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王-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后,这里就是专门的屯兵之所了,不但能囤积俘虏和投诚而来,等待整编的新军,还能让出现战损的精锐军团在此休整,补充兵员。
浙江已然平定,南方的隐患差不多已经消除,是该准备北伐了。
这天一早,永盛帝朱器圾又带着兵部尚书孙传庭和马千乘等将领乘船自金陵顺流而下,直奔扬州而来。
楼船巨舰顺水而行的速度简直不要太快,不到一个时辰时间,扬州码头已然在望。
此时,码头上不止站着戚金、秦邦翰、郑成功等将领,甚至久未出现的郑芝龙都赫然在列。
朱器圾下船,众人一番见礼,一行人便往大营帅帐走去。
说实话,郑芝龙从南洋回来之前还是有那么一点傲娇的,因为他已经凭借手中的实力垄断了几乎整个南洋的贸易,大泥、浡尼、占城、吕宋、魍港、北港、万丹、旧港、麻六甲、暹罗等地皆有他旗下的商号,荷兰人和西班牙人都不敢招惹他的船队,可以说,他在南洋几乎可以横着走了。
南洋啊,好大的地域,如果算上海域面积,比整个大明都要大,他能在这么大的地域独霸一方,能不翘尾巴吗?
不过,他跑扬州城外的江北大营一看,尾巴顿时就翘不起来了。
因为江北大营太大了,人太多了,戚家军和禁卫军的装备太好了。
光是江北大营里的人就是他手下的两倍都不止,而且,听戚金说,这些还只是整编的新军,永盛帝手下还有西南军、湖广军、江淮军和十多个精锐兵团,整个永盛朝兵力全加起来都快百万了!
百万大军是什么概念?
郑芝龙想想就有点头皮发麻,他手底下总共才十来万人马啊!
还好他选择的是跟疯王合作而不是作对,要不然,大明根本就没他的立足之地,就算是在海上,人家的楼船炮舰也能把他轰成渣。
他还想着独霸南洋之后便有点翘尾巴的资本了,结果回来一看,在人家面前,他还是一叠叠!
这个,着实有点让人尴尬啊。
众人进帐之后他又尴尬了,因为他不知道往哪儿站啊。
孙传庭、马千乘、戚金、秦邦翰等这些可都是永盛朝的大人物,他自然不敢站人家前面,甚至戚元功、戚元辅和戚元弼这三兄弟实力都比他强,他往哪儿站呢?
他总不能站在最末位吧!
还好,郑成功一看他尴尬的模样直接就拉着他站到了自己的前面。
老爹站儿子前面肯定是没问题的。
众人站好班列之后,朱器圾便微笑道:“郑爱卿,南洋情况如何?”
郑芝龙没想到人家一开口就问得是他。
他愣了一下,随即连忙拱手道:“好着呢,好着呢,南洋诸国都不敢冒犯我大明天威,各处沿海城池基本上都向我们开放了,荷兰人和西班牙人也老实了,根本就不敢招惹我们的船队。”
嘿嘿,他们会老实才怪。
这会儿他们只是实力不如你,暂时隐忍而已,等他们调集了足够的战舰,估计立马便会翻脸。
当然,暂时来说他们还是没这个实力的,不用着急。
朱器圾微微点头道:“嗯,辛苦了,你这年纪也上来了,有没有想过回家养老呢?”
回家养老!
我才四十来岁好不?
郑芝龙闻言,不由目瞪口呆。
皇上这意思是要夺他兵权啊!
怎么办?
朱器圾见郑芝龙呆若木鸡的模样,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其实,他这次来江北大营主要就是为了见郑芝龙,将这家伙手里的水师要过来。
毕竟这家伙是海盗出身,做事有点不靠谱,如果让他代表大明跟列强去斗,怕是要出问题。
当然,他也不会白要人家的水师。
他笑了一阵,这才坦诚道:“郑爱卿,朕跟你开玩笑呢,其实,朕是想让你帮个忙。”
郑芝龙都被搞懵了。
这一会儿让他回家养老,一会儿请他帮忙,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他愣了好一阵,这才拱手道:“微臣惶恐,帮忙二字微臣实在受不起,皇上有什么事尽管吩咐。”
这家伙其实还不是永盛朝的官员,他倒是有眼色。
朱器圾微微点头道:“嗯,朕想让你率十万新军回福建坐镇,帮巡抚陈士奇稳定福建的局势,你意下如何?”
呃,十万新军?
这意思还是要夺我的兵权啊!
我都率十万新军回福建坐镇了,这水师自然是没法统帅了。
郑芝龙咬了咬牙,鼓起勇气,小心的问道:“皇上,微臣斗胆问一句,微臣如果回了福建,手下水师怎么办呢?”
这个好办啊!
朱器圾郑重的道:“朕意欲组建北洋水师、东洋水师和南洋水师,你手下的人马就交给成功、元辅和元弼吧,他们手下战舰是不缺,就是缺久经沙场的水军,正好,你把手下人马分给他们,他们便能组建出三支强大的水师了。”
我!
我能说不吗?
郑芝龙偷偷瞟了瞟两旁的将领,终究还是没有勇气说出个“不”字来。
罢了,罢了,回家养老就回家养老吧,好歹成功还能统帅一支水师不是。
他暗暗叹了口气,随即果断拱手道:“微臣明白。”
嗯,算你识相。
朱器圾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威严道:“很好,朕就封你为南安侯,暂领十万大军坐镇福建。”
南安侯!
郑芝龙闻言,不由激动的浑身发颤。
原本他的理想就是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啊!
这下真是光宗耀祖了!
第386章 当皇帝真不容易啊
金陵城,乾清宫,御书房中。
朱器圾皱着眉头看了看眼前的奏折,又看了看附在奏折上的票拟,又皱眉考虑了一下,这才拿起笔来,写了个红红的“准”字,随即撇到一旁的刘若愚跟前。
刘若愚则如同一台机器一般,拿起大印,粘上印泥,使劲往奏折上一摁,然后又放下大印,将奏折细细叠好,整齐的摆放在龙案的右侧。
这样一份奏折就算是处理完了,等处理好的奏折堆个大约一尺厚左右,再招个司礼监的小太监把奏折送去通政司下发就行了。
问题,这一天的奏折可不止一尺厚。
如果把一天的奏折全垒一起,最少也有半丈厚,事多的时候达到一丈厚也不是不可能的!
朱器圾抬头看了看整整齐齐摆放在龙案左侧的奏折,忍不住抬起手来揉了揉两边的太阳穴。
当皇帝真不容易啊!
他每天天还没亮就得爬起来,准备主持早朝,早朝过后,他还得批阅奏折,批阅奏折的同时,还有朝臣时不时跑过来请示这个请示那个,等他好不容易把奏折批完,基本上都天黑了,他还得考虑如何平定南方、讨伐建奴、对付列强等等国家大事。
这一天天的,没完没了,简直让人奔溃啊!
当然,他也可以学万历,不理朝政,随那些文官去折腾,他还可以学天启,只管自己的木匠活,让某九千岁公公执掌朝政。
不过,那样搞的话,恐怕大明还没有一统又要分崩离析了。
怎么办呢?
这么搞下去他着实有点受不了。
如果光是处理政务也就罢了,问题他还得考虑怎么一统天下啊!
他想了想,突然间问道:“太子呢?”
刘若愚闻言,连忙回道:“回皇上,太子殿下正在听刘大人讲解《四书五经》呢。”
这刘大人乃是崇祯十年丁丑科状元刘同升,出身于江西吉水有名的书香门第,其父刘应秋还是万历十一年癸未科探花呢,可谓家学渊源。
而且,此人在官场上并无劣迹,当初杨嗣昌蛊惑崇祯胡搞瞎搞的时候他还曾上书力谏,结果,直接被崇祯贬成了一个九品芝麻官!
一个新科状元被贬成九品芝麻官,那意思自然是叫他赶紧滚蛋,他也没啰嗦,直接就告病返乡了。
张献忠率军打到江西的时候,他还曾组织乡勇抵御,力保赣州不失,也算是个人才,所以,朱器圾听了内阁的建议,把他请来擢为翰林院侍讲学士,专门给太子朱聿钛讲解《四书五经》。
现在想来,这纯粹是浪费时间,浪费表情啊!
太子朱聿钛又不需要考科举,天天钻研《四书五经》干嘛?
差不多就得了。
对了,科举!
这会儿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得赶紧重开科举啊!
朱器圾想了想,干脆把手中的奏折一丢,果断道:“传朕口谕,让太子来御书房批阅奏折。”
啊?
刘若愚闻言,不由一愣。
这个,好像没这么搞的吧?
皇上正值壮年,又没得病,又没离京,怎么让太子来批阅奏折呢?
朱器圾一见刘若愚没动弹,不由没好气的道:“怎么了,有哪里不对吗?太子又不是没批阅过奏折!”
呃,好吧,你是皇上,你说了算。
刘若愚连忙招来一个小太监,让其传口谕去了。
没过多久,太子朱聿钛便疾步走进来,崇敬的拱手道:“参见父皇。”
嗯,这孩子被教的满腹经纶的样子,着实是个批奏折的料。
朱器圾毫不犹豫的起身道:“以后奏折就由你来批,父皇还有事,就不在这里陪你了。”
说完,他便大步往外走去,只留下目瞪口呆的朱聿钛和刘若愚站那里大眼瞪小眼。
这科举的事找谁谈呢?
当然是找内阁首辅礼部尚书毕懋康。
因为他没有设专门的内阁,所以内阁首辅毕懋康也不在皇宫的内阁值房中,想要找毕懋康,那还得去皇城外的礼部衙门呢。
这会儿皇宫和皇城的守卫还没有配备齐全,甚至就连太监和宫女都不是很多,整个皇宫和皇城之中基本都是密卫在值守,只是后宫的密卫都是女的而已。
这么搞到底行不行朱器圾也不知道,他现在也没空来管这个,毕竟天下还没一统,皇宫和皇城只要足够安全就行,至于什么太监和宫女,说白了就是服侍人的,他还不需要那么多人服侍,他的皇后和两个贵妃,包括皇子和公主也没有这娇惯的毛病。
或许这样搞还能省下养几万太监宫女的钱,避免奢华浪费,又或许这么搞久了皇城和皇宫反而不安全了,毕竟密卫也有可能被收买被控制。
唉,谁知道呢,只能先这样了,要不要改回旧朝的模样,还是以后再说吧。
他一边暗自叹息着一边带着宁丑旦和几个密卫往皇宫外走去。
密卫倒是有一点好,那就是不多嘴,只要他不下命令,人家就不会凑上来烦他,更不会拦着他不让他出皇宫出皇城。
他悠哉悠哉的走了将近两刻钟时间,才来到皇城外的礼部衙门中。
这个时候礼部衙门里人也不是很多,各科主事甚至都还没有配齐。
没办法,连年战乱下来,科举都停了,好多进士举人什么的也被农民军和建奴干掉了,不但京城各衙门缺人,地方上各衙门也缺人。
就好像毕懋康和毕懋良兄弟,都是快七十岁的人了,原本早就应该回家养老了,问题朱器圾手下缺人啊,根本就找不出人来担任内阁首辅、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这些重要职位,他们只能老骥伏枥了。
朱器圾走进礼部尚书值房的时候,毕懋康也闷头在那里处理奏折呢。
不过,他处理奏折的状态跟朱器圾还不一样。
朱器圾是看见奏折就头疼,他却好像很感兴趣的样子,看奏折的时候那是聚精会神,甚至连皇上进来了他都没有理会。
当然,他并不是有意在当皇帝的面前摆架子,主要他处理奏折太投入了,根本就没注意有人进来了。
朱器圾也没吭气,直到毕懋康提笔写完了手中奏折的票拟,他才温声道:“孟侯,先歇一歇,朕有事跟你商量。”
毕懋康闻言,吓得立马颤巍巍从椅子上站起来,连连拱手道:“哎呀,微臣不知皇上驾临,还望皇上恕罪。”
说完,他就要把自己的位子让出来给朱器圾坐。
唉,到哪里都这样,当皇帝就是麻烦。
朱器圾干脆摆了摆手,直接坐到客位上,随即假装生气道:“孟侯,我们这么多年同甘共苦,早就如同一家人一样了,你怎么还这么见外呢,你坐你的,如此多礼就有点做作了啊。”
毕懋康闻言,愣了一下,随即缓缓坐下来,慢慢回想起这么多年与小王爷相处的日子。
是啊,这么多年了,大家同甘共苦,早已亲如一家人了。
第387章 根基
毕懋康跟随朱器圾的时间着实太长了,长到很多记忆都有点模糊了。
他们第一次见面应该是在万历末年吧,那时候他还只是个巡按御史,小王爷还骗他说什么去看流民的安置情况。
结果,一看就把半辈子给搭进去了!
那时候他可没想到小王爷真的能靖难成功,他更没想过自己会成为百官之首,内阁首辅。
他只是从一把火枪看到了大明中兴的希望,然后就莫名其妙的跟着小王爷反了!
唉,冲动了,冲动了。
造反靖难可是要株连九族的,当时怎么就那么冲动呢?
还好,小王爷成功了!
想到这里,毕懋康不由感慨道:“皇上,这些年来,我们是真不容易啊!”
谁说不是呢。
当初我可只是个随从不到十个,封地全是荒地,连个王府都没有的小小郡王。
朱器圾不由跟着感叹道:“是啊,打天下不容易,治理天下更不容易,当初朕是只想着靖难称帝,一统天下,现在朕却是看到奏折就头疼,哈哈哈哈哈哈。”
对了,奏折。
皇上要批阅的奏折可不止他这么一点点,他们是七个内阁大学士写票拟,皇上却是一个人处理他们七个人呈上去的奏折。
毕懋康看了看眼前的奏折,忍不住好奇道:“皇上百忙之中来微臣这里是有什么要事吗?”
朱器圾微微点头道:“是啊,这会儿新朝初立,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再不开科取士,打下来的地盘都要没人治理了,孟侯,你可曾想过这个问题?”
开科取士?
这个问题毕懋康当然想过,他可是礼部尚书兼内阁首辅,这事就是他负责的。
他略带遗憾的道:“这个微臣当然想过,只可惜丙戌年科举的时间刚好错过了,大明两百年来未曾中断过的科举这会儿怕是要被迫中断一次了。”
时间错过了?
朱器圾忍不住吃惊道:“这么巧?”
毕懋康无奈的点头道:“是啊,丙戌年会试和殿试本来是应在今年二三月份举行的,但是,现在都九月了。”
呃,错过了好像还可以补办吧?
这个朱器圾还真有那么点印象,因为这事关乎嘉靖帝一系继承皇室正统,所以,万历朝那会流传十分广泛,几乎到了人尽皆知的程度。
这事是什么事呢?
这事就是关于明武宗正德皇帝这个奇葩皇帝的传闻,因为正德突然驾崩,而且没有子嗣,嘉靖帝这一系才得以继承大明正统的。
明武宗着实是个奇葩,传闻他因为南巡作乐,把科举殿试都给耽误了。
正德十六年本来也是要举办会试和殿试的,明武宗这个奇葩却在南方玩的不亦乐乎,耽搁了归期。
如果光是耽搁归期也就罢了,他还在游玩的时候不小心落水,病倒了,结果,正德十六年三月十五日的殿试就这么被他耽搁了,因为他三月十四日便驾崩了。
不过,这次殿试并没有因为这位奇葩皇帝驾崩而中断,一年之后,幸运继位的嘉靖皇帝还是补上了。
皇帝都驾崩了还能补上,我这还好好的呢,为什么就不能补上了呢?
朱器圾忍不住好奇道:“会试和殿试好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