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疯王 >

第79章

大明疯王-第79章

小说: 大明疯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造反,的确需要勇气,因为逮到了就是千刀万剐,诛灭九族。
  这年头,一般人真不敢造反。
  但是,人一旦被逼疯了,就管不了这么多了。
  天启七年三月,关中大旱,这次旱情相当的严重,不但田地干裂了,草木都枯死了,老百姓饿的没办法,都开始吃土了。
  所谓吃土,那是吃的一种名为观音土的粘土。
  这种土比窝窝头还管饱,吃一点就会令人感觉腹中胀满,但是土在肠胃中凝滞不前,根本拉不出去,到最后的结果就是肚子鼓胀得像西瓜一样,敲起来都十分的坚硬,这时候人基本上就活不成了。
  老百姓都饿得吃土了,地方上的官员还是不管不顾,拼命的压榨,催逼所谓的税赋。
  这天灾都这么严重了,按理来说税赋就该免了,也不知九千岁魏公公有没有免掉关中的税赋,反正地方知县还在催逼,逼着老百姓交税。
  关中各县,催逼最凶的当属澄县张斗耀了。
  这张斗耀为了捞钱捞政绩,那是穷凶极恶,经常升堂催收,把交不起税赋的老百姓抓到县衙,不由分说就是一顿板子,打完板子,那还得交税,不交税那就继续抓起来打!
  很多老百姓就这样被他给逼死了。
  传闻,白水王二的父亲就是被他催收税赋,打了不知道多少顿板子,最后扛不住,死了!
  王二也被他逮去,打了好几顿靶子。
  问题,再打,王二也没钱交什么税赋啊。
  王二就这样被逼疯了,他直接以墨水涂面,聚集了数百被张斗耀催逼的灾民,冲到澄县县城,厉声疾呼:“谁敢杀知县?”
  要换做平时,大家估计都以为这家伙是神经病,躲都躲不及。
  但是,这会儿灾民已然被逼疯了,大家竟然齐声响应:“我敢杀!”
  王二连呼三声,灾民群情激奋,于是乎,他真的带着灾民冲进县城把知县张斗耀给杀了!
  这下可不得了了,他这等于是带头造反啊,知县都杀了,不反都不行了。
  他这一带头,三秦大地顿时炸开了锅。
  很多时候,人就是这样,出头鸟,没几个人敢做,但是,一旦有了出头鸟,跟风而上的就多了,什么样的鸟都有。
  人家王二都不怕千刀万剐,我们怕个球啊,他不怕,我们也不怕。
  于是乎,揭竿而起的灾民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什么蝎子块、不沾泥;
  什么八金刚、九条龙;
  什么上天猴、摧山虎;
  什么满天星、紫微星;
  全冒出来了。
  这些人的诨号一看就是那种乡里人,真正的灾民。
  他们估计都跟王二一样,被逼的没办法了,饿的没办法了,才揭竿而起的。
  但是,揭竿而起的并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并不是灾民,他们起事,也不是因为饿的。
  比如,闯王高迎祥。
  这位可不是什么灾民,他原来就是个马贩子,后面,可能生意不好做了,兼且也做做马匪什么的。
  据传他善骑射,臂力过人,勇猛无匹,在陕北道上那都是有名号的大人物。
  这种人,有的是办法生存,旱灾再严重,他也有饭吃,灾民哪怕全饿死了,他也不可能饿死。
  可见,他起事并不是被逼的。
  可能,他是为了替天行道。
  也可能,他是想当乱世枭雄。
  总之,他跟普通的灾民不一样,起事,并不是为了混口饭吃。
  又比如,闯将李自成。
  这位也不是什么灾民,他乃是西夏开国皇帝李继迁的后人,米脂李家也是陕北有名的大族。
  原本,他应征当过银川驿站的驿卒,但因为欠了豪绅文举人的钱,还不起,被上了枷锁严刑拷打了一番,后来在族人的帮助下,他杀死文举人,逃到肃州镇当了边兵。
  可惜,边兵没当多久,他又因丢失了公文,被裁撤了,回到家乡,他又借了举人艾诏的钱不还,结果,他又被上了枷锁,差点被人弄死。
  紧接着,他妻子韩金儿和又和同村的盖虎通奸。
  李自成这个气啊,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举人艾诏和妻子韩金儿全杀了,又逃到甘州镇当边兵去了。
  这次,他运气比较好,被参将王国看中了,不久便被提拔为把总。
  可惜,甘州镇边兵因为没有粮饷发动了兵变,他干脆就带着手下亲信起事,当起了义军。
  可见,这李自成起事也不是因为饿的,他本身就很疯狂,一连杀掉两个举人,而且连同自己的妻子都杀了,这种人,本身就是个狠辣的枭雄。
  还有八大王张献忠。
  这人也不是什么灾民,他出生于陕北定边,家里是做生意的,家境还算比较富裕,他从小就开始读书,也算是个读书人。
  可惜,他读书不怎么厉害,考不上功名,后面家里人干脆给他找了点关系,让他当上了延安府的捕快。
  这差事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油水多的很,但是,他却不争气,犯下了大事,被革了职。
  家里人又把他送到延绥镇当了边兵,结果,他又犯事了,犯的还是死罪。
  还好,有参将陈洪范为他求情,最后总兵王威也只打了他一顿军棍了事。
  后面,他回到家乡,正好碰上府谷王嘉胤等起事,他干脆就聚集了十八寨的灾民,参加了王嘉胤的义军。
  可见,这张献忠起事也不是因为遭了灾,他本身就是个不安分的人,跑哪里都喜欢犯事,而且犯的还不是小事,杀头的事他都敢干!
  还别说,这世道,只有像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这样本身就很疯狂的乱世枭雄才能成事,像什么蝎子块、不沾泥、八金刚、九条龙、上天猴、摧山虎等等真正的灾民,那纯粹就是炮灰,很快便会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就略过不表了。
  总之,白水王二首义之后,三秦大地是疯起云涌,乱世枭雄那是层出不穷。
  明末乱世终于翻开了最为疯狂的一页。
第174章 阴险毒辣疯魔狂
  白水王二起义,带着数百灾民杀了知县张斗耀,随后开仓济民,转战渭北各地,攻城夺寨,斩杀恶吏,打富济贫,以致三秦大地饥民纷纷响应,起义军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这个时候,大明朝廷是什么反应呢?
  大明朝廷的反应很奇怪,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反应!
  要大明朝廷认真对待,王二这数百人算什么?
  要知道白水以北,不到百里就是大明九边重镇之一的延绥镇,那里的边军,少说也有数万。
  只要随便派个几千人,两三天便能赶到白水,那时候,王二就算聚集几万饥民都干不过。
  问题,大明朝廷就是没什么反应,延绥镇的边军根本就没有接到命令。
  天启在干什么呢?
  九千岁魏公公又在干什么呢?
  天启在干什么不得而知,因为这时候世人都只知有九千岁,不知有皇上了,整个朝堂都是魏忠贤一个人说了算,天启就跟消失了一般。
  至于魏公公为什么不管西北的农民起义,主要是他没空。
  因为他正在忙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为了这件事情,他可是暗中筹划很久了。
  大明朝堂很多让人无法理解的怪事也跟他筹划的这件事情有关。
  比如,魏忠贤用人就让人无法理解。
  他重用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崔呈秀;
  太子太傅、都察院右都御史、工部尚书吴淳夫;
  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周应秋;
  户部尚书徐大化;
  刑部尚书薛贞等等,这些都是朝中出了名的贪官污吏啊!
  而且,这些人都不是一般的贪,他们都是贪得无厌,贪到被革职查办,只能向他摇尾乞怜才得以继续留在官场的那种。
  如果这些人光是贪也就罢了,问题,这些人还是出了名的无德无能无耻之徒。
  他为什么要重用这些人呢?
  难道他无人可用吗?
  当然不是,投靠他的能人多了去了,像姚宗文、刘国缙、魏应嘉、徐景濂、贾继春、杨维垣等等投靠他的齐楚浙党,一个个可都是官场老手,贪虽然也贪,能力还是有的,他为什么不重用呢?
  还有,熊廷弼本就不是清流也不是东林而是楚党,跟他可以说是一伙的,袁崇焕也曾费力讨好他,为他建过生祠,这些有功之臣,他还是拒之门外。
  他要是能重用哪怕一两个能臣干吏,大明或许就不会衰亡的这么快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他的大干儿子,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崔呈秀,身居高位,执掌天下兵马,干了些什么?
  辽东建奴肆虐、西南土司叛乱,西北农民起义,这家伙都不管,就知道陷害清流和东林!
  他当初如果重用楚党中坚熊廷弼,将其提拔为兵部尚书,最起码,沈阳、辽阳、广宁等就不会丢失,以熊廷弼的能力,不说将建奴消灭,慢慢夺回抚顺和铁岭,将建奴赶回老家去还是不成问题的。
  魏忠贤如此用人之法,着实让人费解,他难道不知道这些无德无能无耻之徒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吗?
  还有,魏忠贤疯狂抢夺军功之举也令人无法理解。
  为了抢夺东南军功,他把浴血奋战,赶走海上霸主荷兰人的福建巡抚南居益革职查办。
  为了抢夺西南军功,他不顾军心士气,搞得贵州军、云南军皆不愿听令跟进,直接害死了贵州巡抚王三善和五省总督蔡复一。
  为了抢夺辽东军功,他把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的有功之臣袁崇焕和孙元化等气得全部辞官返乡,撂挑子不干了。
  他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难道就为了让他的侄子侄孙全部加官进爵,位列公侯?
  难道就为了亲情?
  亲情在他眼里就是个屁,他要讲亲情就不会把自己的妻女卖了还赌债了!
  还有一件最为奇怪的事情,那就是天启无后。
  天启为什么没有儿子呢?
  难道他天生不育?
  当然不是,天启本来是有儿子的,而且不止一个,可惜,全死了。
  怀冲太子朱慈燃,皇后张嫣之子,可惜,被魏忠贤下了堕胎之药,胎死腹中。
  悼怀太子朱慈焴,魏忠贤掌权之后,莫名其妙的死了。
  献怀太子朱慈炅,天启六年六月,暴毙!
  还有裕妃张氏,怀了龙种,结果,被魏忠贤凌辱虐杀!
  很明显,天启并不是无后,只是他的儿子都被夭折了。
  那么魏忠贤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清流和东林尽除,朝堂皆在掌控之后,阴险毒辣的魏忠贤终于开始了最后的疯狂。
  天启七年,春祭。
  这种重要的仪式原本是应该由皇帝亲自来主持的,除非皇帝卧床不起,才会由太子来主持。
  问题,天启无病无痛的,主持春祭的却是太师宁国公魏良卿!
  要知道,春祭可是要祭祀太庙的,他一个太监的侄子代替皇帝朱由校祭祀老朱家的列祖列宗,合适吗?
  很明显,不合适。
  这时候,朝野上下都知道了,魏忠贤要篡位了。
  问题,知道了又如何?
  大明朝堂皆有他的孝子贤孙掌控,谁敢多嘴?
  魏忠贤就是要以此举来试探,看还有没有不要命的敢来管这闲事。
  结果,没有!
  没有就好办了,干掉皇帝,他就能上位了。
  天启七年八月,皇帝朱由校在奶妈客氏和奶爸魏忠贤等人的陪同下到西苑游船戏耍。
  他们先是在桥北浅水处大船上饮酒,紧接着朱由校便与王体乾、魏忠贤及两名亲信小太监去深水处泛小舟荡漾,结果,船翻了,一船人全部跌入水中。
  当然,活活把个皇帝淹死那是怎么都说不过去的,所以,天启还是被救上来了,他只是有点受惊着凉而已。
  至于他为什么要受这场惊吓,大抵是因为他天天干木匠活,等于在天天锻炼,身体太好了,老是不得病,搞得魏忠贤等得不耐烦了。
  按理来说,小小风寒本就不是什么大病,而且,天启才二十三岁,正值壮年,身体又好得很,哪怕不吃药也能扛过去。
  问题,就因为这小小的风寒,他却上吐下泻,“多方医治无效”,身体每况愈下!
  这与当初的红丸案是多么的相似啊,就差两颗红丸,天启便能跟他爹泰昌一样,归天了!
  很快,兵部尚书霍维华进献仙药“灵引露”,天启吃了,感觉良好,于是便天天饮用。
  然后,便没有然后了,这“灵引露”只是红丸兑了点水而已,效果虽然差了点,天启还是跟他爹一样,正值壮年,偶感风寒,上吐下泻,吃了仙药,很快归西!
  这个时候,天启生前发生的怪事都可以理解了。
  魏忠贤为什么要重用无德无能无耻的贪官污吏把持朝廷?
  因为这些人听话啊,就算他谋朝篡位也没人敢说什么。
  他要重用熊廷弼、袁崇焕这样的“刺头”,能眼睁睁的看着他谋朝篡位不吭气吗?
  魏忠贤为什么要疯狂抢夺军功,将自己的侄子侄孙全部加官进爵,位列公侯?
  为了造势啊!
  老魏家都是能人啊,满门忠烈,全部都因军功进封公侯,只有九千岁魏公公才能救大明啊,只有饶勇善战的魏家公侯才能击败建奴啊!
  他或许是想演一出当初赵匡胤皇袍加身的戏码,让他的孝子贤孙,满朝文武,硬把皇袍裹他身上。
  至于天启为什么无后。
  他要谋朝篡位啊,自然要连带天启还有天启的儿子全干光!
第175章 没有最疯只有更疯
  魏忠贤应该是有史以来最牛逼的太监了,没有之一。
  从来没有哪个太监能完全掌控内阁、六部、都察院、五寺、锦衣卫、东厂,将整个朝堂大权全部抓在手中,他做到了。
  从来没有哪个太监敢自称九千岁,比千岁的王爷还大八千岁,他敢。
  从来没有哪个太监敢让人建生祠,把自己当祖宗供奉,他还是敢。
  从来没有哪个太监敢把皇帝和皇子全杀光,然后谋朝篡位,他还是敢!
  他的确够疯狂,如果他能篡位成功,当上皇帝,那他就牛逼大发了,牛上天了,武则天都没他牛逼。
  可惜,他千算万算却算漏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皇五弟信王朱由检。
  他之所以算漏这个人倒不是因为他疏忽大意,主要天启七年,信王朱由检正好十六岁,正好到了要就藩的年纪了。
  藩王,大明多了去了,永乐朝之后,藩王基本上都是被朝廷当猪来养的,根本就没有什么权力。
  要知道,他可是九千岁,比藩王的身份尊贵多了,唐王朱器圾还给他建生祠了呢,楚王朱华奎还给他上颂词拍他马屁呢,一个即将就藩的小藩王,他怎么会放在眼里。
  更何况信王朱由检这个人看上去是那么的人畜无害,那么的老实,好像一心就想去就藩,当逍遥王爷,压根就没有过继位当皇帝的想法。
  甚至,这家伙为了能多得些赏赐,就藩之后过得舒服点,还巴结他来着。
  这么一个即将去封地就藩的小小藩王,他怎么可能放在眼里。
  谁知道,天启去世之前,突然福临心至,把这小子叫到跟前,来了句:“来,吾弟当为尧舜。”,然后,便立下遗诏,传位于皇五弟信王朱由检!
  这下,魏忠贤懵逼了。
  怎么算来算去就把这小子给算漏了呢?
  大明朝没有兄终及弟这规矩好不好!
  天启驾崩之后,他干脆来了个秘不发丧。
  反正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皇帝驾崩了又如何,他还是能行使皇帝的权力。
  这个时候他应该是在想,是把遗诏毁了,直接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