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 >

第297章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第297章

小说: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人能御兽,王莽称其为巨毋霸,令其操练林菀里的猛兽,准备派遣其率猛兽随大军一起征战。”
  鱼禾听到阴丽华这话,有些失神。
  我怕是穿错世界了吧?
  这其实是一个魔法世界。
  有能御兽的德鲁伊,也有能召唤运势的大魔导师?!
  不过鱼禾仔细回忆了一下历史,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个人,也确实能御兽。
  目前他还没碰见有人能用魔法的,所以应该不是个魔法世界。
  王莽调集了数十万大军,还组建了猛兽军团,再差一个猪突豨勇,王莽征讨绿林军所用的军团,就齐了。
  历史上,这些都是昆阳大战的时候才会出现的。
  也就是明年。
  可现在却提前出现了。
  大概是他蝴蝶翅膀煽动的结果。
  王莽在组建了大军以后,先对刘歆下手。
  鱼禾倒是也能理解。
  在天下皆反的时候,王莽可不能看谁强就对谁下手,而是要看谁对他的威胁最大,对谁下手。
  刘歆、公孙述、王匡,三个人的义军临近京畿重地。
  对王莽的威胁最大,随时有可能攻入长安城,要了王莽的小命,所以王莽组建大军,荡平反贼,肯定要先对他们下手。
  随后对赤眉、铜马,最后才是他鱼禾。
  也是因为远近的缘故。
  阴丽华见鱼禾目光涣散,也不说话,便又道:“王莽征集如此多的兵马,明显是想孤注一掷,荡平天下所有的义军。
  数十万大军,我们未必拦得住,其他的义军拦不住。
  我们都有难了。”
  鱼禾微微回神,点着头道:“确实有难了。”
  不是谁都是刘秀那个挂逼。
  不是谁都能率领数千人干翻数十万大军。
  王莽手底下的领兵之人虽然都不怎么样。
  但是在绝对的人数优势上,王莽取胜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历史上王寻和王邑率领了数十万大军,差点就赢了。
  王寻和王邑非要浪一波,然后被刘秀这个挂逼给翻盘了。
  刘歆、公孙述、王匡等人,可不是刘秀这个挂逼。
  没有外挂加持,对上了数量是他们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敌人,胜负还真的不好说。
  鱼禾看向阴丽华笑道:“不过是他们有难了,而不是我们。”
  阴丽华愕然的道:“王莽还能放过我们不成?”
  鱼禾笑着道:“王莽肯定不会放过我们,但他没那个能力征讨我们。”
  阴丽华更加愕然。
  鱼禾笑问道:“数十万大军,每日消耗的粮草得多少?”
  阴丽华一愣。
  鱼禾感叹道:“王莽发十万大军征讨句町和滇国,不到三载,吃空了一个郡,吃垮了两个郡。王莽发二十万大军征讨西南,不到半载,吃垮了半个益州。
  数十万大军,那不得吃空一州或者两州?
  可王莽手底下如今还算安定的地方,只有并州和京畿重地。
  京畿重地虽然富庶,可王莽此前征讨公孙述、征讨铜马、征讨绿林、征讨赤眉、征讨扬州,所征发的数十万兵马,恐怕早就将京畿重地给吃空了。
  所以现在还能支撑王莽派遣大军征战的,只有一个并州。
  一个并州,能支持者王莽打完刘歆、公孙述、绿林、赤眉、铜马以后,再打我们?”
  王莽从登基到如今,就没消停过,经常动兵。
  而且动重兵的次数很多。
  前汉留下的那点家底,早就被他败光了。
  他自己从百姓手里征收的税赋,也被败了七七八八了。
  剩下的那点,不足以支持王莽动用数十万大军打持久战。
  再加上王莽那些好亲戚、好儿子们上下其手、贪得无厌。
  王莽动用的数十万大军,打不到江水以南,粮草就会耗费的干干净净。
  所以王莽这一记重拳,能吓到别人,可吓不到鱼禾。


第487章 顾虑
  鱼禾推断,王莽八成已经放弃了江水以南,他动用数十万大军,应该是想快速的征平江水以北的所有义军,然后跟他划江而治,修养几载,再兴刀兵。
  反正,在王莽眼里,江水以北比江水以南重要了不止一星半点。
  只要稳住江水以北,就等于稳住了江山社稷。
  江水以南,暂时放弃了就放弃了。
  他也不是第一次放弃江水以南的疆域。
  最早被他放弃的就是被邓让等人占据的交州。
  阴丽华目瞪口呆的盯着鱼禾。
  她只顾着惊叹于王莽动用的兵马数量了,倒是往了动用这么多兵马,所需的粮草了。
  鱼禾提起,她才想起这个茬。
  作为一个生意人,她对这种事情的了解要远超鱼禾。
  她默默的盘算了一下王莽如今能收的上来的税赋,以及王莽提供数十万兵马所需的兵甲所需的钱财。
  好一会儿后,她得出了一个结论。
  她双眼亮晶晶的道:“王莽若是发二十万大军的话,王莽手里的税赋勉强只能支撑他们征战半载。
  王莽若是还想让他们继续征战的话,就需要上千万钱。
  以我们在常安城的探子探查到的消息,王莽现在可拿不出上千万钱。”
  说到此处,阴丽华笑眯眯的道:“但是他的儿子、侄子,能拿出这些钱。但我料定他们不会拿出来。”
  阴丽华展演笑道:“我们手里的粮食,倒是能支持二十万大军征讨一载。时间越长,我们支持的时间就越长。
  若不是此前收拢扬州、徐州各地的流民耗费了一些。
  我们手里的陈粮和新粮可以一直支持着二十万大军打下去。
  至于钱财嘛,那就不提了。”
  为何不提钱财呢?
  因为鱼禾的钱财,别说支持二十万大军征战了,就是四十万、六十万,也轻而易举。
  西中、西南、中南,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金银珠宝。
  铜的产量更是多的惊人。
  鱼禾手里所掌握的各种矿,如今投入到开采中的,不过是十三分之一而已。
  剩下的依旧还处在尘封当中。
  乱世对粮食的需求比钱财大,动用人手去采矿,还不如动用人手去照顾农桑。
  “刘歆、公孙述、王匡、樊崇、东山荒秃几个人当中,只要有人能扛得过半载,王莽的大军不攻自破。”
  阴丽华笑容灿烂的说。
  鱼禾也在笑,只是笑容里比阴丽华多了一些玩味。
  王莽动用的兵马恐怕不止二十万,很有可能会跟历史上一致,达到惊人的四十多万之巨。
  所耗费的粮草恐怕要成倍数增长。
  但鱼禾艰辛,王莽的大军只要自己不作死,应该能撑得过半载。
  因为王莽的大军中的将校有一个传统,那就是没钱没粮了,会找百姓要。
  大军在吃空了王莽以后,会吃百姓。
  京畿重地、豫州、半个兖州、并州、青州这些地方,都能让他们吃。
  他们稳着点的话,应该能吃个一两载。
  但吃空一地,一地的百姓就会全部化身为义军。
  吃的越多,反莽的人就越多。
  吃到最后的话,王莽即便是运气好,征服了江水以北所有义军,他的江山依然得完。
  不过,就算王莽的大军能坚持两载,依然威胁不到鱼禾。
  因为鱼禾艰辛,刘歆等人一定会跟王莽的大军耗两载,甚至更多时间。
  刘歆麾下的隈嚣,一个人能挡三个云台二十八。
  对上了王匡、王寻、王邑那三个家伙,即便是兵力悬殊,不能言盛,撑半载,还是不成问题的。
  蜀中的公孙述,占据着绝对的地利优势。
  只要死死的守住栈道、守住剑阁要道,也能耗半载。
  绿林军应该能撑半载。
  赤眉军放弃兖州,死守徐州的话,少说也能撑一载。
  至于铜马、五校等义军。
  没有三年五载绝对平定不了。
  铜马、五校等义军,应该不会跟王莽的大军死磕。
  王莽足够聪明的话,也不会让数十万大军去剿灭铜马等义军。
  因为冀州、幽州等地几乎是全民皆反,其中最大的义军铜马军虽然只有十数万人,但其他义军的兵马也不少。
  大大小小的义军兵马加起来,多达百万之巨。
  这不是数十万大军碾过去就能荡平的。
  因为人家会躲,会跑,不会集中在一起。
  动用数十万大军,纯粹是浪费兵力。
  历史上,刘秀征服冀州、幽州等地,就是先收拾了其中不大不小的五校,然后再盯着铜马死磕,待到拿下了铜马这股最大的义军以后,在冀州、幽州占稳了脚跟,才开始四面出击,去剿灭其他的小股义军。
  刘秀在征讨冀州、幽州的时候,可以说是如有神助,一路就像是开挂了一样。
  就这,也耗费了数年苦功。
  鱼禾不认为王莽动用的兵马数量庞大了,就能超过刘秀这个挂逼的速度。
  鱼禾推断,王莽的大军正常发挥的话,最后很有可能会止步于南阳郡。
  超常发挥的话,最后有可能会止步于徐州。
  冀州和幽州的话,他们应该没机会打。
  更别提江水以南了。
  “想明白了?”
  鱼禾笑着问阴丽华。
  阴丽华重重的点头,道:“那我们征讨完了扬州以后,是作壁上观呢,还是趁虚而入?”
  鱼禾笑眯眯的道:“那就得看他们的战事会打到什么地步。”
  若是王莽的大军止步于南阳郡的话,那鱼禾会按兵不动。
  坐等绿林军和赤眉军争雄,然后等到他们双方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出去捡便宜。
  若是王莽的大军止步于徐州的话,那鱼禾会毫不犹豫的兵进徐州,拿下徐州。
  鱼禾要过江,肯定得以点破面,而不是茫然的从北方的中心杀进去。
  那样的话很容易被两面夹击。
  阴丽华笑道:“那我们现在就作壁上观?”
  弄清楚了王莽的数十万大军威胁不到江水以南,阴丽华放松了不少,没有之前那么紧张了。
  鱼禾瞥着阴丽华道:“我们哪有那个闲心啊。我们还得操心扬州的战事,以及扬州拿下以后的治理问题。
  扬州牧的人选,扬州各郡太守的人选,我们现在就得考虑起来。”
  阴丽华沉吟着道:“那倒也是。扬州比荆州四郡、交州、益州四郡半要富庶,州牧、太守的人选确实该好好挑选。”
  虽说这个时期的江水以南没有江水以北富庶。
  但江水以南的州郡也有高下之分。
  扬州各地虽然远远没有达到后世那种富庶的水准,但依然是诸多州郡里最富的。
  像是沛郡,那是汉高祖刘邦的祖地。
  刘邦的子孙后代没少发展沛郡。
  所以沛郡相当富庶。
  跟北方的一部分郡比,毫不逊色。
  鱼禾苦笑道:“可我搜空了脑袋,也找不出合适的人选。”
  鱼禾再一次的觉得自己手底下缺少人才。
  在这一场新汉交替的乱世当中,名垂青史的理政型人才实在是太少了。
  也不知道是刘秀打江山的过程太容易,理政型人才没机会展露自己的手段;还是刘秀太过依赖那些豪强大族,没给理政型人才展露头角的机会。
  鱼禾想挖掘一些理政型的人才,都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当然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窘境,也跟他文武分家、军政分开管有关。
  在这个全才横行的年代,管军的能管地方,管地方的也能管军。
  他将军政分开管,他招揽的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就只能帮他打仗,不能帮他治理地方。
  “你觉得杨音如何?”
  阴丽华突然开口。
  鱼禾愣了一下,细细的思量了起来。
  杨音这个家伙,坏是坏了点,但理政能力确实不错。
  他和谢禄两个人将交趾三郡治理得有声有色。
  他们不仅平定了交趾三郡内的大部分不稳定因素,还发展起了交趾三郡的商业,也疏通了第一条海贸航线。
  最重要的是在交趾三郡建立了学宫,开始在那一片只有在界碑上才能看得见汉字的地方,传播起了汉家文化。
  让汉家文化在交趾三郡开枝散叶。
  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皆有发展,政绩相当璀璨。
  将谢禄留下,将杨音升迁到扬州,倒是可行。
  只是鱼禾有些顾虑。
  阴丽华见鱼禾沉吟着不说话,思量着道:“你是不是怕谢禄一个人留在交趾三郡会和占氏姊妹为伍,干出自立的勾当?”
  鱼禾瞥了阴丽华一眼,没有说话。
  但阴丽华通过鱼禾的眼神,看出了鱼禾默认了这个说法。
  谢禄和占氏姊妹的关系不一般,占氏姊妹如今又是交趾三郡中最大的军阀,交趾三郡旁边又是一个独立的王国。
  谢禄要是忍不住诱惑,很有可能会自立。
  鱼禾要调走杨音的话,就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虽说目前看来,谢禄对他的忠诚度要比杨音高。
  但人是会变的。
  在权力的侵蚀下,人会产生巨大的变化。
  比较有名的例子就是北宋的大奸臣丁谓、明朝的大奸臣严嵩。
  这是两个出道的时候,立志要做匡扶社稷之臣的人物。
  但在权力的侵蚀和影响下,最后性情大变,变成了一个祸国殃民的大奸臣。


第488章 不近人情的人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也不可无。
  鱼禾不会主动去坑害自己的属下,但也不会给自己属下坑害自己的机会。
  阴丽华沉吟了一下,道:“那就找个人去交趾三郡盯着谢禄?”
  鱼禾看向阴丽华,问道:“你觉得谁合适?”
  阴丽华愣了一下,说不出话了。
  以谢禄如今掌握的权柄,再加上他特殊的身份,派遣去的人太弱了,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太强了,又很容易产生冲突。
  所以最好就是找一个跟杨音相似的人。
  但鱼禾手下却没有跟杨音相似的人。
  鱼禾见阴丽华不说话,幽幽的叹了一句,“能用的人还是太少了……”
  阴丽华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
  阴丽华觉得,其实鱼禾手底下还是有三个人能接替杨音的。
  其一就是马援和马员的兄长马余。
  马余充任过扬州牧,有治理一州的经验,治理交趾三郡,肯定不在话下。
  马余重病缠身,即便是去了交趾三郡,也不会表现的太强势。
  谢禄碍于马余两个兄弟的威严,也不敢欺负马余。
  但马氏三兄弟中,马援、马员如今已经各掌一军,人数还都在两万左右。
  马余若是在掌了交趾三郡。
  那马氏三兄弟对鱼禾的威胁,就远超谢禄了。
  马氏三兄弟若是跟谢禄合谋,那顷刻间变能割裂鱼禾治下一半疆域。
  鱼禾会防着谢禄,又怎么可能不防马氏三兄弟?
  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她的二兄阴崇。
  阴崇性子敦厚,虽然没办法帮鱼禾治理州郡,但帮鱼禾盯着谢禄,那是绰绰有余。
  谢禄碍于她和她长兄阴识的身份,也不好欺负阴崇。
  但同理,鱼禾能防着马氏三兄弟、防着谢禄,又怎么可能放任他们阴氏坐大呢?
  就因为她跟鱼禾亲近,就因为她和鱼禾定了亲,鱼禾就得对他们阴氏另眼相看?
  鱼禾明显不是那种色令智昏的人。
  他连他的亲族鱼氏的人都没有加以重用、委以重任,又怎么可能重用外戚呢?
  她所想的第三个人,就是鱼禾的叔父鱼敖。
  鱼敖是为鱼禾的母亲和弟弟拼过命的人,他绝对能帮鱼禾盯紧谢禄。
  可她猜倒鱼禾一定不会同意,所以没将这个人选说出来。
  至于鱼禾为何不同意,她也能猜倒几分。
  用鱼禾的话说,他的两位叔父,虽说读过书,但才能仅仅只能充任小官小吏,难堪大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