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 >

第363章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第363章

小说: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岑彭在分析的差不多的时候,目光炽热的看着鱼禾。
  就差张口大声的冲鱼禾喊,“陛下!给我!!”


第595章 私自募兵?!
  鱼禾看出了岑彭的心思,但并没有给岑彭开口的机会。
  不等岑彭讨要重甲,鱼禾已经下了逐客令,“下去准备吧……”
  “陛下!”
  岑彭急了。
  鱼禾面无表情的瞥了岑彭一眼。
  岑彭心头一颤,他意识到自己失态了。
  鱼禾不给,他不能要。
  要了就是逾越。
  “臣遵命……”
  岑彭赶忙躬身一礼,退出了偏房。
  鱼禾目送着岑彭离开后,吩咐吕嵩,“你去给他准备此行所需的东西,再派人去金陵,将重甲运到河南郡和颍川郡交汇处的兵寨。”
  河南郡和颍川郡交汇处的兵寨是岑彭此前带人营造的,如今已经成了一处军事要地,是鱼禾随后率军进入三辅的一个必经之处。
  重甲那东西,造出来就是给手底下人用的。
  鱼禾现在没给岑彭,不代表以后不会给岑彭。
  那东西也只有岑彭和他手底下的泰山卫拿着合适。
  冯异、马援、阴识、吴汉等人虽然也能用上,但远远不如岑彭更合适。
  冯异、马援、阴识等人善战也善谋,又跟自己麾下的兵马熟络了,已经习惯了率领混合兵马协同作战。
  岑彭善战、骁勇,谋略也不差,但他率领的兵马不多,还没有习惯率领混合兵马协同作战。
  最重要的是,岑彭率领的兵马还是一支新军,并没有太浓重的单一兵种,亦或者混合兵团的标签,更容易转职为重甲骑兵。
  最重要的是,岑彭骁勇善战,并且胆识过人,即便是以寡击众,依然不会有半分胆怯,他手底下的将士在他的引领下,也变得胆识过人。
  而重甲骑兵,对胆识的要求格外高。
  因为重甲骑兵在战场上大多数时候都充任的是以寡敌众的角色。
  所以胆识不够的人,很容易被数量庞大的敌人吓到腿软,无法作战。
  举一个最为经典的例子。
  唐太宗李世民率三千玄甲,破窦建德十万大军。
  三千玄甲往阵前一站,就是一个方阵。
  一眼看过去,你能看到首尾,也能看出他们有多大一堆。
  但是十万大军往阵前一站,那就是铺天盖地,一眼望不到头。
  就像是一艘铁舰,对上了百丈高的浪潮。
  那种压迫感,寻常人看到了都会胆寒。
  没有过人的胆识,肯定会被那令人胆寒的压迫感吓的腿肚子打颤,生出不敌之心。
  一旦生出不敌之心,士气就会为之一坠。
  士气一坠,那就会轻而易举被敌人击溃。
  所以重甲骑对胆识要求很高。
  岑彭和他麾下将士的胆识,刚好能胜任重甲骑。
  “臣遵令!”
  吕嵩躬身一礼,下去帮岑彭准备。
  次日。
  吕嵩就帮岑彭准备好了一切,岑彭也动员好了手底下的将士。
  鱼禾去令给兖州的贾复,让贾复展开对‘阴兵’的围追堵截,为岑彭随后对付‘阴兵’做铺垫。
  贾复拿到了鱼禾的命令以后,立马率领着兵马动了起来,并且给鱼禾回了一封信。
  鱼禾拿到了贾复的回信以后,才将岑彭派上了战场。
  待到岑彭走后。
  鱼禾也带着自己的侍卫队,缓缓的赶往了河南郡和颍川郡的交汇处。
  王匡和樊崇想借着‘阴兵’翻身,打鱼禾一个措手不及。
  可惜鱼禾非常人。
  他们那一点非常手段,被鱼禾轻而易举就给看穿了,破解了。
  所以王匡和樊崇在兖州所作的一切,都将成为徒劳。
  鱼禾看清了王匡和樊崇背后的谋划以后,也就不用再顾及什么了。
  他果断下令给冯异、马援、阴识三人,兵进三辅。
  阴识早早的就赶到了南郡,在得到了鱼禾命令以后,果断率军从南郡出击,杀进了三辅。
  鱼禾赶到河南郡和颍川郡交汇处的时候,冯异和马援也率军赶到了此处。
  岑彭选定的筑寨的地方是一个山谷口。
  山谷名叫回龙谷,岑彭筑的寨子叫回龙寨。
  寨子不大,仅能容纳不到五千人。
  寨子里兵马所居的,也不是营房,而是窑洞。
  窑洞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一直沿用到了后世。
  窑洞的造价不高,也不需要太多的材料,就是耗费工夫。
  穷苦百姓们没有多少钱财,也买不起筑房的好材料,但却有的是工夫。
  三辅之地的土壤以及地理环境又适合筑造窑洞。
  所以窑洞就成了穷苦百姓最喜好的居所。
  鱼禾也喜欢,因为这建筑是天然的空调,冬暖夏凉。
  明明已经到了隆冬,外面天寒地冻的,但窑洞里却暖洋洋的。
  盘膝坐在窑洞的塌上,感受着窑洞里的一丝暖意,鱼禾感慨起了古人的智慧。
  古人在造物方面,远比后世人想象的要聪慧。
  古人造出的许多东西,都是方便、实用、耐用,且廉价。
  就像这窑洞,方便营造,也方便收拾,屯粮、住人、充作营房皆可,一口窑只要不遇到重大自然灾害,用几十载不成问题,造价有低的吓人,仅需要一些人工和工具即可,材料上也仅需要门窗而已。
  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在没有外物辅助的情况下,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缺点。
  挖掘的过于深的窑洞,在光线上不会太好。
  “而且也缺一个火炕……”
  鱼禾在感慨完了古人的智慧以后,环视了窑洞一圈,有些遗憾的感叹了一句。
  火炕是冬日取暖的至宝。
  天寒地冻的时候,将火炕烧的暖暖的,人趴在上面,根本就不想下去。
  那种感觉,没体会过的人根本不会明白。
  就在鱼禾考虑要不要找人在窑洞里弄一个火炕的时候,冯异和马援一起出现在了窑洞门口,齐齐向洞内施礼。
  “臣冯异……”
  “臣马援……”
  “求见陛下……”
  “……”
  “进来吧!”
  鱼禾招呼了一声。
  冯异和马援一起进了窑洞。
  走到鱼禾面前,冯异和马援齐齐向鱼禾再次躬身施礼。
  只是这一次弯下了腰,就再也没起来。
  “臣……有罪……”
  冯异声音有些深沉的说道。
  马援也跟着道:“臣亦有罪!”
  马援的声音也很深沉。
  鱼禾沉吟着道:“发生了何事?”
  冯异沉声道:“臣麾下有人私募兵马……”
  马援干巴巴的道:“臣麾下也有人私募兵马……”
  私募兵马,这种事情在这个时代是很常见的一种事情。
  大军在外征战,耗损过大,且没办法及时得到补充的话,行军大将就可以就地募兵。
  大军在行军的过程中,有义士来投,行军大将觉得还不错,也可以拿入营中。
  甚至,军中的将校可以邀请他们在路途上看到的任何一个人加入到军中。
  总而言之,在募兵这方面,这个时代还是很开放的。
  所以这种事情,在这个时代不算是罪。
  但是在鱼禾麾下,确是罪。
  因为鱼禾有明令,各军将士皆是有数的,缺一个补一个,不得随意增减。
  在这方面有需求的,也得上书请示。
  此外,鱼禾治下是文武分离的,所以有明令,将校们不得在地方上随意招募兵马,影响地方上的吏治。
  军中需要兵马补充的话,可以从各地郡卫、县卒中抽调精锐之士。
  而各地郡卫、县卒,则由兵部负责招募。
  军中在补充兵马方面,只有一项权柄,那就是地方上举荐的郡卫、县卒有滥竽充数的话,他们有权退回,并且请准兵部,斩当地兵曹。
  情节严重的,可以奏请鱼禾,斩当地县尉、郡尉。
  冯异和马援手底下的人自行募兵,那就是破坏了鱼禾定下的明令。
  鱼禾微微皱起了眉头。
  马援赶忙解释道:“臣等征讨了一路,一些乡间的义士见臣等所到之处,对百姓秋毫不犯,甚至还屡屡帮百姓修桥补路,发放口粮,就主动来投。
  臣等已经明确告诉了他们,我们军中不募兵,他们若是要投军,可以去地方衙门问问。
  可地方衙门如今还在恢复吏治当中,他们根本等不到地方衙门募兵的那一刻。
  所以就结伙跟在我大军身后。
  臣等派人驱赶了几次,可他们依旧不肯离开。
  臣等又没办法痛下杀手,但又怕有心怀叵测之人混迹在其中,所以只能暂时将他们纳入营中。”
  鱼禾听到这话,有些无奈。
  他可以约束自己麾下的兵马,却没有办法去约束治下百姓的满腔热血。
  也不能去约束。
  因为百姓们在经历的兵灾以后,所表现出的一切,都是一种民心的体现。
  民心向周,鱼禾焉能约束?!
  难道要逼着民心去向汉?
  那不是自掘坟墓吗?!
  了解清楚了其中的始末,鱼禾也清楚,此事怪不到冯异和马援身上。
  义士们主动来投,还赖着不走。
  他又明令禁止,不许冯异等人对百姓刀兵相向。
  冯异和马援为了避免有探子混迹在其中,探听大军的动静,也只能将他们纳入营中。
  毕竟,大军行程外泄,所带来的后果,远比私募兵马带来的后果要严重。
  这种事情恐怕不止发生在冯异和马援军中,阴识、吴汉、岑彭等人率领的军中恐怕也有,只是还没来得及奏上来。
  ……
  ……


第596章 冻伤
  “各地义士一腔热血来投,我们确实难以阻挡。朕会差人将他们集中起来,操练一番,最后依照他们所能,择优纳入军中。
  剩下的朕会将他们发回原籍,充任地方上的郡卫和县卒。”
  鱼禾思量了一番后,缓缓说道。
  他已经定下了军中补充兵马的规矩,那就得按照规矩来。
  这种事情不能倡导,但也不能不管。
  那就索性开一个训练营,择优录取,剩下的发还原籍,让他们明白军中不是随随便便能进的。
  马援和冯异听到这话,也是齐齐松了一口气,躬身道:“喏!”
  各地义士主动来投,其一腔热血,马援和冯异能感受到,也觉得欣慰。
  但是他们为了加入军中,吊在大军尾巴后面这么蛮干,对马援和冯异而言却是一个麻烦。
  如今鱼禾将他们抽离,也算是为马援和冯异解决了一桩麻烦,他们自然觉得舒心了不少。
  鱼禾目光落在马援和冯异身上,又道:“你们别急着开口,如何惩罚你们,朕还没说呢。”
  虽说在此事上,马援和冯异也是身不由己。
  但规矩就是规矩,错了就得受罚。
  此外,马援和冯异没有在那些义士出现的时候就主动上报,反而将人纳入到军中才报,那就有隐瞒之罪。
  他们也许有诸多难处,没能及时上奏。
  但错了就是错了,即便是理由再充分,那也是错了。
  赏罚分明是一个深入人心的规矩,也是鱼禾重要的御下首手段之一,他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坏了这个规矩。
  冯异和马援也做好了迎接惩罚的准备,所以齐齐躬下身,等待鱼禾的惩处。
  鱼禾思量了一下,道:“削你们每人十户食邑,小惩大戒。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再犯,不然朕决不轻饶。”
  十户食邑,不算多,也不算少。
  能起到惩处的作用,却也没让马援和冯异伤筋动骨。
  当然了,以马援和冯异如今的俸禄,鱼禾即便是将他们的食邑全削了,也不会对他们有半点影响。
  毕竟,鱼禾封的是食邑,而不是实邑。
  食邑和实邑,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食邑就是吃百姓供养的税赋,不能干涉地方政务,也不能干涉百姓生活。
  实邑那就像是封国,除了向朝廷缴纳少量的税赋外,封地内的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
  食邑,那就是面子上的东西。
  没几个勋贵真的会指望食邑上的那点钱财过货。
  勋贵们争夺食邑上的多寡,大多也是为了分个高低。
  在九品中正制出现之前,官员们的阶位高低,看的就是俸禄。
  勋贵们的地位高低,看的就是实邑和食邑的多寡。
  比如,大家同为关内侯,处在同一级爵位上,那么谁高谁低如何分别?
  看官职的俸禄多寡?
  问题是在新汉时期,爵位要比官位更值钱。
  官位在爵位面前不值得一提。
  所以最终谁高谁低,还是得看食邑。
  我食邑一千户,你食邑八百户。
  我的地位就比你高一等。
  皇帝们为了避免封无可封的局面,也经常在食邑和实邑上做文章。
  有功的将士,爵位达到了顶端,再封赏,那就是加赐实邑或者食邑。
  “臣多谢陛下厚爱!”
  马援和冯异再次躬身,向鱼禾道谢。
  鱼禾并没有逮住这点错误重处他们,确实是厚爱。
  仅凭他们知情晚报,鱼禾就算是削他们一级爵,那也不算重。
  毕竟,牵扯上了兵马的事情,都不是小事。
  鱼禾摆摆手,淡然道:“此事就算揭过去了,以后不用再提了。”
  “喏!”
  “坐下说话!”
  鱼禾吩咐马援和冯异坐下。
  二人躬身一礼,坐到了距离鱼禾床塌不远的矮凳上。
  说是矮凳,其实就是马扎。
  这东西没多少技术含量,且十分容易制作,而且十分方便用于军中。
  所以鱼禾将这东西的技术传给了彭三,吩咐彭三给军中做了一批。
  但是大部分人坐不惯。
  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跪坐。
  马援和冯异坐定,鱼禾给软榻前的火盆里加了一块木炭,让火燃的更旺了一些,缓缓开口,“我们已经到了河南郡和颍川郡交界处,随后就要兵进河南郡。
  天寒地冻的,动兵并不容易,你们准备怎么打?”
  鱼禾麾下的兵马,大多数是江水以南的人。
  只有一少部分是江北的人。
  冬日里,江南的气候和江北的气候天差地别。
  江南一些地方随冷,但加一件衣服便能御寒。
  江北,特别是三辅之地,那就是冷的出奇。
  皮肤漏在外面,时间稍长,就会出现冻疮。
  江北的人倒是能适应这种天气,江南人的人就不行。
  所以鱼禾麾下的兵马在冬日里作战,战斗力会有一定的下滑。
  马援沉吟了一下,道:“臣和冯将军准备兵分两路征讨河南郡等地,随后再在函谷关下汇合。”
  鱼禾点着头道:“你们若是觉得兵分两路可行,那便依照你们的心思来。不过朕得提醒你们,朕的将士们,大多是江水以南的人,不一定会适应三辅之地的严寒。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你们最好不要让将士们在大雪漫天的日子里作战。
  不然很容易出现大面积冻伤。
  到时候我们的将士或许还没跟敌人交手,就先倒在了严寒当中。”
  马援和冯异先是一愣,随后神情一肃。
  他们皆是江北的人,尤其马援,曾经在最寒冷的西域待过,所以对三辅的严寒并不是太在意。
  经鱼禾这么一提醒,他们才意识到,严寒对江水以南的将士们而言,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冯异沉声道:“即是如此,那就只能借助骑兵取胜了……”
  各军中的骑兵,皆源于天水、陇西、上谷三地。
  三地的严寒远比三辅要重。
  所以三辅之地的这点寒冷,还阻挡不了他们的脚步。
  马援深以为然的点头。
  鱼禾道:“该提醒你们的,朕都提醒你们了。具体如何调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