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 >

第361章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第361章

小说: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休和贾复也拿下了半个兖州。
  鱼禾此次北征也到了中级阶段。
  随后只要拿下三辅之地,攻破长安城,那就能完成此次北征。
  至于凉州、并州、青州、幽州等地,并不在此次北征的计划当中。
  待到鱼禾拿下了长安城,坐稳了帝位以后,自然会掀起另一次征程,荡平凉州、并州、青州、幽州诸地。
  此外,在荡平了幽州、凉州等地以后,鱼禾还得相继出兵对付西域的匈奴,北边的扶余,以及东南的三韩。
  在王莽篡汉期间,这些原先依附于中原的藩属,已经相继背叛了中原。
  鱼禾一旦问鼎天下,就必然得掀起对他们的征讨。
  毕竟,汉人眼里,一个内臣外俯的大一统王朝,才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大一统的王朝。
  鱼禾若是没有那个实力,自然不会奢望这些。
  但鱼禾有那个实力,那就必须做到这一点。
  鱼禾环视马援一众,又道:“关于随后征讨三辅的战事,诸位有什么想说的没有?”
  马援沉吟着道:“敢问陛下,兖州的战事如今到了什么地步?”
  马援对兖州的战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兖州的战事存在着放水的情况,具体放了多少水,马援不太清楚,所以有必要一问。
  鱼禾坦言道:“王匡和樊崇前后两次增兵,如今兖州的敌军已经达到了十万之数。敌人似乎有点猜测到了我们的图谋,所以近些日子都避而不战。”
  马援一愣,冯异一脸若有所思的沉吟了起来。
  阴识直接开口道:“若是猜测出我们的图谋的话,敌人应该退兵,固守三辅才对。避而不战只会为我们争取时间,让我们调遣更多的兵马入兖州,对敌人并无益处,敌人为何要这么做?”
  马援和冯异齐齐点头。
  寇恂缓缓道:“敌人怕是有所图谋……”
  耿弇跟着道:“敌人在拖延时间。”
  鱼禾点着头道:“朕也觉得敌人此举有拖延时间的意思。但敌人拖延时间的目的是什么呢?”
  等待援军,还是另有谋划?
  等待援军的话,貌似没有多少好处。
  因为王匡和樊崇的兵马就那么多。
  往兖州派遣的越多,守卫三辅之地的兵马就越少。
  即便是他们将所有兵马全部派遣到了兖州,挡住了鱼禾从东面进攻,那也阻挡不了鱼禾兵进三辅的脚步。
  因为吴汉可以随是率兵杀出益州,兵进三辅。
  所以王匡和樊崇很有可能是另有图谋。
  那他们在图谋什么呢?
  鱼禾和冯异等人皆陷入到了沉思。
  许久以后,阴识突然开口道:“潜藏在三辅的探子怎么说?”
  自从鱼禾挥兵北上以后,三辅、豫州、兖州、并州、凉州等地的四海镖行和四海货铺的人已经由暗转明。
  为的就是避免樊崇等人拿四海镖行和四海货铺的人出气。
  吕嵩听到阴识这话,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看向了鱼禾,见鱼禾点头以后,才缓缓的道:“潜藏在三辅的探子汇报,三辅之地一切如常。
  王匡和樊崇除了在三辅之地征召过一次青壮外,并没有其他动作。”


第592章 新旧函谷
  马援追问道:“可有异常之处?”
  吕嵩思量了一下微微摇头,“王匡和樊崇将他们征召的大部分青壮派上了战场,还有一部分补入了他们各自的军中。
  这其中并没有什么异常之处。”
  冯异皱眉道:“其他地方也没有异常之处吗?”
  吕嵩沉吟了一下,问道:“其他地方的话……樊崇纵容麾下将校们在三辅之地胡作非为算不算异常?”
  虽然赤眉并没有将刘盆子扶上位,但赤眉在三辅之地的做派,跟历史上却一般无二。
  理政他们不会,烧杀抢掠、争功夸功,他们是一绝。
  朝野上下的规矩,他们根本不放在眼里。
  所以每日上朝,赤眉的一众就会凑在一起喝酒吹牛、打架斗殴,有时候还会公然当着群臣的面,抢刘玄宫里的东西,亦或者刘玄身上佩戴的东西,根本不将刘玄放在眼里。
  王匡、张昂、王凤等人为此没少跟赤眉的人起冲突。
  一起冲突,就是一场大乱斗。
  樊崇和逢安没少为此事给王匡等人赔罪。
  没有杨音、诸葛稚在辅佐,樊崇根本镇不住他手下的那些‘骄兵悍将’。
  那些‘骄兵悍将’祸祸的皇宫以后,出了皇宫,还会成群结队的去祸祸百姓。
  整个三辅之地已经被那些‘骄兵悍将’折腾的不像样子了。
  但此事跟前线的战事并无瓜葛,所以算不上异常之处。
  冯异等人听完吕嵩的话以后,再次陷入到了沉默当中。
  鱼禾沉吟着道:“既然发觉不了王匡和樊崇的图谋,那就只能手底下见真章了。”
  冯异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齐齐点头。
  王匡和樊崇无论是有什么图谋,最终都要在战场上显露出来。
  只要他们一露,那就知道如何应对了。
  如今鱼禾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所以没必要在王匡和樊崇的图谋上多费心神。
  鱼禾盯着冯异等人道:“随后征讨兖州,征讨三辅,你们怎么打?”
  马援胸有成竹的道:“有臣和冯将军分别率领两路大军,沿河南郡和颍川郡一线,直逼长安。岑彭将军就率军赶往兖州,配合张休将军和贾复将军,一起荡平兖州,顺便歼灭兖州境内的敌人。”
  阴识一听这话,顿时急了。
  你和冯异率军直逼长安,那我干啥?
  阴识急忙道:“臣也可以率领一路兵马直逼长安。”
  岑彭不想去兖州,他也想去长安,所以他也跟着开口道:“臣也要去长安!”
  去兖州吃边角料,那有去征讨三辅功劳大。
  若是鱼禾在攻打长安城的时候,一高兴,学着汉高祖刘邦,说一句谁宰了刘玄,封谁万户侯,那岂不是就一步登天了?!
  这种难得的机会,谁也不愿意错过。
  想当年刘项大战的时候,刘邦手底下的几个小角色,就是因为在项羽自刎以后,抢了项羽的胳膊腿儿,最后在刘邦手里讨了一个侯,从此子孙后辈都跟着享上了荣华富贵。
  鱼禾见冯异等人都要去长安,都不愿意放弃,就摆着手道:“行了,你们也别争了。此次征讨三辅,朕会随军而行,朕亲自担任大将军。
  阴识、冯异、马援三人依旧任三路大将军。
  阴识率军沿南郡而上,跟吴汉汇兵于秦岭,从西面开始征讨三辅。
  冯异、马援皆率军随朕从河南郡攻入三辅。
  如今天寒地冻的,马上行军,对将士们不利。
  所以待到将士们的厚衣皆配备齐全了,再兵进三辅。”
  阴识、冯异、马援已经逐渐的成为了鱼禾手底下军方的三巨头。
  让他们中间任何一个人充任所有兵马的大将军,率军征讨三辅,另外两个人心里都会不服。
  所以,鱼禾只能自己出面充任所有兵马的大将军,让阴识、冯异、马援三人继续担任三路大军的大将军。
  阴识、冯异、马援等人听到鱼禾要随军而行,脸色齐齐一变。
  冯异赶忙道:“陛下千金之躯,万万不可有半点损伤。陛下还是继续坐镇后方为好。”
  阴识、马援等人齐齐点头。
  鱼禾盯着冯异道:“你和马援难道保护不了朕的周全?”
  冯异和马援赶忙道:“臣愿为陛下赴死。但臣绝对不能让陛下涉险。”
  鱼禾目光在马援、冯异、阴识三人身上盘桓了一圈,道:“朕不涉险,你们三个谁听谁的?”
  马援、冯异、阴识三人瞬间陷入到了沉默。
  三个人明面上和和气气的,可暗地里谁也不服谁。
  让他们屈服于别人,他们做不到。
  鱼禾问鼎天下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一旦鱼禾问鼎天下,军中必然会出现一个引领全军的人。
  而他们三个目前是鱼禾麾下功劳最大的。
  那个引领全军的人,很有可能就在他们中间产生。
  这个时候让了,屈居于人下了,那么以后一辈子很有可能都得屈居于人下。
  冯异虽然是个不争不抢的性子,可这个时候也不能让。
  他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人了,他手底下还有一大帮子将校呢。
  他不在意会不会被人骑在头上,但他麾下的将士在意。
  比如某岑姓将军。
  某岑姓将军特别喜欢争强好胜,要是看到他输给了马援和阴识,必然会扛过他的大旗,越过他去,跟马援和阴识一较高下。
  阴识的情况跟冯异也差不多。
  阴识的妹妹是皇后,他即便是在军中比人第一头,也不影响他的富贵和权势。
  但是他手底下有个叫吴汉的。
  能耐比他高。
  他若是在马援面前底了头,吴汉立马会越过他去,跟马援一较高下。
  吴汉虽然没有岑彭表现出的那么争强好胜。
  但吴汉能耐强。
  鱼禾又是一个赏罚分明的皇帝。
  只要一直有战事给吴汉打,吴汉就会像是兜里的锥子一般,快速的露头,任何人都拦不住。
  在太平盛世中,有能耐的人或许会被压的一辈子也出不了头。
  可在乱世当中,有能耐的人都会脱颖而出。
  你只要稍稍懈怠一下,立马就会被别人超越。
  鱼禾见冯异、阴识、马援三人不说话,便叹了口气道:“你们既然谁也不愿意听谁的,那就只能由朕出面,做三军统将了。”
  冯异、阴识、马援迟疑了一番。
  冯异开口道:“臣愿意从军中抽调出一部分精锐,为陛下再建两卫。”
  既然不能阻止鱼禾上战场,那就只能加强鱼禾的守卫工作。
  鱼禾的侍卫目前只有左右虎贲卫两位,左虎贲卫如今还待在金陵,鱼禾身边如今只有右虎贲卫。
  虽说右虎贲卫皆是悍不畏死之人,但仅凭他们,根本不能保证鱼禾在战场上的安全。
  所以必须再增添侍卫。
  阴识和马援听到冯异这话,齐齐开口,“臣亦是如此。”
  鱼禾微微皱眉,“精兵强将,正是你们现在最需要的人手。给了朕,你们拿什么去对付敌人?”
  冯异正色道:“臣不会因为缺了精兵强将,就败给任何人。”
  阴识和马援也自信的道:“臣亦是如此。”
  鱼禾沉吟了一下道:“你们的心思,朕明白,但朕还是觉得不妥。你们看这样可好,朕就待在大军中间,不出现在两军阵前。
  有大军拱卫,别人也伤不到朕。
  朕也无需在此关键时刻,抽调各军中的精兵强将。”
  冯异和马援迟疑了一下,略微思量了一下。
  鱼禾待在大军中间,由他们安排鱼禾守卫的话,倒也安全。
  敌人想伤害鱼禾的话,得先杀穿他们半个大军队伍。
  以王匡和樊崇的能耐,想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杀穿半个大军队伍,根本不可能。
  “若是如此的话,臣没有异议了……”
  马援缓缓的道。
  冯异也点了点头。
  阴识见此叹了一口气,没有再多言。
  随后鱼禾就跟冯异、马援一众人,商量了一番具体的兵力部署。
  此次入三辅作战,最重要的两处地方便是潼关和函谷关。
  此处的函谷关,非老子西出的那个函谷关。
  老子西出的函谷关,乃是秦函谷关,位置在如今的弘农县。
  汉武帝元鼎三年,时任楼船杨仆数有大功,上书给汉武帝,宣称自己耻为关外之民,希望武帝能迁移潼关,为此他愿意献上所有家财,重做此次迁关之用。
  汉武帝应允了此事,将函谷关从弘农县迁移到了新安县。
  所以,函谷关有两个地址,一个是弘农县函谷关,称秦函谷关,一个是新安县函谷关,称汉函谷关。
  鱼禾征讨三辅,由东入长安城,必然要经过汉函谷关。
  函谷关也好、潼关也罢,皆是易受难攻之处。
  王匡和樊崇必然不会放过这两处地方,必然会在这两处地方布下重兵。
  所以对鱼禾而言,这是两块硬骨头,必须得着重照顾。
  特别是潼关,不仅是易受难攻的兵家要地,也是长安城东边的门户。
  所以鱼禾一旦攻破函谷关,王匡和樊崇必然会调集一切能够调集的兵力,镇守潼关。
  鱼禾和马援、冯异等人必须想好,潼关若是久攻不破,该如何破局。
  虽说鱼禾在兵力和实力上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借着雄关阻挡强敌的例子,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鱼禾可不想在潼关前止步。


第593章 阴兵?!
  最后经过商议,有马援和冯异各破一座关城。
  这么做,倒也不是为了一碗水端平,免得他们起争执,纯粹是为了将他们两个统帅级将军的能力发挥到最大。
  一人破一关,他们就能专心致志的研究自己所要破的那一道关口,使劲浑身解数将那一道关口拿下。
  一人破两关的话,难免会顾了潼关,顾不了函谷关,顾了函谷关,顾不了潼关。
  即便是能两关兼顾,也容易分心出岔子。
  虽说马援和冯异皆是经受过考验的统帅级将军,即便是两关兼顾,也不一定会出岔子。
  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鱼禾也好,鱼禾麾下的群臣也好,都希望以最稳妥的办法拿下函谷关和潼关,为他们此次北征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所以必须确保征讨函谷关和潼关的战事万无一失。
  鱼禾陪着马援、冯异等人商量完了各军进军路线、各军兵力部署、各军抵达各处的最后的期限等等,已经到了夜半。
  鱼禾请马援、冯异等人大吃了一顿后,才让他们离开。
  随后几日,伴着风雪,又商量了一些细节。
  马援、冯异等人各自返回了自己大军驻扎的地方。
  在马援等人走后没多久,吕嵩带给了鱼禾一个令鱼禾目瞪口呆的消息。
  宛城县衙的小厢房内。
  火盆内的火焰烧的正烫,鱼禾刚刚忙碌完,抿了几口烫热的酒,准备睡下。
  吕嵩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吕嵩的声音有些急。
  鱼禾觉得应该是出现了了不得的大事,当即吩咐道:“门没有插着,进来说话。”
  吕嵩带着风雪闯进了小厢房内。
  小厢房内涌进了一股冷气。
  鱼禾紧了紧身上的熊皮,问道:“发生了何事?可是征讨三辅的兵马出了岔子?”
  吕嵩关上门,躬下身,声音沉重的道:“兖州那边传来消息,张休将军率领的兵马遇到了阴兵借道,死伤惨重。
  张休将军重伤昏迷,群医束手无策。”
  鱼禾一下子就瞪大了眼,“胡说八道!”
  人间炼狱见多了,鱼禾早就不相信什么妖魔鬼怪之类的了。
  世上有八成的妖魔鬼怪是人杜撰的,剩下的两成是人在作怪。
  所谓的阴兵借道,是一个将军们在夜间行军,去偷袭敌人的时候,被百姓们撞见了,为了保密,将百姓给宰了。其余百姓发现此事,且发现了大军行进的痕迹以后,就会将其当成一种灵异事件去宣扬。
  一些长者给晚辈讲这种事情的时候,也会将其杜撰成灵异事件去讲。
  目的就是为了让晚辈在遇到类似的事情的时候,能躲起来,避免被屠。
  久而久之,这桩灵异事件就被人传的有模有样,让人信以为真。
  但鱼禾绝对不信。
  吕嵩急忙道:“臣说的是真的。兖州的人汇报说,月前的时候,张休将军率军驻扎在一片旷野上。
  突然从旷野上冒出了一支约有万人的兵马。
  这些兵马在行进的时候,除了脚步声,没有其他任何声音发出。
  有斥候为了一探究竟,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