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 >

第330章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第330章

小说: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鱼禾思量了一下,缓缓摇头。
  诸葛稚等人刚刚跟阴识完成交接,还没有适应阴识此前所掌的南山军。
  公孙述那厮贼的很,跟域外的羌人又不清不楚。
  冒然出兵,很有可能会吃亏。
  别看公孙述如今被折腾的焦头烂额的,就觉得公孙述好欺负。
  谁要是真这么认为,谁铁定会吃大亏。
  公孙述如今虽说焦头烂额的,但还没有到穷途末路的时候。
  因为公孙述派遣去凉州的援军,依旧在凉州,并没有被召回。
  也就是说目前公孙述治下各地发生的一切,还在公孙述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公孙述若是将凉州的兵马召回了,那才是穷途末路的时候。
  “那……我们就看着?”
  冯英疑问。
  鱼禾想了想,道:“可以派人去告诉公孙述,他若是愿意让出剩下的半个巴郡,以及他在南郡占据的城池,我可以出兵帮他一把。”
  冯英沉吟着道:“公孙述恐怕不会答应……”
  让宗成入蜀和割让疆土给鱼禾,完全是两码事。
  宗成不是公孙述的对手,即便是被公孙述迎入蜀中,也只是一个客人。
  鱼禾就不同了,鱼禾比公孙述强。
  所以公孙述敢割让疆土给鱼禾,鱼禾就能站得住,甚至还能随时反客为主。
  而且,一旦让鱼禾掌握了整个巴郡,以及大半部分南郡。
  鱼禾就对公孙述形成了三面夹击之势(其中一面是秦岭栈道)。
  公孙述可不敢这么干。


第541章 越来越混乱的局势
  鱼禾笑道:“我知道他不敢,但是该说还是要说的。不然人家以为我们是瞎子,不知道他在蜀中搞出了那么大的动静。”
  冯英先是一愣,然后噗呲一声笑了起来。
  鱼禾这是想吓唬人。
  公孙述如今被折腾的焦头烂额的,鱼禾这个觊觎他疆土的强邻此时再吆喝一两嗓子,公孙述能吓的打哆嗦。
  冯英忍俊不禁的道:“此举是不是有些过于恶趣味。”
  鱼禾点着头道:“是有点恶趣味,但也是一种警示。警示他公孙述,南郡和巴郡,我要定了。他识趣的话痛快的给我,不识趣的话,就做好跟我一战的准备。”
  冯英哭笑不得的道:“如此光明正大的告诉公孙述,会不会打草惊蛇?”
  鱼禾瞥了冯英一眼,大义凌然的道:“我们若是出兵,那就是王者之师。王者之师,自然要光明正大。”
  冯英又是一愣,然后乐呵呵的笑了起来。
  鱼禾说的在理。
  鱼禾是目前诸多反贼中,唯一一个被官方认可的王。
  他兴兵的话,只要王莽不说三道四,那就是王者之师。
  而王者之师,天生就是正义的一方。
  仅凭这一点,就能在战事中占好多便宜。
  当然了,鱼禾到底会不会这么干,那就只有鱼禾一个人知道了。
  鱼禾也许会高喊着去打公孙述,然后偷偷的派兵去打赤眉、打绿林。
  总而言之,兵者,诡道嘛。
  “那臣就再跟主公说一说绿林的王匡和徐州的赤眉?”
  冯英笑了许久以后,向鱼禾请示。
  鱼禾点了一下头,冯英沉吟着道:“绿林的情况,臣之前跟主公说过了。唯有一点没有提及,那就是王匡和刘伯升如今的关系很微妙。
  具体如何微妙,臣也说不好。
  但臣可以断定一件事,那就是他们都不希望刘歆成为新的帝王……”
  鱼禾若有所思的道:“但他们都想趁着刘歆击溃王寻和王邑的时候,杀进关中去分一杯羹?”
  此前王匡和刘伯升闹掰,就是因为他们谁也不愿意屈居于对方之下。
  又或者是他们都想当着绿林捧起来的皇帝。
  王匡为此不惜算计了刘伯升的养父刘良,刘伯升为此带人叛出了绿林。
  如今双方又合作在了一起,那必然是在这桩事情上达成了一定的和解。
  比如约定好谁先入关中,谁就当皇帝。
  又或者约定好拿下关中以后,以军功多寡判断皇位的归属。
  亦或者,一个当皇帝,一个当居摄?
  但无论他们双方如何约定,都不可能让刘歆做新皇帝。
  所以他们肯定会借着刘歆和公孙述杀进关中的时候,顺势跟着杀进去。
  若是能碰见刘歆和王莽杀的两败俱伤了,那他们刚好捡便宜。
  若是不能,搜刮一波以后,再跟刘歆一教高下。
  反正不会臣服于刘歆。
  冯英听到鱼禾的话,郑重的点头。
  鱼禾跟他猜测的一样。
  鱼禾似笑非笑的道:“那就得看他们打不打襄阳了,打襄阳的话,入关中的事情就没他们的份儿了。”
  以鱼禾如今部署在襄阳周边的兵力,跟绿林对上了。
  要么就是击溃绿林,要么就是跟绿林对持起来。
  反正不会败。
  毕竟,鱼禾的实力比绿林强横太多太多了,即便是败那么一两场,很快也会找回场子。
  所以绿林一旦找上了他的麻烦,那就不可能脱身,自然没办法跑到关中去分一杯羹。
  冯英抚摸着胡须,沉吟着点了点头,“他们若是跟我们对上的话,确实没继续再去关中。就看他们怎么取舍了。”
  鱼禾笑道:“反正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剩下的就看他们的取舍了。”
  冯英深以为然,道:“那不错……”
  鱼禾道:“樊崇那边情形如何?”
  冯英面色微微一沉,道:“景尚被杀了……”
  景尚啊,没什么能耐。
  但他镇守青州,堵住了赤眉北上的缺口。
  配合兖州的王匡,以及鱼禾,将赤眉彻底封死在了徐州。
  如今景尚被斩。
  赤眉北上的门户就打开了。
  鱼禾沉吟着道:“樊崇是如何抉择的?”
  冯英道:“依照臣听到的消息,樊崇有意分出去一些兵马去征讨青州。”
  鱼禾点点头,并没有觉得意外。
  徐州三面被赌,一面临海,以至于赤眉窝在徐州大半载没有任何动静。
  如今北上的门户打开了,樊崇自然也该动一动了。
  换做鱼禾的话,鱼禾也会动,而且动作会比樊崇还要快,胃口会比樊崇还要大。
  他不仅会动青州,还会派人去扰乱幽州和冀州,为他随后进兵两州做准备。
  冯英叹了一口气,“青州的郡卒、更卒、县卒,在景尚被斩后,似乎也蠢蠢欲动。臣听闻,一些郡县的将校已经开始谋划自立了。”
  莽新这棵大树正在缓缓倒下,是个人都看得出它已经快要凉了。
  许多有兵有权的,自然要为自己考虑。
  所以青州各郡县的将校谋划自立,也在情理之中。
  “青州要乱……”
  鱼禾淡淡的说了一句。
  冯英点着头,长吁短叹的道:“是啊,青州要乱……”
  冯英做过大新的臣子,他知道大新会凉。
  只是真的看到大新快要凉的时候,他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
  青州要乱,放在这乱世之中,也就是一个大一点的浪涛。
  可鱼禾也好,冯英也罢,都从中看出了大新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底部。
  以往其他州郡乱了,朝廷是派人镇压也好,派人安抚也好,好待能派人去处理一下。
  可如今青州要乱,朝廷却没有派人去平乱,也没有派人去安抚。
  可见朝廷如今已经衰落到了什么地步。
  倒不是说朝廷派遣不出一个两个人手。
  而是朝廷能派遣出人手,但却无暇顾及青州。
  “幽州、冀州恐怕要再起波澜,并州恐怕也不会太平了……”
  鱼禾瞥了冯英一眼,幽幽的感慨。
  青州一乱,刚刚被五校和铜马平定的冀州和幽州恐怕也得跟着乱。
  因为青州一部分在青州内部斗争失败的乱军会跑到冀州、幽州去。
  冀州、幽州此前的百万贼寇,虽然被镇压了,但并不代表他们全部消失了,也不代表他们全部化身成良家了。
  他们只是屈服于五校和铜马的强大,暂时放下了自己的野心,做起了百姓。
  可一旦有人跑到冀州和幽州去点燃他们的野心,他们又会再次化身为贼。
  等他们再次化身为贼,没有了铜马和五校这种巨贼约束,必然会更加肆无忌惮。
  毗邻冀州的并州,必然会被引入到战火当中。
  到时候天下九州,就彻底被兵马给覆盖了。
  “主公真要等到王莽兵败以后,才肯出兵?”
  冯英是真不忍心看到天下百姓受苦。
  如今能拯救天下百姓的只有鱼禾。
  鱼禾早一天出兵,就会有无数百姓免遭劫难。
  鱼禾看出了冯英的心思,淡然笑道:“出兵倒是能出兵,但是现在出兵的话,付出的代价会很大。”
  冯英迟疑了一下,没有说话。
  他虽然怜惜百姓,可他在鱼禾麾下待久了,也学会了为鱼禾的利益考虑。
  作为鱼禾任命的相国,他首先要遵守的就是,鱼禾的利益高于一切。
  鱼禾心里也怜惜百姓,但他却不会冒着巨大的代价出兵北上。
  他得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也得为将士们的性命着想,还得为以后着想。
  北方的权贵、豪强、大户太多太多了,远比南方多百倍、千倍。
  他现在推行的一部分政令,以及以后要推行的政令,都跟权贵、豪强、大户的利益相违背。
  若不是不让其他的义军将权贵、豪强、大户们逼迫的放弃掉所有利益,他即便是拿下了北方,也不好治理,甚至还会再次掀起战乱。
  所以嘛,还是让其他义军先磨一磨那些权贵、豪强、大户。
  就像是历史上公孙述请宗成入蜀一样。
  借宗成之手,铲除异己,逼迫蜀中的权贵、豪强、大户们放弃一切能放弃的,跪伏在他脚下,任他拿捏。
  手段是阴显了一些,无耻了一些,但是好用。
  “对了,有个叫贾复的,无官无职,说是您身边的人。”
  冯英不愿意继续聊这个沉重的话题,他猛然间想起了一桩事,急忙询问鱼禾。
  鱼禾愣了一下,他此前让贾复出去熟悉地图,绘制地图。贾复一走就不见踪影了。
  有四海镖行的人关注着贾复的行踪和安危,所以他并没有多关注此事。
  如今冯英提起,他才想起,他已经有很久没见贾复了。
  鱼禾当即点头道:“贾复是我身边的人,怎么了?”
  冯英道:“他找到了我府上,说是要调遣一些人手,去北方绘制北方的地图。我见他无官无爵,亦无您的手书,所以暂时将人安置在了府上。”
  鱼禾微微皱眉。
  去北方绘制地图?
  北方已经成一锅粥了,回头很有可能会变成糊糊。
  贾复一个少年郎跑到北方去,很有可能会一去不复返。
  鱼禾对冯英道:“你回头差人将他送到宫里来。”
  冯英没有多问,当即点头应了一声。


第542章 贾复的目的
  鱼禾陪着冯英有聊了一些琐碎,才让冯英离开了王宫。
  冯英离开王宫以后没多久,相国府上的长史就带着贾复到了王宫内的议政大殿。
  鱼禾再次见到贾复,微微一愣。
  贾复长高了不少,也黑了不少,脸上多了一些细微的划痕,衣服也很破烂。
  “小子贾复,参见主公……”
  贾复到了殿中,规规矩矩的向鱼禾一礼。
  鱼禾瞧着贾复那可怜的模样,哭笑不得的道:“我说贾复,我是缺你吃了还是缺你穿了,你怎么搞成这副样子?”
  贾复垂首看了看自己破烂的衣服,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道:“臣在山里待久了,忘记换衣裳了。”
  鱼禾又上下打量了贾复一番,道:“即便如此,你也不应该搞成这副样子啊。
  我记得我已经给各地四海货铺的管事下过令了,你每一旬可以去任何一家四海货铺,领十贯钱,三刀纸,每一月可以去领一身新衣裳,十斤肉干、五斤果酒。
  难道你没去领?”
  贾复尴尬的道:“去倒是去了,但小子有时候只顾着领纸,忘了领其他的。还有,小子之所以弄成这副样子,是因为小子一直窝在山里绘制舆图,无暇顾及其他的。”
  鱼禾瞥了贾复一眼,语重心长的道:“你这样可不行。你还年少,正值涨气力的时候,得吃好喝好。”
  贾复忙道:“小子是觉得,早日绘制出各地完整的舆图,早日就能帮到主公……”
  鱼禾盯着贾复,郑重的道:“绘制天下的舆图,而且还是十分精细的舆图,并不是你一个人能够完成的。
  这需要数千人花费数年的苦工才能完成。
  而且,各地的地形地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地龙翻身、河水改道、江河泛滥等等,都会改变一地的地貌。
  所以绘制舆图的事情,应该由一个专门的衙门去负责。
  他们不仅得绘制天下的舆图,还得依照地形地貌不断的变换,更改舆图。”
  贾复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道:“一旦绘制出完整的舆图,就用不到那么多了人吧?不需要一个专门的衙门吧?”
  鱼禾笑着道:“那你可就错了。天下不止九州,在九州之外,仍旧有许多地方,许多国邦。我们不仅得了解自己,还得了解他们。
  若有一日,他们犯我边陲,我们若是不了解他们国中的地形地貌,如何兴兵讨伐?
  若有一日,我汉人蒙难,需要借他们的钱粮应急,若是不了解他们国中的地形地貌,如何去取?”
  鱼禾说到讨伐邻国、找邻国‘借’钱粮的时候,说的轻描淡写,似乎就应该如此一般。
  贾复听到这话,也没有任何异议,他也觉得应当如此。
  鱼禾继续道:“就像是现在的匈奴一般。他们在王莽的放纵下,又逐渐的壮大了起来。有朝一日我们对上了他们,必有一战。
  我们要是不了解匈奴所居的地方的地形,我们的兵马去了西域,是不是得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若是我们了解他们所居的地方的地形,并且做到比他们还了解的地步,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反客为主,牵着他们的鼻子走?”
  贾复猛点头,“是这样……”
  贾复是一个知兵的人,他清楚大军在外征战,了解地形、清楚的了解地形和不了解地形,完全是三个概念。
  不了解地形,那就得找人去探路,拿人命去摸清所有的道路和地形。
  这其中要耗费的人力物力暂且不提,光是时间,就得耗费许久。
  了解地形,那就可以一边派人去摸清详细的地形,一边调兵遣将,不需要派遣太多的人手去探路,也不需要耗费太久的时间。
  清楚的了解地形,甚至比敌人还了解,那就可以直接调兵遣将,在兵马抵达敌人的地盘上的时候,就制定好对付敌人的策略。
  甚至在没有动兵之前,就能为敌人挑选好战场,牵着敌人的鼻子走。
  鱼禾看着贾复,笑着道:“那你说域外的舆图重不重要?我们是不是需要一个衙门,专门去做此事?”
  贾复毫不犹豫的点头。
  鱼禾点着头继续道:“当然了,一个衙门或许有些夸大,但一个司部还是要的。你在外绘制了数月舆图,也知道其中的艰辛,你还觉得,这是你一个人能完成的了的吗?”
  贾复一脸尴尬的道:“是小人唐突了……”
  鱼禾点了点头,又道:“你似乎也忘了我让你去绘制舆图的目的……”
  贾复愣了一下。
  鱼禾没好气的道:“我让你去绘制舆图,是为了让你熟悉各种地形,熟悉舆图上所绘制的东西,在现实中代表什么。不是让你去做绘图师的。”
  贾复听到这话,一脸尴尬。
  鱼禾是在将他当将帅之才培养,他貌似有点跑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