头难顾,疲于奔命,才短短半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