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莽新造反的日子-第3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继续议政吧。”
鱼禾将鱼丰的事情抛到了一边,跟冯英等人继续观看奏疏,议论现在江水以南的各项政务。
一直议论到了傍晚。
将各地报上来的政务处理的差不多的时候,巴山突然闯进了议政大殿。
“启禀主公,常安城那边传来了消息,潼关告破!”
巴山躬身,瓮声瓮气的禀报。
鱼禾噌一下站起身,冯英等人也一脸惊愕的跟着站起身。
“潼关破了?”
鱼禾急忙追问。
巴山重重的点头。
鱼禾深吸了一口气,感叹道:“潼关可是常安城的门户。潼关没了,常安城很快也就没了。”
冯英等人听到这话,神情各异。
冯英神情复杂。
马况痛苦的闭上双眼。
马员皱了皱眉头。
耿况一个劲的叹气。
鱼禾盯着巴山道:“还有什么消息?”
巴山点了一下头,认认真真的道:“四海镖行的人说,潼关之所以会被攻破,是因为隈嚣突然带人绕过了半个京畿重地,出现在了潼关,帮了绿林的王匡和刘伯升一把。
三方近十万兵马,猛攻潼关。
王寻、王邑相继战死。
据说王匡麾下的将军率军杀上潼关城头的时候,王邑身边就剩下了不到两百兵马。
王匡试图招揽王邑,但王邑死战不降,最终被杀。”
鱼禾听到这话,陷入到了沉默。
冯英等人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王莽的江山社稷能这么快的败落,王寻和王邑功不可没。
就是这两个乱了王莽江山的人,在王莽江山快要败亡的时候,拿命捍卫了王莽最后一点儿尊严。
鱼禾以前觉得王寻和王邑就是两个害虫,身上没有半点可取之处。
如今看来,这个评价有点偏驳。
王寻和王邑虽然是两个损人利己的大害虫,但他们身上还是有一点可取之处的。
至少在国破家亡的时候,他们能拿命去拼。
不像是有些人,在国破家亡之际,杀光了妻儿,跑去投水自尽,结果因为怕死,说了一句‘水太凉’,然后投了敌人。
“他日我入长安,许他们立冢!”
鱼禾沉默了半响,缓缓开口。
冯英四人沉吟着点了点头。
鱼禾面色一肃,道:“潼关告破,刘歆、刘伯升、王匡、公孙述等人算是打开了常安城的门户。常安城告破只是时间问题。
随后王莽应该会将太师公王匡调回常安城,死守常安城。
等到他们手里的兵马和粮草耗尽的时候,就是刘歆等人长驱直入的时候。
我们谋划了这么久,也该动一动了。”
冯英四人纷纷起身,面向鱼禾,缓缓弯下腰。
鱼禾朗声道:“令!灵关道南山军、犍为郡北山军、平夷城太华军、武陵郡岳山军、长沙郡寿山军、金陵城玄山军,备战!”
冯英四人齐齐应允,“喏!”
鱼禾继续道:“令!襄阳城西山军、襄阳城岑彭部,即刻出击,荡平南郡一切障碍!”
“喏!”
“令!沿江所有郡县,征集郡卫县卒,赶往临近各处大营报道!”
“喏!”
“令!礼部传书东越、西越两国,诏令他们各率一万兵马到日南郡待命!”
“喏!”
“令!治下各地,打开官仓,将一应粮食尽数运往江边大营!”
“喏!”
“诏令治下各地!备战!北征!”
“喏!!”
“……”
鱼禾盯着冯英四人,摆了摆手,“下去速速传令吧!”
冯英四人躬身一礼,出了议政大殿。
随后鱼禾传达的各项命令快速的传往了治下的各地。
各地的官员、百姓们,快速的动了起来。
粮食、兵马在快速的往江边汇聚。
江边的各处军营,除了预留的接受各地郡卫、县卒,以及各地粮草的空营外,尽数封营。
鱼禾也没有闲着,他在备战期间,将冯异、马援等人召到了周王宫内,一起商议北征的具体部署。
议政大殿俨然成了一个军事重地。
大殿内外的皆被左右虎贲卫接管,不见一个女子。
相魁和刘俊犹如门神一般,一左一右守在了殿门口。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数百虎贲卫的将士披甲持刃,守在大殿两策。
大殿内,鱼禾、冯英、冯异、马援等人围坐在一个大圆桌前,盯着桌上铺着的一张巨大的地图,在指指点点。
马援身穿将甲,指着地图上的一处,沉声道:“主公此次北征,动用的兵马超过了十万之数,聚在一起北上的话,肯定会浪费。
所以我以为,应当兵分两路。
一路沿着襄阳而上,破南郡、南阳郡、江夏郡等地,随后再兵进豫州,征讨豫州。
另一路兵马从此处而上,征徐州,入豫州,随后再跟第一路兵马合力,兵进兖州。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让冀州的兵马配合。
待到拿下了兖州,我们三支兵马一起入京畿重地,直取常安城。”
鱼禾沉吟着没有说话。
马援说的策略,鱼禾觉得有些耳熟。
仔细想了想以后发现,历史上樊崇率领的赤眉,就是采用的马援说了一部分策略攻入常安城的。
赤眉在徐州,所以没有渡江这一环,也没有征讨南郡、南阳郡、江夏郡等地的过程。
历史上赤眉是坐稳了徐州以后,先后攻克了豫州、兖州,然后一路推到常安城的。
历史上赤眉攻入了常安城。
所以用此策略的话,倒是有攻入常安城的可能。
“不妥不妥……”
耿况抚摸着长须,大摇其头。
马援皱眉道:“怎么不妥?”
耿况盯着马援道:“徐州是赤眉的地方,我们目前并没有跟赤眉交恶,赤眉也没有主动招惹我们。
我们的兵马只要不出现在徐州,赤眉应该不会跟我们为敌。
我们若是集中兵力征讨南郡、南阳郡、江夏郡的话,蜀中的公孙述、凉州的刘歆大概也会坐视不理。
如此一来,我们只需要对付绿林即可。
不需要跟其他人交手。
若是兵分两路,同时招惹赤眉和绿林的话,他们很有可能会被我们逼的携手在一起。
说不定公孙述和刘歆也会趁机出手。
我们所要面对的压力就会成倍增长。”
冯英点着头,赞同的道:“还是耿大夫的策略更稳妥一些。”
瞅准绿林打,徐州的赤眉、蜀中的公孙述,不一定会出手,兴许还会趁机对绿林落井下石,从绿林的骸骨上捞取不少好处。
毕竟,鱼禾是他们中间最强的,鱼禾盯着他们其中一个打,留下了足够的兵力应对变故,他们碍于鱼禾的强大,不敢冒然插手,生怕鱼禾连他们一起打。
但是鱼禾盯着他们其中两个打的话,就要投入更多的兵力,而且兵力必须分成两股,两线作战。
如此一来,消耗会很大。
一旦绿林和赤眉携手,并且在跟鱼禾对战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那公孙述和刘歆就不会再畏惧鱼禾,肯定会出手征讨鱼禾。
鱼禾是他们中间最强的,搬到了鱼禾,他们才有机会夺取天下。
第563章 策略和名目
马况、马员二人沉吟了一会儿,点了点头,赞成了耿况的策略。
他们不会因为马援是他们的兄弟,就偏向马援。
冯异在思量了好一会儿后,开口道:“我赞成兵分两路。”
马援一脸意外的看向冯异。
冯异向来稳健,按理说他应该赞成耿况那种保守的策略,怎么突然变风格了?
冯异感受到了马援的目光,平静的道:“我们确实不该为自己招惹更多的敌人。但我相信兵分两路的话,我们依然能够取胜。”
耿况皱起眉头道:“若是有一路战败,公孙述和刘歆肯定会趁机出手。”
冯英郑重的点了点头,道:“只对付绿林和赤眉的话,我们倒是不怕。可若是公孙述和刘歆也出手的话,我们手里的兵马就不一定能够应对了。”
马况不咸不淡的道:“若是能想办法牵制住公孙述和刘歆的话,我们倒是可以尝试兵分两路。”
马员看了看众人,正色道:“最好还是不要冒险。能十拿九稳的击溃绿林,就先击溃绿林。樊崇、公孙述、刘歆可以随后再征讨。
我们有的是时间,没必要去涉险。”
说完这话,马员看向了一直沉默不语的鱼禾。
具体采纳那个策略,还是鱼禾说了算。
冯英等人见此,目光也落在了鱼禾身上。
鱼禾感受到了众人的目光,坦言道:“我最早的想法是兵分三路,分别从灵关道、襄阳、金陵三地出兵。
分别征讨公孙述、王匡、刘伯升、樊崇。
待到了拿下了公孙述四人以后,三方汇聚于京畿重地,直取常安城。”
冯英等人听到这话,一脸愕然。
他们原以为马援的兵分两路就已经够不稳妥了。
没想到鱼禾的想法更不稳妥。
十数万兵马,兵分三路,每一路就三四万兵马。
三四万兵马,对上了兵力皆在十数万以上的敌人,很难言胜。
虽说鱼禾麾下的兵马皆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公孙述等人麾下的兵马仅仅只是做到了没有老弱妇孺,双方之间有明显的实力差距。
但人家在人数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人家要是避开正面决战,打消耗战的话,鱼禾也讨不到好。
“主公,兵分三路万万不可!”
冯英急忙出声劝解。
耿况等人也跟着纷纷出声。
鱼禾笑着摆了摆手,道:“以前或许不行,但是现在就未必了。你们难道忘了,公孙述、刘伯升、王匡等人的兵马,如今都在京畿重地?
我们突然兴兵,刘伯升和王匡或许能及时率军回援,但是公孙述却很难及时率军回援。”
马援双眼一亮,“若是能派人毁了蜀道,公孙述一时半刻很难返回蜀中,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我们拿下蜀中?”
鱼禾笑着点点头。
冯英等人一脸愕然。
还可以这样?
冯异冷不丁的道:“樊崇如今率人潜藏在常安城附近,准备伺机从刘歆等人口中分一杯羹。我们若是在樊崇出手袭击刘歆等人的时候,兵进徐州,樊崇一时半刻也很难回援。”
马援点着头道:“所以兵分三路,也未尝不可。只是如此一来,他们很有可能暂时放下仇怨,一起征讨我们。”
冯异缓缓的道:“只要我们速度够快,赶在他们彻底结盟之前,逼近京畿重地。我们就能学他们对付王莽的办法,从三个方向合围他们,将他们逼的龟缩在常安城内。”
鱼禾笑着点了点头,他就是这么想的。
冯英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齐齐皱起了眉头。
他们觉得这个策略实在是太冒险了。
先不说派去蜀地的人能不能及时毁了蜀道,光是兵分三路所产生的漫长的补给线,就够他们喝一壶了。
鱼禾必须征召超过兵马数量三倍以上的民夫,才能让三条补给线运行起来。
而民夫们在押运粮草的情况下,也需要耗费数量庞大的粮草。
也就是说,十数万兵马在外征战,需要提供四十多万人的粮草。
这中间的消耗就大了。
更别提军备方面的补给。
而且补给线拉的那么长,很容易会成为敌人对付他们的弱点,被敌人重点照顾。
此前王寻、王邑征讨凉州,隈嚣就是通过重点照顾他们的补给线,给了他们沉痛的一击。
前汉征讨匈奴,之所以那么费劲,不是因为匈奴太强,而是因为补给线太长。
每一次征讨匈奴,花费在补给线上的钱财,远比将士们在前线的吃穿用度要高十数倍,甚至更多。
汉武帝也是将文景两位皇帝留下的家底折腾了个七七八八,才完成了征讨匈奴的壮举。
冯英等人觉得鱼禾大概没有汉武帝那么深厚的家底,将补给线拉的太长的话,不仅容易被敌人针对,而且还容易将现在刚刚恢复吏治没多久的江水以南给吃垮。
一旦北征受挫,没个三年五载,很难恢复元气。
三年五载,足够江北诞生出一个一统江北的王了。
到时候鱼禾很有可能会失去问鼎天下的机会。
“臣觉得兵分三路,风险太大。臣不赞成!”
冯英果断否决了兵分三路的策略。
耿况等人也纷纷点头。
他们更喜欢稳中求胜。
鱼禾沉吟了一下,笑着道:“你们说怪不怪。人穷的时候,什么事情都敢做,富了以后,反倒瞻前顾后起来了。
我只有一个益州郡的时候,我就敢拉着庄顷和亡承,兴十数万兵,去对付交州的邓让,甚至还顺势攻进了荆州,拿下了荆州四郡。
如今我坐拥半壁江山,兴十数万兵,反倒是多了许多顾虑。”
冯英沉默了片刻,道:“人一无所有的时候,除了拼命,没有第二条路走。人富有了以后,可以稳中求胜,就没必要再涉险。”
耿况等人深以为然的点头。
鱼禾有心说服冯英等人。
但是见冯英等人坚持己见,就没有再多说什么。
“即使如此,那就先定下取南郡、南阳郡、江夏郡三地的策略吧。其他的看常安城的局势再议,诸位以为如何?”
鱼禾笑着问。
冯英等人见鱼禾似乎没有放弃兵分三路的意思,有心再劝,却听马援突然道:“若是刘歆、公孙述、刘伯升、王匡、樊崇等人在常安城杀的你死我活,陷入到了僵局。
蜀中、徐州、南阳等地,都会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
我们若是不伺机出兵,反倒是浪费了天赐良机。”
冯异点着头道:“不错,刘歆等人现在集中兵力在征讨常安城,他们治下各地留下的兵马数量并不多。
若是他们陷入了僵局,我们还不出兵取他们各自占据的疆域,那就是浪费。”
马员思量了一下,点了点头,道:“常安城的局势真要是发展到了马援说的地步,倒是可以考虑兵分三路。”
开玩笑,刘歆等人要是在常安城陷入死战,鱼禾要是不趁机去偷家,那就可以洗洗睡了,别争天下了。
虽说马员跟冯英等人的想法一样,希望鱼禾稳中求胜。
但敌人若是不争气,那也没必要客气。
马况也跟着附和道:“这一点我赞成。”
冯英和耿况思量了一下,也跟着点了点头。
真要是到了那种地步,那确实可以兵分三路。
鱼禾见此,“那此事就暂且这么定下?”
冯英等人齐齐躬身应允了一声。
鱼禾刚准备宣布散会,就听马况突然道:“北征的策略我们倒是商量出来了,可是出兵的名目呢?”
冯英等人一脸愕然。
对啊。
出兵的名目还没有定下。
大军出征,向来讲究名正言顺。
刘歆等人兵进常安城,打的就是复汉的旗号。
他们挥兵北上,也得有个名目才行。
一个能取信百姓,能让百姓任何的名目。
耿况考虑了一会儿,道:“主公是陛下封的周王,如今陛下遭人围攻,主公打着勤王的名目北上,如何?”
冯英等人齐齐看向鱼禾,没有说话。
名目这东西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打着什么旗号,就要履行什么职责。
就像是刘歆等人打着复汉的旗号,那他们拿下了常安城以后,就得复立汉室,拥立汉室后裔做天子。
鱼禾若是打着勤王的名目北上,拿下了常安城以后,就得拥立新室后裔做天子。
哪怕是今天让新室后裔上台,明天让新室后裔禅让都行。
但绝对不能在拿下了常安城以后,就自称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