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对哦!”
妹妹若有所思道:“她现在啥都不是了,又那么小气,她不会养我们的,这个陈将军这么年轻,好像感觉更安全一点,我说嘛!其实我也不太想走的。”
这时,颜骏又出现在帐门口,笑道:“安排好了,你们跟我来吧!”
……
大帐内,陈庆望着小娘子笑道:“现在你们可以告诉我,你们叫什么名字?”
“我们姓余,李娘娘给我们起名余莲和余樱。”
“那你们本名叫什么?”
“叫做余钱和余粮。”
“这个……算了,还是叫余莲和余樱吧!你们谁是姐姐,谁是妹妹,怎么分辨?”
“公子看看我这里。”
妹妹余樱指鼻子左面,“这里有个小黑痣,姐姐没有。”
陈庆眼力很好,隔着六尺远也能看见,他惊讶道:“你们姐妹俩相似到这个程度,凭一颗黑痣来分辨?”
余莲脸一红,“将军别听她瞎说,区别的地方很多。”
陈庆第一次听到姐姐开口,他笑着点点头,“声音也不一样。”
陈庆很快又发现她们其他不同点,她们耳朵不一样,姐姐的耳朵很圆很小巧,妹妹耳朵尖一点,不过平时被头发遮住,也看不到,还有眉毛也略有不同,妹妹的眉毛更细更弯一点。
当然,身体上肯定还有别的不同,那就不是他能知道的了。
“以后就叫我公子,不要叫将军,你们不是军队的人,是我……府上的人。”
陈庆忽然意识到,自己还没有家,怎么安置这两个小娘子都还是个问题,总不能一直把她们放在军营吧!
这确实是个头大的问题啊!陈庆想了片刻也没有头绪,只得苦笑一声道:“时间不早了,你们先去收拾吧!你们需要什么给颜骏说,就是带你们过来的那位。他是我的亲兵都头。”
姐妹二人虽然年纪小,但都经过训练,而且十分机灵,知道不该多嘴的时候就不要多问,两人行一个万福礼,慢慢退出大帐。
陈庆站起身走到大帐前,望着初降的夜幕,他从脖子里取出一块玉牌,凝视了片刻,低低叹了口气,一向平静的内心,着实有些乱了。
……
两天后,宋军利用伪齐军军仓内的十万贯钱有偿征用到了三千多辆大车,这其实不是买下来,而只是租用,用完后车夫还会把大车赶回京兆城。
跑一趟甘泉堡就能挣三十贯钱,京兆百姓当然趋之若鹜,不光京兆城,周围咸阳、新丰、临潼等县的百姓纷纷赶着大车过来应征。
士兵们将秦王府仓库的财富物资以及大量粮食都搬运上了大车,三千五百辆大车装得满满当当,队伍离开京兆城,浩浩荡荡向泾源道方向驶去。
第二百四十三章 暗箭
发生在绍兴二年六月间的几件大事可谓波澜起伏,牢牢锁住了天下人的眼球,一是金兵从汉水攻进了汉中,消息传开,顿时让天下人都担心四川能否保得住?
但形势才过去十天就出现了逆转,金兵又被统制陈庆率军赶出了汉中,不等众人放下汉中之事。
紧接着,另一个消息又震惊了天下,陈庆率军攻占了京兆,俘虏伪齐国坐镇西北的秦王刘益以及镇西元帅郭振。
这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政治事件,对于金国和伪齐国威望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完颜兀术上书痛斥完颜昌和完颜撒离喝的陕西策略,放弃了金兵强大的战斗力,效仿宋军的千里迂回,最后狼狈撤军,令天下耻笑。
金国皇帝完颜晟当即下旨罢免完颜撒离喝的西路军元帅之职,同时完颜昌不再兼管陕西经略,重新任命完颜兀术为陕西六路经略使、都元帅,率军五万进入关中,重新实施川陕战略。
发生在汉中和关中的一连串重大消息也通过钦差李愿的八百里加急快报传到了临安,与此同时,李愿也在紧急返回临安的途中。
一个接一个的消息传到临安,临安朝野乃至民间都被西北的局势吸引住了,整整十几天,整个临安的酒楼、茶馆都在谈论西北局势,陈庆这个名字成了家喻户晓的传奇将领。
御书房内,官家赵构负手来回踱步,他现在遇到一个难题,朝廷和金国的东线停战协议下个月就要到期了,到底要不要续签,他拿不定主意。
从赵构的本意来说,他很想续签,但朝廷抗金派占据了上风,纷纷反对续签停战协议,要求渡江收复江淮,这显然是受到西线抗金的鼓舞,赵构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使他不敢轻言和谈。
“停战协议要下个月才到期,续不续签看局势变化以及谈判情况再说吧!现在言之过早。”
赵构不想过早下定论,便将赵鼎关于废止停战协议的谏议书搁置在一边,他等于告诉御书房内的几名相公,现在他不想谈这件事。
这时,张浚躬身道:“陛下,丢失汉中,朱胜非责任重大,李愿的报告也说得很清楚,朱胜非上任一个多月,没有协调好将帅关系,热衷安插心腹,排挤吴阶、陈庆等有功将士,废除了微臣耗时三年才建立的抗金办法,才导致汉中被金兵轻易攻占。
他又在关键时刻逃离战场,这不是一个主帅的担当,陛下,事实证明,朱胜非不适合川陕宣抚使这个职务,微臣恳请陛下换帅。”
旁边秦桧阴阴笑道:“张相公,打仗是看结果吧!最后的结果是金兵狼狈撤出汉中,这怎么变成了弹劾朱胜非的理由?我倒觉得这是朱胜非的策略,说他诱敌深入也好,说他唱空城计也好,最后的结果是金兵败退,说明朱胜非的策略成功了,我倒觉得朱胜非应该褒奖。”
“汉中胜利是吴阶和刘子羽坚持抗金的功劳,是陈庆千里支援的结果,朱胜非逃回成都了,最后战果与他何干?”
“张相公这话就说得很没有见识了,自古战果都归主帅,大将立功也是主帅用人得当,为何要喧宾夺主?”
“你们二人不要争了!”
赵构不耐烦地打断张浚和秦桧的争论,他对吕颐浩道:“赵相公提出破格升任陈庆为都统制,吕相公怎么看?”
吕颐浩很了解官家的心思,他这样问自己,就是不想破格提升陈庆,应该还是和太后在背后反对有关。
吕颐浩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如果陈庆不和太后和解,他就永无出头之日。
吕颐浩沉吟片刻道:“陈庆既然是陛下任命的秦州制置使,他就应该向陛下汇报秦州的情况,微臣建议召陈庆来临安述职,陛下和各位相公再好好倾听他的见解,能否破格提升就有答案了。”
这是一记缓转,让赞成者和反对者都有了探讨的余地。
“也好!用加急金牌召他进京述职!”
……
入夜,秦桧回到了自己府中,从年初以来,他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
由于东线签署了停战协议,显得局势平静,使朝野都把目光投到了西线,而西线抗金的不断胜利,导致朝廷抗金派明显占据了上风。
当然也使得秦桧这个主和派领袖的日子不好过。
虽然日子难过,但也因为官家赵构暗中支持,秦桧依然掌握着御史台和谏院,这算是秦桧最大的本钱了。
回到书房内,秦桧刚坐下,妻子王氏便端来了一盏茶,她把茶盏放在桌上,笑道:“今天薄儿送来一方好砚,在我那里,我去给老爷拿过来。”
秦桧摆摆手,“我暂时不需要,你自己留着用吧!”
王氏只是借砚台来谈侄儿王薄之事,她见丈夫不上路,只得挑明了道:“老爷,薄儿之事你也要上上心吧!”
秦桧摇摇头,“你那个侄儿只会吃喝玩乐,风流之名太盛,你让我怎么上心?”
“但他是皇宫侍卫班直啊!找个机会把他放出去,去州里做个团练,不也挺好吗?”
秦桧冷笑一声道:“放出去要主官批准才行,上次我问了杨沂中,人家反问我王薄长什么样子,什么意思?你那个侄子挂了一个班直的名,就从未去皇宫当过值,自己不争气,让我怎么扶植他?”
“薄儿不至于那么不堪吧!”王氏有些不以为然道。
“不至于?”
秦桧冷笑道:“当初他和陈庆也差不多吧!现在陈庆要破格提拔为都统了,王薄却连个侍卫都当不好,你觉得他还有什么大用?”
“不会吧!”
王氏惊讶道:“太后可是亲口告诉我,她反对提拔陈庆,认为他资历不够,怎么又要提拔了?”
太后干政一向是宋朝的政治传统,从最初杜太后逼赵匡胤立皇太弟,到刘娥太后,到高太后,到向太后,哪个又是省油的灯?
韦太后一回到临安,秦桧便安排妻子王氏去巴结、结交韦太后,或许两人都有共同的经历,所以王氏和韦太后关系极好,王氏三天两头都要进宫陪聊。
所以秦桧听到韦太后反对提拔陈庆,他也一点不奇怪,去年金国提出太后换陈庆,最后因反对太激烈而失败,以至于韦太后不光恨当事者陈庆,更恨背后策划的主谋吕颐浩。
“太后是什么时候给你说的?”秦桧连忙追问道。
“就是昨天!”
秦桧点点头,他明白了,难怪今天官家没有明确表态,反而问吕颐浩的态度,明显有些不赞成,原来是太后在后面施压。
而且官家也不想处置朱胜非,估计也和韦太后有关,韦太后就是朱胜非亲自赶赴汴梁接回来的,应该是韦太后在背后给朱胜非求情了。
但这只是表像,秦桧非常了解官家赵构,官家骨子里和自己一样,都是主和派,现在朝廷主战派占据了上风,有点失去了平衡,这种情况下,官家怎么可能再贬黜同样是主和派的朱胜非?
现在知政堂内,吕颐浩、赵鼎、张浚都是主战派,而只有自己一个主和派,这显然不是官家想要的格局,他一定在考虑换相。
秦桧心中渐渐有点明悟了,他对妻子王氏道:“你明天带几色上好绸缎去宫里做裙子,适当之时,在太后面前提一提吕颐浩准备招陈庆为孙婿之事。”
秦桧必须要让韦太后明白,去年吕颐浩坚决反对用陈庆换太后,并非是出于公心,只要韦太后明白这一点,吕颐浩的相位就呆不久了。
第二百四十四章 虚攻
陈庆最终把自己的根基暂时放在甘泉堡,理由也很简单,成纪县的防御力不够,如果是西夏军那样的疯狂进攻,一天就能攻下来。
而甘泉堡城墙高大宽厚,坚固异常,还有民心凝聚,这才是最重要的。
陈庆率领大军和车队穿过平凉府和德顺州,直接抵达甘泉堡。
接下来,陈庆派出数十支斥候,分布各处打探伪齐军的消息,陈庆心知肚明,老巢被端,钱粮被抢,主公被抓,再窝囊的军队也要挣扎两下,怒吼几声,何况伪齐军还有十万大军,李成这个人也不窝囊。
如果他就这样忍气吞声,不了了之,刘豫会放过他吗?
果然不出陈庆所料,就在他们返回甘泉堡的第五天,一支两万人的伪齐军走泾源道向秦州杀来。
如果是走凤翔府,那么他们的目标十之八九是成纪县,可如果是走泾源道,那目标肯定是甘泉堡了。
陈庆倒不敢大意,他又派赵小乙亲自率斥候前去打探详细军情,同时命令甘泉堡内全民全军备战。
德顺州也是无边无际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绿色稀少,一座座巨大的山沟往往深达数百米。
但有绿色地方就有居民,很多县城附近也一样分布着大片树林,以松树、榆树和枣树为主,尤其枣树,在黄土高原上分布很广,盛产的大红枣甚至是百姓们的粮食补充。
在一座黄土大山上,赵小乙率领十几名宋军斥候躲在一块巨大的石块背后,注视着山下官道上浩浩荡荡行走的军队。
军队长达七八里,人数在两万左右,约三成是骑兵,其余都是步兵,肩头扛着长矛,腰挎战刀,后背弓箭或者盾牌,队伍并不整齐,甚至还有点气息奄奄,将士都无精打采。
赵小乙关注对方的军粮,也是主帅陈庆再三叮嘱他,对方进攻甘泉堡,从哪里搞来的粮食?陈庆倒希望他们重新去抢夺京兆百姓的粮食,那样的他们的民心就全废了。
每个士兵都背着干粮袋,后面还跟随着一支三百多辆大车组成的运粮车队。
这就有趣了,三百多辆大车的粮食能有多少?这可是两万人,一就要天耗费两万斤粮食。
“将军,会不会后面有辎重队伍补充?”一名士兵低声道。
也有这种可能,赵小乙待军队过去,立刻写了一封鹰信发给甘泉堡。
宋军斥候发现敌军主力的地方距离甘泉只有百里了,两个时辰后,陈庆接到了鹰信。
果然,对方只携带了三百车粮食,这让陈庆也感到困惑,尤其对方没有携带攻城武器,他们来做什么?
谋士张晓笑道:“极有可能对方只是来做做样子,并不是真的来攻打甘泉堡。”
郑平不解问道:“做样子给谁看?”
“自然是给刘豫看!”
陈庆点点头,“有点道理!”
“这其实是很显然的,伪齐军十万大军围攻大散关,他们可能没有攻城武器吗?粮食应该也有,几千辆大车刚刚才回去,他也不缺辎重大车,有车有粮,有攻城武器,但都不携带,说明他们根本就不想攻打甘泉堡,就是来走一圈,然后就调头回去了,给刘豫写份攻打甘泉堡的报告,就算交差了。”
这时,所有将领都摩拳擦掌向陈庆望去,这支军队打不打?
陈庆沉吟片刻道:“如果他们不进入秦州,可以不打,可只要他们胆敢进入秦州,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
张晓猜测得没有错,这支伪齐军确实是来虚攻甘泉堡,但受命方却猜测错了,刘豫给李成的命令是保存实力,不要再轻举妄动,刘豫知道十万西夏军折戟甘泉堡下,他不想自己的军队再重蹈覆辙。
下命令的是完颜兀术,完颜兀术大军还没有到陕西路,但他的军令先送达了,要求齐军全力攻打甘泉堡,在最短的时间内拔掉陈庆这颗钉子,他自己不打,却让伪齐军去打。
完颜兀术的命令李成不敢不从,但又不想再耗费兵力,他便用了虚攻这个应付的办法,已经派人去攻打了,只是没有攻下甘泉堡而已。
这支两万人军队由都统制许晋文统率,从京兆出发,一路行军穿过泾源道、平凉府,进入德顺州,刚开始士气还不错,但军队没有携带帐篷,在泾源道上遭遇两场夜雨,对士兵们打击很大,休息不好,吃得也不饱,两万士兵怨声载道,士气逐渐低迷。
更重要是,大家都看出来了,他们连攻城武器都没有携带,去攻打甘泉堡不就是笑话吗?
既然上面都没有攻打甘泉堡的诚意,也就不要怪士兵们士气低迷。
士兵们无精打采地行军,速度极慢,主将许晋文再三催促加速进军也没有用,这天中午,队伍进入了秦州,距离甘泉堡还有三十里,许晋文下令休息一个时辰再走。
副都统王横着实有些担心,上前对许晋文道:“咱们既然不是来攻打甘泉堡,就不要靠近它太近,陈庆是个凶魔,如果被他猜到我们的意图,他肯定不会放过我们!”
伪齐军的计划并非靠近甘泉堡就折道原路返回,这样对完颜兀术也无法交代。
他们途径甘泉堡再折道向南,杀入秦州腹地,在陈庆反应过来之前,狠狠扫荡一番成纪县后撤走,杀几千人冒充宋军,既能给完颜兀术交差,也能出一口京兆城被攻占的恶气。
许晋文冷冷道:“不要这么没有出息好不好,咱们既然来了,连甘泉堡都不敢靠近,岂不让天下人耻笑我们?他要战,我们就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