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93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93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那个做“破缸”的小窑作坊,如今早已经不再做那玩意了,但是依旧热热闹闹,只是不知道做些什么。刘汉少带着人来的时候,窑主早就等在门口,与几个研究人员一起引着大家往里走。
  众人走进窑主平时做事的房间,窑主立刻命人侍奉茶水,刘汉少不耐这些虚套,直截了当地问道:“东西呢?”
  窑主从墙边的柜子里小心翼翼地端出一盘土,放在刘汉少面前,说道:“陛下请看。”
  说是一盘土,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一盘灰,青灰色的灰。
  刘汉少伸手捏了一点,用食指和拇指揉搓着,感受一下它的细致,好像还可以,至少指头上没留下颗粒感。
  袁绍、曹操等人也早就围了过来,见刘汉少伸手捏灰,他们也纷纷在手里捏一点,杨修甚至还想伸舌头尝一尝,被刘汉少打了一巴掌。
  别看他们装的一脸“蛋定”的模样,好像还挺懂行似的,其实心里郁闷大了,真不明白刘汉少神神秘秘地把大家忽悠过来,就看到这么一盘灰,是何道理?尤其是曹操,说好了今天不是要给自己封官么,怎么到了这么一个破地方?难道陛下想让自己来这个地方当官?这比看坟的校长还不如呢!
  虽然刘汉少很多时候也不怎么靠谱,但是这会儿却一下子就能看出来,这几位的“蛋定”是装的。这种灰太超前,要是这几位知道它的作用,是不可能“蛋定”的,因为它的名字叫水泥!
  窑主名叫刘资,是老村长刘大根的儿子,当初为了造陶制水泵,就把他派下了山,只不过,那一次不算成功案例。
  道路问题一直是古代国家的一个弊病,甚至可以是致命问题。道路不畅就会交通不便,商业难以繁荣;政令不通,难以有效管理;行军不顺,该赢的也赢不了。国家小了容易被人灭,国家大了管理不过来。说不定某处反叛,等消息传回朝廷,再发兵平叛,艰难的跑到地头,人家连娃都生出来了。反叛一旦有了根基,再打下去还不知道谁输谁赢呢。秦始皇一统六国,在全国大修驰道,恐怕不止是为了自己能全国旅游,考虑大多的也是这个问题。
  起先刘汉少倒是没这么多想法,可是遇到下雨下雪,除了皇宫里铺石板的地方,走到哪儿都一脚水一脚泥,即便是皇子也不例外。
  刘汉少烦这个,就想改变一下现状。
  后来随着思想与眼光的转变,整天考虑的大事越来越多,对道路问题也就越来越重视。毕竟是个穿越众,可以透过岁月的长河,将目光放在很远的地方。于是,烧破缸的小窑立刻转产,研发水泥。
  对于水泥来说,学渣可是一窍不通,只知道好像是石灰石摻粘土,烧一烧,要不然就是火山灰啥的。
  烧一烧的事还好搞,问题是怎么把石灰石弄成灰粉呢?想磨粉自然会想到石磨磨麦子,起先刘汉少就是这么试的,结果当然只能是笑话,即便是石头碎成渣儿,扔进去也能把石磨卡死。然后石磨变成铁磨,铁磨又加上竖磨,这就有点黑科技的意思了,近看像一顶大檐草帽,远看像宇宙飞碟。所谓竖磨,磨心是一个锥形,石料投进去之后,等于由大变小先进行一次粗加工,然后才进入“帽檐”的平磨部分进行细磨。
  但是,两扇巨大的铁磨盘叠在一起,即使不投石料,也难以推动,然后研究人员就在下盘外边加了一圈凹槽滑道,里边放着铁球当滚珠。如此,上盘比下盘大了一圈,石料从投料口进入,经过竖磨进行粗磨,再经过平磨进行细磨,最后由下盘周围散落进接料盘,滑进出料口。
  如此,想要转动铁磨依旧是个问题,指望用人推是根本不可能的,现在的办法是上盘连接着很长很长的推杆,利用杠杆原理,外加几头牛一起拉磨,才能使铁磨缓慢转动起来。
  好在这些都还只是试验阶段,能够把水泥弄出来最重要,等积累够经验,大量投入生产的时候还可以改进,比如用水车拉磨。
  看着那一盘水泥,再看看曹操,刘汉少心里窃笑不止,真想问一句:“孟德,你准备好了吗?”
第153章 修尽天下不平路
  ……………………………………
  不知道多年以后,人们把这种大檐草帽或宇宙飞碟式的铁磨挖出来,会不会惊呼外星人造访地球。刘汉少现在想要做的,不仅仅是为曹操安排一条他从没玩过的路,也是为大汉铺设一条前所未有的路。
  袁绍他们还在捏着水泥灰装大尾巴狼,只是表情明显已经失去了装下去的耐心,刘汉少懒得给他们解释,直接问窑主刘资:“实验成品在哪?”
  “这边有,汉少请移步。”
  窑主刘资来到墙角,掀开一片草垫,现出一块水泥砖,两尺宽,三尺长,厚度也有一尺。
  袁绍还是不明白,这么一块青石板有啥稀奇的,曹操却发现,虽然石板上面平整光洁,但是侧边毛糙。最主要的是,从毛糙的侧边能够看出,这应该不是一整块青石板,而是沙石粘在一起,黏合成的。
  刘汉少问道:“试过了吗?硬度怎么样?”
  刘资说:“试过,坚硬如石,人踩车碾都不是问题,就算压上上千斤的重物也丝毫无碍。只是……只是若有壮汉,用铁锤抡砸,还是能够砸碎的。”
  说到后来,刘资显得很不好意思,生怕刘汉少不满意,压根也不知道自己说的原本就是两回事,一个属于承载力,一个属于冲击力。别说是水泥砖,就是青石板,甚至是铁板,只要有足够的冲击力,也照样能砸碎、穿透,破甲锥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
  可惜刘汉少贵为学渣,明明觉得刘资说的好像哪里不对,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清楚,只好避重就轻地说:“只要能承住就行了,没事你砸它干吗呀?将来谁要是敢砸哥的路,全家都抓起来打屁屁!”
  此时曹操终于琢磨过味儿来了,忽然惊讶地大声问:“陛下,这块石板,就是那些土造的?您的意思是,要用这些东西,修路?”
  杨修早就对那块水泥砖又摸又踩的,此刻也看明白了,甚至举一反三,惊喜地说:“要是用这种东西修筑城池,只怕任谁也攻不破!”
  孙坚闻言,对杨修说了一句很有道理,却八竿子也打不着的话:“杨行走,这天下没有攻不破的城池!”
  刘汉少与袁绍皆深以为然。
  史老道一副道骨仙风的模样,神情喜悦而不失庄严地说:“化石为泥,化泥为石,化腐朽为神奇,堪比点石成金之术。圣天子临世,将此神术传予吾民,便是要中兴大汉,稳固江山,富足百姓,安泰天下。道人代天下万民,拜谢圣天子所赐。”
  刘汉少也摆出一副比世外高人还高一点的架势,随意而不失亲和地说:“无妨,都是本尊应该做的,道长免礼吧。”
  很拙劣的表演,只有史老道与刘汉少一唱一和,别人全部懵圈,说是像看戏吧,还看不懂他们唱的是哪一出。
  如果没记错的话,昨个儿吃药丸子的时候,刘汉少也自称过一次“本尊”,虽然当时不明白啥意思,但是今天史老道对刘汉少的敬称可就太“耸人听闻”了……圣天子!
  您一个当皇帝的人,在自己国家里连诏书都不能通达,还好意思叫圣天子吗?
  但是没有人质疑,没有人否认,没有人提问,只是不约而同地暗想,这俩人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猫腻。然而刘汉少却揭过了这一段,提出要刘资带着参观作坊,看一看生产过程。
  刘资拿出几块布帕,教大家如何戴在脸上,遮住口鼻,还说这也是陛下发明的,叫作口罩,可以防止吸入灰尘。
  生料场没啥稀奇的,就像堆起的一座小石头山,有工人正在砸石头,砸碎的石头过筛,然后才可以送进铁磨磨粉。
  刘汉少一边看,一边说:“你们这样碎石,浪费人力,将来等咱们成规模生产的时候,可以考虑研发破碎机,机器一转,又省时又省力。”
  随行的研究人员问:“校长,啥是破碎机呀?”
  刘汉少想了想,解释着说:“见过舂米的石臼吧?比如说咱们造一个超大号的铁臼,把石料放进去,用大铁锤来砸。或者造一个滚筒,里边放着大铁球,加入石料之后,滚筒一转,大铁球就能把石料砸碎的机器。”
  这些研究人员都是研究石头、泥土的,什么石头硬,什么石头软,什么泥土粘性大,什么泥土吸水强,对于这些知识,他们比别人明白的多,但是说到机器制造,脑袋可就跟不上趟了。好在刘汉少说的简单,就算不懂的人也能听明白,只不过想象着能砸石头的大铁臼,就觉得应该壮观到让人惊叹的地步。
  最令袁绍、曹操等人大开眼界的,自然当属那个像宇宙飞碟的大铁磨。要不是亲眼所见,实在无法想象这世上还有东西,居然能把石头磨成粉末。那么大个铁疙瘩,拉着它转的牛牛们看着都让人心疼,实在太吃力了。这要是把人丢进去,还不得磨的连渣儿都不剩啊?
  在没有更好的动力可以运用之前,水利就是最大的希望,这个也一定要改进。
  生石料磨成粉之后,按照比例配上粘土,加水搅拌,制成生料球,然后就可以入窑煅烧了。制做生料球的场面更像是玩游戏,工人们使用的工具就像剪刀似的,但是前段是两个半圆形的小扣碗。拿着这个玩意在搅拌好的料泥里使劲一夹,然后再张开就是一个生料球。
  大家还都饶有兴趣地亲自试了试,尤其是杨修,好像长这么大,就没玩过这么好玩的玩具。
  煅烧过后的熟料一个个就像驴粪蛋似的,再经过一次铁磨,磨出来的粉可就是水泥。不管有多么山寨,或是加了多少黑科技,好歹算是把水泥研发成功了,这就是刘汉少最想要的结果。其实现在的水泥研发,已经掌握了“两磨一烧”的主要工艺流程,只不过是刘汉少自己也不知道而已。
  参观快要结束的时候,刘大根忽然跑了过来,说是要把原来剩的陶制水泵都拉走,因为有些田地在高处,即便离水源很近,也难以灌溉。
  当年刘大根就是刘汉少任命的老村长,整天拄着一根拐棍,说话之前不是咳嗽两声,就是捋一捋胡子。现在成了屯田指导员,胡子也刮了,拐棍也扔了,一口气儿能跑五个村,腰不酸、腿不疼,比吃了老鳖盖儿还管用。明明是又过去好多年,偏偏刘大根好像又年轻了好几岁。照这么个劲头搞下去,说不定哪天刘大根还能再给刘资整出个弟弟……或者妹妹。
  “汉……陛下,那帮小娃们说,不用打井,把水泵架上,接根管子到河里也能用。就是这个竹管子老出毛病,接不好或者是哪儿破了,一漏气儿就不好吸水了。”
  刘大根也是跟着刘汉少很多年的人,喊“汉少”习惯了,总也不好改口。
  刘汉少听得哈哈大笑,指着刘资对刘大根说道:“老刘啊,这还不简单,找你儿子就能搞定。以前咱没啥招儿,现在可以做水泥管呀。外边做个圆槽,里边还塞竹筒,把水泥往中间一浇就行了。管子两头做成一大一小的子母扣,接在一块保证杠杠的。”
  多少人想多少天,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刘汉少三言二语就搞定了。刘大根的心情瞬间美丽,还惊喜地指着自己儿子问:“这小子现在这么有出息了吗?都是陛下教的好哇!”
  刘汉少还跟刘大根瞎客气:“哎呀,怎么能说是哥教的好呢?应该说是你儿子聪明,这都是随你长的啊!”
  刚才还一副干练模样的刘资,被这一老一少夸的真想钻到大铁磨里躲一会儿。
  …………
  参观完水泥作坊,回到洛阳城里。中午刘协在学校吃饭,刘汉少回家的话,要么和云十八骑一起吃食堂,要么让李二娃单做几个菜给自己吃,麻烦且无趣,所以又去了曹操家蹭饭。席间,刘汉少忽然莫名其妙的问了一句:“怎么样?”
  曹操苦着脸反问:“汉少是想让臣去制造水泥?”
  刘汉少不屑地说:“你会造个屁水泥啊!哥的意思是说,修路!”
  曹操也有懵圈的时候,愣愣地问:“哪条路?”
  “自然是修尽天下不平路!”
  呛得直咳嗽,曹操赶紧喝口小酒压压惊,说道:“陛下,水泥虽好,但是您说的也太不靠谱了。指望那个铁磨,就算日夜不停地磨,能出多少水泥?想要修好天下所有的路,又需要多少水泥?只怕再过百年,您的愿望也实现不了。重要的是,先秦始皇帝在全国大修驰道,征发徭役数百万,搞的国库空虚,怨声载道,实在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前车之鉴,陛下还要步始皇帝后尘吗?”
  跟着刘汉少混久了,曹操也学了不少新词,比如“靠谱”。
  刘汉少疑惑地问:“听你的意思,水泥路还不是个好东西了?”
  曹操直言道:“好,自然是好东西,可是咱们没有那个能力修啊。”
  “孔子曰,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既然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自然也得一条一条的修,这个道理哥还是明白的。”
  “这就对了!”
  现在是家宴,刘汉少更没架子,曹操自然也随意许多,接过话头又说道:“陛下能这样想,才是大善之举。以操看来,咱们首先应该把重点放在安民固国上,等过个三五年,天下得以平定,百姓得以修养,再一点一点的慢慢修路,才是上策。反正陛下还年轻,多等几年有何不可?”
  刘汉少想了想,又慢慢摇了摇头,只说了两个字:“不对!”
第154章 老狐狸发来贺电
  ……………………………………
  “孟德,哥知道你的意思,现在天下不宁,反叛不断,百姓艰难,食不果腹。你是担心在这个时候,哥再征发大量徭役,只怕天下会更加动荡,搞不好咱们大汉就玩完了。”
  “陛下慎言啊!”
  虽然是劝刘汉少别胡乱说话,嘴上没把门的,但是曹操说的时候却频频点头,显然是赞同刘汉少所说的意思。
  哪曾想,刘汉少话锋一转,又说道:“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假如咱们可以把劳民伤财的事,变成利国利民的事,那么天下的动荡是不是也能跟着减少很多呢?路,是一定要修的。有路才能交通便利,有路才能繁荣经济,有路才能富足百姓。当年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宣帝又设西域都护府,可是现在呢?咱们粗话的连凉州都过不去。要是有了水泥路,大军往来迅捷,商贾行走便利,他们谁还愿意炸毛,谁还敢炸毛啊?”
  眼瞅着刘汉少越扯越远,曹操实在忍不住了,说道:“等会儿!陛下,水泥路的好处,咱们大家都明白,但是您说能把劳民伤财的事儿,变成利国利民的事儿,这个……怎么变?”
  “简单啊,给钱呗!”
  刘汉少满不在乎地说:“以前征发徭役,都是强行逼着百姓白干活,不能挣钱不说,还死了白死。咱们给工钱,让百姓趁着农闲时节修路,这样一来,咱们的路也有了,百姓还能多赚几个零钱补贴家用,岂不是一举两得?”
  曹操愁眉苦脸地说:“咱们哪有那么多钱?即便您现在手头宽裕,可是官吏要发俸禄,将士要发粮饷,打仗赢了还要有奖赏。再去修路,等于是把金山往地上铺啊。”
  “你们家没钱吗?”
  刘汉少一句话把曹操噎了个半死,暗想:就没见过您这样的皇帝,我们给您干活,您还总惦记着卷扒我们的钱,难得这么无耻的话,让你说的如此理直气壮。于是,曹操低头喝了一口小酒,默不作声。
  刘汉少转而又问袁绍:“你们家有钱没?”
  袁绍的政议长就差在朝会上正式任命了,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