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大忽悠帝-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趴在地上,蹇硕还在暗暗地想,先帝荒唐糊涂一世,临终却做了一件聪明事,也许大汉终要着落在史侯身上,也许自己从一开始便错了。
早在刘汉少拔刀的第一时间,燕大娃等人已经呈扇形散开,将刘汉少和蹇硕一起围在了当中。他们根本不管自己的后背是不是暴露给了禁军,只是手持大枪,枪尖各个直指蹇硕。
收刀入鞘,递给了燕大娃,刘汉少说了一句“你们留下。”然后快步向殿内走去。刚才刘汉少是真的急眼了,明知道刘宏已死,心里却还想着“走快点,自己再走快点,也许就能赶在刘宏咽气之前赶到,也许刘宏还能对自己说点什么。”所以,蹇硕企图拦他的时候,根本搂不住火,也顾不得什么装傻充愣,或是粗话的藏拙。
董太后与刘协已在殿内。奇怪的是,刘宏没死的时候,董太后三天两头的总要唱上一出哭嚎大戏,此刻却只是默默流泪,再也不闹腾了,只不过看着刘汉少的眼神里依旧充满嫌恶。刘协已经披麻戴孝,就跪在刘宏身边,像个孤苦伶仃的小可怜,看见刘汉少进来,很自觉地向后让了让。
死了。
终于死了!
你这个混球终于死了……
刘宏静静地躺在那里,好像睡着了一样,面目上还带着点安详的意思。刘汉少走过去,执起他的一只手,冰凉冰凉的。
这就完事了?还有没有什么话要对哥说呀?宝贝都藏哪了?藏钱的小号有哪些?你娃把天下祸祸成这个样子,现在两眼一闭,往这儿一躺,倒是省心了,以后有什么挨打挨骂的事,他们都该冲着哥来了……
刹那间,刘汉少怅然若失。
…………
与此同时,何进已经乘车进入皇宫。
嘉德殿所在,原本是周朝时九龙殿旧址,后来九龙殿损毁,只余一座九龙门。九龙门有三根铜柱,每柱有三龙盘绕,故而得名。如今,九龙门便是嘉德殿正门,里边还有一座嘉德门,再进便是嘉德殿。
马车停在九龙门前,御者跳下马车,搬来马凳,服侍何进下车。九龙门前站着一人,离着老远便迎向何进,一边拱手为礼,一边却又不停地使眼色。此人名为潘隐,是蹇硕的司马,只不过,他也是何进相识多年的故旧。何进心知有异,大惊之下,一把甩开御者,亲自驾车,疾驰而去。
看着离去的马车,燕四娃收好“短弩”,悄然隐踪。
可以说,情急之下,刘汉少派燕四娃来堵何进,是非常正确的。虽然燕四娃打小就长的像个小娘炮,还被兄弟们戏虐地起了个“四妞”的外号,但是为人机警,遇事冷静。
刘汉少只说了一句“去宫门,阻止大将军入宫。”便带着燕大娃他们跑了。要是换成别人,可能当时就得懵圈,皇宫那么大,宫门那么多,到底去哪儿堵?可是燕四娃一想,不管大将军从哪儿来,都是要去嘉德殿的,于是便“舍远求近”,直奔九龙门而来。再换成别人,可能因为汉少之命,一看见何进就会马上上前告知,说不定还会大声嚷嚷。可是燕四娃不这么干,尽管刘汉少根本没说为什么要阻止大将军入宫,他却能想到,八成是有人要对大将军不利。果真如此,自己贸然出现,非但救不了大将军,还会把自己搭上。所以,燕四娃藏身侧近,打算以箭示警,见何进安然离去,便自退走。虽然自始至终不曾现身,却已完成了汉少之命。
一口气跑回自己控制的军营,何进宣布自己有病,再也不肯入宫。随即,率兵进驻各个郡国在京官邸,得到了他们的“支持”,蹇硕之谋,彻底告败。
…………
皇帝驾崩,想要秘而不宣,是不可能的。
十三日,百官奏请,按照祖制,传位嫡长。
就在嘉德殿上,刘宏的灵前,刘汉少宣布继位,尊奉何皇后为皇太后。
太后临朝,大赦天下,改元光熹。
封皇弟刘协为渤海王。时年,刘协九岁。
这些剧情与历史并无二致,刘汉少虽然所知不详,却也无关紧要,只是后来出了一点小问题。之前卢植是皇子傅,刘汉少的老师,现在刘汉少当了皇帝,按理说,应该升任卢植为太傅,但是何皇后似乎忽略了这个问题,反而下诏后将军袁隗为太傅,兼领尚书事,与大将军何进一起辅政。
括弧,往后得叫“何太后”了。
于是,刘汉少清醒地知道,这就是做傀儡的滋味,自己也要开始当吉祥物的旅程了。
第081章 你们到底闹哪样
……………………………………
卢植当年讨伐黄巾“不利”,获罪入狱,被刘汉少捞出来之后,就做了干瘪的皇子傅,虽是海内名儒,但是在朝堂之上却越来越没有存在感。反观袁家,四世三公,门下故吏,遍布各地,所以袁隗能当太傅,是权利的交换,利益的分配,貌似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譬如当年的窦武、陈蕃,窦武就是外戚大将军,政事交由陈蕃帮忙打理,除了最后一起死的难看一点之外,好像合作的还不错。可惜何进没有窦武的才干,袁隗更不似陈蕃那样清廉刚直。所以,这对合作搭档,注定是要完犊子的。
朝会上,刘汉少很乖,就像沙发上的抱枕或者靠垫,被摆在何太后身边。以前做“死猴”的时候,他就想尽办法练隐身术,好让别人都忘记他的存在,如今当了皇帝,还想来这一套,似乎训练难度有点大。
可惜,这还真是他想多了,说话的人都面对着大将军,不说话的人都低头扣手指头,好像压根没谁注意过他的存在。透过面前的“门帘”,刘汉少悄悄打量着下面那些脑袋,大多数人都不认识,不过大将军肯定得认识……瞧袁隗那挫样,也敢给哥当太傅……那个小老头就是丁宫吧?好像他这个司徒也没几天可干的了……袁绍袁本初,这娃也沾光了,如今可是司隶校尉……曹操呢,哥的小黑胖子在哪里?
…………
抹了脖子的鸡还扑腾两下呢,何况是一个大活人?蹇硕没能成功拥立刘协,便预感到自己命不长久,于是暗中书信给“木有小丁丁”的赵忠、宋典等人。
“何进现在可是牛掰了。大将军兄弟控制朝政,独断专行,今与天下党人联合,谋划诛杀先帝左右亲信,灭了咱们。也就是因为哥还统率禁军,所以暂且迟疑。现在咱们应该一起动手,关闭宫门,赶快将何进那娃先收拾掉。”
“木有小丁丁”那堆人里,有个叫郭胜的中常侍,还是何进的老乡。何太后想当皇后那会儿,没少在刘宏面前说好话。如今皇后变太后,俺老乡混大发了,俺的好日子也该来了,这个蹇硕却想拉着大家一起搞事情,这咋能行?
于是,郭胜忽悠着赵忠、宋典等人说:“太后当皇后那会儿,咱们都是出过力,立过功的。如今太后临朝称制,大将军辅政,咱们都应该算有功之臣,必得太后信重。好日子就要来了,怎么能跟着蹇硕去瞎七八搞?”
再于是,赵忠、宋典等人非但没有附从蹇硕的计划,还把蹇硕写的书信交给了何进。随后蹇硕便被带走,服侍先帝去了,还真没一只抹脖子的鸡扑腾的更久。
不过,蹇硕之事也不是一点效果没有,起码让何进有了心理阴影,感觉总有太监想干俺,吓的连皇宫也不敢随便乱进了,于是大伙儿便撺掇何进,彻底把宦官这些祸害给除掉算了。
…………
宫里这帮“木有小丁丁”的也不消停,那么多人扎一块,真以为就能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啊?以前张让是刘宏的阿父,赵忠是刘宏的阿母,是因为张让服侍着皇帝,赵忠服侍着皇后。现在刘宏死翘翘了,何太后临朝称制,赵忠就想着,是不是也该俺去上边当会儿皇帝的阿父,您来下边当会儿阿母,好不好?
张让当然不甘心被骑在下边了,又暗中投靠了董太后。
董太后正憋气带窝火呢,自己儿子一死,眼看着一个杀猪家的野丫头也成了太后,兄妹联手,独揽大权,还有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啊?张让就给出主意说:“这事好办。她都能临朝称制,你还是她的君姑,是她长辈,自然也可以临朝称制。”括弧,君姑就是婆婆的意思。
这话虽然听着很爽,可是董太后仍有疑虑,问道:“而今,朝中百官俱听从屠家兄妹,如之奈何?”
张让乐坏了,赶紧说道:“百官肯听他们的,都是因为何进是大将军,要是您了把您家的小辈也封成将军,掌握军权,再把董侯封为近王,重用臣等,则大事可成也。”重要的在于最后一句,“重用臣等,大事可成。”
果然,听了张让的忽悠,董太后下诏,封自己的侄子董重为骠骑将军,封刘协为陈留王。骠骑将军仅次于大将军之位,而陈留更是临近京师,往来便利。原本刘协那个渤海王,属于东北偏东,要不是有大海挡着,估计能一杆子捅到乐浪去。现在好了,想送上学送上学,想查作业查作业,奶奶再也不用担心刘协的学习啦!
…………
董太后干预朝政,私授官职,直接导致政出多门,混乱不堪。朝臣们都懵圈了,敢情国家大事就让你们整的跟过家家似的,闹着玩呢?
何太后牵着刘汉少的小手,带着酒菜,去了永乐宫。刘汉少烦这个,哥好歹也是皇帝,都多大的人了,还牵手?可惜挣几挣也没挣脱,何太后不撒手,好像牵着刘汉少,能够更理直气壮一些。
刘协正在写作业。好吧,好孩子都喜欢写作业,就当他是在写作业吧。看见刘汉少来此,想要行礼,却被董太后一把拉住,也攥进了手里。
两个太后,一个拉着皇帝,一个拉着陈留王,就像要斗鸡似的。刘汉少心里话说,不会要在这儿画个圈,把哥和小刘协丢进去打一架吧?
冷眼看着宫女们摆好酒菜,董太后可不吃这一套,或许也是不敢吃何太后带来的东西,王美人就是前车之鉴。
何太后是想来劝说董太后不要干预朝政的,结果反被董太后斥责了一顿。如今可不是当年,刘宏都死翘翘了,自己的儿子做了皇帝,这位董太后还想对自己指手画脚,怕不好使。何太后原本就是带着火来的,只不过脸面上装的像问安罢了。此刻,董太后撕破了脸,何太后也立刻反唇相讥。虽然俩人穿戴的行头都高贵无比,可其实和村妇骂街也没什么两样。
刘汉少偷偷地看着刘协,刘协也正偷偷地看着刘汉少,但是眼神里有些畏缩,不似以往那般亲切、火热,使刘汉少不由得多了一丝怜惜。
哎……你们到底要闹哪样?就不知道,不应该当着“小孩纸”的面儿吵架吗?
“你现在嚣张了,无非就是依仗你哥哥何进,我要是命骠骑将军砍下何进的头,易如反掌!”
听到这话,刘汉少倏然心惊,望着怒气冲冲的董太后,心里只有感叹:老太太,咬人的狗都不叫,你这是自寻死路啊!
果然,何太后闻言,知道再劝也是无用,拽着刘汉少,拂袖而去。
…………
何进带着三公和车骑将军何苗等人,上奏说:“董太后指使前中常侍夏恽、封谞等人与州、郡官府相互勾结,垄断各地珍宝财货,全部送进永乐宫。按照过去的老规矩,藩国王后不能在京城留住,请将她迁回河间国。”
于是,何太后批准奏章,大将军派兵包围董重府,免除了董重的骠骑将军之职,还要逮捕下狱。董重看着眼前的形式,知道这一回算是彻底玩完,也不打算给大伙儿添麻烦,自己在后堂就抹了脖子。
再于是,董太后也死了。或者死于一个雨夜的一杯毒酒;或者死于高血压、心脏病;或者死于惊恐与哀伤……皇帝儿子没了,搂钱都不顺手了,还是死了算了。
刘宏还没下葬,他老妈便“赶脚”而去,所托的蹇硕这会儿更是能直接向他汇报情况了。这该算刘宏糊涂,还是命运的捉弄?
刘汉少也没什么鸟办法,他自己现在都还属于吉祥物呢!更何况,就这位他奶奶的奶奶,如果不死,只会干出更多的混账事。只是可怜刘协那娃,这回真的成了小可怜,所以刘汉少得空就带着刘协,有时自己去当吉祥物的话,就喊来刘姠陪他。
话说回来,虽然没了董太后这个眼中钉,肉中刺,不过何家兄妹也没落着轻松,反而人气大跌,遭人鄙夷。因为汉朝宣扬以孝治国,想当官都得先被“举孝廉”,后世历史常说“汉灵帝、汉献帝”什么的,其实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孝灵帝、孝献帝”,除了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之外,汉朝的皇帝谥号中统统都有一个“孝”字。
孝子有名望,孝子能当官,所以蔡老憨娃伺候生病的母亲,可以三年不脱衣裳,七十天不合眼……别急,比蔡老憨娃更猛的大有人在……据说有个娃,家里大人没了,扬言要守孝六年,而且不闭墓门,就住在墓道里守。
别人守三年就算孝子,这六年版的肯定更受推崇。
六年之后出墓,正打算当官呢,结果一查,这货六年生了五个娃……不敬先人,污秽鬼神,欺世盗名,辱没圣贤……墓道里生娃,这味儿,这酸爽……你娃以为你是小龙女哪?直接拉出去砍了!
所以,不管董太后有多么他奶奶的,人家皇帝儿子刚死翘翘,都还没下葬呢,这边老太太就“赶脚”而去。不管是不是你们弄死的,反正就赖你们!
第082章 朕的老二在哪里
……………………………………
“孝道”是传统美德,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人子行孝是天经地义的事,关键在于凡事都要有个“度”,要有理性思维,正确取向。从不剪头发开始,到三年不脱衣裳,七十天不合眼,再到墓坑里生娃娃,哪一样“孝在点上”了?这不是孝道,是笑柄。
别说是古人,就算后世之人,有多少是行孝,有多少是搞笑?明明知道“保贱品”在坑爹,还对爹说:“想吃就吃吧,反正咱不差钱。”
这种话乍一听,好像挺孝顺,可是有脑子的话,过一过,想一想。
钱不差,爹多吗?
吃坏了就木有啦!
还有演小品的,弄一帮“忽悠孩纸”向老头卖蚂蚁,从大爷喊到亲爹,儿子回来拦都拦不住,老头死活非要买,并且老头还说自己不是糊涂,买蚂蚁其实是有原因的。
第一,老头空虚寂寞冷,有帮“忽悠孩纸”来喊爹,挺好。
第二,想到自己儿子在外面不容易,也像这些“忽悠孩纸”一样拼命完业绩,心里就觉得怪不落忍的。
老头说完,还把“忽悠孩纸”和自己儿子一起搂进怀里,假装感动的自己眼泪哗哗的。
这场面乍一看,老头好像挺善解人意,暗示儿子应该常回家看看。
可是有脑子的话,过一过,想一想。
粗话的小偷还不容易呢,整天风吹日晒,爬高上低地完业绩,还总担心被警察抓!老头的儿子在外面,要是跟那帮卖蚂蚁的“忽悠孩纸”一样的拼法,忽悠那么多老年人临老被骗血汗钱,气死的,吃死的,耽误治疗病死的,比比皆是,那老头就应该“老来丧子”!起码死他儿子一个,能少祸祸别人很多家。
老头寂寞?
跳广场舞去啊!
还敢说自己不糊涂,难道是卖蚂蚁的糊涂?
就这种不是玩意的玩意儿,拿到电视上去演,还能得奖,比“笑子当官”还搞笑。也对,小品原本就是搞笑的艺术嘛。
…………
咳咳……好像有点跑偏了。
…………
从地道里爬出来,刘汉少掸着身上的灰尘,忽然发现眼前跪着一个人。
“臣,忠,拜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