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大忽悠帝-第4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匹孤一想,也是这么个道理,虽然自己不惧怕汉军,但是仅凭苴罗侯的实力,自己若是此时与他相斗,只能两败俱伤,于是便与苴罗侯达成了一个“欢迎您到漠北来”的友好协议。
再但是,匹孤可不主张逃跑,而是想要继续东进,与汉军较量较量。
再再但是,苴罗侯可没有匹孤这份倔强,好说歹说,你娃都不听是吧?要去你自己去,反正我不去,我得继续带着我的兄弟们去旅游。
匹孤说,你再去西边旅游,那就是去了我的老窝了。我不搁家,你还带着这么多人去我老窝,你想干什么呀?
苴罗侯说,我啥也不干呀。我就是想去旅个游,离汉军远远的,不行吗?
那不行!
我去打汉军,你去我老窝,这事儿怎么说也是你不地道呀!你现在就掉头,咱们一起回去打汉军,要是能把他们打跑,不就也离你远远的了么?
粗话的,你娃有病吧?口口声声嚷嚷着要去打汉军。真遇上汉军,你知道人家会怎么削你么?那么长的马刀,一下就能把你脑袋剁下来!
匹孤与苴罗侯争执不下,眼瞅着就要动上手了,好在,他们“念念不忘”的汉军,此时已经追上来了……
第784章 力微想的太多了
……………………………………
老爹挂了,自己继承家业,当上首领之后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带着族人们逃跑。可是自己提心吊胆的在山里蹿了那么多日子,好不容易找到失散多年的大哥,结果部落反而被大哥给吞并了。
力微这个可怜的娃,站在燕然山北边的一个小山包上,真有一种“天大地大,何处是我家”的悲伤“赶脚”。
好不容易从匹孤那里逃得性命,但是拼死护着力微,与他一同逃出来的心腹一共才十来个人,其中还有俩受了伤。就这么一点点人,躲进深山老林打猎,都不知道会不会变成猎物的猎物。
站在小山包上,力微除了感叹人生的不幸,命运的不公以及人性的丑恶,当然也要好好琢磨琢磨,自己这一伙子接下来应该去哪儿。
东边是文聘,西边是匹孤,燕然山里不安全,即便侥幸能够钻过去,说不定还是会遇上汉人的追兵。如此说来,好像就只能去北边了,但是北边又是丁零人的地盘。而且这一次最先突袭“拓跋部”的就是丁零人,虽说自己的老爹是死在汉军手里的,但是丁零人也别想摆脱干系!
从前鲜卑人可没少欺负丁零人,驱使他们如同仆役牛马,这一次他们联合汉军,造了鲜卑的反,又间接害死自己的老爹,双方已经成了死敌,就算他们不杀掉自己,还愿意接纳自己,那自己也一准也得变成“奴中奴”,还不够丢人的呢!
再说了,他们丁零人所呆的那一片儿,撒尿成冰,比漠北还要冷,自己要想在那里活下去,得遭多大罪呀?
眼瞅着力微在小山包上来回溜达,一副彷徨无措的样子,其中一个心腹就对他说:“首领啊,要是实在不行,咱们就去向汉军投降吧。”
投降?
力微心中一惊。
连你们也要背叛我了么?
汉军可是弄死了我爹呀!
没等力微想明白,另外一个心腹也说了:“首领啊,其实咱们这也不算投降。您可别忘了,咱们拓跋部,那可是李陵之后啊。咱们其实都是大汉失散多年的孩纸,现在回去,那就等于是认祖归宗了!”
居然还有这种说法?
力微又陷入了冥思苦想……
照眼巴前这个形势,反正老爹已经死了,而自己又不能真像匹孤说的那样,非得把自己也弄死,过去一起陪他,对吧?
假如自己前去投靠汉军,就算他们不把自己当作“离家多年的孩纸”,但是他们起码不会苛待俘虏。如果自己能够在汉军那里留下一条性命,哪怕就是给他们做养马的奴仆,也总比给丁零做“奴中奴”强吧?反正自己还年轻,回头打完仗,汉军回到南方,也许自己还能再聚起部落。等到将来,大汉啥时候出现动荡了,哼哼……自己再报今日的“砍爹之仇”,也、不、迟!
有了这一番算计,力微便下定决心,带着他的十几个心腹策马狂奔,朝着文聘所率领的“北路大军”而来。
…………
话说力微来的时候,文聘与张任等人正在开作战会议,听取拔野固介绍附近的山势地形,同时讨论着应该如何追击敌人,是否可以利用山谷把鲜卑贼寇圈起来,同时还要防止被他们埋伏等一系列的问题。
而后文丑就走进来说:“大哥,外边来了一帮人,说要认你当祖宗。”
按理说,文丑也是需要参加作战会议的,但是他听着别人说的那些,实在头疼,所以借着上“便所”的空儿,溜出去放风了。哪能想到,才一回来,便带回了一个这么惊悚的消息。
文聘当时就懵了,心里话说,我们家文岱就算再有出息,顶多也就是成功的断了奶呀。难道背着我,他还在外面做下了许多不可告人之事?
不对。
这个路子肯定不对!
莫非是……刘玄德?
要是从大哥那里论,刘玄德那个玄孙倒是也应该喊我一声“三高祖”。可是那个玄孙不是已经被闹儿赶去“汉南半岛”了么,怎么可能会来到漠北?
于是乎,文聘便带着一脑袋的问号,见到了力微等人,听他们从古至今、滔滔不绝地讲完来龙去脉,才明白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与此同时,听明白的还有拔野固。
这一次他们丁零猛士突袭“拓跋部”,结果反被力微与苴罗侯打的乱蹿,双方已成死仇。要是现在文聘真的接受了力微的投降,回头汉军走了,他们丁零再受鲜卑欺负咋办?就算是鲜卑实力大损,已经没有办法再控制漠北草原了,可是他们丁零人帮着汉军打仗,立下功劳,难道不应该南迁到漠北草原这种“温暖如春”之地,好好享受一下?如果到那时,漠北还留着一个力微,看着能不膈应人?
于是拔野固便对文聘进言说道:“文元帅,力微之言不可信。他与匹孤乃是同父兄弟,而他们的父亲诘汾又是被汉军斩杀。此时此刻,他却说与匹孤决裂,前来投靠汉军,万一是诈降怎么办?假如由他带路,追击卑奴,他却将咱们故意引入卑奴的埋伏之中,又该怎么办?”
张任到底年长一些,除了打仗经验丰富,对待人心鬼蜮之事看的也比较透彻。他知道拔野固是起了私心,想借文聘之手除掉力微,所以便想劝说文聘,留下力微,将来也好能够制衡丁零人的势力。
但是,没等张任开口,文聘却已经做出了决定,对文丑淡淡地说了一句:“拉出去,祭奠大姐!”
文丑的脑子反应有点慢,心里还在寻思,我大哥的大姐,那可是貂蝉公主,祭奠的意思,就是把这伙人全宰了吧?
就在文丑寻思的同时,旁人也全都听懵了。
这是军令么?
咱们汉正军不是不许苛待俘虏么?
怎么向来最重军规的文元帅会下达这样一个命令?
就连拔野固心里都说不上来,自己究竟是暗喜还是暗惊。真想不到啊,这位年纪轻轻,待人随和的汉军元帅,杀起人来竟然连眉头都不皱一下。
力微当然也听傻了,为什么这个结果和自己预想的一点也不一样?随即便连哭带嚎,叫嚷着“我是李陵之后,我是来认祖归宗的呀!”这个可怜的娃,不该想的事儿全想到了,唯独没有好好想一想,既然选择了投降,把自己的命运交在别人手里,自己再去想那么多“将来、假如”的,还有用吗?
既然文聘已经发了话,文丑哪还再容力微呱噪?直接拎到外边,“噗、噗、噗……”钢叉一捅,每人三个洞。
谁要来责怪文聘不守军纪么?
那就让他们责怪好了!
当年要不是小红姐姐看到我在路上讨饭,受人欺负,出言喊了一声,或许大哥也不会认识我们兄妹。
当年也是小红姐姐把我们兄妹带进史侯府,安排屋子,铺床叠被,后来还和大哥一起陪着我们兄妹去安葬的母亲。
当年每一回挨罚挨揍,都是小红姐姐偷偷给我留下好吃的,还说那么多开解我的话儿,要我知道大哥有多心疼我。
当年……
难道只有吕奉先为了给小红姐姐报仇,可以不顾一切么?
违犯军纪?
要打要罚,文聘都认了!
就算只做一个普通兵士,也要追上这些鲜卑贼寇,多宰杀几个!
…………
在此之后,匹孤终于如愿以偿地与汉正军文聘所部接了一战,然后他就不那么倔强了,并且对苴罗侯更加热情起来。
“哎呀,你能来漠北旅游,我很欢迎啊。走走走,我现在就带你去西海看一看,风光还是很不错的。”
“少跟我扯犊子,你就直说,到了西海之后,再往西边走,那些大山容易翻过去么?”
“你啥意思啊?”
“啥意思你不明白吗?我怕到时候你也想旅个游,要是被大山拦住,怕你不好蹿呀!”
…………
汉元200年,春末。
大汉倭州牧公孙越乘船前往“长尖尖岛”征讨不臣倭奴之时,竟然遭到倭奴细作行刺,受伤落入海中,不幸溺毙。
大汉鲜州牧公孙瓒闻听噩耗,暴怒不已,当即调集鲜州四郡,大部兵马,乘水军海船,前往“长尖尖岛”,屠国十数余。
然而就在此时,辽州汉正郡的黑山军残余,突然复起,居然翻越了公孙瓒所修建的“五百长城”,攻入鲜州。随即,汉正军第六军驻辽州第二十一师也开赴鲜州,帮助鲜州平叛,与二十一师同来的,还有汉正军第一水军。
一时之间,大汉竟然四面开战!
…………
收回鲜州的实际控制权,是老狐狸贾文和早就着手谋划之事,至于为什么偏偏要赶在这个时候开始实施,或许是老狐狸觉得大汉能够南北西东,四面同时开打,看上去会显得比较牛气吧?
好吧,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汉正郡北边的“马訾水大桥”已经在辽州交际厅厅长曹真的督造下,顺利建成,使得辽州的辽东郡与汉正郡之间往来便利,兵员、物资都能快速运达。
包括老狐狸贾文和在内的爱爱卿卿们都还记得,陛下看到“马訾水大桥”建成的消息之后,兴奋的吟了一句诗:“春江水暖鸭先知。”于是便将“马訾水”改成了“鸭绿江”,而“马訾水大桥”也改成了“鸭绿江大桥”。
“不是……陛下,您等会儿!”
前来报告这个好消息的曹操,拧巴着脑袋瓤儿,试图让刘汉少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诗里边说的不是春江嘛,怎么改鸭绿江了?”
然而,学渣要是有那份把啥都想解释清楚的心,还能叫学渣吗?所以刘汉少很霸气地对曹操说:“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看到陛下与这个小黑胖子君臣相谐,甭管是搜狐还是军部,都觉得他们应该让陛下更高兴一些……
第785章 大汉新置七个州
……………………………………
话说公孙瓒出兵“长尖尖岛”之前,留下了从弟公孙范与关靖守御鲜州,面对突然杀来的黑山军,自然不会束手就擒。尤其是关靖,对公孙瓒真是忠心耿耿,竟然言称“誓与汉城共存亡”。
然而,就在黑山军进攻汉城之前,公孙瓒的家眷们竟然出城,前往南山上的“白马观”为公孙瓒祈求平安去了。一不小心,还被黑山贼寇得知了这个消息,“又竟然”将他们全虏了去,以此来要挟关靖。
无法他想之下,关靖只得开城献降,公孙范随后也放弃了抵抗。
紧接着,“又又竟然”,黑山军向追剿而来的汉正军投降了……
你们就拿俺当傻子耍吗?
公孙瓒很生气呀,当时就想带着自己的水军杀回来,复夺鲜州。然而跑到海边一看,却发现第一水军的大批战舰集结在此,数量好像比自己的海船还多了“亿点点”。
与此同时,大汉皇帝的诏令也好巧不巧,极其迅速地飞到了鲜州,而后又转交到公孙瓒的手里。诏令上除了肯定“前倭州牧”公孙越的功绩之外,还任命了公孙范为新的倭州牧,而将公孙瓒改任为“瀛州牧”。
为毛又冒出来一个“瀛州”呢?
很简单,“长尖尖岛”属于“瀛州”,而“九个尖岛”和“四个尖岛”则属于“倭州”。
这是刘汉少在老狐狸贾文和的计划之外,又多画了一个圈圈,虽然现在“虾夷岛”已经被改成了“东明珠岛”,还与“库页岛”一起划入了东州,但是这些岛上的小矬子们,可得加紧点小心,否则说不准啥时候,就能给别人添一个大恶心。
虽然现在“倭州、瀛州”只是两个不同的名字,公孙范肯定还是会听公孙瓒的话,但是将来的时候还长着呢,也许将来公孙范的孙子就不那么愿意听公孙瓒的孙子的话了,对吧?要是将来这俩孙子敢不和睦,那么大汉就必须得告诉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对吧?
有奖赏,有抚慰,还把公孙瓒的家眷们和公孙范、关靖都全须全尾地护送到了倭州,朝廷的做法也够仗义了吧?
公孙瓒有心不答应?
可惜实力不济,真敢竖起大旗,跳出来造反的话,估计连海峡都过不去!
郁闷。
生气。
既生气,又郁闷。
所以公孙瓒掉头返回“长尖尖岛”上,一口气又灭了十几国。
…………
从倭州到新州,也不知道有没有人专门试过,走一趟大概需要多久。但是现在,大汉最东边的州显然已经不是“倭州”了,而最西边的州,也已不再是“新州”。
马超钻入北山之中,踏破了赤谷城,而后又与孙策一起,两面夹击乌孙,使得乌孙大昆弥不得不逃往康居避祸。然而就在这期间,阎行以支援马超与孙策的名义,竟然还调拨了不少的B级军团与兵团,上到了北山之中。
事实上,阎行说的也确实没错,在马超与孙策追剿乌孙兵马之时,无论装备还是粮草,阎行都大力供给,并且因为B级军团与兵团上山的缘故,还极大的稳定住了马超的后方,使他免去被人爆掉菊花之忧。
然而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阎行派来的这些人,来了之后可就不走了呀!
不仅如此,朝廷还在“新州”之外,一下子又新设置了两个州,分别是“楚州”和“伊州”,这是因为逐走乌孙之后,“新州”变的实在太大了!
想啊,原本就是那么大的一个州,完事再吞掉人家一个国……这要是还仅仅按照一个“州”来算的话,是不是显得咱们大汉也过于豪横了?
说起“楚州”与“伊州”之事,最好还是从马超上北山开始说起……
起初马超不是从北山的西南边上山的么?还跑去赤谷城,朝人家要羊要马。但是这个时候,乌孙已经联合宋家兄弟,背叛了马家,囚禁了马腾,还要拖住马超,不让他赶回去救他老爹。于是马超得到消息之后,便从赤谷城转战到“阗池”,又从“阗池”杀到“伊列水”谷地,再翻天山北脉……
可惜后来马腾还是没救下来,于是马超便带着马休、马岱复又杀回“伊列水”谷地,与出兵“夷播海”的孙策一起,两边夹击乌孙。
然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在马超与孙策追着乌孙大昆弥,打的热热闹闹的时候,阎行趁着支援他们的空儿,顺带手就把他们战斗过的那些地方给“稳固”下来了。
比如北山之中,西南边新设置了一个“托云郡”,因为这些地方的山都比较高,有时候云彩或是寒气好像就是被山托着才没掉下来一样。
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