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时,西面的马蹄声骤然响起,如山崩地裂一般,一支骑兵从西面杀进了大营,疾奔的战马,冰冷的长矛,锋利的战刀,他们见人就杀,毫不留情,杀得伪齐军士兵哭喊连天,一边是熊熊的烈火,一边是地狱里杀出的恶魔。
张仲熊惊得目瞪口呆,自己明明把几座城门都严密监视了,敌军怎么还会杀出来?
他的大脑一时短路,压根就没有想到这是从外面杀来的宋军,不过此时他已经没有时间再考虑了,亲兵们将他架上战马,仓惶向东逃去……
东面是郑平的军队负责,按照计划,郑平也会率军从东面杀进大营,两支骑兵会在大营中间会师,但计划不如变化,东面官道上挤满成千上万逃出来的伪齐军士兵,他们大多赤手空拳,还光着脚。
突然有大群宋军骑兵杀来,吓得数千士兵跪满了一地,哀求饶命,陈庆在关中屠杀伪齐军,被称为人魔,士兵们对他格外害怕。
这一刻,上万士兵斗志已去,不敢再抵抗,纷纷跪地投降。
这一次陈庆却没有下达杀绝令,他需要战俘来换取利益,郑平见投降的士兵太多,堵死了官道,他们杀不过去了,无奈,他只得下令士兵接受投降。
一队队士兵赤手空拳地被宋军押解走了,这时,数十名亲兵簇拥着张仲熊疾奔逃来,张仲熊别的本事不厉害,唯独逃跑很有一套,他忽然发现前面有宋军堵路,吓得他连忙勒住战马。
“都统,后面有敌军追来了!”亲兵紧张喊道。
张仲熊眼珠一转,掉头向南面山脚奔去,他们和宋军反其道行军,宋军从西面向东杀来,他们就从东面向西逃,相隔有一里,到处是烈火和喊声,宋军不一定能发现他们。
数十人沿着山脚奔跑,借助夜幕的掩护,果然和一里外大营内的宋军交错而过,但他们刚刚奔到山岗尽头,忽然有数百士兵杀出,将他们团团包围,无数支冰冷的弩箭对准了他们。
……
这一战,近两万伪齐军几乎全军覆灭,光被烈火烧死就超过三千人,其余士兵死的死逃的逃,包括主将张仲熊在内,约有一万四千余人最后成了战俘。
张仲熊的高官发财梦,在这一战中彻底破碎了。
第二百一十一章 谈判
就甘泉堡两万伪齐军全军覆灭的同一时刻,被围困在平凉县的两万宋军粮食断绝,都统关师古率军出城向伪齐军投降。
郭振随即率领大军杀入秦州,疾速向熙河路进军,而这时,吴嶙的一万五千军队已经撤入仙人关,伪齐军随即占领了巩州、临洮府、洮州、河州、积石州等地。
而西夏则在金国的强大压力下,被迫退出了之前抢占的德顺州,伪齐军得以顺利占领德顺州,至此,除了甘泉堡外,宋军在大散关以北的土地尽失,消息传到临安,满朝文武震动。
要知道,在一个多月前,朝廷还在庆祝重夺熙河路,可这胜利就像昙花一现,刚刚盛开就凋谢了,着实令天子赵构和朝廷备受打击。
御书房内,相国张浚痛心疾首,痛诉朱胜非无能,毁掉了得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陛下,微臣再三提醒他,伪齐向关中增兵十五万,金兵撤退不是放弃凤翔府和熙河路,伪齐必然会大举出兵,我们兵力不足,不可贪多分散,必须集中兵力守住熙河路和秦州,待击败伪齐军后再扩张。
但朱胜非根本不听微臣的劝说,一意孤行,全面出兵,最后导致宋军被各个击破,关师古两万精锐大军全军覆灭,微臣辛辛苦苦打下的局面毁于一旦,令人痛心疾首啊!”
御书房内一片沉默,秦桧叹口气道:“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朱宣抚使,从临安到汉中路途遥远,他上任路上就走一个多月,敌军就利用了这个空档期调兵遣将,完成了部署,等他到了汉中再想应对就已经来不及了,在某种情况下,这确实是一种天意。”
“天意?”
张浚可不认可秦桧替朱胜非的辩解,他对赵构道:“微臣临走时,赋权给吴阶,让他视情况派兵北上,巩固大散关的战果,原本是吴阶任命关师古为熙河路兵马总管,任命陈庆为秦州制置使,凤翔府无险可守,拼兵力我们不是对方的对手。
但朱胜非还在路上,就否定吴阶的任命,任命他的心腹去守凤翔和陇州,贪心不足,又分兵去守平凉府和原州,我们一共才多少军队?把军队都分散了,汉中谁来守?巴蜀腹地谁来守?
更要命是他刚上任就下达了一道命令,停止北上军队的军粮供应,让他们自筹军粮,陛下,金兵已把粮食收刮一空,让宋军士兵自筹粮食,军队去哪里筹粮?军队无粮,士气低迷,一战即溃,这就是大军败亡的根源啊!”
张浚对朱胜非川陕分家的理念非常不认可,没有四川的钱粮援助,汉中拿什么去和金兵对抗,根本就支撑不住。
赵构很无奈道:“朱爱卿刚到川陕,确实不了解情况,有失误是难以避免,朕觉现在暂时还不是追责之时,我们该怎么应对目前川陕的被动局面?”
这时,一直没有吭声的吕颐浩缓缓道:“西北的局势虽然是一片黑暗,但黑暗中还是有一点亮光,秦州制置使陈庆在甘泉堡大败伪齐军,全歼两万敌人,据说在此之前,他已和西夏军有数次交手,皆连战连胜,救回了数万被掳走的宋朝军民,至少我们在西北没有一败涂地,还有希望。”
赵构眼睛一亮,他只关心丢掉西北的败绩,却没有注意到获胜的一面,居然全歼两万敌军,关师古也不过是两万人覆灭,这不是旗鼓相当吗?
“这个陈庆还真让朕惊喜啊!”
吕颐浩微微笑道:“是陛下有先见之明,任命他为秦州制置使,所以他才不负陛下的期待。”
赵构心中略有安慰,对张浚笑道:“这是张相公有识人之明,这个陈庆用得好!”
张浚见天子并不想追究朱胜非的责任,心中也很无奈,只得躬身道:“陈庆文武双全,胆识过人,在大散关之战中就屡立奇功,微臣一直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这次没有带他回临安,也是希望他在川陕再树奇功,他果然没有令微臣失望,在一片黑暗中为陛下、为朝廷点燃一支希望之火,这样的大才应该重用,卑职推荐他升为都统制。”
秦桧有些不满道:“陈庆去年才升为统领,两个多月前才升为统制,现在又要升为都统制,这升官的速度也未免太快了吧!”
副相国赵鼎在一旁淡淡道:“陛下一向赏罚分明,有罪不罚,有功不赏,这可不是陛下的风格!”
吕颐浩也笑道:“其实秦相国说得也有几分道理,陈庆还很年轻,升官太快对他没有好处,况且我们只看到了几封飞鸽传信,具体很多细节都不知晓,微臣建议最好把情况了解清楚,再考虑赏罚。”
赵构点点道:“吕相公说得对,毕竟我们只看到一封简信快报,对具体情况还不了解,是需要把情况了解清楚,朕决定再派遣驾部员外郎李愿抚谕川陕,调查这次兵败的实情,有罪就要严惩,有功就要重赏,朕赏罚分明,绝不含糊!”
……
这天上午,甘泉堡来了一名郭振派来的使者,陈庆认识,正是平凉知府陶爽,他运气不错,无论金国还是伪齐都没有追究他的责任,依然让他继续出任平凉知府。
陈庆请他进大帐坐下,又让手下上茶,笑道:“我还一直担心陶使君的命运,以为会被金兵所害!”
陶爽苦笑一声道:“平凉府士绅集体替我担保,他们也需要人稳定局面,金人就没有动我,这次我劝关师古投降,郭振还认为我有功!”
“使君为何要劝关师古投降?”
陶爽冷冷道:“他若不投降,平凉县几万百姓都要饿死,我只管百姓的命运,不会考虑他的名节!”
陈庆点点头,立场不同,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然后郭振让使君来做什么?”
“和统制谈判,关于张仲熊和一万四千战俘。”
陈庆笑了起来,“这不应该来找我吧!应该去汉中找朱胜非谈判才对。”
“统制有所不知,郭振是个很务实的人,他知道找朱胜非未必有用,如果双方的协议损害统制的利益,统制会放人吗?肯定不会,所以郭振认为找朱胜非不如直接找你。”
这倒也是,如果朱胜非只想满足他的面子,而损害自己的利益,自己肯定不会接受。
当然,陈庆也知道,这样一来朱胜非必然会更加嫉恨自己,但陈庆已经不在意了。
“陶知府能不能先告诉我,郭振为何急于谈判,而不派军队攻打甘泉堡?”
“我听说谈判是完颜昌的意思,好像是西夏皇帝派使者来给完颜昌说了什么?具体我也不清楚,只是听说一些小道消息。”
原来真正谈判的对手是完颜昌,郭振不过是替完颜昌出头罢了,看样子完颜昌的意图也和保川县有关,陈庆笑道:“那你说说条件?释放战俘,我能得到什么?”
“郭振也会拿宋军战俘置换,就是关师古的手下,一比一,但关师古是主动投降,他不可能再回来了。”
陈庆呵呵一笑,“如果关师古回不来,那郭振就得用另外的条件交换张仲熊,或者是郭振根本不在意张仲熊的死活?”
陶爽摇了摇头,“完颜昌很看重张仲熊,张仲熊肯定要释放,就看陈统领用什么条件交换了。”
陈庆沉吟一下道:“我同意一比一交换战俘,但交换张仲熊,我有两个条件!”
第二百一十二章 换俘
“陈统制请说!”
陈庆沉吟一下道:“第一个条件,我要把一批百姓迁徙到秦州的其他县里,希望贵方不要破坏!”
“这个条件问题不大,如果是普通百姓,齐国也会善待,毕竟都是汉人,没有那么穷凶极恶。”
陈庆点点头,“那就说第二个条件,我要一万石粮食作为战俘消耗的补偿!”
陈庆虽然从保川得到不少粮食,又从伪齐军中缴获了一万多石粮食,但同时也得到三万张嘴,都要吃饭,还有一万多战俘,所以粮食消耗也很惊人,正好借个谈判的机会,捞回一点本来。
战俘补偿更是胡扯,战俘能吃多少,每天一点点,饿不死而已,就怕他们吃饱了闹事。
这个条件有点特殊,陶爽不敢答应了,他把条件记录下来道:“第二个条件我做不了主,要回去请示,不如我们再谈谈细节,具体怎么交换战俘?”
……
陶爽当天下午就走了,陈庆站在东城头上,目送陶爽远去,杨元清有些不解道:“完颜昌居然要和我们谈判,卑职有点想不通,他若派十万大军杀过来,还担心攻不下甘泉堡?”
陈庆淡淡笑道:“我估计在他看来,我们和笼子里的老鼠没有什么区别了,一刀宰了没有意思,反正我们逃不走,就和我们玩一玩。”
“我觉得是不是和西夏人有关系?”旁边郑平嘟囔一声道。
陈庆看了一眼郑平,点点头笑道:“或许完颜昌想让西夏人来收拾我们,让我们两败俱伤,他最后再来给我们收尸!”
“统制觉得完颜昌会答应我们条件吗?”
“第一个条件应该没有问题,关键是一万石粮食,就看西夏人有没有给他说实话,我们到底得到了多少粮食物资。”
说到这里,陈庆对郑平和杨元清道:“我给你们交代的事情,开始动手吧!此事关系到我们的生存,心肠要硬一点。”
甘泉堡城内面积最多算中县,容纳不下这么多人口,陈庆决定迁徙一批百姓去甘谷县,那边县城足够大,可以容纳他们,但陈庆想迁走的县民却是甘泉堡的一千八百户原住民。
主要是这些原住民的态度惹怒了他,张仲熊率两万大军前来攻打城池,杨元清想招募一千名民夫帮助运送物资,但居然没有一个人报名。
也就是说,宋军作战和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完全不像保川县的汉民,牛皋招募两千人民团,居然来了五六千人,连妇女和白发苍苍老人都想来帮忙,这才是和宋军同舟共济的百姓。
可惜甘泉堡太小,又有一万多战俘,实在安置不下这么多百姓,现在还有好几户百姓共挤一座帐篷的情况。
陈庆必须把一部分百姓迁徙出去,他自然是想把原住民迁走,哪怕他们不愿意,也要强行迁走。
郑平和杨元清默默点头,陈庆又道:“先通知他们,给他们一点时间收拾,然后告诉他们,战争就要来临,再不走所有人都活不成,等战争结束后再让他们回来,这帮人很自私,这样一说,抗拒之心就不会太强烈了。”
……
伪齐军的大本营目前在平凉府,正好完颜昌也在这里,他还在等陈庆的答复。
平凉府距离甘泉堡就隔一个德顺州,德顺州南北长、东西狭窄,所以距离甘泉堡并不远,两天便到了。
这天下午,陶爽返回了平凉县,等候多时的完颜昌立刻召见了他,郭振也坐在一旁。
陶爽躬身行一礼,便把陈庆的两个条件说了一遍,完颜昌微微一笑,“要求还不算太高!”
旁边郭振道:“卑职觉得,没必要和他谈判,他孤堡悬于外,如果我们全力攻打,他支撑不了多久,和他谈判,他还以为自己有多大的本钱!”
完颜昌看了他一眼,淡淡道:“如果郭将军一心想攻下甘泉堡,本帅会给你机会,但不是现在,现在是西夏人想动手,那我就成全他们,等他替我把西夏人好好收拾一顿后,你再去灭了他。”
郭振这才明白,原来元帅是想利用陈庆和西夏人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两败俱伤,然后他们再当那个鹤蚌相争的渔夫。
“卑职明白了!”
完颜昌笑着对陶爽道:“麻烦陶知府再辛苦跑一趟,告诉陈庆,就说他的两个条件我可以答应,请他放心,女真人信守承诺,不会言而无信!”
……
完颜昌答应了陈庆的两个条件,接下来就是执行了。
一万甘泉堡原住民,扶老携幼,赶着大车,带着家产和粮食离开了家园,向两百里外的甘谷县迁徙。
陈庆送给每家五张羊皮,一顶帐篷,一石粮食,算是给他们的补偿。
之所以放在甘谷县,是因为甘谷县有足够多的窑洞,可以安置一万多人。
两千户百姓浩浩荡荡,延绵十里,向甘谷县而去,杨再兴和刘璀各率一千骑兵护卫着百姓南下。
原住民终于走了,县城里的房屋终于空了出来,人口的压力一下子松了很多,杨元清和牛皋二人负责分配房屋,安置保川汉民,忙碌得脚不停地。
这天下午,陶爽第三次来见陈庆,带来了五百辆大车,运送一万石粮食,在十几里外,一万四千名宋军战俘也被伪齐军押送到了。
陈庆和郑平亲自率领三千骑兵,押送一万四千伪齐军战俘前往约定地点置换战俘。
置换点在东城外十里的一片空地上,对方已经列队完毕。
陈庆也命令一万伪齐军列队等候,张晓前去和对方交换了名册,鼓声开始敲响,两支战俘各排成长长一列,像根绳子一般向对方阵营跑去。
半个时辰后,两边的战俘交换完毕,大将韩敬宗带着伪齐军战俘向东撤离了,至于张仲熊,那是最后一步,等杨再兴和刘璀的军地回来后才能释放他。
一万四千名宋军战俘笔直地站在风中,他们一样吃不饱,穿不暖,被折磨得十分憔悴,里面还有不少受伤的士兵。
“各位兄弟,你们回家了!”
陈庆站在一块大石上,高声对一万多士兵喊道:“虽然我们暂时处于下风,但我们没有失败,我们有自己的地盘,我们会一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