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大忽悠帝-第5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是如此,夹在贵霜与南二两个强大的国家之间,姚迪拉反而得到了一丝难得的安宁。然而巨变来的太突然,连姚迪拉自己也没想到,最危险的敌手居然来自背后。
话说“圣天子城”已经建的快差不多了,随着“藏州”的设立,朝廷支援的力度也越来越大,虽然这种支援与其他州郡还是不能比,但是比之从前的藏州这片高原之地来说,可算是天差地别。因此,藏州这片地方,从前的那些部落,也到了最后不得不做出抉择之时。
又话说,在藏州的西部地区,有一个“象雄国”,其实说“国”不太准确,他们也是一些部落联盟,只不过那边地广人稀,能够占着的地方看上去很大,所以才称之为“国”。
以前象雄的日子还好过一些,因为甭管是安息、贵霜,或者汉南二岛与新州那些所谓的小国,来来回回,摸索着道路做生意,也有不少人经过象雄,给他们带去一些生活必备的物资。但是现在不行了,汉南二岛与新州的那些所谓的小国都没有了,而且大汉还修造了青天大道,既安全又好走,即便是还有商贾上高原,也都是奔着“圣天子城”去的。如此一来,象雄基本等于与世隔绝了,头开始问题不大,但是时候长了他们也难独自成活,于是便经常骚扰藏州、宁州以及新州的一些地方。
而后,赵云召集阎行、牛敢等人,决定从藏州、宁州以及新州的于阗郡,多路一起出兵,彻底解决象雄问题。结果可想而知,象雄尝到了掌心雷的滋味,还以为神佛发怒了呢。但是象雄并没有选择向大汉投降,而是一股脑地涌进了姚迪拉。
这是为啥呢?
难道有吃有喝,人家都不愿意跟着咱混?
不是象雄不愿意过上有吃有喝的日子,主要的原因其实就是谐和道。
这个象雄啊,虽然称之为“国”有些勉强,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文字,有自己的神佛,还有自己的“教”。而且这些“象雄教”的信徒们认为,天地原本就是一个蛋,后来蛋壳化作了大山,蛋清化作了大海,十八个蛋黄变成了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至于人,则是由猕猴与罗刹女圈圈叉叉了之后所生下来的。
人家要是跟着大汉混,再改信谐和道,不是等于自己得先“完蛋”一下么?
那人家还能不跑?
但是从象雄再西去的话,就到了藏艾团驻守的葱岭,逼不得已,象雄兵马只得涌入姚迪拉,而后汉正军的兵马以及高原上那些充作助军的民夫轻壮们也都跟着追击进了姚迪拉。这么一来可不打紧,象雄兵马裹挟着姚迪拉的人,又一起冲下了山,有的跑去了贵霜,有的则跑去了刘备的地盘。
刘备和波调心里话说,怎么个意思,姚迪拉联合对面的,向我们开战了?“噼里啪啦”一通乱打,结果才搞清楚,原本姚迪拉那片儿,亮出了汉正军的军旗。
无量天尊,这可咋办?
对于贵霜来说,大汉是兄长之国,对于刘备来说,大汉更是宗主之国,关键是他们谁也没胆子打回去呀!
…………
按理说,如果由大汉来治理姚迪拉这片地方,站在贵霜与南二中间,对于波调和刘备来说,都是件好事,可以维护地方稳定嘛。但是看到眼巴前这个“战果”,波调与刘备心里非但没有感到一丝安慰,反而不停地“打秃噜”。
因为大汉这一次出兵,汉正军的A级军团,各路兵马加在一起,拢共派出的都不到两个团,而他们却把象雄兵马加上姚迪拉大军撵的好像惊慌失措的羊群,并且进攻的速度实在太快了,快到让人还没整明白到底发生了啥事呢,所谓的战争就已经结束了。
波调和刘备不知道,这是因为这一次出击的汉正军,除了装备传统武器“掌心雷”之外,还有一部分兄弟装备上了火枪。但是他们都知道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这要是哪天大汉想打我们的话……要不,咱去问问罽宾,现在是不是心里瑟瑟发抖?
而后刘备又想,我的“德礼城”,距离止戈河那么近,万一哪天“那位高祖”嫌我丑,又想教育我,还不是一下子就攻过来了?
于是刘备便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迁都。将王城搬到了南二河的中段,早先属于“那伽”的境内,还将新王城命名为“新德礼”。
巧了,波调也有迁都的打算,但是应该把贵霜王城迁到哪去呢?
搬回从前的“蓝氏城”?
那个地方现在夹在安息与兹州中间,安息那个性格,马超那个脾气,波调都见识过,那还不如呆在大汉身边安全呢!再者说,贵霜现在的地盘也大了,又有了出海口,还一直与波西斯总督阿尔达希尔打的难解难分。所以波调便以“大王守国门”的名义,将贵霜王城搬到了南大河下游,靠近出海口的“明那加拉”。
…………
两家同时迁都,也算盛况空前,消息传回洛阳,刘汉少的脑袋瓤儿有点拧巴。
他们这算是被咱吓着了么?
可他们一个是咱大汉的兄弟,一个是咱大汉的藩篱,为啥要害怕咱们呢?
另外,不管贵霜想把王城迁到哪里,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情,刘汉少都不在意,可是刘备迁的这个王城却让刘汉少觉得既尴尬又有些好笑。
粗话的,备备这娃连“新德礼”都整出来,可是瞅瞅地图,好像与后世那座世界著名的“奇葩之城”也不在同一个位置呀。咋滴,是害怕距离姚迪拉太近,也不安全?
然而,瞅巴着地图,没等刘汉少笑太久,脸色忽然又耷拉下来了,因为他又想到了一个“灰常灰常”严重的问题……
第874章 徐闻半岛也缺水
……………………………………
“干了这碗南二水,来世还做南二人!”
这说明无论南二河改成什么样的名字,只要这群奇葩还在,它就逃脱不了悲催的命运,最终将会变成一条骨灰河、垃圾河,洗澡水河、下水道河……
粗话的刘玄德,你有迁都的工夫,先盖一些厕所,教教他们讲究卫生好不好?
然而能把刘汉少吓着的更悲催的事儿,就是南二河的下游,现在都属于大汉云州的地盘。
下游……那可是下游啊!
咱大汉将来得搁这块儿建造多少污水处理厂,才能保障不向南大洋里边倒垃圾呢?
更关键的问题是,万一神经病会传染的话,怎么办?
孔子曰的好,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将来一不小心蹿到咱这边几朵奇葩,而后再传染的一片儿一片儿的,那哥还不得变成大汉罪人?
就这,你们还觉得是你们害怕哥,其实哥心里都怕死你们了,你们知道不知道?
只用了一次前往五谷轮回之所的思考时间,刘汉少便已经下定决心,必须解决南二河潜在的问题,而且要越早解决越好。于是便召来了总参谋部以及搜狐、天猫这些肚子里有坏水的人物,悄咪咪的先开了一个小会。
在会上,总参谋长沮授首先说,如果想要彻底解决南二河的问题,至少我们首先得有兵马能够看守这条河。假如我们能够以南二河为界,与“汉南二王”重新划分管辖区,那么我们大汉就会在南长城山脉以南,拥有一条平坦的大通道,可以从云州的汉越郡快速前往新州、兹州等地,这对于我们大汉西南边界的防御也是极为有利的。
而后左参谋长荀攸却说道,咱就算拿下南二河以北这些地方,也没办法从云州快速前往新州、兹州,它们中间还隔着罽宾和贵霜的富楼沙呢!
虽然荀攸更擅长战役、战术的指挥,但是战略眼光也不会这么短浅,于是已经担任右参谋长的成公英也说道:“荀左参,咱们现在在讨论南二河的问题,你先别扯贵霜的事。有问题,慢慢来嘛。”
嘿……你们这三个家伙,到底是参谋长,还是和稀泥呀?怎么着,遇上那群奇葩的事儿,连你们都变奇葩了么?
于是,刘汉少的目光又转向了小会上一位“特殊的客人”,王闹闹。
王闹闹一见刘汉少瞅巴自己,立刻喜滋滋地问道:“老大,你是不是想让我去?”
对呀。
对于眼前这帮人来说,这才是问题的真正所在。
咱要是想拿下南二河北岸,是不是还得与刘备重新开战呀?可咱之前定下的策略,不是要专心发展大汉内部,稳固大汉的基础么?
所以,谁愿意给陛下支招,挑头打仗啊?
想通了这一节之后,刘汉少只得将目光转向了老狐狸贾文和与小狐狸郭嘉。
老狐狸似是闲聊一般,开口说道:“老臣听说,离车被汉南二王攻占之前,曾经高举过汉旗?”
郭嘉很是难得地附和着贾诩也说:“对呀,这事儿我也听说了。”
而后两个人便一唱一和地聊上了。
“如此说来,离车还是有一些忠于我大汉的忠贞之士的。”
“对呀。离车对我大汉一向恭顺,汉南二王居然攻占其地,很是不该。”
“还有艾,艾……艾什么来着?”
“艾克查特拉。”
“对!就是那地儿,想来和离车的情况一样,必然有忠于我大汉的忠贞之士。”
这一圈在座的诸位,除了刘汉少之外,谁傻呀?
保证刘汉少也听明白之后,贾诩才又向其说道:“陛下,我们搜狐最近接到情报,说是有一些心向汉室的离车忠贞之士准备来洛阳觐见陛下,想请陛下为他们主持公道,允许他们复国。”
复国?
难道不是地盘归咱们?
眼瞅着刘汉少有些疑惑,贾诩耷拉着两条老白眉,显得有些失望,而王闹闹则一直冲着刘汉少眨蒙眼儿。
“哦?哦……复国啊。对,这件事,哥应该为他们主持公道。”
郭嘉适时地递上一句:“还有艾克查特拉,也应该一并办理。”
刘汉少又连忙说:“对,对,一并办理,一并办理。”
好么,就这?
可是等到计策商定下来,刘汉少又问了:“兄弟们,这事儿让谁去办好呢?”
这一回可是“无责一身轻”,所以王闹闹立刻跳出来,抢先说道:“既然是处理对外事务,自然应该交给外交部,让蒋子翼前去处置即可。”
刘汉少还有些不放心地问:“就派蒋干去练口活,能成么?”
王闹闹浑不在意地说:“老大放心,虽然是让蒋子翼冲在了前边,但是咱们还在后边放着庞士元和魏爱杰给他撑腰呢。到时候不管蒋子翼说什么,刘玄德都得好好掂量掂量。”
文的不行就来武的?
这事儿干的是不是有点不仗义啊?
然而刘汉少还是想多了,现在刘备可不单单是大汉军火的大客户,他还指望着当二道贩子,把霹雳弹与新式战船卖给波西斯总督阿尔达希尔,大发其财呢。如果蒋干说话不好使,庞统只要把霹雳弹与新式战船的货源一掐,足够刘玄德哭几天了。
于是乎,已经升任外交部副部长的蒋干蒋子翼,再次奉命离开京师,前往奇葩而又欢乐的汉南二岛……
…………
汉元213年,八月末。
广州传回急报,政议院院长袁绍,在广州组建各级议院之时染病而亡。
其实除了县、郡、州、朝廷四级议院之外,民选村长与里长,乡长与亭长的工作,也有很大一部分都压在袁绍身上。现在的“乡、村”主要是指城外的农村区域,“里、亭”主要是城中与近郊区域,别看官职都不大,却是朝廷与百姓联系的最基础纽带,虽说用不着袁绍一村一乡,一亭一里地去跑,但是每到一地,总是要召集这些官员开一开会,指导一下他们如何做好基础工作。
对于广州的开发,可算是朝廷的重中之重,因为它不仅上联荆扬,下联汉南,出了海之后还要联系着来州、宾州。在张羡的带领之下,广州的工作也是干得有声有色,由于南方的几条运河相继开通,现在不仅可以从“闹哥临钦城”与合浦出海,前往汉南、来州,也可以从南海郡的番禺出海,前往福州、宾州,或者是大明珠岛。这对于大汉掌控疆界,守御边防来说,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了,广州的工作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倍精话的推广……
话说袁绍来到广州之后,除了鼓励当地有人望有学问的贤达出来参与到议院的工作中来,还要走访各地,体察民情,了解当地百姓的实际困难,听取他们对于朝廷有没有什么意见,回头回到洛阳之后,也好向相府或是刘汉少反映。
除了公事之外,袁绍也有一些私念,毕竟袁术当年在这里做过“伪广州牧”,并且还死在了小明珠岛。孔子曰的好,人死如灯灭。不管袁公路生前如何看不起自己,如何不拿自己当兄长,也不管朝廷是如何给他定罪,世人又是如何给他评价。现在,毕竟人已经不在了。同为袁氏血脉,手足兄弟,所以袁绍就想去小明珠岛上看一看袁术的葬身之地,哪怕是拔一把坟头上的杂草,也算是尽了兄弟的一片心意。
然而当袁绍准备前往徐闻,从那里渡海的时候,却在半道上的“海康县”发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这个“海康县”是设置广州之后新设立的县,位置就在“徐闻半岛”的根上。别看徐闻距离中原内陆挺远,却是一个天然的好地方,因为这里和对面的珠崖郡一样,盛产珍珠,如今更有南方舰队的辖下某部也驻扎在这里。
既有珍珠,又有舰队,可见如今的徐闻该是多么热闹,然而问题就在于,作为徐闻后基的这个“海康县”,居然经常会闹旱灾。
闹了旱灾,粮食就会减产甚至是绝收;缺少粮食,就得从外地转运调拨,所以看着徐闻这边挺热闹,可是海康那边的百姓的日子,又该过的有多苦?
要不是袁绍走到这里,亲眼所见,打死他都不会相信。这个地方,三面环海,只有根上那么点地方连着大陆,它居然会缺水干旱。然而等到袁绍了解了一番内情之后才得知,这个地方虽然三面环海,但是海水肯定不能喝,而每当雨季来临之时又容易发生狂风暴雨,并且来的快去的快,雨水存不住,随后便是炎夏酷暑,长期日照,能把地皮都晒咧口子。
袁绍说:“咱们大汉现在到处都在修建运河,改造湖泽,连云梦泽都改造的田归田,湖归湖了。既然这个地方缺水,你们当地官员就没想过挖水塘,修水渠吗?”
海康县的县长拉着苦瓜脸说:“怎么没想过?可是袁政议长,您不知道,这个挖水塘、修水渠,需要大量的人力财物,可是我们县太穷了。再说了,咱们大汉如今主要决战的目标是幽扬大运河,还有西小门运河,水利部、交通部抽调了大批的精兵强将都去了那些地方,我们也等不来朝廷的支援……”
袁绍心里话说,粗话的,你给我等会儿!
你一个县长,不说好好为本县务政,操心什么幽扬大运河?是不是整天坐在县府里,报纸月刊看多了,就觉得自己也能指点江山、经邦纬国了?
这么有出息,曹孟德应该请你去接他的班,当部长啊!
等不来朝廷的支援,就仰着脸等老天下雨啊?就不能想想办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你们都有远大的目标,远大的抱负,可我告诉你们,但凡咱们大汉还有一个百姓吃不饱肚子,咱们就没脸说咱们大汉是富裕的,是强大的!
第875章 为袁本初降半旗
……………………………………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袁绍也顾不上前往珠崖缅怀袁术了,转而对广州刚刚成立的各级议院的议员们说,诸君都是本地人望,以后做了议员,更是朝廷耳目,百姓喉舌。可是咱们不能只会看着百姓受苦,更不能只会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