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518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518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此时的雨已经下的让人有些睁不开眼睛,孙坚换砸下一个螺栓之时,把着斜梁的手突然滑了一下,而后便跌落进滚滚的大江之中。
  孙翊救父心切,竟然跟着也跳入江中,随着滚滚的江水一翻,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
  “孙坚死了。”
  听到这个消息之时刘汉少愣怔了半天,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如今的大汉内部既不打仗,又没闹灾,而且孙坚的身体又壮的像头牛,怎么可能说死就死呢?
  而后听罢孙坚父子遇难的经过,刘汉少立刻喝问:“找了吗?找了吗?”
  前来回报消息的杨修说:“找了,但是还没找到。”
  “没找到,你们怎么就说他死了?孙文台出身江东,肯定会游泳!”
  可是会游泳,难道便不会被淹死了么?
  继而刘汉少又悲愤地吼道:“那就再找啊!仔细找!认真找!往下游去找!大江里找不到,就去大海里找!”
  杨修见刘汉少状若癫狂,连忙劝慰道:“陛下,陛下,请您节哀。如今孙厅长的家眷还不知道他们父子遇难的消息,孙师长还在蒙州,此事究竟该如何处理,还需要您来定夺啊!”
  人都不在了,还需要哥定夺什么?
  难道哥这个大汉皇帝能够定下孙坚的寿数,让他别走的这么早么?
  其实与原本的历史相比,孙坚已经多活了十多年,可是对于正在建设关头的大汉来说,还是嫌他走的太早太早!
  可是粗话的,哥可是大汉皇帝呀,只会像刘备那样哭鼻子可不行,无论遇到多么残酷、艰难的事,都必须得尽快做出一个“定夺”!
  于是刘汉少让杨修先派人去通知孙静,他再回家喊上云三妞,而后一起前去孙坚府上,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吴夫人。至于孙坚父子的身后事究竟该怎么办,还要多听听吴夫人的意见才行。
  然而吴夫人听闻噩耗之后,表现的竟然比刘汉少还冷静、坚强,只是感伤地说:“不管他们父子去了哪里,魂儿始终都是留在大汉的。”
  按照吴夫人的意思,虽然孙坚父子的尸首没能找到,但是孙氏仍要起一座“宗塔”,将他们父子的牌位供奉其中,此事交给孙静去办。另外要派人前去告诉孙策、孙权,但是只许他们就地戴孝,不许他们回京奔丧,因为国事为重。
  唯独第三点,此前孙匡因为排行老四,征兵进入建设兵团,去了“华亭郡”。而华亭之地原本便是吴郡所辖,所以吴夫人也想带着孙坚的小老婆和幼子幼女们返回吴郡,与孙匡一起度日。
  但是刘汉少没同意。
  孙匡还太年轻,又只是个小兵兵,怎么能照顾一大家妇孺?孙坚为国殉职,别说哥还是大汉皇帝,就算只是他孙文台的兄弟,也不能在他身后,眼看着他的家眷无依无靠,所以便与三妞一起劝说吴夫人留在洛阳,并且还要把孙匡调回来。
  然而又过月余,有当地渔民在彭蠡泽之中打捞出了两具尸体,根据衣着判断,应该就是孙坚父子。闻听此讯之后,吴夫人精神终于崩溃了,因为哀伤过度,一病不起,随后竟然也跟着去了。
  孙匡终于带着父兄的骨灰回到了洛阳,然后紧接着却又要操办母亲的丧事,又要照顾小妈与弟弟妹妹,看着这么为难的一家子,刘汉少总觉得自己不是个玩意儿。
  孙坚身后,无论他们一家有多么艰难,哥总算还能帮衬一把。可是大汉还有多少人家会遇到难处,是哥想帮也帮衬不上的?
  哥把千千万万的大汉男儿像撒豆子一样,都撒了出去,如果他们的家里遇到难处,又该怎么办呢?
  难道,哥真的做错了吗?
第858章 大汉的三大客户
  ……………………………………
  袁绍去了南方,为了组建扬州、广州等地的议院,所以能够被拉来陪酒的只有小黑胖子曹孟德。
  喝大了之后,刘汉少一把鼻涕一把泪地问曹操:“哥是不是不是个玩意儿?是不是很没人性?”
  曹操借着酒劲,怒骂着说:“你是个玩意儿,可你是个六亲不认的混蛋玩意儿!硬起心肠,连自己的兄弟都杀!”
  这话说的,自然不是为孙坚叫屈,而是燕三娃,或许还有曹洪与夏侯渊。
  然而骂过之后,眼瞅着刘汉少既不恼怒,也不反驳,曹操反而心软了,又拍着他的肩膀,安慰着说:“可是陛下呀,你是咱们大汉的皇帝,是一国之君,总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哪怕有时候,需要承担的是混蛋之事。您从前总是告诉我们,国家国家,国就是家。可是您是不是也应该知道,有时候,为了国,咱们其实是顾不得家的。”
  一通大酒喝下来,哭哭闹闹,怒骂牢骚,可是发泄过后,回过头来,刘汉少还得紧赶着问一句,新的桥梁建设厅长有人选了么?
  回答自然是有的,曹操提名举荐,中吏部审批任命,广陵徐宣继任桥梁建设厅厅长,并且已经只身前往武汉,准备接手大江大桥了。
  当年这个徐宣也是信了陈登的邪,说是心向“北朝”,可是陈登是假投降,他却是真投效,而后看到“北朝”竟然能够在大河之上建起钢铁大桥,不仅为之惊叹,而且沉迷其中。
  对于刘汉少来说,能有继任者就好,无论孙坚对自己多够意思,对国家多么尽心,也不能因为失去他而使大汉的建桥事业停滞不前。对于国家来说,个人应该是渺小的,即便将来有一天,哥不在了,也希望咱们的大汉能够坚定不移地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
  …………
  卢力乌斯回罗马已经有些日子了,但是却没见罗马人来大汉买战船、买霹雳箭,也不晓得是不是人家没看上咱们这些玩意。反倒是孙权的生意越做越红火,经历过红海海战,返回“南明珠岛”送一趟人,而后再带着“二大爷”前去埃及。
  这一次不用孙坚再搞那些免费品尝的营销手段了,罗马人看见孙权就跟看见亲爹一样。
  为啥?
  因为之前的“二大爷”吃完了,没这个东西调味,后来再吃啥都觉得不香甜。
  所以孙权觉得应该再涨涨价,倒也不怕进货的有意见,反正要涨大家一起涨,卖给别人的时候再赚回来就是了。
  再者就是刘备、波调与马超,分别名列大汉的三大客户。
  刘备之所以能够获得头号大客户的殊荣,是因为他通过瘸爷的关系,终于买到了大汉的新式战船,装备到“左虎军”,使甘宁那个水贼也终于又有了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
  而后甘宁便率领左虎军,从“汉南二岛”的东海线,也就是伐伽陀伽的侧翼杀了上去,与张飞所率领的后虎军一起两路夹击,彻底覆灭了伐伽陀伽。但是刘备仍旧没能全部占领“汉南二岛”南部的这个岛尖尖,因为最南边的潘地亚与朱罗、哲罗听说伐伽陀伽被灭的消息之后,率先向庞统投降,请求归附大汉了。
  这也就是说,汉南二岛与南明珠岛之间的那道海峡已经彻底被庞统控制,甘宁要想率领左虎军的舰队从东海线前往西海线,还得先绕过南明珠岛。
  这事整的,让刘备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便派人前去找庞统谈判,说我是朝廷赐封的正牌“汉南二王”,这个汉南二岛上的地盘都应该是我的地盘,怎么现在你们不声不响地就把兵马扎上去了呢?
  可是庞统却说:“刘玄德是朝廷赐封的汉南二王,这个是没错,但是他的封国又没有明确的界线,怎么就能说整个汉南二岛都是他的呢?要不然,你们就把朝廷的赐封诏书拿来看看,如果诏书上说明了汉南二岛都是他的封地,我立马退兵。”
  粗话的,这让刘备上哪拿去?当初给他那个“汉南二王”封号的时候,他就只占着一个苏摩。
  于是刘备派来的人就说了,既然我家主公是朝廷赐封的“汉南二王”,这就足以说明汉南二岛便是朝廷赐予我家主公的封地,这还需要划什么界线?难道朝廷还会言之无信?
  庞统说,朝廷自然不会言之无信,但是你们也不能强词夺理。谁规定的“汉南二王”就必须全占汉南二岛?难道“止戈河”东边,也都是他的?再说了,你们西边不是还有一个西萨特拉普么?人家也没归顺你们“汉南二王”,对吧?
  你们现在不说把心思用在对付敌寇身上,反而回头与朝廷胡搅蛮缠,是何道理?
  这……我们倒是想去对付那些塞人小野兽,可是我们的水军不是过不去么?
  如此唇枪舌剑,尔来我往,口水喷的“南大洋”的海线都要上涨了,终于,庞统松了口,说是:“想要我撤兵,也可以。”
  但是我撤兵,是念着与“汉南二王”同为大汉臣子的情谊,可是“汉南二王”是不是也应该尽一尽臣子的本份呢?
  刘备派来的人实在唠不下去了,就问:“庞队长,您说,到底怎么办吧?”
  “很简单,汉南二王作为朝廷藩篱,大汉臣子,每年向朝廷进个贡,表表孝心,不过分吧?”
  这……消息传回刘备那里,使得这位玄孙也是感慨万千。我与“那位高祖”相斗这么多年,末了还得给他进贡,早知如此,我留在洛阳当妇女主任多好,不单朝廷给我按时发俸禄,不愁吃喝,还能经常和小妹妹们谈谈心。
  现在呢?
  我自个儿出门创业,离家那么老远,赶上清明都不能回去给我爹娘烧个纸,但是进贡的钱却一分也不能少。你们说说,我心酸不心酸?
  但是刘备可不会怒发冲冠,失去理性。
  眼下好不容易与朝廷罢战言和,换来一个在汉南二岛上立足的局面,如果因为这些琐碎小事把庞士元那个丑货给惹急了眼,回头再向朝廷递小话、告黑状,重启战端,只怕自己永远也别想过上踏实幸福的小日子了。
  再者说,虽然那些战船、武器都是瘸爷通过关系买回来的,可是庞士元的“大吉舰队”整天都在海上溜达,又怎么能不知道有这回事?无非是自己臣服于朝廷,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所以向朝廷进贡,尽臣子本分,也是维护自己与朝廷之间的这种默契的一个手段。
  思前想后,刘备终于拿出了一个玄孙该有的姿态,上贡、给钱!
  庞统如约撤兵,潘地亚与朱罗、哲罗的人却叫起了撞天屈:“庞队长,怎么说走就走啊?您这是把我们卖了么?不管我们的死活了么?”
  说句心里话,庞统真有点舍不得走,因为搁这地方呆着,很多很多的人都比他丑多了,看在庞统眼里,心情别提有多美丽了。可是既然与“汉南二王”达成了协议,咱就不能言而无信,对吧?
  所以庞统还劝慰大家:“放心,咱这都是大汉的,而且汉南二王礼贤下士,宽厚仁德,一定不会苛待大家的。”
  后来这事还被吕蒙知道了,居然写信怒骂庞统:“学兄,就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便把三国之地与那么重要的一道海峡给卖了?若是让刘玄德失去牵制,成了气候,你怎么对得起校长栽培?”
  庞统回信说:“你懂个屁呀!那道海峡忒浅,给他他也不敢过,一举一动,照样逃不出你学兄的眼皮子!”
  …………
  回过头来,再说波调。
  自从签订商贸协议之后,从大汉首批运来贵霜的贵重之物,竟然是印有波调头像的“贵霜金币”。圆润的有点不像话,大小轻重都一样,波调的头像更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使得波调拿在手里,就好像……好像……嗯,就好像从前拿着铜镜一般!
  别说波调有多么爱不释手,就算是其他人,拿着大汉制造的新金币,再与贵霜从前自制的金币一比较,都有一种嫌弃且不好意思的感觉。
  咱那也叫金币?
  就是一坨!
  但是也有人注意到了一个问题,就是新金币上还印着八个汉简字,听人翻译过后才知道印的是“大汉制造,必属精品”。于是这人便说了,咱们贵霜的金币,却印着大汉的文字,这会不会有损咱们贵霜的颜面?
  可是此言刚一出口,便招致一大群人的反驳。
  大汉多厉害呀,那可是咱们的“兄长之国”!
  兄长给弟弟造金币,还将自己的文字印在上面,这是将他自己的荣誉与弟弟的荣誉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既是兄长对弟弟的爱护,也是在告知世人,咱们贵霜王的尊贵之处!
  波调觉得“后者们”言之有理,所以把胡乱提问的人给撸了。但是,还有一点小问题,让大汉帮忙制造金币,好看是好看,就是代价太大。除了火耗、加工费、运输费啥的,差不多都快赶上半劈了。
  而且金币的面值太大,往下再劈也劈不开。
  要是让大汉帮忙再制造冷银币的话,还得再掏一回加工费。
  于是有人提议,咱只造“贵霜金币”,不造“贵霜冷银币”,这样还能节省不少开支。至于小面额的钱币嘛,咱就直接把大汉的钱换过来花,反正下边的人也都乐意使用大汉的钱。
  如此的话……似乎也行!
  可问题是,不管咱们是造钱还是换钱,都不等于赚钱呀。难道真的要把如此精美的“贵霜金币”拿去安息、罗马,换他们那些长得像一坨一坨的所谓金币?
  就算咱舍得换,但是前去他们那些地方,可不会像去大汉一样安全,万一遭人嫉妒,半路被抢了又该怎么办?
  就在这个波调与他的爱爱卿卿们感到为难之际,从大汉发来的新式武器到了……
第859章 安息版三国演义
  ……………………………………
  抛石机配霹雳弹,车弩、床弩配霹雳箭,这些玩意儿扔出去,且先不说敌人会怎样,骆驼和小毛驴都吓得惊呆了。
  贵霜副王沙卡拉谷当初在“南大河”东岸,可是亲眼看见过蒋干所带的汉军是如何使用“天雷”把塞人炸哭的,并且那一次他还亲自参战了。
  那一仗打的,只能说“漂亮”!
  可是现而今,咱们贵霜居然也有了这样的宝贝!
  咱都有了这样的宝贝,还怕安息来抢咱的金币么?
  有空咱去抢他们好不好?
  不对……安息还是很强大的,咱们行事还需谨慎一些才好,不如先找个好欺负的,练练手。
  于是乎,沙卡拉谷向波调请命,再征西萨特拉普。
  这不是巧了么?
  与庞统达成新的“进贡协议”之后,刘备也把目光放到了西萨特拉普,随后便派龙彰云率领中虎军,由东向西,与由北向南的沙卡拉谷所率领的贵霜兵马形成了一个两面夹击的局面。
  人狠怎么了?
  人狠,挨揍的时候就不知道疼?
  在霹雳箭的加持之下,身处西萨特拉普的塞人被龙彰云与沙卡拉谷打的嗷嗷哭,但是龙彰云与沙卡拉谷却并没有一点做盟友的情谊,相反,感觉双方更像是在抢着吃肉。谁先吃进嘴里,那就是谁的了。
  …………
  回过头来,再说马超。
  与贵霜签订了停战协议,又将原本的楚州与新得之地划分为楚、兹二州之后,马超一度也有些迷茫,自己下一步应该往哪边发展。后来经过蒋干指点,除了将目标锁定在安息身上之外,就是大力整合内部,强壮自身。
  在这个过程中,马铁从新、伊二州高薪聘请来了许多的老师,专门教授兹、楚二州的百姓学习汉简字,学说倍精话。这一点也得到了马超的大力支持,总不能自已手下有十个部将,却有八个都听不懂自己说的是啥吧?
  在此期间,谐和道的传道士们也大量地涌入了兹、楚二州,虽然马超并没有严令从前的花剌子模人不许再崇拜火焰之神,但是改信谐和道的却越来越多。
  为啥呢?
  因为不说倍精话,买东西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