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宋北云 >

第671章

宋北云-第671章

小说: 宋北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亚洲军艰难推进,而对方却可以利用大雨的掩护肆无忌惮的朝他们进行炮击。
  这要是不后退,还不知道会出现怎样的损失。
  宋北云下达完命令之后,从小镇中的房间里走了出去,放眼望去帐篷一顶连着一顶,里头装满了伤员,初步估算已经有近十万人负伤,每天药品的消耗都是天文数字。要知道青霉素这类的东西,即便是在能够量产的大宋也是价值不菲的东西,而在其他地方它的价格堪比黄金。
  而除了药物的消耗,更可怕的是这种潮湿寒冷环境可能会带来的瘟疫,战地临时医院本身就不能指望它有多么好的消毒隔离措施,再加上伤员的抵抗力又普遍偏低,一旦爆发伤寒、流感和流行性肺炎等疾病那可是会非常麻烦,更不用说因为潮湿寒冷环境而导致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主动靠近营区而可能传播的鼠疫。
  所以撤退不光是要保障前线战士的安全,更是要保障后方伤员的安全。
  作为指挥官,谁不希望自己的部队一路高歌猛进呢,但有时候真的是需要审时度势。
  “大帅,命令已经传递,后撤三十公里后原地休整。”
  “嗯,让舟桥部队和工兵部队用最快速度把道路清理出来,没有重武器,我不能让我的兵用肉身抗炮弹。”
  “明白。”
  接下来的日子,双方再次进入了短暂的和平期,欧洲军并不敢从防区出来,而因为天气和路况的原因,亚洲军也不会深入战区。
  大雨还是持续在下,多瑙河、莱茵河的水位也开始暴涨,而看到这个情况,宋北云认为这大概就是天要亡NZ了。
  因为对方主要防区就是在河流平原中的几处高点,一旦水涨了起来,他们就会被分割成孤岛,而洪水带来的污泥和杂物会让他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接到后方大本营的补给,而且受到污染的水很可能会导致他们大面积的患病。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当大雨过去之后,敌人已经完蛋了呢?
  有,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而且是很大概率会发生的事情。
  秋冬季洪灾虽然并不常见,但因为小冰河时期的气候动荡,导致这两个季节的降水明显要比以往的记录要多,甚至是多出许多倍,而且德国的气候条件和水文条件其实都跟中国中北部地区,特别是山东到辽宁这一段的气候极为相似。
  所以根据之前辽宁、山东的地方天气记录,这十年来的洪涝灾害并不罕见。
  所以即便是真的发生了洪灾,宋北云认为这跟天选之子刘秀比起来还是差太多了,虽然他真的很想一流星砸死对面那群狗日的。
  “父亲,吃烤番薯吗?”
  狗蛋拿着两颗番薯走了进来,这玩意是前线战士在紧急时刻用来充饥的食物,但因为这玩意量太大,而且前线战士没有条件生活,所以他们大部分都选择罐头和蒸过的土豆而不去选择番薯。
  所以这玩意就成了后方部队里平日里的辅食,因为它的纤维含量高,可以有效缓解因为缺少蔬菜而导致的拉不出粑粑的情况,所以在后方部队里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宋北云接过番薯,然后指了指凳子让狗蛋坐下。
  “战争结束之后你有什么打算?”
  狗蛋愣了片刻后就陷入了沉思,他坐在那想了很久才开口说道:“可能还会继续留在部队里吧。”
  “你自己的路你要自己走,我没有办法帮你太多,你明白么?”
  “儿子明白。”
  狗蛋当然明白,如果宋北云只是个省部级的官员,他可以帮到自己,而就是因为宋北云是宋北云,他反而没有办法给自己过多的帮助。
  但换个角度想想,他从小就已经接受了天底下最好的教育、衣食无忧完全没有任何生活的压力。他该知足了,前半生已经是无数人求之不得的了,至于后半生如何,那只能靠自己慢慢的闯荡出来。
  宋家不能出纨绔子弟,这一点是根植在所有的宋家后人内心深处的,不管多叛逆、多顽劣,但一定不能是个没出息的浪荡子。
  “其实你也不用勉强,一切量力而行。”宋北云拍了拍狗蛋的脑袋:“天底下九成九都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不用太过于勉强,不要钻牛角尖。”
  啥?宋北云说自己是普通人?
  狗蛋人都傻了,天下谁说自己是普通人都行,唯独父亲说出来却是莫大的讽刺,如果他是普通人,那谁才是不普通的?宋北云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其他人是普通人好吧。
  “行了,去休息吧。”宋北云笑道:“还有,下次来的时候带你那个小姑娘来让我看看,别老找借口。”
  “是……父亲。”
  让狗蛋离开之后,宋北云再次来到窗口,看着下头的伤病听到满耳的痛苦哀嚎,他心情愈发沉重。战争真的一件糟糕的事情,此时此刻宋北云最希望的事情还真的就是那个传说级的笑话——世界和平。
  而此刻,二爷正坐在海边钓鱼,今天赵桓去外头应酬回来喝了些酒,两人坐在那里相顾无言。
  因为赵桓的调令下来了,他即将启程前往江西,成为洪都府成为一个六品督办,而二爷却仍然要留在这里顶替了赵桓的工作。
  相处两年多的时间,二爷的确是成长了起来,而成长的代价就是要独自飞翔。
  如今赵桓又一次临别在即,二爷心中多少有些不舍,但大家都是大老爷们了,却也是没有办法依依惜别。
  “也不知道我爹现在在干什么。”
  赵桓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来,他已经离开一年多快两年了,这个不负责任的男人终究还是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了。
  不过还好,他终究是把事情安排妥当之后才走的,毕竟赵桓也二十多了,是个成年人了。
  有时候回过头想想,他这个爹虽然有些胡闹,但真的是让人向往。
  “舅舅是从长安出发的,据说是走了下行路线,重走了玄奘法师的天竺路。”二爷说道:“按照路程,他现在应该到女儿国了吧?”
  “女儿国?哈哈哈哈……哪里来的女儿国,胡说八道。”
  二爷也笑了起来:“有时真的羡慕舅舅,换成是我,我没有那个勇气一把斩断尘缘。”
  说话间,身后的弯月缓缓升起,海面上一片平静,让人不由得凝神静气了起来。
  赵桓这时突然按住了二爷的肩膀:“老二,你要老婆不要?”
  “哈?”
  “我听说江西那边漂亮姑娘多,我去了之后给你物色一个?”
  “你憋了半天就憋了这么一句出来?”
  赵桓快速的眨巴着眼睛:“其实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就觉得……挺寂寞的。真怀念小时候啊。”
  谁说不是呢,想当年他们一起打架、一起逃学、一起干坏事,兄弟姐妹之间关系极好,总是能找到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来获得快乐。
  但随着年龄增长,快乐真的越来越少了,大家好像永远有忙不完的事……
  而就在这时赵桓突然一拍脑袋:“我差点就给忘了。”
  “你又干什么?”
  赵桓什么都好,就是这一惊一乍的毛病让人头疼,狗蛋听完他说的之后,满脸迷茫的看着他,等待着他后头的发言。
  “前两天老三写了信过来,我不是这几天特别忙么,给忘了。”赵桓起身:“你在这等我,我去取信来。”
  很快赵桓取来了老三的家书,两人就坐在海边借着篝火的光读了起来。
  信中说了很多最近家中的事情,也有一些无聊的琐事,但最重要的信息就是宋辽统一已经正经提上日程了,而统一之后的名称却始终没有定下来,这件事倒是让人头疼不已。
  “你知道现在咱们的版图有多大么?”
  赵桓看到一半突然回头对二爷问道。
  “知道。”
  “没意思……”
  二爷可是在辽国辅政的人,他当然知道现在的版图有多大,北方一直延伸到了北方冰原冻土,那个地方冬天滴水成冰寒冷异常,甚至连熊都是白色的,这是地质学院科考队伍记录的内容。
  而南方一直延伸到了星落暗岛之外,那地方离海口港直线距离一千六百多公里,是为最南端。
  往东,理论上是到琉球诸岛为止,因为琉球虽然独立建国,但却怎么也不肯脱离中国,始终称臣,琉球国王每年都会以省长之制强行来参加年初的工作会,父亲已经不止一次嘀咕过这个家伙了,但人家始终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反倒高高兴兴的。
  再往西,一直到喀什为止,包括那条连通整个亚洲的走廊都属于领土之内。西域诸小国在今年六月份时已尽数纳土归宋,而喀什则成为了第三大经济重镇,现在每天都盼着铁路早点贯通东西。
  摊开版图看过去,这已经不是史无前例那么简单了,这巨大的区域虽然大部分都是无人区,但却都已经被打上了烙印。
  二爷曾经问过父亲说为什么连那些无法住人的无人区都不肯放过时,父亲当时的回答很戏谑,他说:你怎么知道无人区里能有什么宝贝呢?你用不上,子孙后代也用不上不成。现在有能力当然得多圈一点无主之地,以防万一。
  “我其实想去经略北方。”二爷突然转过头说道:“带领一群人从无到有的去经略北方。”
  “北方很难的,那里除了山就是树。冬天还死冷死冷。”
  “那在那样的地方如果我能发展起来,是不是就证明我一点都不差了?”
  “你本来也不差啊二爷,你可别想不开!”
  二爷不搭理他,当场开始写信,父亲不在,他就直接写信
第969章 二十二年11月4日 晴
  雨在今日停了,洪水席卷了整个战场,宋北云原本后撤三十公里的命令现在就成为了拯救整个战局的决定。
  所有原本还心有不甘的将领现在都服了,云帅到底还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不过其实宋北云还真没想到这一出,反正就是属于基本操作嘛,谁能想到还真的出现德国历史上百年不遇的超大洪水了呢。
  洪水持续肆虐,面前所见之处皆成汪洋,宋北云站在湍流潮水之外看过去,眉头紧蹙。
  天气这几天十分异常,在瓢泼大雨之后虽然放晴,但气温却急剧减低,虽然刚刚进入深秋,但气氛却逼近了零度。
  这在平时的时候其实无妨,但在战场上却是十分要命的,因为前线作战的军队通常很少会在非必要的情况下携带御寒衣物,突然遇到这样潮湿寒冷的气候,极容易造成大面积的冻伤甚至减员。
  亚洲军已经把所有能够御寒的衣物都拿了出来,但却还是得等待后勤补给快马加鞭从后方仓库中调集棉衣,这亏了是他们后退了三十公里,如果现在还停留在前线的话,被洪水这么一围困那就可就是只能硬挺着了。
  至于欧洲军方面,他们应该是来不及撤离了,洪水来的突然而且汹涌,补给线理论上也是被切断了,虽然可能补给线只是被切断两三天,但这两三天的低温天气足够他们喝一壶了。
  “大帅,后方道路被山洪冲垮,辎重队上不来。现在他们已经距离我们不到五十公里了。”
  宋北云点了点头:“不着急,这是天意,没必要硬抗。这个月之内我们应该是有机会能够打到德国本土的。这场洪水对我们来说也许是困难,对他们来说可就是灭顶之灾。”
  其实宋北云猜的一点都没错,这场洪水对欧洲军来说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灭顶之灾,因为他们的战线密集也狭长,所以导致弹药、粮食等物资在洪水来临的时候根本来不及搬运,大概有三分之二的粮食和弹药都遭了洪灾,能够抢救回来的可谓是十不存一。
  这个消息传递到多尔耳中之后,他整个人直接瘫坐在了椅子上,久久无法回过神来。
  他真的难以想象世界为什么就这么为难德国,打进攻的时候遇到百年级的严寒,打防御的时候又遇到百年一遇的洪水。
  哪怕调个方向都不会这么难受,但最差的天气都让他们给遇到了。
  多尔现在大概是能体会到小胡子的痛苦和无奈了,他本以为自己能够在这个蛮荒的时代重新续写灿烂的篇章,一雪曾经的屈辱。
  但没想到最终仍然有一颗五角星冲出来把它给扎了个头破血流。
  他不理解,真的不理解。凭什么亚洲人能强到这个地步又是凭什么连这个世界都站在了他们的一边?
  来到这个世界五十多年了,一点一点把这个时代蛮荒落后的欧洲一只脚带进了文明社会,还有一只脚则踩在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之内。
  欧洲成了伟大的欧洲,如果再有几十年,它一定可以统治世界,前提是没有现在亚洲的那一群怪物。
  为什么还会有其他人从别处来到这个世界?这不科学也不公平。
  不过绝望归绝望,多尔却也是一个不愿放弃的人,即便是在现在这个局面之中,他也是不想抛弃最后一丝希望。
  他开始传下命令,召开最后的动员,并且告诉柏林的居民,即将攻打这里的军队是多么的残忍和多么的残暴,一旦让他们攻入柏林,那么他们所有人都会沦为野兽的食粮。
  而就在他召开动员大会的同时,早早等待在红海上的联合舰队经过近两年的趴窝之后,终于再次开动了。
  它们再次开动唯一的原因就是苏伊士运河贯通了,这条运河的贯通代表着欧亚大陆之间的海运路线足足缩短了一百倍,同时也标志着无敌舰队只需要穿过这条运河就可以直接抵达欧洲。
  波斯人为了运河的贯通而开了一场大赦,全国上下一片欢腾,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只有恒久隽永的文明才有资格开凿运河,而现在波斯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大运河,这无形中就等于告诉了全世界,它拥有了成为伟大存在的资格。
  人们簇拥在运河的岸边看着巨大的舰船排列成行有序的通过这新开凿的运河,巨大的船舶在近距离通过的时候可以用遮天蔽日来形容,上头的武器闪烁着让人胆寒的光。
  所有人无不羡慕。
  曾经波斯人也问过那边来的技术人员,说如果想拥有这样的船只,需要作什么准备。
  那个技术员只是淡淡的一笑,说:建造一艘这样的船,需要的是一群伟大的人组成的伟大国家。
  这回答多少带点玄学,但所有人都能明白,因为作为一个和中国接触最多的中亚国家,波斯人其实知道那艘船上任何一个部件哪怕是一枚钉子背后都是有一整条连贯的生产线在持续对它进行改进和维护。
  其中涉及到的产业从算数到天文、从地理到医学、从冶金到织布,可以说是将现在世界上所拥有的产业都涵盖在了其中。
  而拥有这样全面而完整工业以及文化体系的国家,即便是没有这些船,它依旧会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所以当初有人去找宋北云想要求他施舍一些海船的图纸时,他从来不遮掩的把图纸给了人家,然后那些人满怀兴奋的将图纸带回了自己国家,但打开之后却傻了眼,因为上头的任何东西都复杂到让人头皮发麻,甚至只是一个连接部件就需要最先进的铆接工艺,而铆接工艺所需要的铆钉则需要最先进的锻造和整铸工艺。
  中国从不吝啬于把这些东西分享给别人,但却从来没有人能复刻出其中任何一件东西,从枪炮到船舶都是如此。甚至于有时候他们好不容易弄出了低级而粗糙的仿制品,正欢呼雀跃时却发现同类的产品在中国已经更新八代之多,他们用来当参照物的原版都已经成为了过时的淘汰货。
  千帆舰队缓缓通过海峡后就消失在了茫茫的地中海的海平面上,接下来他们将会有为期九个月的航行计划,具体航行计划是绝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