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昏君 >

第4章

大唐昏君-第4章

小说: 大唐昏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王对各位不薄,咱们做侍卫的,理应为梁王效忠。不管是谁,只要对梁王不利,咱们都应该如实告知梁王。大家都很清楚,背叛梁王的下场是什么吧?”张茂语气冰冷,下面的侍卫们吓得个个噤若寒蝉,朱温的残暴他们比谁都清楚。
    张茂指着一个瘦高个:“左大虎,你来说。你都听到了什么!”
    这侍卫叫左大虎,他吓得一个哆嗦:“侍,侍卫长,小、小的。。。”牙齿打颤,竟然吓得说不出话来。李柷质问蒋玄晖的话他们都听的一清二楚,人人惧怕梁王,这位枢密使蒋大人这些侍卫们也是不敢得罪。
    张茂大喝一声:“说!你若不如实回答,本官便将此事告知梁王,看梁王会怎么对付你!”
    这话极为奏效,左大虎慌忙躬身道:“小人在殿外听的远,不知陛下与蒋大人说些什么。不过陛下质问蒋大人的话小人都听的清清楚楚。”
    张茂要的就是这句话,于是嘴角带着一丝冷笑道:“哦,你倒说说,陛下与蒋大人说什么了、”
    左大虎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依旧恭恭敬敬的躬身道:“蒋大人说梁王此次剿贼未必能胜,说贼兵不好对付,还说什么梁王有什么不测群臣之中当属蒋大人为重。”
    完了,这些话所有人都听见了。仅此一条,蒋玄晖将死无葬身之地。以朱温多疑的个性,蒋玄晖的人生基本至此终结了。
    张茂冷冷的看着众人:“这些话你们都听见了?谁要是没有听见,我便将他的耳朵割下来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塞住了你的耳朵!”
    这些侍卫们哪敢说没听到,众人纷纷躬身道:“小的都听见了,蒋大人确实如此所言。”
    不过侍卫们都不是傻子,还是有人跳出来质问。质问的是赵二狗:“侍卫长,可这些话都是陛下质问蒋大人的。。。”
    还没等赵二狗说完,张茂便走到他跟前死死地盯着他。只看得赵二狗心中发毛,低下头将剩下的话咽了回去。
    “蒋大人若没说过此话,陛下如何会质问他?你们听到蒋大人反驳了吗!没有,我在里面听的清清楚楚,你这么说是质疑本官了!”
    赵二狗吓得慌忙道:“小人不敢。”
    张茂鼻孔哼出一声冷笑:“陛下厉声质问,蒋大人一时语塞,只好说是陛下挑拨蒋大人与梁王的关系。蒋大人还说了,他视梁王为父。大家都知道,蒋大人的父亲早就死了。他说视梁王为父,这不是诅咒梁王早点死吗!如此大言不惭的恶毒诅咒,到底是何居心!”说到这里张茂的语气严厉了起来。
    视梁王为父,这句话所有人是都听见了的。蒋玄晖本意是拍朱温的马屁,殊不知这时被张茂给曲解了。朱温若是知道蒋玄晖诅咒自己早死,怕立时会将蒋玄晖碎尸万段。
    蒋玄晖这句话本没有什么语病,他却不知张茂曾跟随过朱温。蒋玄晖与他父亲关系并不好,当时蒋玄晖跟随朱温征战的时候。蒋玄晖父亲病死,脸上没有半分悲戚之情。张茂亲耳听到朱温曾背后大骂其薄情,若是这句话传到朱温耳朵里,后果可想而知。
    侍卫们个个胆战心惊,这碗饭本就不好端,现在又闹出这么一出。这蒋玄晖也太过分了,仗着梁王器重竟然口无遮拦起来,看来这枢密使要倒霉了。
    “小人定会将今日之事如实禀告梁王,不敢有隐瞒。”侍卫们齐声答道。
    张茂满意的点了点头:“恩,这就对了。本官不是针对谁,咱们既然身负梁王重托,就应该对得起梁王。此时梁王归京之前,切记要保密。若是有人觉得自己活得不耐烦了,大可以到处张扬出去。记住,咱们做的事,至亲骨肉也不可泄露半句!”
    “小人明白!”侍卫们再次齐声答应。
    张茂在给部下训话,在无人察觉的黑暗中,李柷露出了一丝微笑。
    既然是蹦蹦跳系统,李柷蹦过也跳过,哭过也笑过。尝试了无数方法,那个在他脑海中出现过的蹦蹦跳系统再也没了声息。他一度怀疑,自己是是不是出现了幻觉,压根就不存在什么系统。
    各地藩王并起,互相争战杀伐,大唐实已名存实亡。其中属朱温势力最大,所以各地藩王们组成了联盟,共同抗击朱温。
    当然,他们得找个好听的理由。河东李克用、凤翔李茂贞、西川王建、襄阳赵匡凝等地方实力派组成了联盟,以兴复唐室讨伐朱温为名,倡议天下共伐之。
    说的好听,兴复大唐,实则是想取代朱温。这一点李柷没有丝毫办法他没有兵啊,哪怕一兵一卒都没有。
    整个京城都被朱温牢牢控制住了,朱友恭,本姓李,名彦威。此人拍的一手好马屁,成了做了朱温义子,赐名朱友恭,此人是杀死昭宗的刽子手之一。
    此时的朱友恭被封为左龙虎统军,六军马步都指挥使。作为朱温的义子,他一向投机取巧,善于钻营。
    此时的朱友恭坐在自己府上,幕僚范公豹献言:“将军,在下听闻河阳出了一个才子,叫莫龙先生。更有人传言得莫龙者得天下,将军若得此人,大事可成也。”

第八章 得莫龙者得天下
    莫龙先生,诸葛亮式的人物。躬耕于河阳,更有传闻他是诸葛亮转世。
    朱友恭又怎能不知,他押了口茶:“这莫龙先生我倒是也听说过,义父数次相邀均遭被拒,若能请的他出山,义父自然欣喜。可义父都那他没办法,咱们又能怎么样呢。”
    范公豹笑了笑,笑的有些阴险:“将军有所不知,在下与莫龙先生是故交,此事不妨交给在下。”
    朱友恭一听,端起的茶杯放了下来,又惊又喜的道:“原来范先生与那莫龙先生是故交,这太好了。我这便修书一封告诉义父,若是范先生能请的莫龙先生出山,定能助义父成就千秋霸业!”
    范公豹没有说话,只是躬身微微一笑。
    朱温与李克用部打完几场仗,双方各有胜负。刚刚罢兵休整,洛阳的信便到了。
    这朱温鹰视狼顾,身材魁梧面相凶狠。面由心生,难怪众人都怕他。
    此刻的朱温却在营帐内拍桌大笑:“哈哈哈,恭儿来信说他能请得莫龙先生出山辅佐本王。这要是事成了,咱大唐就不怕这些逆贼藩王们了。”
    旁边大将张归厚说道:“梁王,这莫龙先生素来孤傲。咱们数次派人去请他出山均遭拒绝,这此恭将军用的什么法子,能请来这尊大神。”
    张归厚的兄弟张归霸二人是一同归顺朱温的降将,这二人能征善战,深得朱温信任。
    张归霸也跟着站出来道:“这传言得莫龙先生者得天下,若是此人肯为梁王效命,实乃大幸。”
    朱温哈哈一笑:“这个嘛,恭儿信中可是信誓旦旦,保证能将莫龙先生请来。若是真能请得莫龙先生,这个比本王攻占十座城池。不,半壁江山的城池本王也不换啊哈哈”
    洛阳城,裴枢府邸。
    此时府内一处小屋内,裴枢正与一人窃窃私语,正是吏部侍郎孔林。
    “裴大人,本官想去一趟河阳镇。”孔林说道。
    裴枢皱了皱眉头:“你是说去请莫龙先生?”
    孔林点了点头:“这江湖中早有传闻,得莫龙者得天下。眼下我大唐危在旦夕,陛下虽有心励精图治,怎奈身边缺少能人志士。朝堂中那些臣子们你也看见了,他们个个为求自保,有的竟无耻的拍起梁王马屁,你我二人能力有限,我想去河阳试试。”
    “可你这一去,若是被梁王知道了,恐怕性命不保啊。”裴枢不无担忧的说道。
    孔林叹了口气:“食君之禄,每每深夜思起,我便觉得愧对列祖列宗,愧对大唐列位先皇啊。”
    裴枢摆了摆手:“别说了别说了,我又何尝不是。孔大人这话让老夫无地自容,无地自容啊。”
    孔林接着又道:“我这一去也未必凶险,你还记得陛下教过我们的么。表面上依附梁王,暗中辅佐陛下。”
    裴枢眼睛亮了一下:“你的意思是说?”
    孔林嘴角带着一丝微笑,他点了点头:“正是,若是莫龙先生肯出山。本官的意思是让他进驻梁王府,暗中助我们一臂之力。”
    裴枢一拍大腿,高兴的声音都大了些:“对对对,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若是莫龙先生肯出山。他与你我一样,假意归附梁王”
    “嘘!”孔林慌忙打断他:“小点声,当心隔墙有耳。”
    裴枢吃了一惊,左右四顾了一下,然后压低了声音:“正是正是,前日深夜入宫,我告诉你啊。大喜!没想到当今陛下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雄韬伟略,这点让老夫刮目相看啊。”
    孔林也跟着笑了笑:“是啊是啊,我也没想到陛下竟然如此聪慧。我大唐复兴有望,复兴有望啊。”说着竟流下泪来。
    是啊,自从黄巢起义,大唐辉煌不再。其实安史之乱之后,大唐就已经再走下坡路了。
    追思大唐曾经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那是何等的风光何等的荣耀。
    如今大唐实已名存实亡,历代帝王要么昏聩无能,要么懦弱平凡。
    唯独这李柷,没想到看起来他小小年纪年幼老实,其实却高瞻远瞩颇富智计。
    想到大唐曾经的辉煌,想到先皇们受到的各种无奈和绝望,眼下终于有了个让他们重新燃气希望的新君来,裴枢也忍不住跟着嚎啕大哭起来。
    二人哭了半响。孔林擦了擦眼泪:“若是能请得莫龙先生出山,我在梁王那里也定然会收到重用。只是据说这莫龙先生脾气古怪,梁王也曾派人数次请他都没有请动,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啊。”
    裴枢一拍桌子:“哼,眼下天下大乱,但凡有识之士都会尽己所能为天下黎民百姓献出自己一份力。若是莫龙先生不肯出山,多半也是沽名钓誉之徒。孔大人不妨直接告诉他,若不肯为天下百姓,你莫龙先生徒有虚名!”
    这点孔林深以为然,他重重的点了点头:“事不宜迟,我明早就备车出发。”说着便要起身告辞。
    送到门口的时候,裴枢突然想起一事:“慢着。”
    孔林愕然回头:“怎么?”
    裴枢一拍脑袋:“你还记不记得咱们入宫之时陛下跟咱们说过的话,凡事多用脑子,没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孔大人若是去河阳,不如先修书一封告诉梁王。”
    孔林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大喜:“此计大妙,今晚我便回去修书一封!”
    朱温坐在自己的营帐内,这次他有些匪夷所思。他看着桌子上的这封信,陷入了沉思之中。
    “梁王,为何事忧虑?”手下大将葛从周问道。
    这葛从周和张归厚张归霸俩兄弟同是黄巢手下将领,后齐归顺朱温,这三人皆是能征善战之将。
    朱温沉声道:“这就怪了,吏部尚书孔林这家伙竟然给本王来信。”
    张归厚兄弟俩互相对望一眼,张归厚问道:“不知这孔林来信何意?”
    朱温敲了敲桌子:“这厮向来瞧不起本王,我本想找个机会杀了他。他现在却来信说什么愿意诚心效忠本王,这信中用词极尽肉麻。本王总觉得那里不大对劲,莫非京城出了什么事?”
    旁边张归霸笑了笑:“梁王多虑了,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孔林一直称病,这种文人我见多了,多是无骨之徒。他是本想装清高,怎奈无人理会,于是只好归顺梁王了。”
    朱温点了点头:“倒也是,朝中那些大臣们很多对本王都有意见,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像是孔林这种人越多越好,他还来信说到要去河阳请莫龙先生为本王效命,此人这又是唱的哪一出?”
    张归厚也笑了:“嗨,这些个书呆子,大概是觉得来归顺梁王空手不像话。想带点礼物以示敬意吧,这莫龙先生大概就是孔林带的礼物。”
    朱温嘿的笑了一声点了点头:“嗯,不管这孔林能不能请来莫龙先生,本王都应该重用他。本王就是让那些大臣们看一看,谁效忠本王,本王就重用谁!”

第九章 神人莫龙先生
    河阳镇,藏龙山就在镇子的西南角。这里是朱温的地盘,因处在腹地,暂无战乱之苦。
    一大早,百姓们便开始忙碌了起来。若说这河阳镇最出名的,恐怕就属藏龙山的莫龙先生了。
    莫龙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前后,通古今。辨阴阳,明事理,万物皆明。
    反正能用的赞美之词都用在他身上了。
    民间传言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肆意扩大。比如今日张三今日斩获一条三尺长的大鲤鱼,传到第一百个人耳朵里就有可能变成一丈,传到第一千个人耳朵里就有可能变成了鲲,大概再往下传就属于神话范畴了。
    莫龙先生在河阳镇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还真有百姓逢年过节的去藏龙山烧香祭拜。
    虽然被人神化了,但在江湖中莫龙先生确实享有博古通今的盛名。此人也确实是高智商人物。
    这种隐居山野的神人大多都是带有书童家仆的,躬耕那只是做给外人看的。
    你总不能一个满腹经纶,智计无双的家伙每天就是打柴耕田吧。那样哪有时间学习,哪有机会让自己的声名远播。
    为什么这种人大多不愿出山,出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他已经英名播于天下了,万一出山一件事搞砸了,一世英名付诸流水,搞不好还会成为笑柄。什么天下第一才子,可笑,我呸!
    高处不胜寒,输不起的。这就好比做人,一个大善人做了一辈子的好事,突然做了一件坏事。那么完了,这人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人们都会说这大善人变坏了,自此就会被贴上坏人标签。
    同样的,一个无恶不作的流氓混混,突然心血来潮做了件好事。人们就会说,看,这人良心未泯,其实内心还是善良的。
    人心,是最难琢磨的。
    当然,也有胸怀天下的真正隐士。因无明君可辅佐,只好隐居山野,静待英主降世,然后呕心沥血一生附其左右。
    到底这莫龙先生是真正胸怀天下的隐士还是逐名追利之徒,孔林是不知道的,只有到了河阳见了莫龙先生,一切才能揭晓答案。
    同样的,作为朱友恭的幕僚,范公豹也在赶往河阳的路上。
    没有人知道范公豹是怎么认识莫龙先生的,范公豹是在朱温逼着昭宗从长安迁都洛阳后来到洛阳京城的。
    起先范公豹只是一刀笔小吏,后朱友恭与蒋玄晖氏叔琮等人杀死昭宗,范公豹不知用什么方法趁机入朱友恭府邸,成为朱友恭幕僚深得信任。
    范公豹也不负厚望,很快使朱友恭在朱温面前崭露头角,被朱温收为义子,自此朱友恭对范公豹更加敬重。
    藏龙山地势北高南低,莫龙先生的家便在山腰背坡向阳处,一道石阶蜿蜒而上。
    柴门,鸡犬,茅屋陋室。虽然住处显得很是简陋,但居高临下倒也颇有一份傲世天下的气派。
    没人去想你住的这么高,吃喝拉撒多不方便。高人么,总得弄得有些庄严感。
    孔林上山的时候终于明白了,一路上他看到几个村民背着粮食蔬菜上山或者空着手从山上下来,这些都是百姓自发上贡给莫龙先生的。
    毕竟是一个被神化了的人物,方圆百里的百姓都对其顶礼膜拜,这越发使得莫龙先生神秘莫测。
    孔林暗自皱眉,他有些失望。好歹是个天下扬名的隐士,怎么做起让无知百姓上香纳贡的行径来,这才子之名恐多有水分。
    山路崎岖,孔林累的气喘吁吁。好不容易到了山腰这处黄土平台,终于见到莫龙先生的寒舍了。
    虽是柴草茅屋,占地倒是不小。孔林来到柴门外,一个书童打扮的人走了出来。
    书童先是躬身行礼:“敢问先生,是来找我家主人的么?”
    孔林点了点头,抱拳回礼道:“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