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王-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关系,换个说法就行了。
朱器圾假装生气道:“你怎么就这么糊涂呢,我这能叫造反吗?我这叫靖难,学成祖靖难!你能说成祖是造反吗?我如果靖难成功,大明就不是大明了吗?”
呃,这个。
我能说成祖是造反吗?
不能啊!
冒襄满脸错愕,哑口无言。
朱器圾逮着机会继续道:“我不知道你们脑子里面是怎么想的,崇祯那小子明显不行,你们却硬是要抱着一颗树吊死,你们就不能想想别的办法,比如,辅佐我靖难!你们口口声声为国为民,为了大明,为了天下苍生,你们这点弯都转不过来吗?”
呃,这帽子扣的,有点大啊!
作为愣头青,我不能接受这么大个帽子。
冒襄犹豫道:“王爷,您靖难就一定能成吗?”
行了。
朱器圾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当然能成,我如果和盘托出你还觉得不能成,我放你跟圆圆归隐山林,双宿双飞行了吧?”
这个。
好吧!
若是靖难不成,大明亡了,归隐山林或许是唯一的选择。
冒襄又犹豫了一阵,这才咬牙点头道:“好,王爷,您说,我冒襄豁出去了,陪您靖回难!”
第323章 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的
崇祯年间,朝政腐败,天灾人祸不断,大明王朝,风雨飘摇。
西北饥民不断起义,辽东建奴长驱直入,西南土司接连叛乱,东南沿海海盗泛滥。
眼看着山河即将破碎,江南学子奔走呼号,齐聚吴江、金陵等地,成立复社,意欲改革时弊,救国救民,挽大厦于将倾。
应该说,他们的目的是好的,只可惜,他们就是帮愣头青,又怎是朝中那些奸妄的对手。
复社首领张溥竟然自不量力,意图通过推举周延儒入阁从而遥控朝政。
周延儒在复社声势浩大的支援下是入阁了,但是,这位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又岂会任由他人操控,很快,他便反手一巴掌,拍死了张溥。
紧接着,周延儒又在争夺首辅的过程中败给了更为老奸巨猾的温体仁,这一下,复社学子惨了,温体仁又岂会让这帮支持过政敌的愣头青好过。
所以,温体仁当权以后便出现了一件咄咄怪事,复社学子中,越有名的,越有才华的,就越考不上功名!
像顾炎武、黄羲之这样的大文豪,死活考不上进士功名,像冒襄、陈贞慧等闻名江南的大才子更是举人功名都考不上!
科举这东西,想要通过作弊考上去的确很难,因为没几个考官愿意担这个风险,但是,人家要让你考不上却很简单,考官只要瞟你的考卷一眼,随便记几句,你就完了。
想要把人涮下去太容易了,什么对仗不工整,文采不行,空洞无物等等,随便找个借口拍死就行了,反正把人涮下去又不算作弊。
就算你八股文章做的天下第一,一点毛病挑不出来,人家也有的是手段,比如,随便蘸点墨,在你考卷上点一下,卷面不整洁,拍死!
冒襄可是十五岁就考上秀才功名了,结果,连续六次乡试,他竟然连举人都考不上!
虽说中举不是一般的难,但是,他也不是一般的厉害啊,他的文章可是公认的好,不管是诗词散文还是八股文,江南学子都争相传颂,以他的水平,不要说中举了,就是进士登第都没问题。
问题,他就是连举人都考不上!
如果说一次两次还是他经验不足,发挥不好,那后面几次绝对是被人故意给涮下去的。
他也因此备受打击,心灰意冷,蹉跎了十余年,他都三十多了啊,还是一事无成,才子之名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个讽刺!
这一次,他之所以咬牙投效,辅佐唐王靖难,其实也不光是为了陈圆圆。
他也想出人头地啊,他也想纵横官场啊,崇祯朝这些贪官污吏不给他机会,唐王靖难成功之后,他总能捞个一官半职什么的吧?
要知道,开国功臣可是不需要什么功名的,靖难也需要重组朝廷,那也等于是变相的开国啊。
所以,他决定赌一把,赌唐王能靖难成功。
那么,唐王到底能否靖难成功呢?
朱器圾没再吊他胃口,紧接着便将自己的实力和南阳、巴蜀等地的情况详细介绍了一番。
冒襄闻言,不由惊喜不已。
戚家军加上白杆兵,还有十余万精锐,还有二三十万土司大军可以征召,更重要的,还占据了巴蜀这片富饶之地,还有郧阳府、南阳府等交通要道,大军出川根本没有任何问题,这种情况下,靖难成功的可能性太大了!
他忍不住问道:“真的吗,王爷,您已然有如此雄厚的实力?”
朱器圾淡淡的道:“我有必要骗你吗,你既已追随我靖难,这些自然都能亲眼看到,我骗你有意思吗?”
的确,如果这些都睁眼说瞎话,那就有点荒唐了。
冒襄不由拱手道:“王爷,您准备何时发动,学生必誓死相随,鞠躬尽瘁。”
急什么?
打下地盘总得有人去管啊,学李自成和张献忠他们做流寇能成事吗?
朱器圾不慌不忙道:“俗话说的好,打天下易,守天下难,打天下真不需要太多功夫,只要时机到了,自然水到渠成,问题是这守天下啊,大明足有两京十三省,打下了,没人管,是什么后果,你想象过吗?为什么李自成和张献忠之类屡屡失败,你想过吗?他们并不是没有打下过什么地盘,他们打下的地盘多了去了,结果呢?”
这个的确,打下地盘不派人治理,那基本上跟没打下一样。
冒襄细细思索了一番,随即恍然道:“王爷,您的意思是要学生说服复社同济,助您治理天下?”
这小子,愣是愣了点,脑袋瓜子还是挺聪明的。
不错不错。
朱器圾欣慰的点头道:“对,只要你能说服复社中人随我一起靖难,那这治理天下的人就有了,你可有什么办法去说服他们?”
这个。
冒襄又细细想了想,随即献计道:“学生以为,想要说服复社同济,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给他们施展抱负的机会,不怕王爷笑话,我们复社中人,因为得罪了温体仁和周延儒之流,考个功名都难,想要在官场上施展抱负更难,我们的目标就是改革时弊,肃清朝堂上的贪官污吏,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奈何,根本就没这机会啊!“
说到这里,他都忍不住摇头叹息起来。
朱器圾闻言,却是心中暗自戒备:“你们这帮愣头青,如果真让你们掌控朝堂大权,估计我都会被你们气死!”
当然,话不能这么说,这帮愣头青必须用哄的,不能来硬的。
表面上,他是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嗯,这个简单,机会多的是,现在巴蜀官员就缺的厉害,如若是急于在官场上施展抱负的,现在就去当个县令什么的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我也不能让他们一步登天,毕竟就算是进士及第那也是从六七品做起的,没有说一进官场就是三品大员甚至二品尚书的,我若是这么做,肯定会有人骂我任人唯亲,所以,他们还是得从六七品做起,做出成绩来我才好提拔。”
这个是官场上的规矩,的确没有谁是一进官场便身居高位的,不管是进士及第,还是状元、榜眼、探花,大家都是从六品七品做起。
冒襄点头赞同道:“我们的确不能坏了官场的规矩,让人说闲话,相信只要有机会施展抱负,就算是七品县令,他们也会趋之若鹜的。”
这样就好,就怕你们好高骛远,想一步登天。
第324章 拯救孙传庭
南京礼部教坊司东院梨园,这是秦淮河畔新近开张的一个大型梨园,其大小怕不有数百亩,园内绣楼林立,花草繁盛,美不胜收。
传闻,里面昆曲班子就有好几个,苏州名伶陈圆圆、董小宛,秦淮名伶李贞丽、李香君等皆在其中,每晚都会轮流登台献艺,一时间金陵城里的公侯勋贵、达官贵人、读书人等皆趋之若鹜,每天群玉楼里都是声乐不断,场场爆满。
这南京礼部教坊司东院梨园自然就是陈圆圆开的,而这会儿的教坊司奉銮真是冒襄冒大公子。
梨园说白了就是唱戏的地方,明朝的娱乐消遣并不多,看戏听曲算是最为流行的消遣方式了,读书人尤好这一口,而梨园的戏班子不但会在园中登台唱戏,公侯勋贵、达官贵人等有什么大喜事也会请很多梨园班子去搭台献唱,以酬宾客。
可以说,梨园办的好了,不但能赚钱,还能博取不小的名气。
当然,陈圆圆创办梨园并不是为了名利,她主要是为了帮义父朱器圾招纳复社学子。
这梨园办起来了,招纳复社学子就方便了,因为读书人本就好这一口啊,而且这帮愣头青聚在一起就爱高谈阔论,针砭时政,他们说些什么也不会有人在意,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帮人是愣头青,做事不用脑子的,在冒襄的刻意引导下,复社学子很快接受了靖难兴邦这一说。
崇祯昏庸无能,朝堂奸妄横行,不靖难还有什么希望!
很快,陈贞慧、顾炎武、黄宗羲等科举失意的大才子便被冒襄说服,加入了唐王朱器圾的阵营,有一些更是迫不及待的乘船西去,到巴蜀施展抱负去了。
说实话,他们的确是憋屈的不行了,空有满腹经纶却被朝中奸妄踩得抬不起头来,换谁都不服啊!
这下有机会证明自己了,更重要的是有机会收拾那帮奸妄了,他们自然是趋之若鹜。
朱器圾原本是想坐镇金陵,将复社才子一一拿下,并安排他们去巴蜀锻炼,但是,有件事却打乱了他的计划。
因为李自成拿下陕西之后便兵分两路对河南和山西发动猛攻,一时间开封告急、太原告急、平阳告急,汝宁告急,崇祯就算是手下再没人也不能坐视了,这些地方可都有藩王啊!
洛阳的福王、襄阳的襄王、武昌的楚王、西安的秦王都被反贼给杀了,周王、晋王、沈王、崇王等他再坐视不管的话,老朱家的列祖列宗估计都要掀开棺材板来揍他了。
问题边军精锐差不多都被洪承畴一把送给建奴了,各地屯卫精锐也被杨嗣昌折腾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基本上左良玉这个听诏不听宣的军阀手里,而且,左良玉名义上还在跟贼寇张献忠对峙,他又拿什么去围剿贼寇李自成呢?
他这会儿手上不但没兵,更没有统兵将帅,孙承宗死了、卢象升死了、朱燮元死了、杨嗣昌也死了,就连个擅于招抚的熊廷弼都被他给宰了,他派谁去围剿李自成,派周延儒、陈新甲之流吗?
他召集内阁首辅周延儒和兵部尚书陈新甲一商议,可把这两个奸妄给吓坏了。
皇上,您别开玩笑啊,我们动动嘴皮子还可以,动手,不行啊!
怎么办呢?
李自成不能不管啊,再不管,这家伙可就要打到京城来了!
孙传庭不是还活着吗?
这个时候,周延儒和陈新甲终于想起这个战无不胜的无敌统帅了。
要知道,当初三十六营贼寇可就是孙传庭率军击败的,就连贼酋高迎祥都被孙传庭给活抓了,而且,后面孙传庭是连战连胜,李自成都被孙传庭打的只剩十余骑遁入山林之中,要不是崇祯听信杨嗣昌和高起潜等人的谗言,无缘无故将孙传庭打入诏狱,这会儿估计都没什么贼寇了。
当然,话不能这么说。
他们要敢这么跟崇祯说,崇祯不宰了他们才怪。
崇祯可是犟得很,只能顺着毛捋。
周延儒和陈新甲都很是精明,自然不会提崇祯和杨嗣昌、高起潜等坐下的蠢事,他们只是一个劲的上奏,请崇祯给孙传庭一个机会,让孙传庭领军围剿李自成,以戴罪立功。
这意思,孙传庭以前是错了,皇上您处置的对,这会儿不是没人了吗,孙传庭还是有点能耐的,您就给他个机会,让他戴罪立功吧。
这话崇祯听着舒坦啊!
他的确不喜欢孙传庭,因为杨嗣昌和高起潜等人的谗言,他是提起孙传庭就来气,不过,这会儿,他实在是无人可用了,孙传庭就算再不招人喜欢,他也得用啊!
于是乎,崇祯便命人把孙传庭放了出来,召至文华殿,问其愿不愿意领兵剿贼。
孙传庭能不愿意吗?
他就因为请了个病假便被崇祯打进诏狱关了几年,这会儿贼寇都快打到京城了,他若是来个不愿意,崇祯估计会立马命人把他拖出去砍了!
没办法,他只能请杀贼以自校了。
这围剿反贼总得有兵吧,问题崇祯这会儿哪还有什么兵呢?
没有那也得有啊!
周延儒和陈新甲连忙献计,先给孙传庭五千京营屯卫命其率军去解开封之围,并传令河南都指挥使司,召集所有屯卫到其账下听用,这样一来不就有十余万大军了吗?
如果光算人头,那的确是有十余万人,问题,河南都指挥使司的屯卫精锐基本都被抽调干净了,剩下的都是些从没上过战场的新丁啊,这能叫十余万大军吗?
崇祯也管不了这么多了,他只能死马当活马医,起复孙传庭为兵部右侍郎,三边总督,命他率五千京营前去河南平叛,先解了开封之围再说。
还别说,孙传庭这名头还是挺吓人的,李自成一听说孙传庭来了,当即便解了开封之围,在中牟、郑州一线集结大军,准备跟孙传庭来个大决战。
李自成是真的有点怕孙传庭,他都被孙传庭给打出阴影来了,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他倒也不是压根不敢跟孙传庭交手,只要将手下大军全部集结过来,他还是敢跟孙传庭一战的。
孙传庭就这样解了开封之围,紧接着,河南都指挥使司的屯卫也开始往开封府集结了,这人数,的确有差不多十万,问题,这就是帮乌合之众啊!
反观李自成那边,这几年征战下来,人家手下都四五十万大军了,而且,基本都是经过战火洗礼的老兵。
孙传庭派人稍微一查探,心中便已了然,凭借十万乌合之众想要剿灭四五十万经过战火洗礼的老兵?
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这一战,没法打啊!
朱器圾当然知道这一战孙传庭肯定是干不过李自成的,他得赶紧回去想办法救孙传庭啊!
第325章 枉做忠良(上)
汝州城,镇东军大营,帅帐之中。
朱器圾高坐主位,扫视着手底下的文臣武将,脸上不由露出一丝欣慰之色。
这下,总算有那么一点样子了。
以前他手下文臣是少得可怜,每次议事,能招来的都屈指可数,这一次,文臣武将总算是半斤八两,平分秋色了。
当然,文臣中大多都是刚刚投效而来的复社学子,而且,他们的职位大多不高,最多也就是州同知、通判什么的,这里面职位最高的还是汝州知州李岩。
不过,站文臣最前面的却是一个未着官袍的书生。
此人大概三十来岁的样子,满脸书卷之气,一看就是个饱学之士。
至于他为什么没穿官袍还站文官最前面,主要是没人敢站他前面,因为他的名气太大了。
他就是崇祯四年会试第一,殿试第二,差点夺得状元郎的吴建业,也就是吴梅村。
此人可不简单,他乃是复社首领张溥的亲传弟子,在复社中的地位可谓独一无二,说他现在就是复社首领也不为过。
他的资历也是复社中人数一数二的,二十三岁便位列榜眼,然后进入翰林院,成为储相,复社之中也就这么一位了。
至于他的官场经历,不说也罢!
他是运气好,在周延儒刚刚进入内阁的时候正好参加会试和殿试,那时候周延儒还没跟复社翻脸,温体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