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405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405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想法很好,但是未遂……卫氏兄弟想要效仿渤海,也在河东办一所有专业学院,名字都想好了,就叫“河东开采学院”,但是,居然被河内抢先了。
  因为河内太有钱,闵贡虽然不在河内当郡长了,但是当州长也不耽误支持河内,甚至从洛阳挖人也更方便了。
  洛阳有大汉工学院吧?
  河内有司州工业学院。
  洛阳有大汉医学院吧?
  河内有司州医药学院。
  洛阳有大汉农学院吧?
  河内有司州农牧学院。
  还有文理学院、师范学院、建筑学院、工程学院……包括冶金学院……
  好家伙,要不是洛阳那几所学院名气大,还能够撑撑场面,这会儿都不好意思跟河内比。别的地方可能一州都没一所像样的学院,人家河内专门把“山阳城”划出来,集中力量,兴学办教。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一座城,名师来了送房子,别人来了,不管掏多少钱都不卖。就凭这股子傲娇劲儿,洛阳出来的人才也都愿意往河内跑。再者说,修通大河大桥之后,赶上四轮大马车,从洛阳到河内,半天的工夫就够了,往来也方便的很。
  就凭河内这种搞法,连颍川也扛不住,估计过不了几年,大汉的人才批发市场就得换地方。卫家就算势力再大,怎么跟整个河内比?
  不比呀!
  谁说比了?
  咱把学院开过去不就得了?到时候把咱卫家的小娃往里边多送点!
  于是,河内大概很快又要再添一所“司州煤炭学院”了……
  …………
  光熹八年,春。
  “南线前敌元帅部”所辖第一军、第九军顺利会师,而后合力攻取大江以北,仍由朝廷叛逆控制的江夏郡,安陆城。
  其实之前吕常已经在这儿攻了好些日子了,大过年的也没歇着。但是安陆城位置特殊,南边就是云梦泽,西边又紧邻涢水。而涢水则穿过云梦泽,汇合汉水之后,再一同流入大江。这也就是说,顺着水道可以直接从武昌支援安陆,虽然涢水没那么宽大,行些小舟快船还是可以的。
  除此之外,安陆城的东南边还有西陵城,虽然相距一百多里,骑兵照样一日可达,而此时守在西陵城的,正是龙彰云。
  为了能够协调各部,就近指挥,戏志才也从江陵城赶了过来,但是看到安陆的情况之后,同样有些发愁。
  关键是安陆围不严实,城里的守军就不会有心理压力,万一打的狠了,龙彰云还能跑过来支援。特别是以龙彰云那个战力,如果他来了,不派重兵防着点,还真不行。
  戏志才带着众将,绕着安陆城转了好几圈,然后却想到了一个“笨办法”,命人在安陆城的南边,云梦泽的边缘选了一块地势低洼之地,先是筑起长坝,然后再挖开涢水,往里边蓄水,生生搞出了一个“人工湖”。
  有的兄弟就不明白了,戏总参这是打算水淹安陆么?可是安陆在上游啊,您了跑下边蓄水,这是唱的哪一出?
  然而正是戏志才这一个动作,身在武昌的“大江都督”鲁肃得知消息之后,却慌忙下令给已是安陆守将的冯习,准备随时突围!
  …………
  春风徐徐,万物复苏,别人都在忙着耕地播种,龙彰云却带着八百精骑,由西陵城出,直奔安陆而来。燕三娃似乎早就知道他要来,带着骑兵旅在安陆东南方,等候多时。
  对于龙彰云这个“胆敢跑去宜城,在汉少面前溜达一圈的狂徒”,燕三娃早就憋着一股劲儿,想与他掰扯掰扯了。此刻见他到来,立即命一个团正面迎敌,两个团左右包抄,骑兵师警卫团作为预备队。
  然而,龙彰云看着来势挺猛,这一次却并没有正面直冲过来,而是远远的便开始向东拐弯,似乎是想绕过燕三娃的骑兵旅,再前去安陆。
  如此一来,燕三娃摆出的对敌阵势也就没啥用了,只得命令各部一起狂追龙彰云。乍一看,好像成了龙彰云带着好几千骑兵似的。
  孔子曰的好,跟着啥人学啥样,“近猪者吃,近墨者黑”。
  龙彰云原本是多老实的一个娃呀,就因为跟着大耳朵刘备备混了几天,现在咋学这么坏呢?
  你说打仗就打仗呗,一般人又打不过你,对吧?
  可你偏偏要跟人家赛马。
  你说赛马就赛马呗,找个场地好好赛,说不定还能开个盘口,赢个酒钱,对吧?
  可你偏偏往人家庄稼地里跑。
  咋地,跑了上百里,从西陵蹿过来,就为了祸祸庄稼?百姓们是逮不住你娃,不然非撂你几锄头不可!
  然而,就在燕三娃与龙彰云在安陆城外,你追我赶,闹得不可开交之时,安陆城门,突然开了……
第674章 大江以北的对勾
  ……………………………………
  龙彰云真不是害怕燕三娃,别说对面只有一个旅,即便是千军万马,龙彰云也不会害怕。但是,他害怕无马。
  跑去宜城,偷袭伪帝,半路遇上庞德,那个时候龙彰云最富裕,手下能够有好几千骑。后来跑去当阳,掩护关羽,也还能抽出两三千。可是现如今,八百精骑已经是“中虎军”所能调集的所有骑兵了。
  这事搞得龙彰云自己也很郁闷,每一回打完仗,好像自己都能立下功劳,偏偏手下的兄弟们就跟头皮屑似的,被人家挠几下,轻飘飘的就掉落一大片。
  今天这一仗,根本没有胜算,龙彰云也只是过来为冯习打个掩护,所以他是真不舍得再把手下的兄弟们给拼进去了,只好带着燕三娃遛弯儿,顺便祸害祸害庄稼。
  看到“中虎将军”龙彰云亲自前来接应,安陆城中士气高涨,冯习下令,大开东门,城中守军,一涌而出。而后徐荣亲率第三师滇吉部出面拦截,双方随即在安陆城外展开一场大战。因为有龙彰云的“召唤”,安陆城守军数次朝着徐荣的阵线发起猛攻,龙彰云同时也配合着,在徐荣的阵线边缘游走冲杀,试图帮助安陆守军突围。
  眼瞅着徐荣的阵线有些松动,似乎向后退却了不少,便在此时,阎志的骑兵旅突然从安陆城与冲出城外的安陆守军之间插了进来,不仅阻断了安陆守军退回城里的退路,还在他们屁屁后边猛烈地祸祸起来,与此同时,第一师长史涣,也率部向安陆城发起猛烈攻击。
  见到这般情形,龙彰云做出了一个令安陆守军绝对想不到的举动,竟然带着八百精骑转身而走,率先撤退了。
  话说安陆城紧邻涢水,出了西门便是涢水岸边,但是这里并没有水寨,只是有一个小码头。就在大部分安陆守军从东门冲出去,与徐荣展开厮杀之时,冯习却带着一少部分兵马,从西门而出,打算由水路突围。
  涢水不够宽大,码头上的船又小又少,吕常在这里不会选择与安陆守军展开水战,而是在岸边准备了许多抛石机,打算欢送冯习。另外,由薛洪所率的骑兵旅也在此加入了欢送的队伍,不仅衔尾追杀了一阵,更是彻底断绝了守军退回城里的可能。只不过,戏志才准备的“人工湖”,最终也没能用上,因为……蓄水太少……
  …………
  戏志才用筑坝蓄水的方式,是为了阻断武昌利用水道对安陆的支援,“人工湖”毕竟只是个大坑,蓄水多了,总得找地方泄洪。武昌那边要是再敢派小舟快船过来,只要洪水一放,立刻就能让他们喂鱼。同时,此举还能大大的震慑安陆守军,打击他们守御安陆的决心。
  如此一来,安陆城就只剩下了陆路支援这一条通道。
  原本龙彰云是不太赞同鲁肃这个“分兵突围”的方案的,认为牺牲太大。他想率领中虎军前来安陆,接应这里的守军兄弟,如果汉正军要阻拦,便趁势里外夹击,大战一场。
  然而,鲁肃也否决了龙彰云的方案。
  守住武昌,守住大江,为主公赢取南征的时间,才是我们最根本的任务。如今安陆那边,汉正军有步骑数万,中虎军能够将他一口吃掉吗?最多也只是个两败俱伤的结果,而这,恰恰是敌人想看到的局面!他们损失一些兵马,可以随时再从后方补充上来,你龙彰云要是拼光了中虎军,上哪儿补充?
  接下来,西陵城你拿啥守?武昌又拿啥守?
  可是龙彰云还是有些不解,既然安陆突围注定要失败,咱为啥还要费劲巴拉的跑去接应呢?那不是明显的骗人么?甚至还可能害得安陆的守军兄弟们死的更快,否则他们闭城不出,也许还能坚持的更久一点。
  鲁肃感叹地说,彰云啊,你脑子没有投降这种念头,不等于别人也都没有。假如咱们见死不救,困在安陆的兵士们还会有守城之心吗?再者说,咱们见死不救,会让其他部队的兄弟们怎么看待咱们?又会让天下人怎么看待主公?
  还有重要的一点,假如安陆守军完好无损的投降,敌方就会立刻多出一支可用兵马,若是能够引得他们大战一场,不仅最终损失的都是敌方,他们还得分出精力,处理俘虏。就像安陆城外的庄稼,成熟之后都会变成粮食,可要是吃不到咱们嘴里,就只会变成资敌物资,那还不如趁早毁了它。
  正因如此,今天的龙彰云才变得“又坏又不仗义”,在安陆城外祸祸了一圈庄稼,引得安陆守军斗志昂扬地冲出城之后,他却撩腿先蹿了。戏志才不许燕三娃继续追击,毕竟越追离西陵城越近,而龙彰云的战力有目共睹,万一另有诡计,埋有伏兵,很可能会出现意料不到的变数。
  然后,燕三娃气的,挥舞着大枪,冲着西陵城方向叫骂了半天,好像赛马没比过龙彰云,是件很气愤的事。
  因为鲁肃见机得早,让戏志才准备的水坑没能用上,所以安陆城还是突出来了一部分兵马。虽然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但是冯习毕竟活下来了,他不会去想自己手下究竟死了多少兄弟,只会记着“大江都督”与“中虎将军”的拼死相救,所以对鲁肃与龙彰云更加感恩戴德。
  …………
  收复安陆城之后,戏志才要休整兵马、安置俘虏、安抚百姓,还要及时地补种城外被龙彰云祸祸的庄稼。忙活完诸多杂事,在以安陆为基,发兵西陵城,然后戏志才便遇到了和王闹闹差不多的难题。
  西陵城的东边是大别山,西边临着大江,不仅武昌、鄂县的兵马可以随时渡江支援,身后更是有邾城、蕲春以及寻阳等地。
  也就是说,在大江以北,紧挨着大别山的山西与山南,“朝廷叛逆”在类似于一个对勾的地形上,还占据着几座城。而他们却隔开了戏志才与王闹闹,使得南线的元帅与副元帅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硬啃?
  王闹闹也一直在啃着,可是不好啃哪!
  直到此时,周瑜为刘备打造的东部防线算是发挥出了真正的威力,以“右别督”虞翻为首,率领徐盛、董袭、吕岱等将,在居巢、枞阳,舒县、桐乡,以及大江对岸的陵阳、黟县一带,与王闹闹所率的“南线东路军”展开了英勇顽强,“死不投降”的战斗。再向南,还有“虎牙校尉”刘封以及陈就、贺齐、严白虎等将,从海边一直到会稽郡的大山之中,永宁、大末等地,与三十一师臧霸部,斗智斗勇,你争我夺。
  三十一师现在所遇到关键问题是啥吧?
  在大山之中作战,大军行动不易,还容易被人伏击,偷袭粮道。如果是派出小股部队前去追剿,在兵力上不占优势,又难以攻克险关要隘。
  然而臧霸还不算最郁闷的,最郁闷的当属原本住在会稽、丹阳的大山之中那些“山里的兄弟”,心里话说,你们汉人喜欢自己打着玩,那是你们的事,可是你们能不能出去找块儿平坦的地儿,没事都钻到我们大山里干吗?
  这不是祸祸人嘛!
  可是眼巴前这个情况,“山里的兄弟”明显已经无法独善其身了,于是有人便归附了“汉室正朔”,跟着“虎牙校尉”一起对抗北朝大军。有的兄弟又嫌“朝廷叛逆”忒残暴,钻进山里来,不仅抢吃抢喝,还要把人抓去打仗卖命,于是便又造了叛逆的反,哭着喊着要归附朝廷。
  反正就是乱,比当年臧霸在泰山折腾那会儿还乱,加之很多时候言语交流的也不是太顺畅,所以吵吵起来更乱。
  如此这般,臧霸、全柔只能攻克一地,安抚一地,筑基一地,从山外运进来点粮草物资,除了供应前线兄弟们的吃喝用度,还得照顾着点那些刚刚收服的山里的兄弟,让他们也好感受到朝廷春天般的温暖。
  进展有多缓慢就别提了,估计和蚯蚓也差不多,只能一蛄蛹一蛄蛹的向前蠕动。然而就这,王闹闹还下发了嘉奖令,表扬三十一师打得好。起先三十一师的兄弟们都以为这是王副帅在羞臊他们,但是参谋长全柔说,就算咱们王副帅再怎么不靠谱,也不可能拿嘉奖令开玩笑吧?王副帅不是也说了嘛,追剿朝廷叛逆的时候一定要戒骄戒躁,决不允许贪功冒进,同时还要咱们安置好山里的百姓。
  返回大江岸边,王闹闹这里。原本他也想过走水路,直接从大江上进兵,但是逆水行舟,对己方不利,而且柴桑那里还有周泰的水军把守,自己这边又多是从北方来的兄弟,打水仗难是人家的对手。如果把蒋钦他们派过去,万一出点岔子,或者干脆直言,蒋钦要是再度复叛,后果有多严重且先不说,王闹闹一定会被人嘲笑。
  而后王闹闹也想过,派兵进大别山,绕过舒县之后,直接攻击居巢,但是也不行,龙舒那里被堵着呢。
  好在王闹闹有趴窝的习惯,面对这种局面也不焦急,反而也弄了一支水师,还把张英调过去担任师长,而后便由蒋钦负责,专心致志地训练起了水师。
  一时之间,大江两岸,进入到了一种对峙局面,既紧张的似乎会一触即发,又安静的有那么一点诡异。
第675章 背后必然有唆使
  ……………………………………
  对于“汉室正朔”来说,“大江都督”鲁肃所把守的大江防线,才是“北线”,而“汉室正朔”的所谓南线,却是在交州。
  沙摩柯率领“右虎军”由武陵南下郁林,顺利接管了赵韪的兵马,使得“右虎军”实力大增。然而赵韪本人,在前往“新都城”赴任的路上,却遇到了山贼,不幸身死。“大将军”刘备得知消息之后,大为震怒,责令“右虎将军”沙摩柯尽快清剿郁林匪寇,找出谋害“赵司空”的凶手,严明法纪,为“赵司空”报仇。
  按理说,赵韪既然已经交出兵权,肯回“新都城”担任司空了,刘备在这件事情之中应该是最没有嫌疑的。但是刘备从武昌刚刚去到郴县便杀的人头滚滚,司空、司徒、太傅家,皆被灭门,搞得两位王妃一夜之间全变成了孤儿,这让“汉室忠贞之士”们怎么看?
  这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宽厚仁德,礼贤下士的刘玄孙吗?
  现在更好,新任的“赵司空”,人都没来到“新都城”,半路就被人摘走了脑袋。看样子,“汉室正朔”的天就要变了,再也不像从前那样“纯洁、湛蓝”了,快看快看,天边还泛着红呢,像不像一抹血色?
  刘备有苦难言,估计这会儿他就算是摇晃着人家的肩膀头子,痛哭流涕兼之咆哮地说,那活儿不是他干的,大概也没人会相信。
  想要自证清白?
  哪儿那么容易啊?
  沙摩柯在郁林也杀的人头滚滚,凶手没找着,却把当地凡是敢于对抗“汉室正朔”的山民部族都给修理了一遍。后来不止是郁林,连苍梧笮融,合浦张津也都跟着行动起来,以捉拿凶手的名义,排除异己,征剿各部,大肆搜刮,残害百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