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495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495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彻彻那么猛,前后历时十多年,都没能把那条“蜀身毒道”完全打通。从郁林到交趾,还算是最好走的地方,可是中间都隔着“十万大山”,又应该怎么办?
  戏志才临终之前,还特意交代王闹闹,要他告诉刘汉少,这个仗不能再打下去了,否则有可能拖垮大汉。而更深一层的隐患则是,万一汉南半岛这里有了舰船、大炮,而大汉对此地却没有足够的控制力度。将来一旦大汉内部出现问题,疲敝衰弱,轻则汉南自立,重则受到反噬,这几乎是必然的。
  如此,应该如何消除这个隐患?
  说出来也简单,首先就是修路。甭管是陆路、海路,山路、水路,能打通的统统给它打通。而后便将大汉的文化、制度、礼仪,尤其是汉简字、倍精话,还有《谐和大宝典》,统统传授过去。最后则是继续掺沙子,把大汉各地征召来的军团、兵团调到汉南来,而把汉南本地征召的兵士调到大汉各地去。
  当然了,这也只是说出来简单而已,真要是做起来,一个州长下到地方郡县巡视,结果磨破好几双鞋,是不是也挺惨的?所以,这六个州长之位,好像就变的没那么招人眼红了。
  说不上是幸运还是倒霉的“汉南六州”的州长们,一一出炉,头一个就是汉中郡的郡长常林。当年刘汉少要司马朗与诸葛瑾猜丁壳,而后司马朗就赢了个汉中郡长,常林是跟着他一块去的,后来又继任郡长。
  现在再把常林调去云州做州长,知道为啥了吧?
  因为修路那活儿,常林也干的熟啊!
第821章 葱岭就是不周山
  ……………………………………
  与常林一起被调去汉南担任州长的还有曾经的高句丽人,兴凯郡长乙巴素,以及汉正郡长皇甫坚寿等人,他们无一例外,曾经都是从山里往外修路的好手。
  随着南线战事的结束,洛阳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人事调动。首先要说的便是皇甫嵩,正式辞去了军府总统一职,但是保留了北邙军校副校长的职务,以后的日子过得就轻松简单了,闲的时候可以去军校教导一下小娃。
  军府总统的继任是之前的总督教长盖勋,这老头上回生过一场大病之后,现在反倒越活越精神了。高节也升任为军府左统,但是仍旧兼任着军部部长一职,臧洪升任为新的总督教长,沙妹儿担任左督。北邙军校的督教长则由刘汉少之前的跟班之一贾逵担任,但是刘汉少告诫他,要多去部队体验生活,甚至是去边地的一线部队,多了解大汉边地的战事,多了解边地将士的生活与思想,不能只呆在军校里边说空话、大话、好听话。
  关于总参谋长一职,起先争论挺大的,沮授、荀攸,程昱、成公英,都是“热门人选”,甚至有人还提出要王闹闹处理好南线事务之后,回京担任。而后经过多方考虑,主要是针对“热门前三”的分析,程昱年纪有些大了,再担重任怕身体吃不消,荀攸更擅长战役、战术的谋划定制,而沮授虽然没能赶上“南线、北线”这么多立功的机会,好像文聘一样“默默无闻”,但是其人很有战略眼光,无论文聘是收复冀幽,还是布局东北,包括对鲜州、吉州、倭州的暗中掌控,其中得益最多的就是来自沮授的从旁谋划。
  于是,沮授便接替了戏志才,成为汉正军第二位总参谋长!
  沮授上任之后,刘汉少便告诉他,身为汉正军的总参谋长,胸中要尽藏天下兵武,但是天下兵武可不止是大陆之上这些山峦平川,大漠草原,更有一望无际的大洋大海。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大洋大海的面积可比陆地大多了。所以刘汉少还建议沮授,抽空可以去看一看文聘那位海军部长,也看一看咱们大汉的大海。
  然而沮授扭过头便向刘汉少呈上了一份报告,除了提醒自己的老搭档、老战友文聘之外,似乎顺带着还批评了刘汉少几句。
  原因是个啥吧?
  文聘调任海军部长,想要大力发展大汉海军,刘汉少自然也是赞成并大力支持的。但是海军要船要炮,还要建设军港,所需费用自然十分可观,否则的话吕布怎么会嫉妒海军呢?
  不会有人真的以为有了那些“有钱人士”的帮忙,大汉海军就不用花钱了吧?
  那么问题来了,大汉海军究竟应该建设到何种程度,才能算是强大呢?
  “举个栗子”,东边的公孙瓒拉上倭州、瀛州造反,海军派出十艘小龙虾组成的舰队,可以收拾掉他。西边的刘玄孙也趁机造反,海军还要再派十艘小龙虾去收拾他。
  如此,两线作战,需要二十艘。
  另外再加上各个军港驻守的兵力,舰船轮调修补所需的预备,以及战损之后的补充舰船,咱们假定大汉需要一百艘小龙虾。
  但是按照文聘与刘汉少现在所用的心劲儿,非要搞出三百艘不可。那么用不上的两百艘,该怎么办?
  建造,修补,报废,再重新建造……如此一来,究竟该是多大一笔靡费?
  别忘了,为了防止拖垮大汉,南线可是把仗都停了,刘汉少也是忍耐着,没有再继续追剿刘备,为刘协报仇的。可是海军如果建设的过于庞大,是不是也会变成大汉的一种负担?
  另外沮授还在报告中提到了一个问题,想要引起刘汉少的注意。当初海军列装的第一代新式战船,上边的武器都是抛石机与船弩,后来诸葛亮发明出了追魂炮,便又开始逐步取代这两样装备。
  所幸的是,拆下抛石机与船弩,换装追魂炮,虽然比较麻烦一些,但是还不用报废舰船。可是往后咱们海军的舰船不能一直都是小龙虾、老虎虾吧?过于庞大的海军,从另一方面来说,是不是反而会阻碍新型舰船的研究与发展呢?否则的话,每研发出一种新舰船,甭管用不用得上,都大批量装备到海军,大汉这笔钱究竟得花成啥样?
  沮授这些问题问的好啊。自从来到他们汉朝,当上这个衰娃皇帝,起先刘汉少想方设法就仅仅是如何保住自己这条小命。可是大汉发展到今天这一步,鲜卑人都变成了圣天尊的鞭子,刘玄德也被鼓捣去了汉南二岛。
  这算驱虎吞狼么?
  绝对算!
  可以说,刘汉少比任何人都清楚,以大汉如今的实力,天下已无敌手,即便是遇到那个粗话的罗马,它也不行。所以刘汉少的心思,可不止是将大汉打造成陆上大国,更要成为海上大国。要是将来有一天,真能带着大汉海军去罗马的游泳池里练练狗刨,想必也是极好的。
  呵呵……当初在千秋万岁殿,袁绍、曹操和孙坚他们头一次看见“百度图”,便要请命前去征讨不臣,当时还被大家笑话来着。可是在刘汉少的心里,难道就没有这样的愿望么?否则他又何必在沮授一上任,便建议去先去体察海军?
  只是结果没想到,反被沮授提了意见,这也使刘汉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那一句“国虽大,好战必亡”的含义。
  这个意见提的好,刘汉少难得一本正经地对沮授说:“公与呀,能够让你接任总参,想来志才也会放心的。”
  …………
  在此之后,“最高统帅部”召开会议,讨论“北线”战事的问题。
  其实现在说“北线”已经不够准确了,自从漠北设置了“柔、北、回”三州之后,不仅鲜卑人跑了,就是丁零人,愿意归附大汉的,也都跟着拔野固来到了漠北,甚至是漠南,而那些不愿意归附的,又都回到了北海那边,甚至是更北或更西的地方,当然不敢与大汉发生争执。
  现在赵云带着赵勉、岳饼、韩丹三个师,还有郝昭的警卫旅以及孙策所率的第四师,就扎在伊州。北边是回州和鲜于银,南边是新州和阎行,旁边还有一个楚州和马超兄弟。所以,除了马超兄弟之外,其他兵马应该被称之为“西线”更合适。但是,虽然马超不直接接受赵云的指挥,因为有孙策的缘故,打起仗来,却也可以从中协调,相互配合。
  另外还有一件事,也需要在此说明一下。
  先前不管是马腾,还是马超,对于新州那里的所谓“小国”,其实并没有收拾彻底,因为葱岭上还有一些“小国”,其中最大的叫作“无雷”,足足有一千多户,七千多口,可用盛兵三千人!
  重新划分好新“新州”,派兵进驻北山中的托云、阗池之后,一扭头,阎行便瞅见了高耸入云的葱岭。
  起初有些兄弟不理解,说军长啊,那地方忒高,兄弟们爬上去都费劲,而且又冷又荒,连做饭都不容易熟,你说咱非去那上边干啥呢?
  阎行说,你们这就不懂了吧?葱岭……它就是咱们老祖宗所说的不周山!
  兄弟们抢着说,不周山的事我们知道啊,那是撑天的柱子,不是被共工撞折了么?但是《谐和大宝典》上说,共工撞不周山,是为了与祝融妹妹相好。可是别的书上又说,共工是和别人抢地盘,打架输了,结果才撞的不周山。所以我们也知不道,到底谁说的才是真的……
  “唉……不要在意这些细节!不管谁真谁假,反正共工是撞了不周山。这说明不周山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地盘,那么咱们兄弟能把祖宗留下的地盘,丢了不要?”
  “不能,那不能,不能……”
  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葱岭虽然高冷、荒凉,但是向外可以俯视贵霜,向内可以俯视新州,同时还能够通过山口,前往大宛,甚至是窥视一下汉南二岛,如此至关重要的一个“天然瞭望台”,岂能放任不管?
  另外还有一点,随着新州的生活日渐安定,东西往来的商贾已经不止行于此,可以由疏勒前往“乌即城”,而后通过山口,顺着山谷河流能够一直通到贵霜去,并且距离贵霜都城富楼沙也很接近。新商路带来的丰厚利益已经引起了贵霜的窥视,好在阎行派出的侦察参谋与搜狐派出的密探也不是闹着玩的,这还能让他们如愿?
  必须趁早掐死贵霜的觊觎之心!
  于是乎,阎行动员了手下的兄弟们,决定向葱岭出兵。
  但是出兵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葱岭上边那么高,据说一般人要是爬上去,连气儿都喘不过来,这要是派出大军的话,耗兵耗粮还得不偿失。
  怎么办?
  讲道理啊!
  葱岭之上,包括无雷在内,原本这些小“国”都属于西域都护府管辖,如今朝廷又派了大军前来,你们是不是还应该接受朝廷的领导呢?
  无雷“等国”就说了,愿意,太愿意了!有了朝廷给我们撑腰,贵霜那边的瘪犊子们就别想再欺负我们。给朝廷进贡,我们也愿意,送羊……我们有!
  这……
  如此热情的无雷“等国”,愣是搞了阎行一个措手不及,完事就说:“你们等会儿,这一回咱们说的可不是送羊的事儿!”
第822章 无雷之处听惊雷
  ……………………………………
  如今朝廷取消各个封国,统一设置郡县,所以葱岭上的“各国”也要遵行制度,另外咱们还得派兵上葱岭,设置边防,而“各国”青年,符合条件的,还要遵行兵役。
  但是啊,咱们也不是说,只让大家讲奉献,又纳税又出人。除了派兵保护大家的安全之外,你们听说过迷你小骆驼吗?那可是探索军团从域外寻回来的神兽!毛长、肉香、长的还萌,回头咱们就引到岭上去。还有玉米和土豆,岭上的土地太贫瘠了,种别的东西也不长啊,有了这些东西,将来不单人有粮吃,就连牲口都能有饲料……所以呀,咱们朝廷一定会让大家的生活越过越好,越来越安定、富裕……
  无雷“等国”之人心里话说,你先等会。
  你说的这个意思,是不是我们的“国”往后就没了?我们的国王往后最多就让当个村长?还得让你们上我们这儿来派兵看着,还得我们的娃下山去给你们当兵?
  问明白了这些事情之后,无雷“等国”当然有所不满,但是不满归不满,嘴上却是啥话也不敢说。
  想啊,最大一“国”,总共七千多人,盛兵就有三千。它这个兵里边要是没女的,往后这帮人都不好找媳妇!
  “不要你们我们的,大家都是亲兄弟,是一家人嘛。”
  阎行说的倒也不纯粹是客套话,一是强行用武的话,他有顾虑,就怕派兵再多,万一上岭上了,都喘不过来气儿,那还咋打仗?二是葱岭上边这些人,和北山里边的乌孙人非常接近。可是现在,有些乌孙人早就跑了,留下来的又成为了大汉国人,如此一算,无雷自然也就是自己人了吧?三是按照大汉的古书上说,既然这个不周山是被共工撞折的,那么留在这里的,自然都是共工的族裔后人,而共工又是炎帝的后裔,炎黄是一家,这就更没错了吧……
  反正不管怎么说吧,对待葱岭上的这些“小国”,能不动手尽量别动手。于是成公英帮着阎行想了一个招儿,他们现在不是嘴上不敢反抗但是心里有不服么?那咱就先别说往岭上派兵,或者取消人家国号的事儿,咱就说是朝廷要派个“天使”前去慰问大家,给他们送些赏赐,如何?
  孔子曰的好,伸手不打笑脸人。
  大汉这么大一个……汉,还派人来慰问咱,给咱送礼物,这咱不能不接着,对吧?
  于是无雷“等国”很痛快地答应了这一点,而阎行、成公英也迅速向葱岭上派出了一支“天使慰问小分队”。
  …………
  话说这位冒充“天使”的是谁呢?
  正是三十一师的师长臧霸之子,北邙军校毕业生,藏艾,如今可是阎行的警卫旅之中的一个团长。
  作为“天使”,随身带一些护卫很正常吧?所以藏艾身边有一个连的兄弟,另外加上搬礼物抬东西的“民夫”,他们这支“天使慰问小分队”拢共也就三百来人,还不足一个营。就这么一点兵力,是引不起无雷“等国”的敌意的,毕竟单是无雷就还有三千盛兵嘛。
  一路之上,藏艾是翻山越岭,爬坡过坎,虽然累得要命,却也被岭上奇异秀美的风光吸引,禁不住感叹。我爸爸早些年就喜欢在山里边混,如今我混的这些山,可又比我爸爸那会儿高多了,这是不是也能算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呢?
  凡到一“国”,必然有礼相送,凡遇百姓,必然出言问候。
  藏艾这个“天使”温谦有礼,走到哪儿都受人待见,无雷“等国”心里过意不去,说不管怎么着我们也得请“天使”好好吃顿饭。而后便在葱岭之上,群山环绕之中,露天大摆筵席,单单是羊都杀了好几只。
  可是等到藏艾来到席间,向着四周不停地观望,无雷“等国”之人还以为“天使”是在欣赏此处风景呢,藏艾却突然指着南边的一座雪山,对身边的护卫说:“它挡着我晒太阳了,你们去让它搬一搬。”
  护卫们应声而去,上马狂奔,无雷“等国”这些人都听傻了,心里话说,这位“天使”是几个意思?让这些“神山”给他搬一搬?
  然而没过多久,却见到护卫们又策马狂奔了回来,随后轰隆隆一阵巨响,无雷之国竟然凭空响起了惊雷,紧接着,藏艾刚才指着的那座雪山……崩了!
  …………
  能在葱岭上生活那么多年,无雷之人对于雪崩自然不会太惊讶,但是它仍有奇怪之处。比方说雪崩大多发生在冬天,降雪非常大的时候,尤其是暴风雪爆发前后。或者发生在春天,随着气温升高,积雪表面融化,渗透到雪层深处。对于葱岭上来说,雪崩也有可能发生春末夏初之际,因为这里太高、太冷,雪化的慢。
  当然了,也有可能赶上“寸劲儿”,有人随便吆喝一嗓子,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