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昏君-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众人稍适安静,张承业冲众人一抱拳:“金当家,老夫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人群立刻安静了下来,金大彪一伸手:“监军使有什么话但讲无妨。”
“诸位,”张承业又是一抱拳:“诸位都是英雄好汉!这天下官员个个贪赃枉法这也没错,藩王欺压鱼肉百姓也是众所周知。”
“好!”众人大声喝彩,张承业这番话实在是说到众人心坎里去了。
可张承业话锋一转:“然我大唐太宗贞观盛世,吏政清明,百姓安居,这又是为何?”
此言一出,众人立刻安静了下来。许多人面面相觑,贞观盛世是什么东西?听都没听说过。
只有一些读过书识字的人都在暗自叹息,金大彪上过几年私塾,他是识的字的:“监军使,太宗乃是圣君,自然百姓拥戴,官吏不敢徇私。”
“哈哈!”张承业花白胡子一翘,拍着桌子站了起来。
好吧,作为一个太监,张承业是没有胡子的。他猛地站起,语气激动起来:“金大当家的说得好!就因为太宗是明君,懂得君为轻,民为重的道理!”
这些响马很多都是目不识丁,他们根本就听不明白,有人叫了起来:“监军使有什么话就直说吧,俺们都是粗人,听不懂这些弯弯绕。可俺们都相信监军使您,您想说啥俺们就跟着干!”
“对,跟着干!”很多人附和起来。
张承业感激的四下一抱拳:“承蒙各位好汉厚爱,那老夫便实话实说了。各位若是信得过我张承业,不如随我下山,投奔朝廷为国效力!”
安静了,此言一出,有人惊讶、有人鄙夷、有人不知所措。
官府,历来都是这些响马深恶痛绝的东西。老子恨不得一个个将那些狗官的头拧下来,诏安,门都没有。
三当家刀疤脸山猫满脸怒容的站出来:“俺一家老小都是被县令活活逼死,要俺下山,绝无可能!”
“对,老子死也不下山!”很多人都是被逼落草,他们纷纷应和。
金大彪摆手让众人安静下来,他对张承业不敢失了敬意:“监军使,非是我等不愿下山,实乃朝廷无道。在这山上无拘无束,何等逍遥自在,监军使美意,我等心领了。”
张承业道:“大当家与诸位心情老夫非常理解,你们是怕下了山依旧会受那些狗官欺凌。刚才大当家说太宗乃是圣君,那我就告诉你们,当今天子英明神武,传闻乃是太宗转世。当今天子就是圣君,各位若肯下山定可大展宏图。”
众人窃窃,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金大彪也是一样,来这里的人都是被逼无奈,官府多黑暗,藩王多凶残他们都是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众人虽然敬重张承业,但仅凭他几句话怕还是无人肯愿意。
“监军使,你不可被人骗了,这当官的那有几个好东西。皇帝老儿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这上梁不正下梁歪,不然皇帝为什么不去惩治那些狗官?”
“就是,这些藩王肆意屠戮百姓,也没见天子管过。”
张承业也看出这些人的顾及,他端起酒碗大声道:“大家可曾听说那逆贼朱温已被陛下擒拿,不瞒诸位,我就是听说此事才回京面圣。当今天子励精图治,重用贤臣,我张承业以我人品保证,各位若肯为朝廷尽力,朝廷绝不会亏待各位。你们在在山上确实逍遥快活,可你们难道想一辈子做个响马吗?你们不为自己想想,不为子孙后代想想吗。这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各位自己想想吧,大当家的,你若肯下山,我可在陛下面前保举你们建功立业,也算是为子孙后代留条光明正路,为国效力他日名垂青史自不在话下。”
众人沉默了,没有人天生愿意当土匪。就算他们再怎么劫富济贫替天行道,这名声也不好听。若下山当真能混个一官半职,子孙后代也可以堂堂正正做个人了。
旁边二当家步征尘凑过去:“大哥,京城之事我下山时倒也听说过。那朱温倒行逆施,被天子擒获,看来这天子当非等闲。依我看此事可行,咱们先下山看看,若是朝廷待咱不公,大不了拉起兄弟再回山上便是。”
那些响马中有些有识之士也都开始动摇,若当今天子当真英明,下山倒是可行。
金大彪显然也被说动了,他沉吟了一下:“监军使,要我们下山也可,我的队伍朝廷不能给拆散了。”
“对,我们还是听大哥的。只要大哥还是我们的老大,下山就下山!”许多山匪也同意,但也有人沉默不语。
张承业举起酒碗以敬四方:“好,那我明日启程回京面圣,将此事告知陛下。若诸位肯归顺朝廷,自有官员前来搬旨。”
“好!”众山匪举杯齐饮,一时之间山上热闹非凡。
二当家山猫满脸不悦,他坐在桌子旁喝着闷酒,显然他并不想被诏安。
诏安,自古就是朝廷对付反抗者的手段之一。
其实张承业对李柷并不太了解,可他相信,即使这皇帝平庸碌碌。以自己老脸也能说服陛下将这些山匪诏安,毕竟这对朝廷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ps:感谢自爆弓阿拉什打赏的舵主,这是这本书收到的第一个舵主,非常感谢。
第一百零九章 霸气侧漏
广王府,
朱友能围着他爹屁股后面:“老爹,三百顷土地,孩儿要用。”
毕竟是皇帝,种地这事,李柷不好出面,只好以朱友能的名义来搞。
而朱友能又不能跟他老爹直说这是皇帝要租地,这样传出去堂堂一个帝王国事不够你处理的,你还想种地,御史必然弹劾之。
大唐的谏臣丝毫不亚于明朝士大夫,看看魏征就知道。你真是个昏君也就罢了,你越是圣明,文官们越会以死相谏。
因为文官们知道,贤明的皇帝会顾及自己的名声不会对他们怎么样。皇帝但凡犯了一点小错,他们必定群起而攻之。
像独孤损、崔远之流,都不是省油的灯。
其实李柷也知道,这些清流们是为了大唐江山社稷好。自己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很容易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决断。只要有这些不怕死的谏臣,多少能防患于未然。
所以自己鼓捣农作物这事,他不想闹的动静太大,败家子朱友能是个最好的背锅侠。
“没有,三百顷,咱们家总共四百顷地,你要来干什么?”朱全昱是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是个什么货色,他要是肯种地,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老爹,我觉得自己不能在这么颓废下去了。”朱友能信誓旦旦的说。
朱全昱以为自己听错了:“你说什么?”
“我要上进,”朱友能拍了拍胸脯:“老爹你把这三百顷地给我,我去种地。”
朱全昱觉得大白天自己这是活见鬼了,这个败家子不去吃喝嫖赌,研究上种地了?
“你到底闹哪样?四百顷地,咱们是留着粮食给下人们的。让你拿去祸害,咱们府中这么多下人,你让他们吃什么?咱们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去啊。”
其实李柷只是租借二百顷,朱友能一听说皇帝肯给租金,找他老爹的时候立刻变成了三百顷。
“咱不是有食禄么,陛下可是下过敇书。广王食邑五千户食实封七百户,够咱们吃的了。”朱友能抓住了这个把柄。
朱全昱气不打一处来:“这连年打仗,这七百户能不能供得起还另说。遇上个灾年啥的,百姓自己尚且吃不饱,何来食邑给你!”
食邑七百户,意思就是朝廷划出七百户的土地,这七百户每年的赋税不交给国家,而是交给食邑者。
永泰元年五月,京兆尹第五琦奏请夏麦每十亩官税一亩,企图实行古代的十一税制,实际上是加重地税。
大历四年又先后有几次关于田亩征税的命令,五年三月的规定是京兆府夏税,上田亩税六升,下田亩税四升;秋税,上田亩税五升,下田亩税三升。
唐初: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老男、残疾受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亩;这些人如果为户主,每人受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三十亩。
很恐怖吧,一个男丁能分百亩土地。
别被这恐怖的数据吓倒,古代土地贫瘠,是需要轮播而耕。也就是说种一年歇两年,俗称养地。
而上等土地也不过亩产粟米二百斤左右,除去谷壳之类也就剩下百多斤,一般土地只能收成七八十斤粮食。
一家五口人,好的年景年收入不过七八百斤粮食。除去税租,勉强混个温饱。这还是好年景,灾年吃树皮草根是很正常的事。
广王府家大业大,平日下人开支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遇到灾年,租税收不上来,你还食邑个屁。
所以这些官员都有私田,像是朱全昱家有四百顷土地其实并不算多的。
朱友能沮丧着脸:“那好吧,老爹既然不肯让孩儿上进。那这地我也不种了,我看我还是去掷骰子斗蛐蛐儿去吧。就是前日给事中张大人的小儿子竟然跟我叫板,我这就找人去打断他的狗腿。少府监老刘家的二女婿见了我也不躲了,看来嚣张的很,等我见到他非得给他点颜色瞧瞧、还有赵御史他那个傻儿子竟然在大街上吐我唾沫,此仇不报非君子!”说着朱友能咬牙切齿。
朱全昱只气的双手发抖,他指着朱友能跳脚大骂:“你个不知死活的东西,天子宽仁,没治咱家的罪已经是烧高香了。你还敢给我出去惹事,现在不是你叔父的时候了,你还不知收敛,出了事谁保的了你!”
朱友能一脸委屈地:“就是这些王八蛋眼看咱家落魄了,就欺负到孩儿头上来了。孩儿本不想与他们一般见识,孩儿想上进去种地,可老爹你不肯啊。”
朱全昱气的一拍大腿坐在了凳子上:“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败家子,三百顷地你拿去祸祸去吧,快给我滚!”
朱友能满脸喜色,深深的一揖到地:“多谢老爹,孩儿定当洗心革面做个有出息的人。”
“滚!”朱全昱现在一秒钟也不想见到他。
“得嘞!”朱友能对老爹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打击完全是免疫的,一招手:“旺财、来福,走,跟本公子去量地。”
朱友能是不相信什么狗屁种地能发财的,可他相信李柷。李兄不会骗自己,而且有租金,何乐而不为。
所以旺财和来福拿着土地册子和量尺丈量土地的时候,朱友能比谁都认真。
量尺是用麻绳编织的,上面用白灰划上刻度。三百顷土地,朱友能足足丈量了大半个月。
……
今日是太后侍女阿虔出嫁的日子,何太后为这个侍女准备了许多金银首饰,可见对这个是侍女是多么的宠爱。
阿虔红着眼圈:“奴婢不能在侍奉太后了,还请太后多多保重凤体。阿秋,你替我多多照顾好太后。”
宫女阿秋同样红着眼圈点了点头:“放心吧,有我在,定会好好照顾好太后的。”
何太后心中也有万分不舍,她疼爱的抚摸着阿虔的头:“阿虔那,你嫁到潘府当好生侍奉你的夫君。记住你是积善宫里走出来的人,凡事不能丢了体统。你要时刻提醒你的夫君,忠君体国方为臣子本分,大唐不会忘记你们这些忠臣良将!”
何太后好生厉害,到现在还不忘施恩。阿虔是自己一手带大,自然忠于皇室。由她在枕边吹风,潘大愣怕是生是大唐的人死是大唐的鬼了。
阿虔含泪点了点头,在宫女陪伴下就往殿外走。
刚走到殿门口,何太后在背后叫住她:“记住,这积善宫就是你的娘家。你若是受了委屈,就来告诉哀家,本太后替你做主!”
虽是侍女,何太后把这俩宫女一直当亲生女儿般对待。霸气侧漏,一席话皇家威严暴露无遗。
阿虔回过身,跪下给何太后磕了个头。旁边两名宫女给她盖上红盖头,引着她步出了大殿。
何太后看着阿虔的背影,忍不住眼中噙着泪花,阿秋则伸袖擦了擦眼睛
第一百一十章 四时纂要
太后侍女出嫁,按照公主规格,这在大唐是前所未有之事。
一方面何太后宠爱这个侍女,主要还是因为皇室想拉拢臣子做出的一种手段。
何太后知道,虽然皇帝现在擒住了朱温,可并没有立即处斩他,甚至都没有给朱温定罪。
这里面有很多原因,首先朝廷现在控制的范围很小,仅辖洛阳周边几个州。葛从周、丁会、郭年达兵力都是有限,而朱温撒到各地防守周边藩镇的兵力还有十几万。
虽然朱温几个猪狗不如的儿子们暂时不敢轻举妄动,可一旦他们联合的话,京城还是岌岌可危。
何太后毕竟只是个女流,她能做的只有这些。对将领施以恩惠笼络人心,若不然她是万不会答应阿虔嫁给潘大愣的。
潘大愣乐开了花,他是个粗人,确切的说没对女人动过心。他不是没想过女人,他心中的女神是那种五大三粗,胸大屁股大能生养的女人。
对于那些扶风弱柳,刮阵风就能吹倒的女子潘大愣向来是嗤之以鼻的。他的思想是男人就应该娶五大三粗能挑水能劈柴的女人,只有娘炮才娶那些细腰高腿。
可爱情这东西由不得你选择,他见到阿虔第一眼的时候就完全改变了自己的审美观。阿虔就是那种身材娇小,细腰嫩肤的女人。
是自己以前最讨厌的那种类型,可第一眼见到她的时候,自己就王八看绿豆,对眼了。
现在他才知道以前自己的审美观是多么的扭曲,肤白貌美细腰高腿那才叫女人。自己纵横沙场这么多年,老天总算待自己不薄。
不对,贼老天算个屁。是天子待自己不薄,没有天子向太后求情,我潘大愣会走这狗屎运?没错,当今天子厚恩我潘大愣只有拿这条命去报答了。
潘大愣被封为神策军指挥使,其实就跟功夫里的火云邪神说过的那句话:都只是虚名而已。
神策军是唐朝中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原为西北的戍边军队。后进入京师成为唐王朝的最重要禁军,负责保卫京师和宿卫宫廷以及行征伐事,为唐廷直接控制的主要武装力量,是唐朝维持统治的最重要的军事支柱。从天宝十三载哥舒翰在磨环川设立开始计算,到天复三年被正式废除,一共经历了149年的历史。
现在的神策军早就没了,潘大愣挂这个封号不过是好听而已。
今天是他大喜之日,朝中三品以上的官员基本都来了,这倒是让他始料未及。
“恭喜潘将军,贺喜潘将军!”
“恭喜恭喜啊!”
群臣都是与何太后差不多的心思,朝廷好不容易摆脱藩王的控制。眼下最需要的就是这些将士能够保护京城安危,经过朱温时期,这些官员们深深的明白了一个道理。他们与皇帝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皇权衰微了,这些臣子们在藩王面前连条狗都不如。
如今这神策军指挥使潘大愣大婚,群臣纷纷来道喜,一时间潘府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官员们如今扬眉吐气了,许多同僚之间也许久没有联络,正好趁着这个机会互相叙叙旧。
潘大愣心中却想,这太后好大的面子。这些官员们何时瞧得起我潘大愣了,还不是奔着太后的面子来的。
唐朝婚礼与后世无甚不同,新娘凤冠霞帔,在两名宫女的搀扶下入了潘府洞房。来宾太多,府堂内,院子里都摆满了桌子。酒席一摆,胡吃海塞,各个大臣之间互相热情打着招呼。
“敇旨到!”
大喜之日怎地少了李柷的贺喜,潘大愣与新娘慌忙出来跪地迎旨,群臣伏地。
宣旨的是有为:“门下,大唐天子诏令。神策军指挥使潘大愣,忠勇有加、赤胆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