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昏君 >

第126章

大唐昏君-第126章

小说: 大唐昏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浴队阑章伞肺迹际庑┩夤恕!
    群臣你一言我一语,说的都是些喜事,李柷越听越高兴,大唐终于开始慢慢恢复了。
    首先这算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类似于现代的理科。算科可是大唐科学技术的人才,再就是西域各国的归附。
    西域各国如今都是一盘散沙,互相争斗不断。他们急需一个强大的力量来平衡各方势力,如今以大唐为尊。若是大唐在西域成立都护府,这些各族部落便以大唐马首是瞻,也能避免互相争斗。
    还有就是京城来了不少胡人,甚至波斯、西亚人都开始往京城行商。唐初,大唐都是以《永徽律》来约束这些外国人。
    大唐是一个从不崇洋媚外的国家,对待外国人犯法一律绝不姑息。《永徽律》的制定,使得这些外国人在大唐都恭恭敬敬规规矩矩。
    还有就是四方馆,京城设置的四方馆专门处理外国商人之间的各种纠纷。四方馆隶属鸿胪寺,为外国人的办事衙门。
    大唐禁止人才外流,却大力吸引外国人定居。凡是外国人入我大唐,皆免去十年赋税,这在唐初便已经开始了,所以才会有大量外国人选择来定居。而你要出国,没有官府同意就是偷渡了,当年唐三藏去印度,就是属于偷渡性质。
    李柷非常高兴,这喜事是一件接着一件:“好,朕决定重开丝绸之路,与各国通商。此事交给裴枢来处理吧,朕要大唐重现开元之荣耀!”
    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数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学术考察者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
    丝绸之路沿线有许多中国政府检查站,检查进入唐帝国的旅行证。此外,
    很快,官方发布告令,鼓励民间商人重开丝路。凡是经丝路经商者,开元柜坊皆低息贷款,你可以携带茶叶、瓷器、丝绸等经丝路与各国通商,官方也派出自己的马队。
    此次丝绸之路李柷派出的官方马队由许一京带领,马队浩浩荡荡,携带大量瓷器、茶叶、玉器、丝绸等一路向西。
    许一京,原禁军偏校。他的祖先就曾走过丝路,到了他这一代,对重走丝绸之路更是充满幻想。所以李柷布告一出来,他便四处活动上书愿主动带人去。
    通过沿着丝绸之路的陆上贸易和海上航行的海上贸易,唐人能够获得并获得许多新技术,文化习俗,稀有奢侈品和当代物品。
    从欧洲,中东,中亚和南亚,唐朝获得了时尚,新型陶瓷和改进的银匠技术的新思想。唐人也逐渐采用国外的凳子和椅子概念作为座位,而中国人事先总是坐在地板上的垫子上。
    在中东地区,***世界痴迷并大量购买中国商品,如丝绸,漆器和瓷器。唐代,中国的歌曲,舞蹈和乐器在中国开始流行。这些乐器包括双簧管,长笛,小型涂漆鼓。在朝廷上有九个音乐合奏代表整个亚洲的音乐。
    李柷不但开了丝路,还继续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如今大唐经济实力强大,所以李柷想着要造船,船队下西洋与沿海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李柷还延续唐初时设立的管理对外贸的机构是市舶司。
    唐朝时设置的市舶司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
    市舶司管理的就是海路,四方馆管理的是丝路,李柷要将大唐的辉煌传遍四海。
    转眼半年时间过去了,一切都在按照当初预想的一样,大唐经济在腾飞,人口在发展。
    此时的立政殿大门紧闭,张茂带着一队侍卫荷枪实弹守在殿外,而那些宫女太医们则焦急的等在殿外,因为李柷有令,任何人不得擅闯,否则格杀勿论。
    实际上,李柷早就带着张婉兮遁了,江城市妇幼保健院。李柷又来了,这次的主治医生还是那个人。
    那医生见了李柷吓了一跳,李柷这个人渣,这才刚过去多久,他又带了一个女人来生孩子。现在的年轻人真不懂的自爱,再看看这个漂亮的孕妇,医生真在替她惋惜,可惜了这么好的姑娘,怎么就遇到了这么个人渣呢。
    上次李柷带杜芳盈来,医生都以为杜芳盈是李柷老婆。这才没过多久,李柷又带了张婉兮来生孩子,这不是人渣是什么。
    但医生的职业道德让他不能去关涉他人生活,医生只有唉声叹气的去产房给张婉兮接生。
    不同于以往,这次李柷是以土豪的身份来的。因为他给李漼那块玉佩拍出了两千六百万的天价,可以这么说,李柷现在是土豪,身价千万大土豪。
    单间早就预定好了,这次张婉兮生产果然平平安安,刚进入产房不久护士便出来了。
    李柷心里默念着他能想到的各种神仙,观音菩萨、大罗金仙、玉帝、如来、龙王、雷公、电母、孙悟空、耶稣阿门,保佑我这次能得个儿子以继承我大唐基业。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护士出来说了句:“李柷,恭喜你老婆生了个女儿。”
    李柷脑袋‘嗡’的一声,又是个女儿!
    他本来并不重男轻女,可没有儿子,谁来继承自己将来的大好江山基业。
    还有张婉兮,她更是日夜盼望能生个儿子。偏巧这次又是个女儿,且不说那些大臣,恐怕太后又会逼着李柷纳妃了。
    谁知道那护士接下来慌忙又道:“对不起对不起,李柷先生,您老婆生的是个儿子,我刚才口误。儿子,是个儿子!”
    “什么!”李柷大吃一惊:“你们不会抱错了吧?”
    他看过报道,不少医院都有错抱孩子的先例。
    那护士一个劲道歉:“实在对不起,这产房就您老婆一个人,绝不会抱错的。是个儿子,刚才我说错了。”
    然后张婉兮就被推出来了,刚出来,张婉兮就笑眯眯的看着李柷:“是个儿子。”
    李柷慌忙抱起孩子,只见这孩子浓眉大眼,尤其是孩子的耳朵轮廓线是扁扁的,和李柷一模一样。虽然说是刚出生,可鼻子眼睛似极了李柷,就算是抱错了,一眼也能看出是李柷的孩子。
    “儿子,哈哈,是朕的儿子!爷爷,我有儿子了!”
    李漼更是满脸高兴:“好好好,重孙儿,我的重孙儿。”
    最开心的应该是张婉兮了,母凭子贵,若是没有儿子,她这个皇后终究当的是不踏实。如今有了皇子,自然就会是太子人选。最重要的就是,那些讨厌的臭大臣们就不会再没完没了的让李柷纳妃了。
    张婉兮虽然不反对李柷纳妃,可谁不想只有两个人白头偕老。她也开始理解李柷为什么不肯纳妃,原来这个时代是要一夫一妻的。
    因为是顺产,张婉兮恢复的很快,而且她住的是上好的单间。李柷还雇了三个月嫂,二十四小时轮番伺候。只是,孩子起什么名字还没想好,这次李柷决定请他爷爷给起个名。

第251章 蒸汽火车
    “李子峰、必须李子峰。”李漼似乎早就想好了这个名字。
    回大唐!
    随着立政殿内一声婴儿的啼哭,盛世大唐拉开了帷幕。
    李柷喜得皇子,大赦天下,四方庆祝。
    含元殿,群臣喜气洋洋。孔林与独孤损为首的文官集团纷纷上书庆贺,朝廷有的忙了,要命的是各国使者闻风而来,庆贺大唐皇帝生了皇子。
    谁都知道,这皇帝有了孩子,大唐基业有了传人,此时不拍马屁更待何时。
    无敌是多么寂寞,无敌是多么空虚。放眼天下,现在有谁会是大唐敌手?没有。
    积善宫,何太后高兴的抱着李柷的儿子,旁边坐着张婉兮,婆媳二人其乐融融。
    “皇后,你可为我大唐立了大功了。”何太后笑嘻嘻的抱着孩子说道。
    这让张婉兮一时语塞,竟无言以对。这话该如何接口呢,自己确实是为大唐立了一功,生了皇子。可怎么回答,说多亏李柷帮忙?
    张婉兮笑了笑:“这都多亏祖宗保佑。”
    “嗯,是啊,多亏祖宗庇佑。”何太后立刻高兴了,李柷现在不用她操心了,这皇帝身上有着太多的不可思议。
    说实话,李柷并不是一个做皇帝的料。首先威严不够,很多事做起来难以服众。
    可为什么还是所有人都对他唯命是从,就是因为李柷身上有着太多的迷。这个皇帝似乎是神仙一般的存在,没人敢惹他。
    因为谁都知道,惹了皇帝绝对没有好果子吃。皇帝会有一百种方法弄死你,一百种。
    哪怕你拿着刀架在李柷脖子上,看似你胜券在握,但最后死的一定是你。这是所有人对李柷的看法,所以,没有人敢对这个皇帝生异心。
    立政殿,夜晚的时候,夫妻二人才算有着单独相处的时间。
    太阳能灯在这偌大的皇宫内显得颇为违和,耀眼的灯光照亮了整间屋子。这是李柷新带来的,为避免被人说皇帝不孝,另一盏送到了积善宫给了何太后。
    “陛下,盈儿和峰儿咱把他们送到现代学堂,我、我想他们了怎么办?”
    李柷摇了摇头:“八岁之前不可以。”
    “什么?”张婉兮惊问。
    “孩子太小,我怕他们说漏嘴或者惹出什么祸事。朕还没有想好,到底是该把他们送到学校,还是给他们请私人家教。”
    李柷确实在纠结这个问题,若是请家教还好说,在家请几个老师教授孩子学习。
    去学校就是麻烦事了,首先你得解决孩子的户口问题,再就是学校相对宽松,你无法天天陪在孩子身边。还有一点是李柷最担心的,那就是万一孩子将来毕业有出息了,死活不喜欢回到古代怎么办。
    要知道,现代文明可比大唐这个时代强太多,哪怕回到古代做个皇帝,他也未必肯愿意。
    最重要的还是户口,解决孩子落户问题,还得需要解决张婉兮的户口。
    请家教则不会出现这么多问题,让老师在家教两个孩子学习知识,大了再把他们弄回大唐。
    只是这样还有一个弊端,孩子无法融入社会,会对他们的成长不利。孩子只有在学校,面对其他的孩子才会让他们学会包容和找到友谊。
    现代文明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若只是把他们封闭在家里,恐怕不妥。
    这事以后再说,只是眼下还有一件令人头疼的事。那就是孩子的预防针,李子盈已经三岁了,她就错过了好几次打预防针,李子峰则不能再这样了。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李柷杞人忧天,可为人父母者,则为之计深远。他们深怕孩子受到一丁点委屈与伤害,预防针可以提高人体抗体免疫,对于天花、瘟疫、痢疾等在大唐司空见惯的疾病有着天然的抵抗力。
    这些疾病在现代极少见,可在大唐每年都会造成大量的百姓死亡,李柷不敢也不想冒这个险。
    李漼混的风生水起,土豪的生活就是好。李柷那块玉佩拍出了天价,他又惦记上那副兰亭序了。
    “是博雅国际么,我找一下陈宇光,对对,是我。我呢从老家祖屋翻出来一副字画,你来给我看看,对对对,就在我家。”
    李漼给挎包打的电话,上次是挎包给他拍卖的那块玉佩。
    李柷玉佩拍出了两千六百万,挎包所在的博雅国际也跟着狠狠的赚了一笔。这次一听李漼又弄来一副古董,还是副字画,二话不说带了两个砖家风风火火的来到了李漼的家里。
    “李先生,请问您的这幅字画是何年代,谁的作品?”挎包进来就急不可耐的问道。
    李漼装作满不在乎:“唉,就是一副字帖。我家祖上曾阔过,祖上做过三品大员。这幅画呢,是从祖居里收拾东西收拾出来的,你们随便看看。”
    毕竟是正规的拍卖行,他们必须对古玩的来历调查清楚,李漼老家还真有个祖居。他们祖上曾有人官至三品,历史上也有其人功绩。而且据记载他的祖上这位大人物平生就是喜好收藏,这么说这幅字帖从故居弄来也不足为奇。
    李漼接着又道:“我先祖呢,将这幅字画藏在牌位后面的暗格里,这次我衣锦还乡想回去打扫一下祖居。顺便呢将祖祠打扫一下,谁知道无意中得出这幅字帖来,你们给看看。”
    字画用丝线封着,一看这纸张便知是有年代的作品。挎包大喜,慌忙解开丝线,将字帖打开。
    然后众人呆住了,挎包吓得一个趔趄,两个砖家激动的浑身发抖。兰亭序,是兰亭序啊!
    古今书法集大成者,书法界的极峰。这兰亭序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与卢浮宫那副蒙娜丽莎媲美的。
    这幅画若是估价,坦白说是无价的。因为你说它几十亿也行,上百亿也不无不可。
    两位砖家拿着凸透镜是看了又看,摸了又摸。砖家中也不乏有行家,博雅国际能有今天的声誉地位,也绝非偶然。他们花重金聘请全国知名专家,这砖家一看便大呼:“真迹!绝对是真迹!”
    另一个也大喊:“没错,这纸张乃是西晋用纸绝对无疑,绝非是赝品。兰亭序,这真的是兰亭序!”
    挎包语气都激动了:“李、李先生,这幅画我们可以拿到香港去拍卖,哪里云集世界各地收藏名家,定然能够拍出一个天价!”
    李漼摇了摇头:“不,这幅画拍多少钱我不在乎。我不是收藏家,对于金钱么,够花就行了。我只有一个要求,这是国宝,不可流入国外。这样吧,你们联系一下故宫博物院,让他们出个价,即便是价格不高,只要还算合理就给他们了。”
    “这个……”挎包显然不太乐意,这么贵重的作品,若是挂牌拍卖,百亿也不是梦。
    李漼不容分辨的说道:“就这么定了,一定要卖给故宫。但有一点,你们要替我保密,不可泄露卖家信息,先让他们报报价看看再说。”
    江城市新闻联播,
    “近日,我市一名神秘卖家以两亿元人民币价格将一副国宝级文物兰亭序卖给故宫博物院。据悉,这位神秘卖家要求只要国宝不流失,愿意以低价出售给博物院。对此,故宫博物院院长表示,他代表博物院对这位神秘卖家表示深深的感谢。
    《兰亭序》是中华瑰宝,出自中国晋代,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
    两亿元人民币的交易价格,可以说是白送差不多了。一副知名字画都是动辄数亿美元的价格成交,折合人民币是数十亿。而两亿人民币仅仅才几千万美元,这对于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来说,实在是价格低的不能再低了。国宝无价,这个价格更像是捐赠。
    李漼是这么想的,反正李柷有的是宝贝。这两个亿买装备差不多也够花了,即便是不够,大不了下次来的时候把秦始皇的夜壶拎过来便是。秦始皇的没有,李柷用的也价值不菲。
    蒸汽机已经造成,正在调试阶段。以石炭为燃料推动蒸汽机车,铁轨铺设了五公里左右,这次是试车实验。
    群臣不想来,被李柷逼着来的。他们看着铁轨上那个钢铁庞然大物,后面带着两节车厢,无不啧啧称奇。
    李保国胸有成竹,他们是严格按照资料制作的,压力表、喇叭、车灯、石炭、锅炉等等都是由琉璃厂、黄陵山、还有新建的五金厂供应,这个蒸汽火车与现代的没有什么区别。
    唯独有一点,塑料制品在大唐尚未研制出来,火车也是铁皮的,只是车厢内都是木桌排椅。
    窗户玻璃都是琉璃厂供应,李柷招呼着群臣坐上了头节车厢,第二节是宫女太监们还有随身护驾的侍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