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 >

第293章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第293章

小说: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一个简单的坟丘,且并没有立碑。
  唐太宗李世民胯下的宝马,那不仅有坟丘,亦有雕塑,就放在李世民陵墓之中,陪着李世民一起名垂青史。
  在为马儿举行过了短暂的葬礼过后,马援再次加入到了庆功会当中,一庆祝就是三日。
  鱼禾对这些有功的将士也很大方,酒肉管够,敞开了吃,吃不完还允许往家里带。
  就是鱼禾并没有陪着他们待三日。
  因为在第一日晚上,铫期就迫不及待的凑到鱼禾面前,说起了筹建新军的事情。
  对于筹建新军,分担长沙郡、武陵郡两个安置流民的县的压力,以及张休和刘俊御边的压力,鱼禾很感兴趣。
  他在很早以前就有这个想法。
  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领兵人选,所以一直放在哪儿。
  对于兵马的要求,鱼禾一向苛刻。
  鱼禾秉持着宁缺毋滥的想法,宁愿不立新军,也坚决不用百姓去充数。
  铫期和冯异那是经过历史考证的大将之才,纵然投了他,失去了许多历史上记载的机遇,一身的本领却依然在。
  他们主动请缨,要筹建新军,鱼禾自然选择了顺水推舟。
  当晚。
  鱼禾吩咐巴山将铫期请到了南平亭别院。
  二人坐在正堂内,秉烛夜谈。
  鱼禾亲自为铫期斟了一杯酒,铫期受宠若惊的接过。
  鱼禾又为自己斟了一杯,笑问,“你和冯异是怎么想的,跟我说说……”
  铫期端着酒杯,想抿一口,听到鱼禾问话,赶忙放下酒杯,拱手道:“臣和长沙尉的意思是,从两县的青壮中,精挑细选出一万人。
  经操练、筛选过后,留两卫兵马。”
  鱼禾愣了一下,“那就是不到五千人?”
  一卫的编制是两千四百三十人,两卫的编制就是四千八百六十人。
  跟左右虎贲卫的规模差不多。
  铫期点着头,忙道:“臣和长沙尉盘算过,两卫的兵马,刚刚好能帮张将军和刘将军防住南郡到江夏郡一线的江水。
  主公若是需要的话,亦能帮主公外出征战。
  而且两卫的兵马,所需的兵甲、粮草也不多。
  仅两个流民安置县的百姓,就更供应上。”
  鱼禾有些好笑的道:“你是怕筹建新军花钱太多,我会否决此事,所以才这么说的?”
  铫期迟疑了一下,苦笑着点点头。
  筹备新军可不是小事。
  他和冯异主动提出在长沙郡和武陵郡筹备新军,且数量有近五千人。
  需要耗费不少钱财。
  这并不是鱼禾的想法,鱼禾愿不愿意花这么大一笔钱筹备新军,是一个未知数。
  为了让鱼禾同意他们筹备新军,他们做了不少准备。
  其中一条就是尽可能的压缩了筹备新军所需的钱粮,以及新军兵马的人数,减少花费。
  鱼禾笑着道:“你倒是坦率,不藏着掖着,我很欣慰。”
  铫期坦诚的道:“在主公面前,臣不敢有半分隐瞒。”
  鱼禾点了点头,道:“你和冯异的想法不错。但你二人有点小逊我了。我正在征讨四方的时候,手下的兵马不仅要精,而且还要多。
  我之所以将作战的兵马控制在七八万以内,不是因为再多的话我养不起。
  而是因为手底下没有多少将帅之才。
  所以我即便将兵马扩充到了十万、二十万,又能如何?
  你也是懂兵之人,你应该明白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道理。
  无良将,就无良军。
  将士们上了战场,也只能当作披甲持刃的乱民用,根本算不上什么强军。
  这样的兵马碰上了强敌,不是死就是降。
  我待将士们和百姓们都不错,他们中间六七成人可能会跟强敌以死相拼。
  所以我盲目的将兵马的数量扩张上去,跟让他们去送死没区别。
  都是娘生的,他们能活,我为什么要送他们去死?
  我是那种为了自己的大业不择手段的人吗?
  还是说我是那种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不在乎别人性命的人?”
  铫期听到鱼禾这一席话,双眼贼亮,就像是遇到了知己一般,他急忙道:“主公自然不是那种为达目的就不在乎别人性命的人。
  相反,主公很在乎百姓们的性命,也很在乎将士们的性命。
  主公虽然不领兵,却将兵将看了个通透啊。
  臣佩服。”
  鱼禾摇头一笑,道:“什么叫将兵将看了个通透?要是真的将兵将看一个通透,我早就率军去杀敌了,又何必在这南平亭一窝就是两载。
  我啊,虽有谋略,却没有领兵作战的那个才能。
  所以嘛,我就在后面给你们搞一搞钱粮,搞一搞军备,让你们没有后顾之忧,可以踏踏实实的在外征战。”
  铫期一脸敬佩的道:“正是因为有主公帮将士们解决了所有后顾之忧,主公麾下的将士们才会奋勇杀敌,且无望而不利。”
  这是一句实话,而且还是大实话。
  古往今来,将士在外撕杀,缺军备、缺钱粮,那是常有的事情。
  即便是那些千古一帝麾下的兵马在外撕杀,依然会碰到这种情况。
  所以,鱼禾能帮将士们解决所有的后顾之忧,算是很了不起了。
  鱼禾瞥了铫期一眼,“吹捧的话就无需多说了,我不喜欢听人吹捧。你和冯异所请之事,我同意了。”
  铫期先是一愣,随后一脸狂喜,“多谢主公……多谢主公……”
  鱼禾抬手,制止了铫期道谢,道:“不过嘛,你们别那么小家子气。既然你们二人觉得你们能领兵,又敢问我要兵。
  那就应该胆子大一点。
  不到五千人够做什么?
  要筹备新军,就依照两万人的规模来。
  待到你们招募好新军,一应钱粮,一文也不会短缺。
  军名嘛,就以寿山为号,你以为如何?”
  寿山取自于衡山,衡山又叫南岳、寿岳、南山。
  叫南岳的话,有点不合适。
  另外两支已经建成的五岳山军很有可能会吵着嚷着改名为西岳、中岳。
  叫南山的话,也不合适。
  因为鱼禾麾下已经有一支南山军了。
  所以鱼禾就取了一个寿字,称之为寿山军。
  铫期听到鱼禾的话,惊的是目瞪口呆。
  他和冯异只是问鱼禾要一瓶水而已,就这还忐忑不安,生怕鱼禾不给,又或者给他们一勺水。
  但没料到鱼禾如此大方,也如此新任他们,居然给了他们一桶水。
  鱼禾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铫期惊愕之余,忙道:“臣惶恐……”
  鱼禾失笑道:“有什么好惶恐的?”
  铫期急忙道:“臣和长沙尉资历尚浅,主公就委以重任,如今更是以一军所托,臣和长沙尉担忧会辜负主公的厚爱。”
  鱼禾盯着铫期,笑呵呵的问,“你是对自己和冯异的才能有所怀疑,还是觉得我养不起一支两万人的兵马?”
  铫期谦逊归谦逊,但是在才能方面,他绝对不可能认怂。
  铫期果断道:“臣和长沙尉的才能,绝对不输于人。主公别说养一支两万人的兵马了,就是一支二十万人的兵马,主公也养得起。”
  开玩笑,马援才刚刚给鱼禾送了一大批金银珠宝。
  谁敢怀疑鱼禾养不起两万兵马?
  鱼禾笑着道:“即使如此,你还有什么好担忧的?我信得过你们,你们好生操练兵马,往后上了战场,让人们看一看你们的才能,知道你们对得起我的信任,那就足够了。”
  铫期听到这话,沉吟了一下,也不再矫情,当即道:“臣和长沙尉一定不会辜负主公的厚望。”
  鱼禾点了点头,道:“有些丑话,我得说在前头。我手底下军中的官职和地方上的官职是分开的。
  一旦你和冯异组建的寿山军正式成军,你们在地方上担任的官职,就必须卸下。
  我会重新赋予你们军中的官职。”
  铫期一脸错愕。
  在这个时代,军政是不分家的。
  很多人担任着军中武官的同时,也担任着地方上的文官。
  大部分的封疆大吏更是军政一把抓。
  鱼禾将军政分开,有点不符合时代的常理。
  但铫期略微思量了一下,大致明白了鱼禾为何会这么做。
  有道是乱世当用重典,军政不分家的话,许多掌兵的人会频频调动兵马出入地方,会影响地方的安定。
  此外,一些军政一把抓的人,也容易把持地方,听调不听宣。
  甚至将地方当成自己的私有产物,将鱼禾这个主公排除在外。
  亦或者揭竿而起,反了鱼禾,自立为王。
  鱼禾能有此顾虑,并且想出解决之法,铫期倒是能理解。
  其实鱼禾此法,有点改革的意思。
  但他在乱世之中打造了一片净土,他就有资格在这片土地上订立自己的规则。


第481章 玄山军!四海王?!
  不会有人像是反对王莽似的反对他,因为他虽然触及到了一些人的利益,但是这些人离开他,去找别人,肯定没有待在他身边过的好。
  毕竟,眼下所有的造反势力中,他的地盘最大、势力最大、最安定、也最有明主之姿。
  其他的不是在杀人放火,就是在烧杀抢掠。
  完全没办法比。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成功,全部都是同行衬托的。
  同行是一群猪,你哪怕是个傻子,也会成功。
  铫期能理解鱼禾的做法,自然顺着鱼禾的话说,“臣和长沙尉若是一心投入到军中,恐怕也没时间料理地方上的政务,与其尸位素餐,还不如让位给别人。
  主公要做大事,臣等不能拖了主公的后腿。”
  虽说鱼禾回头会赋予他们军权,掠夺他们政权。
  但鱼禾给的够多,也够大气,没让他和冯异受委屈。
  鱼禾收回他们一部分权力,他们也不会有怨言。
  鱼禾很满意铫期这番话,点着头笑道:“你能这么想,那就再好不过了。”
  铫期拱手道:“为主公分忧,是臣的本分。”
  鱼禾‘嗯’了一声,道:“那随后寿山军就交给你和冯异去操持了,待你们招募、操练好兵马,我会让左右虎贲卫退出江陵渡和江夏渡,将其一线的边陲都交给你们寿山军统管。”
  铫期郑重的道:“臣和长沙尉一定会帮主公牢牢的守住江水。”
  鱼禾又跟铫期聊了一会儿,给了一些筹备新军的建议,也提出了一些自己对兵马方面的要求,然后写了一份准许铫期和冯异筹建寿山军的文书,交给了铫期。
  铫期拿到了文书以后,就没撒手,一直稳稳的攥着。
  次日一早,铫期就迫不及待的拿着文书返回了武陵郡。
  铫期走后,又过了一日。
  马援的庆功会才圆满落幕。
  鱼禾将调任地方的将士们,一股脑的塞到了扫盲班,让郡中的一位老孝廉出任他们的先生,教他们识字,又请了不少书吏,给他们传授地方上一些为官所需经验。
  为了避免这群从战场上下来的杀才殴打先生和书吏,鱼禾带着马援,亲自在扫盲班坐镇了足足一旬。
  偶尔也会亲自上场,给他们讲课。
  一旬过后,将士们在关小黑屋等一系列邪恶的手段惩罚下,终于变乖了。
  鱼禾也放心的将他们交给了先生和书吏。
  马援也清闲了下来。
  鱼禾对马援的职位做了一定的调整。
  马援此前充任的是北山军主将,北山军移交给杨丘以后,马援就成了孤身。
  马援率领东山军征讨南越和哀牢的时候,只是临时充任东山军主将,战事结束以后,又还给了庄乔。
  鱼禾准备让马援借用交州的合浦、郁林、苍梧、南海四军的青壮,再筹备一支新军,取名为玄山军。
  玄山二字源于北岳恒山,恒山又有玄岳的称呼。
  所以鱼禾为新军取名为玄山。
  马援在听到玄山军的军名,以及鱼禾让自己招募青壮的地方以后,沉吟着看向鱼禾,“主公是要谋扬州?”
  鱼禾伸了个懒腰,背靠着南平亭别院后院的一棵歪脖子树,端起了酒杯,一边品酒,一边笑问,“何以见得?”
  马援认真的道:“从去岁,到今岁,主公先后筹备了四支兵马,除了太华军镇守平夷外,剩下的三支兵马都在扬州边上。再加上一支屯驻在桂阳郡的西山军,足足有六万兵马。
  六万兵马,足以征讨已经被祸害的不成样子的扬州了。”
  太师公王匡和甄邯二人在征讨扬州期间,没少在扬州为祸。
  即便是没有被战事波及的豫州,因为二人曾经驻足过,也被刮了一层地皮。
  太师公王匡虽然被召回了长安城,可甄邯那个家伙仍在扬州。
  甄邯那个家伙也不是省油的灯。
  虽然他没有太师公王匡那种背景,可以在扬州肆意妄为。
  但他在扬州也没少折腾。
  他在拿下了豫章、会稽两郡以后,就将扬州的郡望集中在一起,来了一次大拍卖。
  拍卖啥呢?
  拍卖扬州各大尹、各官、各吏的私产,以及此前侵占的一些田产、屋舍、私属。
  甄邯是拿刀架在扬州郡望脖子上,逼人家出高价购买这些东西的。
  所以扬州的君望被他狠狠的搜刮了一波。
  百姓们他也没放过。
  他向王莽上书,说扬州诸事已定,他有闲暇,可以配合青州的景尚、豫州的梁方梁林两兄弟,对衮州和徐州境内的赤眉军展开三面夹击。
  以他们四人之力,十数万兵马,征讨一股乱贼,必定手到擒来。
  王莽觉得此事可行,就采纳了甄邯的建议,让他和景尚三人一起征讨赤眉。
  甄邯在出兵之前,又向王莽上书,说此前征讨扬州的将士还没赏赐,如今征讨赤眉也没有足够的粮草,请求王莽调配。
  王莽也没多想,就让他将扬州的税赋收上来,一部分赏赐给将士们,一部分充作粮草。
  甄邯得到了王莽授权以后,也不急着去徐州征讨赤眉,反而不紧不慢的在扬州征收起了税赋。
  扬州百姓被兵灾祸祸了一番,又被各郡大尹搜刮了一番,早就两手空空。
  甄邯问他们要钱粮,他们那里拿的出来。
  于是乎,甄邯就动刀子了。
  扬州百姓迫不得已,也反了。
  一个月时间内,扬州出现了上百股反贼。
  一部分给自己取了匪号,占山为王。
  一部分高呼着‘赤眉帅救我’的口号,响应徐州的赤眉军起义。
  还有一部分臭不要脸的,扯着虎皮做大衣,自称是什么‘四海王’的手下,在扬州境内横行霸道。
  据说混得还不错。
  扬州如今已经乱成一团,以马援为首,铫期、冯异、马员为辅,率六万兵马征讨扬州的话,应该没什么意外。
  鱼禾早就有一统江水以南的心思,如今又将一部分兵力部署在扬州边上。
  马援能猜测到这一点,鱼禾并不意外。
  鱼禾点着头笑道:“我确实准备对扬州用兵。如今江水以南的诸州,我们已经拿到一大半。拿下扬州,整个江水以南就尽数归我了。
  到时候我们以江水为屏,进可北上,退亦可自守……”
  后面的话,鱼禾没有继续说下去。
  但马援已经猜倒了。
  ‘进可攻,退可守’的情况下,鱼禾就稳稳的占据了半个天下。
  随后逐鹿,鱼禾便能处处占尽优势。
  夺取天下的希望很大。
  马援拱手道:“主公既然有心征讨扬州,臣自然愿意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鱼禾点着头道:“待你麾下的玄山军筹备完善以后,便是我们兵进扬州之时。”
  马援起身,认真的道:“臣定不辱使命。”
  鱼禾欣慰的点了点头,又赞许了马援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