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大忽悠帝-第5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今天又来蹭饭。
但是与以往来蹭饭时的没皮没脸、自在随意不同,今天的曹操居然显得有些拘谨、羞涩,还吞吞吐吐。
粗话的,这个小黑胖子到底咋的了?该不会是用了嘤嘤怪牌迫击炮了吧?
而后,就在刘汉少忍不住好奇,想要踹到曹操说实话之前,这个小黑胖子终于支支吾吾地秃噜出了此来的目的。
曹丕,年岁到了,按照大汉的征兵制度,他得从军入伍。然而因为曹昂已经殉国的缘故,曹操和他们家的老婆们都有些舍不得曹丕。
虽说大汉现在修生养息,已经没有再对外大量用兵,但是西线、北方,总会有些零星战斗。即便新兵大多都是去B级军团、兵团,或者百姓警卫队,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可是大汉现在实在太大了,北边冷的冻掉耳朵,南边热的用汗洗澡,万一要是被分去海军,大海之上,风大浪高,岂不是更让家人操心?
所以,曹操今天其实就是来替曹丕求情的。原本曹操虽然舍不得,但是也不愿意来,不能因为自己的儿子破坏大汉的征兵制度,对吧?但是曹操架不住卞玲珑太会来事呀!
话说丁夫人不是当了太子刘云远航的干娘了么?但是丁夫人也知道,这就是陛下与皇后心慈,想要安慰自己的。卞夫人也知道这一点,于是便主动提出,要把曹丕“过继”给丁夫人。
话说……大家住着同一座宅子,用着同一个老公,这可怎么过继呢?
要么说卞夫人有招呢?
根据皇帝、皇后给皇子们取名的这个流行趋势,卞夫人没将曹丕的名字改为“曹卞丕”,而是改成了“曹丁丕”!
第842章 忽悠曹丕去写书
……………………………………
“怎么着?我一个太子干娘,跟你这个小黑胖子说话,还不好使了,是不是?昂儿已经为国捐躯,现在你们又要把丕儿征走,非得看着我老来无依,你们才高兴,是不是?你到底去还是不去?你要是不去,我就自己去!”
曹操头疼,好像脑袋里被塞了个掌心雷似的,卞夫人还在一旁劝丁夫人别生气。
“姐姐,丕儿从军,那也是遵从国家制度。再者说,咱们大汉现在也没什么地方打仗了,丕儿不会有危险的。”
丁夫人厉声喝道:“你懂个屁!就算不打仗,万一分去边地,要么天寒地冻,要么闷热难当,丕儿小小年纪,如何能遭那份罪?再说了,就算不打仗,可是等到退伍之时,也未必能调配回来,这山高路远的,我想要见我儿一面,岂是容易之事?让丕儿跟着我过,你这个当亲娘的就不心疼了,是不是?”
骂吧。
丁夫人骂的越凶,卞夫人心里越偷着乐,然而表面上还得“委曲求全”地劝慰,顺便帮着出出主意。
“姐姐,征兵制度上不是说,小娃要是有特殊才能的话,也是可以免于兵役的?”
曹操终于有机会怼了一句:“你生的儿子,你能不知道?除了会写几首歪诗,他还有个屁的才能!”
原本卞夫人还想说,既然曹昂已经死了,是不是曹丕就可以算作家中长子,因为征兵只征双数。或者把别的小老婆生的娃,偷偷改一改年纪,代替曹丕躲过“这一劫”。但是这样说的话,既不保险,也怕勾起丁夫人的伤心事,还容易得罪别人。所以卞夫人只负责提醒、启发,由着丁夫人继续去与曹操吵吵。
对呀!
既然还有这么多招可想,你这个小黑胖子真就一点办法没有?
曹操也是被逼的没招了,无奈之下,这才跑来永安宫躲清静。然而这其实也是曹操想到的一招,我自己违犯国家制度,帮着儿子躲兵役,那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我向您这位“皇帝哥”诉苦,顺便请您帮我出个招儿,这就不能赖到我头上了,对吧?
…………
“陛下,我那个干儿子,他这个干哥哥……”
“滚!航儿只认了干娘,没认干爹。”
“好好好,那就是太子殿下,他干娘的这个儿子……他干娘实在舍不得……”
其实刘汉少早就听明白了,只不过脑袋瓤儿里却在想,征兵之制实行了这么多年,从最初之时,有些地方可能还得拿着刀枪逼着哪些部落里的娃去当兵,直到现在,本以为百姓们已经习惯了,接受了,可是没想到,连自己身边这些人都还会想方设法为家里的小娃逃避兵役。
想想也是,假如哥不当这个皇帝,家里的小娃被征走,天南海北的,要是不牵挂,那才怪了。可是哥也有哥的苦衷啊,不是哥非要当这个恶人,假如只让回州的归回州,来州的归来州,将来以后,谁敢保证他们是否还能回来呢?
孔子曰过了,治大国如烹小鲜,可是哥正在熬一锅浆糊,粘粘的,稠稠的,如此才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大汉变成密不可分的一个团团。但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可得千万小心,别看大汉现在貌似“天下太平安无事”了,说不定哥搅动的慢了两下,就会糊锅。
想要强边,就要富边。只要边地也富裕了,不仅新近归附大汉的那些地方,能够民心所向,就算是征兵分配到各地,大家也都会少了许多抵触心理。
可是要想富边,只会种地好像也不行呀,还是得行商,让贸易变成致富的血液,在大汉整体之中流动起来。
嗯……听说楚州、大宛那边的人都比较会做生意,锱铢必较,精明着呢。回头要多吸引一些人才过来。对了,还有山西老西儿,广州老表!可是现在如果一下子开放自由贸易,因为信息不够通畅,会不会造成他们两眼一抹黑,胡七八搞的局面呢?
还是需要谨慎一些,最好先成立一个商务部,除了有效监督之外,还可以帮着他们整理各地资讯,哪里缺少什么,哪里需要什么,都能够清晰明确地汇总起来,广而告之……
…………
“陛下,陛下?”
眼瞅着刘汉少魂游天外,脑袋瓤儿里不知道想的都是啥,曹操连着喊了好几声,才给喊了回来。
“啊?丕儿的事,是吧?那关于这个事情,你们问过没有,丕儿自己是怎么想的?”
一提这事,曹操的脑袋又疼上了,忍不住发牢骚。
“他一个半大小子,懂个屁呀?整天巴不得早点从军呢!还说自己要当海军,开着小龙虾主战舰,一准能把那个刘玄孙给您擒回来!”
刘汉少原本还想说“你们这些大人都还没丕儿那个娃懂事呢”,可是听了曹操后边说的那些,这个话就说不出口了。
年轻人,热血澎湃,也是可以理解的,应该得到支持,任由他自己去闯一闯,见识一下世界的样子。你们却想要哥帮着你们一起徇私舞弊,这就不合适了吧?
于是刘汉少张口说道:“孔子曰的好,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你们要是强行摁着丕儿,说不定他还会对你们心怀不满。要不……咱就让丕儿去军队里锻炼锻炼?”
陛下您等会儿啊!
且不说孔子曰没曰过这个话,就说我要是能答应让丕儿从军,那我今天还来干吗呢?
于是曹操也张口说道:“陛下的这个意见,我是绝对支持的。可就是,我家里,你嫂子……唉,昂儿之事,对她的打击很大,她现在是真舍不得丕儿,也听不进我的劝。”
丁夫人啊,要是让哥去劝她的话,那还是算了。
眼瞅着刘汉少开始挠头皮了,曹操也开始偷着乐了,起码作难的不只是自己一个人。
其实究竟让不让曹丕从军,刘汉少一开始也没想好。按照眼前大汉这么个局面,就算是把他送进军队之中,他也翻不起浪。然而在原本的历史上,人家毕竟是当过皇帝的人,万一要是躲进哪个犄角旮旯,再来一个“猥琐发育、妖孽变身”啥的,会不会真就招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呢?
与其这样,那还不如把他放在眼皮底下,看着他成长为一个乖乖的老实的娃呢!
于是,刘汉少好像自言自语地说:“要是这样的话,那就得给他找一件事,让他觉得比从军更重要,才行!”
…………
转过天来,曹丕应召来到明光殿,进门便学着曹昂从前的样子,向刘汉少喊了一声“叔父”,然而却招来刘汉少的训斥。
“这里是办公的地方,想舒服,回家躺着去!”
曹丕挺机灵,眼瞅着这一次讨巧没成功,立刻站直身姿,而后又向刘汉少行礼,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陛下。”
然而刘汉少却又突然变脸,好像刚瞅见曹丕似的,甚至从座位上起身迎了下来,笑呵呵地说:“哎呀,是丕儿来了呀!快过来,快过来,让叔父好好瞧瞧。”而后一巴掌拍在曹丕肩头,慈祥且感慨地又说:“哎哟,这都成了大小伙子了,长得可真结实。”
曹丕也不知道是被拍懵了,还是被忽悠懵了,心里话说,这位皇帝叔父都是什么路数呀?怎么一会一个样呢?我哥该不会就是这么着被他给忽悠死的吧?
而后听到刘汉少一番罗里吧嗦的关怀,又问及自己有没有什么想做的事之时,曹丕立刻也来了精神,实诚且急切地向皇帝叔父做了一番思想汇报。大意和曹操说的也差不多,就是想去当海军,开着小龙虾,牛叉哄哄,为大汉开疆拓土,扬威域外。
刘汉少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好像还挺赞赏曹丕似的,只等他说的差不多了,才开口问道:“你的心愿,叔父很支持。但是丕儿,你有没有想过,万一你没有被分去海军,而是分去了农垦兵团,要到绥州去开荒种地,你该怎么办?或者是分到了山林兵团,要去澜州种橡胶,该怎么办?又或者,你真的分去了海军,但是分去的是陆基部队,整天只能修船造船,又怎么办?”
曹丕早被刘汉少问懵了,寻思了半天,才小声嘟囔着说:“叔父,您是汉正军的最高统帅,就不能把我分去一个好一点的……”
可是眼瞅着刘汉少的目光越来越严厉,曹丕剩下的话愣是不敢再说了,想想也觉得自己怪丢人的,居然还想求皇帝叔父给自己做安排。
“年轻人,有志向是好事,但是在叔父看来,仅仅有志向还不够,还要有毅力,有恒心,有百折不挠、气而不馁的勇气。咱们大汉亲如一家,大汉国人千千万万,有的人为国流的是血,有的人为国流的是汗,有的人为国的同时也能威风凛凛,扬眉吐气,可是更多的人为国却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说教了一番之后,刘汉少再次问道:“丕儿,孔子是怎么曰的来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粗话的这位叔父,这是孟子曰的,您到底有没有文化?
当然了,这句心里话,曹丕是万万不敢说出来的,反而一脸真诚,掷地有声地说:“叔父,丕儿懂了!我愿意遵从兵武部的安排,不管分配到哪里,都是为我大汉流血流汗,绝无怨言!”
“好!这才是咱大汉的好男儿!叔父果然没看错你。”
可是一转脸,刘汉少却又说道:“丕儿,叔父现在便有一件非常重要之事,想要交给你去做。交给别人,叔父不放心呐!”
这词儿听着挺熟吧?
可惜曹丕当年太小,否则一听到这句话,他就应该知道后边大概会发生什么事了……
第843章 曹孟德不长记性
……………………………………
“叔父尽管下令,即使千难万险,丕儿也绝不皱一下眉头!”
令曹丕万万没想到的是,刘汉少不要他遇“万险”,但是“千难”铁定没跑。因为刘汉少打算让他去写书,而且是写一本字数大概比《谐和大宝典》还多的书,甚至连书名都已经帮他想好了,就叫《大汉百科全书》。
曹操之前不是还说曹丕就会写歪诗么?其实这还真是小黑胖子替他儿子谦虚,好歹也是“三曹”之一,虽然没写出“做鬼也幸福”这样惊天动地的名句,起码也能算个诗人吧?
刘汉少也想了,哥来到他们汉朝,胡七八搞,胡弄一通,虽说自己这条小命现在应该算是保住了,可是能给他们汉朝留下点啥?难道就只留一本《谐和大宝典》,教会了他们念叨“无量天尊”?那要是等到将来,科学进步了,傻子越来越少了,大家还不得指着哥的坟头,骂哥是个死骗子、大忽悠?
所以,咱得给他们汉朝留下一点正儿八经的,真正有用的东西,最好是能够让他们传承下去,顺着前人探索的足迹,越走越远。
“丕儿,咱们现在是有打火机。可要是你的打火机丢了,你还会不会用金燧、木燧?还会不会钻木取火?咱们人类就是从蛮荒之中这么一点一点摸索着走过来的,咱们既不能忘了前人走过的路,也要尽可能的为后人指明方向,如此方能有传承,方能有延续,方能有千年万年的未来可期。”
曹丕点头而应,虽然心里还是不太愿意去写这个书,但是也算能够理解了这本书究竟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而后刘汉少又说道:“咱们大汉,从前有那么多好宝贝,现在有这么多好玩意,你要一点一滴,一件一样地把它们都记录下来,要尽量的全面、详实,争取能够让别人看到你书中所写之物,照样复原出来。这可不是三日五日,一年半载便能做成的,或许需要几十年之功,又或许,需要咱们大汉有人一直这样写下去。但是叔相信你有这样的恒毅之心,也相信你的名字必然能随这本书一起,流传千年万年!”
曹丕想哭,这其中包含着一些激动,也包含着一些委屈,难道自己这一辈子就交代在这一本书上了?
然而刘汉少却继续哄着小娃说:“丕儿,不要被困难吓倒,其实写书有时候还是挺有意思的。比如你要写火车,就可以去河内的机车厂,把火车头拆下来,要是你想写战船,就可以去渤海,到时候不单能有小龙虾可以玩,还有海鲜可以吃。为国效力,认真工作的同时增长见识,免费旅游,多好?”
是吗?
还有这种好事?
曹丕的脑袋瓤儿还拧巴着,但是刘汉少又想到了一个令自己心痛的词,免费!
大汉虽大,能省一点也是一点,对吧?
于是刘汉少又说:“丕儿,你老妈平时给你的零花钱,够你去四处旅游不?要是不够的话,你就来找叔父,叔父给你出钱!”
“啊?够。”
曹丕顺嘴就说了一句:“这个不劳叔父费心。”
刘汉少心里话说,你叔父不费心,就是费脑子,但是只要不费钱,费啥都行啊!
…………
曹丕走了,走的时候还迷迷瞪瞪,好像喝大了似的。而后丁夫人便来到永安宫,可不敢说是为了答谢陛下劝说曹丕之事,只说是来看望干儿子的,并且为刘云远航和他的弟弟妹妹们带来一点好吃的,不太多,也就一马车吧。
刘汉少说:“嫂子,你还跟我这么客气干啥呀?过两天我还得拽着孟德跟我出去一趟,到时候你别偷偷骂我就成。”
“为国效力,乃是他的本份,老身怎会不明事理?”
而后丁夫人又顺嘴问了一句:“陛下要带他去干啥呀?”
“其实也没啥,就是哥想出去走一走,四处看一看,咱大汉这些年到底变成了啥样。哥不能总是呆在洛阳听他们说,否则时间久了,洛阳就会变成一个大笼子,他们也会变成饲养员。”
嚼爱卿们的舌根,这种话似乎不适合当着丁夫人的面说,于是刘汉少又岔开话题说道:“嫂子,要不这一次你也跟着一起去吧,到外面开开眼,散散心,别总是守在家里围着老公、孩子转。”
丁夫人连忙说:“不不不。你们大丈夫出门,是要为国做事的,我一个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