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 >

第275章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第275章

小说: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师公刘秀有了这个想法以后,立马开始着急心腹,密谋刺杀王莽。
  为了在王莽遇刺后,能快速的掌控朝野的局势,国师公刘秀特地选了割冬小麦的时候搞出的祭天典礼上。
  国师公刘秀要当着百官的面刺杀王莽,然后在百官人心惶惶的时候,他再出面,以国师的身份主持大局,然后一步一步的架空王氏的那群人,彻底掌控朝野上下的权势,在取而代之。
  国师公刘秀将一切都谋划的很妥当,只不过他不知道,王莽早在他拿到章服的那一刻,就知道有人送了一套章服给他。
  虽说王莽手底下的绣衣执法很腐败,各地的绣衣执法几乎都成了搜刮民脂民膏的恶吏,但常安城里的绣衣执法还是很能干的。
  国师公刘秀在被禁足以后,王莽就派人一直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所以有人送国师公刘秀一套章服,根本瞒不过王莽。
  王莽之所以没有什么动作,就是在等,等着分辨国师公刘秀是忠是奸,等着国师公刘秀亲自将章服送到他面前,向他请罪。
  若是国师公刘秀真的将章服送到他面前,向他请罪,那他就会彻底打消疑虑,再次重用国师公刘秀。
  可王莽越等越失望,国师公刘秀不仅没将章服献到他面前请罪,反而还私底下密谋要刺杀他。
  王莽失望、愤怒、歇斯底里。
  在他看来,国师公刘秀应该是他最坚实的盟友,是一个能跟他一起创造堪比上古圣贤治世功绩的人。
  可如今这个盟友背叛了,还企图杀死他。
  王莽心中的愤怒有多胜,可想而知。
  王莽也第一次对自己治理天下的各种理念产生了怀疑。
  但他并没有自我检讨,反而将所有的心思用在了对付国师公刘秀。
  祭天的那天。
  王莽穿戴着章服,在百官簇拥下,登上了祭台。
  为了引出国师公刘秀的刺杀,他还特地解除了国师公刘秀的禁足令,让国师公刘秀陪他一起祭天。
  在王莽登上祭台的那一刻起。
  守卫在祭台四周的侍卫们突然暴起,王莽正要下令让藏在暗处的侍卫和绣衣执法们拿人。
  却没料到,国师公刘秀果断挡在了王莽面前,大喝了一声‘你们这些乱臣贼子,终于出来了’。
  王莽一下子就懵了。
  国师公刘秀却快速的招呼其他侍卫,杀了那几个行刺的侍卫。
  随后更是当着百官的面,将有人送他一套章服的事情和盘托出,直言他藏着章服是为了引出背后隐藏的人。
  然后再向王莽请罪。
  王莽一下子感动的不要不要的,心里大叫着自己错怪了刘秀。
  然后挽着国师公刘秀的臂膀,让其跟自己共乘一车,一起赶往了未央宫。
  一对cp,似乎又回到了最初那段甜蜜的日子。
  但是在入未央宫大门的时候。
  国师公刘秀借故下了王莽的车驾。
  王莽乘车刚到了城门下,一块巨石就从城头上滚落,砸中了王莽的车架。
  王莽并没有被砸中,但车架的残骸刺中了王莽的胳膊、大腿,王莽也被震的吐血不止。
  国师公刘秀二话不说,领着人就杀向王莽。
  还好王莽多做了一手准备,关键时候孙建率人杀出,救了王莽一命。
  国师公刘秀被迫退走。
  随后国师公刘秀一边逃,一边宣扬王莽已死,汉室当重立。
  王莽回到宫里以后,也下令缉拿国师公刘秀归案,死活不论。
  一时间,常安城内人心惶惶。
  一些对莽新不满的人,趁机开始作乱。
  一些心怀汉室,或者跟国师公刘秀交好的臣属,跑去追随国师公刘秀。
  常安城外各地的百姓听闻‘王莽遇刺身死’的消息以后,也纷纷开始起兵反新。
  王莽一边养伤,一边派人去找太子王临出面监国,主持大局。
  王莽身边的人跑到太子宫,刚好撞见了王临跟王莽的贴身女官原碧私通(史实,非杜撰)。
  王莽的人大惊失措,要逃。
  王临追上去将人给宰了。
  为了避免王莽查出此事,宰了他,王临决定先下手为强。
  他召集了数百太子宫的侍卫,借着奉旨监国的名义,轻而易举就入了未央宫。
  一到未央宫内,他就露出了獠牙,开始杀人夺位。
  孙建率领宫里的侍卫奋勇抵抗,但因为年迈,力竭而死。
  王临的侍卫们也被消耗的七七八八。
  王莽趁机出面,以宦官为卒,拿下了王临。
  在了解了王临跟自己的贴身女官原碧私通,事情败露以后就开始暴起伤人,谋朝篡位。王莽就毫不犹豫的下手剁了自己儿子。
  然后下旨让常安城内所有的皇亲国戚赶往地方坐镇,包括他的另一个儿子王兴在内。
  在皇亲国戚们离开了常安城以后,王莽又下旨召王匡放下手头上的战事,速速还朝。
  王临这么一闹,倒是给国师公刘秀创造了机会,让国师公刘秀逃出了常安城,逃往了陇西。
  南平亭。
  别院内。
  阴丽华看完了常安城传递过来的文书以后,震惊道:“子弑父,父杀子,皇室都这般残酷吗?全无孝悌之义?!”
  鱼禾也一脸震惊,他完全没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王临还真是……大孝子……王莽也是个亲爹啊……”
  王临给王莽戴了绿帽子,还想宰了王莽,真的是孝顺的厉害。
  不过鱼禾也能理解王临的做法,因为王莽杀儿子,那是真的不手软。
  王临的三个兄长中,除了新迁王王安是病故的外,剩下的两个,皆是被王莽所杀。
  长兄王宇,受吕宽之狱牵连,被王莽诛杀。
  二兄王获因为杀了一个婢女,被王莽勒令自杀。
  他给王莽戴了绿帽子,以王莽的秉性,还能放过他?
  还不如先下手为强呢。
  只要宰了王莽,他不仅能拜托性命之忧,还能取而代之,成为万万人之上的至尊。
  王莽的做法,鱼禾就不能理解。
  那杀儿子就跟玩似的,没事就杀一个,没事就杀一个,一点儿也不知道手软。
  也不知道这些儿子是他养着玩的,还是……不是亲生的?


第452章 双喜临门?!
  若不是亲生的,王莽杀着玩,那倒是能理解。
  若是亲生的,王莽杀着玩,那也太过了吧?
  阴丽华难以置信的瞪大眼,“王临他弑父,你还觉得他孝?”
  鱼禾瞥了阴丽华一眼,没好气的道:“你没听出我是反讽吗?”
  “哼……”
  阴丽华轻哼了一声,皱了皱鼻子,罕见的流露出一副小女儿姿态。
  不过鱼禾无暇欣赏。
  “这大新皇室,还真是让人一言难尽……”
  鱼禾一脸感慨。
  阴丽华皱起眉头道:“若皇室皆是这般,皆要抛情舍义,那做皇帝、做皇族,还有什么意义?”
  鱼禾看着阴丽华,感叹道:“意义大了,权势、富贵荣华,比情义更迷人。”
  阴丽华忍不住道:“人若失去了情义,那跟禽兽有什么分别?权势再大,富贵再高,又有何意义?”
  鱼禾失笑道:“所以啊,皇帝们都不愿意做人,他们自称是什么赤蛇的儿子、上苍之子、真龙之子之类的。”
  阴丽华有些不乐意的道:“那他娘算什么?”
  “哈哈哈……”
  鱼禾哈哈大笑,“对啊,那他娘算什么?”
  阴丽华听出了鱼禾语气中的调侃,她盯着鱼禾道:“就没有办法解决此事吗?皇帝是天下人之首,所作所行,被天下人奉为表率,若是皇帝皆没有情义,那天底下的人岂不是也会跟着失去情义?
  到时候我们该自称禽兽呢?还是自称为人?”
  鱼禾一愣,脸上的笑意一敛,沉吟着不说话。
  要说有没有办法解决此事,那自然是有的。
  但在这个时代却不适用。
  所以他即便告诉了阴丽华方法,也等于没说。
  而且,即便是解决了此事,也不代表天下人就能重情义而轻权利。
  权利能促使社会进步,也容易使人沉迷。
  权利当道,情义就显得脆弱不堪。
  阴丽华见鱼禾不说话,有点失望的道:“没有吗?”
  鱼禾依旧沉默。
  阴丽华又道:“那书中描述的上古圣人治理的天下,是不是以后就再也不会出现了?”
  鱼禾终于开口了,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是也不是……”
  阴丽华皱眉,“何意?”
  鱼禾脸上重新浮起了一丝笑容,道:“这天下只会越变越好。”
  阴丽华愣了一下,忙道:“你是说,以后还会出现书中描述的上古圣人治理的天下的模样?”
  这话就有点绕口,但意思鱼禾听明白了。
  鱼禾笑着道:“我是说,上古圣人治理的天下,谁也没见过。到底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书中所述的,不是传闻,就是传言。尚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上古圣人治理的天下真的就太平祥和。”
  鱼禾对古人推崇的上古圣人治理的天下,真的一点儿也不感冒。
  古人动不动就拿尧舜禹汤治理的天下说事,说他们治理的天下好的不得了。
  但鱼禾却不以为然。
  开玩笑,奴隶制度一直到王莽手里才开始着手废除,人口买卖到了宋朝才被禁止、诸天神佛直到开国才被打破。
  在奴隶制制度盛行、人口买卖大行其道,遇事求神问卜、权贵死了要用大批活人殉葬的时代,天下能好到哪儿去?
  什么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不愁吃不愁穿、知礼守礼,只怕是后世著书立说者的想象,一个美好的期许。
  当然了,如果又史前文明的话,那就另当别论。
  阴丽华惊恐的瞪大眼,“你怀疑书中所说的圣人治下的太平盛世,根本不存在?”
  鱼禾笑问,“遇事求神问卜,贵族死了以活人殉葬,奴隶可以随意打杀,你告诉我,这算什么太平盛世?
  即便太平,即便盛世,那也是建立在无数皑皑白骨之上的。”
  阴丽华彻底被惊的说不出话了。
  因为从没有人这么去想,也没有人去质疑上古圣贤。
  一是不敢跟世俗作对,去诋毁上古圣贤。
  二是找不到佐证证明上古圣贤治下的太平盛世到底是真是假。
  没有佐证,就出去指责天底下人的共识,那不是等着天底下的人共击之吗?
  阴丽华很想驳斥鱼禾,但她仔细想了想,发现,鱼禾说的话竟然有那么几分道理。
  “书……书中难道也有错?”
  鱼禾盯着阴丽华问,“书是谁写的?”
  阴丽华愣了一下,“人!”
  鱼禾又问,“那你有没有见过不犯错的人?”
  阴丽华又愣了一下,仔细思量了一下,微微摇头。
  人无完人,即便是那些名宿大儒、谦谦君子,也有犯错的时候,也有不足的地方,也有不懂的知识。
  鱼禾呵呵笑道:“书是人写的,人既然会犯错,那为何写的书里就没有错误呢?”
  阴丽华彻底愣在了原地。
  鱼禾语重心长的道:“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中所写的是一回事,自己的体悟又是另一回事。这也是每一篇圣贤著作,都有不同的批注也解释的原因。
  聪明人读书,看到书中不足,却不明言,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而是他们学人家的学问,要对人家保持一份敬意,不然容易被说成欺师灭祖。
  蠢人读书,才会将书里的一切当作至理名言。”
  阴丽华愣愣的盯着鱼禾。
  我这是被骂蠢货了吗?
  鱼禾还准备向阴丽华说到两句,就看到巴山憨头憨脑的进了正堂。
  鱼禾赶忙向阴丽华交代了一句,“行了,别想此事了。想再多也没用。你得去体悟,去观察,才能印证书中所学。
  王莽既然召回了王匡,那甄邯即便是拿下了扬州,短时间内也不敢向我们出手。
  我们暂时可以收回目光了。”
  阴丽华回神,应答了一声,然后看着鱼禾的目光变得奇怪了许多。
  她觉得跟鱼禾在一起待久了,三观在快速崩塌,又在快速重建。
  “主公!”
  巴山入了正堂,瓮声瓮气的问候。
  鱼禾笑问,“何事?难道是要跟厨娘成婚了?找我帮你准备成婚用的东西?”
  巴山慌忙摆手,“俺没有,俺没有……”
  鱼禾笑眯眯的道:“听说你都跟厨娘住在一起了,你还不打算跟人成婚,难道你准备始乱终弃?”
  巴山更慌了,瞪着眼珠子辩解道:“俺没有跟厨娘住一起,俺就是经常去找她做吃的。她被俺烦的不行,干脆让俺住在她边上,俺想吃什么了,跟她提前说一声就行。”
  厨娘也不知道是为了图方便,还是图巴山。
  反正巴山是图方便,图了吃。
  鱼禾见再调笑下去,巴山就要急了,便不再逗他,“到底何事?”
  巴山如释重负的道:“鱼统领那边传来了消息,说那马况和马员并不愿意为主公所用。”
  鱼禾心中毫无波澜,这种结果在他的意料之中。
  “既然不愿意为我所用,那就算了。可能我们的缘分还没到吧。扬州的危机已经解除,绿林军和公孙述就算一起南下,也奈何不了我们。”
  鱼禾淡然笑道。
  巴山又道:“鱼统领还说,那马况和马员虽然不愿意为主公所用,但却向主公举荐了一位良才……”
  说到此处,巴山挠了挠头,仔细回忆了一下,有些不确定的道:“说是叫什么铫(yáo)期,以至孝之名闻名乡里,他阿耶还做过大官。”
  鱼禾一愣,忙道:“谁?!”
  巴山也愣了一下,不确定的道:“应该就是叫铫期。”
  鱼禾急忙问,“他爹可是上一任桂阳郡太守?!”
  巴山认真的思量了一下,点着头道:“他阿耶好像就是上一任桂阳郡太守。”
  鱼禾咧嘴笑了,这还真是意外收获啊。
  没想到自己抱着有枣没枣打两杆子的心思敲了一下马况和马员,居然收获了一位云台二十八。
  而且还是一位品性极佳的云台二十八。
  铫期此人以忠孝闻名,在云台二十八中虽然没有邓禹、贾复、冯异等人名气大,也没有他们功劳大。
  但此人一生追随汉光武刘秀,忠心耿耿,没有半点异心,也因此被汉光武追谥忠侯。
  得此人相助,鱼禾手下又多了一位大将。
  更重要的是,此人一旦投入鱼禾麾下,鱼禾就能让他代替阴识去坐镇灵关道,将阴识解放出来去厮杀。
  “人在何处?!”
  鱼禾急忙追问。
  巴山愣了一下,挠着头道:“说是去了颖川郡的郡治阳翟,邀请一位义士一起投奔主公。”
  鱼禾愣了一下,嘀咕道:“颖川郡?阳翟?”
  鱼禾缓缓瞪起眼,愕然道:“不会吧……不会吧……”
  鱼禾若是没有记错,新末乱世中,有一位云台二十八就在阳翟出任颖川郡掾。
  刘伯升和汉光武刘秀起兵以后,被汉光武刘秀所俘,追随了汉光武刘秀。
  随后就向刘秀保举了铫期。
  也就是说,铫期和这位云台二十八之间有可能认识。
  即便不认识,那也神交已久。
  若是巴山口中的义士是这位云台二十八的话,那他就赚大了啊。
  堪称双喜临门,如虎添翼啊。
  马氏兄弟真的是他的肱骨啊。
  不仅能帮他打仗,还能帮他教书育人、治理地方,还能帮他挖掘人才啊。


第453章 借道南阳郡
  鱼禾一边思量,一边吩咐阴丽华,“你派人去一趟江夏渡,告诉刘俊和相魁,随时准备接应铫期。”
  阴丽华若有所思的问,“那要是有人阻拦呢?”
  鱼禾眯起眼,冷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