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封侯 >

第110章

封侯-第110章

小说: 封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情怀也很重要,如果陈庆的军队不是抗金,愿意跟随他的将士至少会少掉一半。
  中午时分,奴隶军首领程聚找到了陈庆,他抱拳道:“如果我们愿意从军,跟随将军抗金,不知将军是否愿意收留我们?”
  陈庆微微笑道:“你们愿意继续从军,当然是好事,我肯定欢迎,但你们不想回家去看一看吗?”
  程聚叹了口气,“要回家也得衣锦还乡啊!我们这样落魄回去,不但给不了家人帮助,还要拖累他们,其实写封信告诉家人,我们还活着就行了,趁年轻,我们还想奋斗挣一点家业!”
  陈庆明白了,应该是自己今天上午宣布的奖赏刺激到了这些奴隶宋军,一场大战后,每人奖赏超过二十贯钱,就算呆在甘泉堡,没有参加作战,每人也能得到十贯钱的奖励,这样的好事情,这些士兵做梦都想不到。
  “一共有多少人想继续从军?”陈庆笑问道。
  “没有人想回家!”
  “全部?”
  程聚点了点头,“所有的人!”
  陈庆沉思片刻道:“你们想跟我抗金,我这里先答应你们,但我们也有规矩,必须要达到我们的要求才能从军,现在你们先养好身体,尽快恢复体能,然后跟我去甘泉堡,由杨副将负责安排你们!”
  “卑职明白了!”
  ……
  两天后,郑平带着大车和骆驼赶回来了,但他的军队只带回来五百人,他给陈庆带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甘泉堡被两万伪齐军包围了。
  “我们在半路上遇到了甘泉堡外围的巡哨弟兄,两天前,一支两万人伪齐军杀到甘泉堡,将甘泉堡包围起来。”
  陈庆立刻意识到,这支伪齐军队应该是从成纪县过来的,成纪县扑了个空,继而又杀到甘泉堡。
  “他们发动进攻了吗?”
  “据巡哨弟兄说没有,应该是没有携带攻城武器,倒是有点滑稽。”
  “或许他们原本打算就地伐木制作攻城梯,却没有想到,被西夏人抢先一步。”
  甘泉堡周围都是光秃秃的黄土高原,只有一些草地和灌木,几乎没有树木,十里外仅有的一小片松林都被西夏人砍伐殆尽,要么去四十里外的白水河上游,那边倒是有几座青山,说起来还得感谢西夏军,他们提前替甘泉堡坚壁清野了。
  “那你们粮食物资放哪里去了?”
  “在甘泉堡西北的野狼沟内,卑职特地留了五百士兵看守。”
  野狼沟在甘泉堡西北面三十里,属于新会州的地界了,那是一道比较隐蔽的沟壑,属于沟壑中的沟壑,不仅是隐蔽,更重要是伪齐军不会进入西夏人的地界。
  “我知道了,先把所有的粮草物资都搬运过去,然后我们再想办法对付伪齐军。”
  算起来他们还需要搬运两趟,耗费三天时间,伪齐军如果找附近百姓为向导,也能找到树林,加上伐木和制作攻城梯时间,差不多也是在三四天后做成攻城梯,时间非常紧张了。


第二百零七章 围城
  甘泉堡军营内,杨元清正在给五十名斧手示范动作要领。
  “我们举斧时,身体一定要隐蔽,城下有弓箭手在盯着我们,所以尽量借助城垛来遮挡身体,然后下手要快,力量要猛,要一斧子就把横档劈断,然后立刻抽身回来!”
  杨元清周围站着五十名身材高大健壮的士兵,每人手执一把长柄利斧,他们是从两千名士兵挑选出来的力士,个个手长矫健,肌肉发达。
  杨元清也知道,外围有他们的巡哨,大军围城的消息一定报告给了统制,从保川县到这里并不算远,关键他们要不择一切手段拖住对方,给统制他们争取时间。
  唯一让杨元清担心是,两千士兵都是新兵,没有经过战争的磨练,经验不够丰富,意志不够顽强,没有那种用血与火铸成的,对生死的看淡。
  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守城经验教给将士。
  “下面你们自己练习,木桩好比是城垛,地上的木棍就像楼梯的横档,下手要快,一斧子劈断,回身更要快,立刻躲在木桩后,你们才不会被箭矢射中。”
  “牢牢记住三个字‘快、狠、准’,这就是要诀!”
  地上竖着五十根木桩,旁边地上各放两块青砖,青砖上搁着一根短木,就像楼梯的横档,士兵们就需要练习动作要领,只有反复训练,在守城时,他们才能发挥出作用。
  ……
  杨元清又来到校场另一角,这里有五十名士兵在接受军医的训练,主要是止血包扎。
  五十名士兵看起来都十分伶俐,手脚麻利,他们每个人身上背着两个酒葫芦和医药包。
  军医在桌前给他们讲解要点,“受伤士兵要先给他们喝两口酒,然后猛地拔掉箭矢,用烈酒洗一下伤口,不要管他们惨叫,肯定很疼,把药糊糊贴在伤口上,用狗皮膏药贴上,主要是防止药掉下来,然后再包扎,这样一套做下来,基本上就能止血保命了!”
  军医见杨元清走过来,便停住了说话,杨元清笑道:“你继续说,说得很好!”
  军医点点头,又高声道:“大家记住,除非是被一刀砍掉脑袋,或者被长矛箭矢刺进肺腑心脏或者咽喉,这种要害受伤基本上就完了,但实际上大部分受伤都是皮肉受伤,可是依然有大量士兵救不回来死掉,这是为什么?
  原因就是救治晚了,伤口化脓,或者失血过多,尤其是失血过多,血都流干了,肯定没命,所以及时止血是关键,而且伤口一定先要用酒清洗,下面我来做示范,大家看好了。”
  军医找来两名胳膊需要换药的伤兵,他们给众人做示范,如何清洗,如何上药,如何包扎,讲完了两遍,军医又让士兵两人一组,练习给对方清洗包扎。
  等军医好容易停下来,杨元清笑问道:“这酒能用来清洗吗?”
  军医点点头,“用金兵留下的羊酒可以清洗,这酒很烈,倒上伤口上像火烧一样,我们大宋的清酒不行,其实浓盐水也可以,但用酒的话受伤士兵也可以喝两口,降低痛感。”
  “药材够吗?”杨元清又问道。
  “药材足够了,另外,卑职有一个建议。”
  “你说!”
  “卑职和几个同僚这两天抓紧时间熬了几大锅止血药膏,搓成药丸,我们就说,最好能多熬几锅,然后给每个士兵发几丸,再发几片膏药布,万一自己中箭受伤,医务士兵来不及救治,他们可以自救,把药丸咀嚼成糊糊,糊在伤口上,然后贴上膏药布,能在关键时刻止血救命。”
  杨元清连连点头,“这个办法不错,你们熬药,我来发给所有的都头,教他们怎么使用,再教给士兵。”
  “那卑职下午就开始熬药!”
  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来禀报道:“将军,伪齐军砍树回来了!”
  杨元清一惊,这也是他最担心的事情,他立刻向城头快步走去。
  ……
  城外,两万伪齐军的大营呈月牙形驻扎,围住了正南面和东面,也是因为甘泉堡只有南门和东门的缘故,伪齐军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准备攻城武器,面对高大巍峨的城墙,他们束手无策。
  张仲熊设想得很好,抵达甘泉堡后,在附近砍树制造简易攻城梯,可到了甘泉堡,他们才发现方圆数十里内竟然没有一棵树。
  没有树木,张仲熊所有的设想都落空了,攻城梯、巢车、箭楼、攻城槌、营栅等等,都成了泡影,甚至连自身安全都保证不了。
  大军长期扎营,一般需要构筑板墙,这是个很浩大的工程,先用木头搭建成框架,然后往里面填土、夯实,首先就需要大量的木材做框架。
  如果是中短期扎营,则需要用营栅,这需要数万棵小树剥去树皮后绑扎在一起,就算盛产树木的地方也不现实,主要是工程量太大,没有十天半个月休想制做成二十里长的营栅。
  所以一般营栅都是用辎重携带,这就是战争需要大量征用民夫的缘故,关一套营栅就需要数千辆大车运载,上万民夫搬运。
  由于营栅也不方便,那么就换一种方式,用长矛围营,在大营周围一圈插上数十万支长矛,锋利的矛头朝外,敌军也冲不进来,可就算数十万支长矛也需要上千辆大车运载,而且这种扎营很考验国力,只有国力最强大时才会这么奢侈。
  以上三种方式张仲熊都办不到,他只好学习游牧民族扎营,在大营周围挖一圈壕沟,壕沟前插上几千支火把,外围再派上千名巡哨。
  其实这种壕沟火把主要是夜晚防止野狼侵袭,对敌人未必有效,几百袋泥土或者几十条长木板就能让数日辛劳挖掘的壕沟作用归于零。
  但有了壕沟至少是一种心理上安慰,对张仲熊和伪齐军将士都有一点安抚效果。
  这几天,张仲熊发疯一般地四处寻找树木,他们抓到了数十名当地人,威逼利诱,在当地人的指引下,士兵们终于在白水河上游,距离甘泉堡约五十里外,找到了几座长满松树的大山。
  张仲熊欣喜若狂,立刻派出数千人去砍伐树木,然后利用白水河把树木运回来,今天,第一批两千根松木运到了大营。
  张仲熊当即下令制作攻城梯,整个伪齐军大营都全部动员起来。
  张仲熊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亲自骑马带着数百士兵来城下巡视甘泉堡,考虑怎么攻城?
  城头上,谋士张晓望着下方正在巡视的张仲熊,笑着对杨元清道:“这人我认识,是张叔夜的次子张仲熊,上次统制在咸阳以南的渭河边伏击的军队,就是他率领的军队。”
  杨元清还记得那次战斗,全歼了五千人,敌军主将却沿着冰面逃跑了。
  “原来是他,亏他还是张叔夜的儿子,他怎么对得起自己临死不降的父亲?”
  张晓又继续道:“此人功名利禄心很重,他不顾一切要攻城,十有八九是冲着金国皇帝的悬赏来的,差不多五天了,统制一直都没有露面,我担心他会起疑心,不如果我们给他一颗定心丸,让他认定统制就在城内。”
  杨元清对张晓的计谋一向很信服,他点点头笑问道:“先生有什么好办法?”
  张晓神秘一笑,“我略施两条小计,就让他死心塌地认定统制在城内!”


第二百零八章 牛皋
  张仲熊绕城看了一圈,基本上确定了攻打东面和南面,北面摆不开战场,西面地形不平坦,对攻城不利,只有东面和南部比较宽阔平坦。
  他望着城头上的‘陈’字大旗,感觉城头军队并不是很多,让他有些狐疑起来,自己费心费力准备攻城,到底陈庆在不在城内?还是已经逃回了大散关?
  张仲熊的功利心极重,要不然他就不会最终背叛父亲,投降了齐国。
  他对攻打宋军一点兴趣都没有,他只想抓住陈庆,拿到金国皇帝开出的令人眼红的悬赏。
  如果陈庆不在甘泉堡内,他就不想在这里浪费时间了,直接撤回成纪县,再分兵去各县,占领整个秦州。
  这时,他的亲兵指着城头一名大将喊道:“都统,那就是陈庆吧!”
  张仲熊也看到了,城头上出现了一名头戴金盔,身穿山纹甲的大将,站在陈字大旗下,此人的身材和脸型确实很像他当初在咸阳战场上看到的陈庆,关键对方头戴金盔,除了主将陈庆之外,谁还能戴金盔?
  这时,‘陈庆’身边的士兵射下了一封箭信,落在张仲熊前面不远处。
  有士兵跑上前,把信捡给了张仲熊,张仲熊接过信,只见信皮上写着,‘大宋秦州制置使统制陈庆,致伪齐将张仲熊。’
  虽然很无礼地直呼他为伪齐将,但张仲熊一颗心却放下了,城头上的这个混蛋显然就是陈庆,这是上天给自己的机会,财富和高官就在前方不远处等着自己。
  张仲熊的疑心尽去,他立刻返回大营,喝令工匠加快攻城梯制作,明天中午之前,要造出一百架攻城。
  ……
  夜幕渐渐降临,伪齐军大营内灯火通明,数千士兵和工匠在连夜制作攻城梯,第二批松木也运到了,他们手中有四千根松木,足以让他们造出上千架攻城梯,副将柳洪庆建议多余的树木制作营栅,却被张仲熊否决了,他还想制作十架攻城巢车,和一座观战箭楼。
  张仲熊心里明白,他们的攻城武器比较粗糙,攻城能力比较弱,只能靠数量来弥补质量,好容易得到一些木材,却用来造营栅,完全是浪费,现在所有的宋军都自顾不暇,哪里还有人会来援助陈庆?
  两更时分,在大营南面的一座土山上,出现了几名宋军斥候的身影,为首将领正是赵小乙。
  赵小乙经验丰富,他从南面绕过了伪齐军的巡哨,攀爬到敌军大营南面的山上,伪齐军的大营就是依山而建,但又不完全紧靠大山,还相隔了一里,这样扎营的好处在于被攻击的范围就大大缩小,只有北面和西面,同时也不怕敌军爬到山顶上,居高临下放火。
  其实山也不高,高度不到百丈,伪齐军又在山顶的东面和南面各建一座哨塔,哨兵可以居高临下,观察周围的情况,就算敌军爬上山,也会被哨兵发现。
  此时赵小乙和几名手下距离南面的哨塔就只有三十余步远,他们匍匐在低处,身体被土坡挡住,哨塔内的士兵看不到他们。
  赵小乙匍匐在山坡边缘,探头向四周望去,整个山岗的外形就像一把镰刀,正好把月牙形大营包围起来,对方构建大营也显然是考虑到了山的外形。
  再看山脚下,山脚下是一片空地,一直向北一里外才看到大营壕沟,也就是说,不管用弓箭还是投石机,都无法将火箭火器投进大营内。
  赵小乙不得不佩服对方的扎营经验,既然利用了山形保护自己,同时也不留漏洞。
  观察了小半个时辰,赵小乙向后挥挥手,几名手下匍匐后退,慢慢离开了山岗,他们当然也观察了岗哨,岗哨不大,最多只能容纳两到三人,应该是轮流值守,每次只有一名士兵在站岗,如果发现异常就直接向天空射出火药箭。
  ……
  赵小乙是斥候,他需要提前观察敌军的情况,而此时,陈庆率领大军押运着最后一批粮草和物资,正在前往野狼沟的路上。
  他们队伍有四千骑兵,一千头满载物资的骆驼和一千五百辆运满粮草的大车。
  最后一天,他们又从保川城搜出了两千辆大车和两万多匹牲畜,郑平排着胸脯保证,保川城内再也找不到一匹牲畜,党项人要去几百里外的兴庆府报信,只能步行前往。
  除了车辆和牲畜,还有近三万名汉人,他们来自七千个家庭,包括上万盐奴和保川城内的汉人,他们地位卑微,饱受奴役,这次得到了逃脱党项人控制的机会,绝大部分汉人百姓都愿意跟随陈庆去秦州。
  陈庆作为秦州制置使,承诺无偿给他们土地耕种,并免他们五年的税赋。
  陈庆深知人口的重要性,从古至今,人口就是财富的根源,是士兵的来源,只有人口才能创造财富。
  秦州和凤州的大部分人口都逃去了巴蜀,需要人口补充,更何况这些汉人都是被西夏奴役,把他们救回故国,也是宋军肩负的责任。
  陈庆将一万头骡驴和数万只羊以及十几万张羊皮都分给了这些可怜的汉民,还给了他们一万石粮食和两万匹布帛,又把党项人大户人家里搜来的日用品和劳动工具都给他们,每家户人家又给了三贯钱,使这些可怜的汉民终于有了一点点微薄的家产。
  皎洁的月光下,三万百姓挑着担,牵着羊,骡驴拉着大车,大车上放在粮食、布匹和日用品,还坐着老人和孩子,满怀着兴奋和希望,浩浩荡荡跟在宋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