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371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371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俺们连带着毛驴一起踹下河。
  …………
  一连串的命令下达之后,别人还以为王闹闹损失三千兵马,不肯吃这个亏,使性子、闹脾气,所以才下令全线进攻,展开疯狂的报复行动。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王闹闹的“全线进攻”,直接造成了周瑜的“全线吃紧”,无论是庐江、九江,还是广陵南部,根本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以分出来,前去增援“即将倒霉”的淮阴。
  假如淮阴丢了,不仅整个广陵都有危险,甚至是周瑜自己的侧翼也会直接暴露在汉正军的攻击之下。真要是那样的话,淮南三郡,早晚“药丸”,自己这个右都督,还能督谁去呢?
  “于是再乎”,周瑜不仅再次向张昭、陆康发出了求援信,甚至还特意向刘备写了一封长信,直言淮南危局,详述自己最新的战略思路,最后还请调丹阳兵,增援盱台、东阳一线。
  这是一种“战略放弃”的打法,假如淮阴失守,整个广陵东部就不要了,在盱台、东阳一线,再设“东部防线”。因为盱台、东阳以东,还有更广阔的低洼之地,不知道比射阳大了多少倍。假如汉正军由东向西进兵,即便是等不到雨季,也可以把淮水、中渎水一起挖开,朝低洼处猛灌。到那个时候,汉正军的步军不会水,水军又进不来,己方便可以用小舟小船控制战场。
  守江必守淮,这还有啥说的?
  自己兄弟三人,众多兵马,都在荆北这边与“那位高祖”掰扯,尚且没有破敌之机,周公瑾那娃带着一个“甘新爸”,独自在淮南抵挡王闹闹和张文远,也是怪不容易的。
  于是,刘备不仅同意了周瑜的全盘计划,还下令张昭等人,全力配合周瑜的调动部署。
  丹阳兵,天下精锐么?
  可是这已经不知道是啥年月的老黄历了。
  它的意义在于,丹阳是刘备在扬州的根基,丹阳兵动了,刘备的根基也就松了……
  …………
  茫茫大海,白浪滔滔,银鱼飞跃,鸥鸟翱翔……然而就在这如碧如洗,蔚蓝一色的海天之间,一支整整齐齐的,朝气蓬勃的崭新舰队,冒着一股股浓烟,由远及近,破浪而来。
  第二水军。
  军长徐庶,徐元直。
  奉命参战!
  可怜的徐庶,终于恢复了原本的历史之中,该有的名字。只不过,这一把,徐庶的名字好像不是自己想要改的,而是组建第二水军,被任命为军长之时,校长刘汉少亲自给改的。说是这娃以前在黑山军里干的那些事儿,容易招人记恨,改个名字,与过去“丑恶的自己”告个别,就算是洗白白了。
第618章 第二水军炸江东
  ……………………………………
  第二水军成军之时,的确有些仓促,但是经过这么久的建设与训练,已经达到了相当可观的规模。这就不能总是躲在辽东打鱼晒网了,对吧?
  从最初的“竖击大江”,再到后来的“水军登陆”,随着战局形势的不断变化,戏志才的战略部署也随之一变再变。
  可是不管怎么变,我总得给南边的那些朝廷叛逆拿出点惊喜吧?否则也不好意思给汉少当狗头军师,对不起兄弟们喊我的那一声“戏总参”,对吧?
  第一水军是阳谋,第二水军呢?
  …………
  扬州,吴郡。
  吴郡的郡治就是吴县,吴县以东,靠近海滨,还有一个娄县,可为海防前哨,然而在这两座县城的南边,还有一条松江。
  徐庶命牛青山攻击娄县,命管承现身浙江口,恐吓会稽兵马,然后又让黄盖溯江而上,直接攻取吴县。
  面对突然出现在城外的汉正军,周尚吃惊非小,不是说北边的水军正在猛攻广陵么?又怎会突然出现在此?
  因为要与张纮共守大江两岸,吴郡的大部分兵马都已经调去了丹徒,周尚之所以还留在吴县,主要是为了避嫌,毕竟他是周瑜的从父,而这一次“保卫大江”的战役又是以广陵为主。周尚想着,一来自己不擅长兵武之事,二来如果自己前去丹徒,不管说什么,都会有依仗从子之势的嫌疑,使得张纮可能也会有颇多顾忌。所以便派了部将董袭,领兵前往,而且嘱咐他,一切都要听命于张纮。
  再者,之前“汉室正朔”要南迁,任用了很多江东人士“入朝为官”,吴郡也有好些人家得以高升。而在此之后,这些高升的人家,他们的家眷老小,家产财货也都要随着他们一起前往“新都城”,好像是一场不约而同的大转移,总需要有人从旁相助,安排打理,谁走谁留,谁早谁晚……总之,别提有多麻烦了。
  然而现在,面对着城外的汉正军,周尚只想说:“赶紧关门!”
  …………
  吴县城外,黄盖倒提双锏,让手下的兄弟们拿着大喇叭,冲着城里不停地吆喝。一会儿说要周尚速速出城应战,一会儿又要周尚赶紧开城献降,再过一会儿又撺掇别人砍周尚的头,一颗脑袋值赏金五百分,给现钱!
  别看兄弟们吆喝的热闹,但是黄盖始终面如寒霜,因为此时他无法熄灭心中的恨意,而这恨意的来源,则是因为……朱君理。
  早些年随着孙坚一起东征西讨,兄弟几个生死与共,后来黄盖等人又随着孙坚一起去洛阳,只留下朱治一个人“看家”,哪曾想,却累得他身死沙场。
  身在北边的那老哥儿几个,除了自己,已经没有人能够领兵征战了,所以当黄盖听到朱治战死的消息之后,就把这个仇背在了自己身上。
  这一次,第二水军奉命参战,攻打吴郡,黄盖别提有多提气了,当即便向徐庶请命出战。起初徐庶还有些顾虑,让一个副军长当先锋,打头阵?自己是跟校长学会不靠谱了么?然而在以往的接触之中,徐庶又了解黄盖这块心病,要是不给他一个报仇的机会,让他出了胸中这口恶气,恐怕往后这个副军长也就废了,而且他还得恨自己。
  于是乎,徐庶经过一番考量,也就同意了黄盖所请。然而这里边还有一个问题,单靠水军打仗,尽管有登陆部队,但是没办法携带攻城器械,大型武器。所以之前黄忠登陆,多是采用偷袭的战术,可是咱们第二水军得打出自己的风格,不能只会跟他们学这一招啊,对吧?
  要说徐元直,也不是个拘泥之人,小时候就敢抹个大白脸儿,替别人出头扛事儿,这会儿还不能给黄盖出出鬼主意?
  “公覆兄,到了吴县,如果他们拒不开城,就把咱们的船弩拆下来,架到城外往里轰!”
  黄盖一听这话,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咱们可是水军啊,舰船就是咱们兄弟的命!怎么仗还没打,您这位大军长就教我怎么拆船呀?就算我知道您是好心好意,想帮着我给兄弟报仇,可是您这份仗义……话说,把船拆了,咱们会不会被总督教部抓回去,一起坐牢啊?
  “哎呀,我的公覆兄,舰船再金贵,也是为了打仗服务的嘛。如果仗打不赢,你的船再好,又能有啥用?”
  眼瞅着黄盖好像明白了,徐庶还不忘谆谆教导:“眼下咱们同时攻击两城,不仅仅是为了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更重要的是,要让敌人的后方陷入到突然的恐慌之中!周公瑾还在想着怎么保淮南呢,咱们却突然把江东给炸了,你说他会怎么办?跳进大江里哭鼻子吗?”
  这种事情,想想都觉得过瘾。
  最开始的时候,黄盖在第一水军当教官,后来成立了第二水军,才转调过来当副军长。对于自己的职务,黄盖没觉得低,但是对于徐庶那个军长,黄盖心里多少有些不服气。
  训练水军打水仗,这活儿还有比咱更懂行的?你要不是天子门生,凭啥能年纪轻轻的,就跑来给俺当军长啊?
  出于这个原因,连带着,使黄盖对刘汉少也有些看法,觉得陛下是不是任人唯亲?可是他忘了,自己调任副军长,回北邙军校受训了几个月,其实也已经算是天子门生了。
  回到现在,听徐庶一番高论,黄盖真是有些佩服,不怪人家能当军长,会喝墨水的就是比会喝海水的强啊,不由得感慨地说:“元直老弟,足智多谋,不愧是天子门子,统帅的高足。愚兄,多不如矣。”
  “公覆兄谬赞,谬赞。这都是校长与戏总参调度有方,指挥得当。”
  与黄盖打个哈哈,客气过后,徐庶又换了一副面孔,严肃地说道:“只不过,公覆兄,这一次校长与戏总参把咱们当作后手,当作最大的一颗霹雳弹,能不能炸响江东,能不能打出咱们第二水军的威风,都要看公覆兄的首战如何。要快。要狠。要风卷残云,势不可挡!”
  “是!”
  黄盖挺直身姿,向徐庶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
  回到眼前,向城里喊话的兄弟们累的差不多了,几艘“皮皮虾级冲锋舰”上的“船弩”拆的也差不多了。一个班负责一架,兵士们把拆下的船弩抬到吴县城外,预设的位置上。
  黄盖看了看船弩阵地上的情况,有些冰冷地说了一声:“开始吧。”
  随后,有阵地指挥扬起手中的小红旗,高声喊道:“目标三百米,仰角三度,三发试射,放!”
  三支巨大的床弩箭应声而出,向着吴县城头飞去,可惜……低了。有的扎在了城墙上,有的掉落在城下。
  阵地指挥再次举起小红旗,高声喊道:“目标三百米,仰角四度,三发试射,放!”
  随着命令,调整好船弩的角度,又是三支巨箭飞出,其中一支好像劲儿小,还是没能飞上城头,另外一支劲儿倒是大,直接飞过城头,不知道飞哪里去了,反正站在城外的黄盖是看不见。但是,最后一支很给力,堪堪越过城头,直接命中城头上的一个小兵兵。那个小兵兵发出一声惨叫,被巨大的力量带动着,向后连退数步,然后才仰面栽倒。
  周尚干吗呢?
  此时周尚也在城头之上,就趴在墙垛后边,偷偷地看着城外的汉正军打算干吗。
  他们这个巨弩好厉害呀!怎么还能调上调下?刚才那几下子,是试着……想要瞄准我吗?
  “府君,府君!敌人准备进攻了!不能让他们测好了弩箭,咱们得赶快想对策啊!”
  经过部下提醒,周尚恍然大悟,连忙说道:“对,对,不能等!那咱们怎么办?要不……你带兵马冲出城去,砸毁他们的巨弩?”
  部下尴一个尬,支支吾吾地说:“府君……卑职的意思是说……咱们不如用抛石机……”
  周尚又连声说道:“对,对!砸毁他们的巨弩!你快去准备。”
  “喏!”
  一转身,部下走了,但是还没走出几步远,忽然又停下身,好像是想听听城外又在吆喝什么。
  “目标三百米,前排仰角四度,后排仰角五度,全体集射,放!”
  再一转身,部下死了,就死在距离周尚不远的地方,眼睛睁的特别大,好像是有点不愿意相信,又像是有点不那么甘心,当然了,更多的还是震惊与恐惧。
  “你,你,你别看我呀……又不是我射的你……那个谁!谁……快去准备抛石机!”
  又有大批的弩箭飞过来,乌压压的,好像会飞的树林子。又有部下提醒:“府君,府君。快趴下!身子贴着墙,敌人就射不到了!”
  周尚毕竟是聪明人,只要有人能提个醒,立刻便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对,对,快趴下!将士们都趴下,靠在墙垛后边,如此……便是敌人的巨弩再凶横,也奈何不得我等!”
  可惜,周尚好像喊的有点晚了。吴郡的精锐都在丹阳,先前周尚为了给自己壮胆儿,虚张声势,把城里的老弱残兵,歪瓜裂枣都喊上了城头。这帮人起先和周尚差不多,兴致勃勃地趴在城头上,看城下摆弄“新奇玩意”呢,然后弩箭一放,眼瞅着死了人了,这帮人又嚎又叫,连跑带蹿的,结果肯定是被射死的更多。
  到了这会儿,周尚哪还管得了别人的死活,心里话说,反正我是靠墙趴着呢,只要那些巨箭戳不到,我肯定能没事。
  再可惜,这一次飞上城头的巨箭,竟然会爆炸,并且,就落在周尚的身边,轰隆隆炸响一片!
第619章 霹雳箭与张玉兰
  ……………………………………
  所谓的“船弩”,其实和从前的“床弩”差不多,但是从第一水军最初的实战效果来看,因为是在船上放弩,而目标的远近距离,高低起伏都会随时变化,所以床弩就显得特别死板。后来黄承彦总结经验,研究分析,根据汉正军“车弩”的原理,改进了床弩的设计,使它可以通过调整弩机前后的高度,分别达到仰射或俯射的不同角度,进而更加准确有效的攻击目标。
  第二水军是“幺儿”,所以他们的战舰上装备的都是这种新型“船弩”,至于说弩箭为什么会爆炸,自然少不了诸葛亮堂堂的功劳。
  首先,是冶铁炼钢技术的发展。
  其次,是北邙军校“组合兵器”的灵感。
  最后,最重要的是,诸葛堂堂也信了谐和道的邪……不对,应该是信了他师傅刘汉少的邪。
  当初刘汉少用爆炸威力更惊人的配方勾搭诸葛亮,要他去听一听谐和道,说是不仅能够学会谦虚、友爱,还能发现隐藏在世间万物之中的自然大道。然后诸葛亮就在谐和道里边发现了一个隐藏着的……小姐姐,张鲁他妹,修道道师张玉兰。
  张玉兰是到了洛阳之后,才被刘汉少忽悠着学会吃肉的,不仅个头蹭蹭往上窜,一脸的菜色也早被粉嫩取代。许是诸葛亮这几年有点沉迷于火药的研究,直到看见张玉兰之后才如梦方醒,觉得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有点别的想法了?
  然而张玉兰打小就是被当作“圣女”培养的,虽然现在外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性格内敛,不善言谈,处处给人一种很“仙儿”的感觉,正所谓“只可远观,不可调戏。”
  再但是,诸葛亮是谁呀?
  堂堂诸葛亮,刘汉少的亲传弟子,研究所的首席祸害,江湖上鼎鼎大名的“雷电双熊”之一,打小就嘚嘚瑟瑟,“风流涕淌”。括弧,鼻涕的涕没写错。再括弧,这些属于天赋技能,都不是他师傅教的。
  你给我端着架儿是吧?
  我偏偏让你端不成!
  你给我敬而远之是吧?
  我偏偏就跟你套近乎!
  “玉兰呀,你是圣天尊的弟子,我也是我师傅的弟子,其实咱俩是一家人。真要是算起来,我入师门比你早,还应该是你师兄呢!”
  张玉兰嘴上没吭声,心里却在说:“小屁孩一个,还想给我当师兄?”
  “师妹啊,你是修道道师,探寻着存在于自然之中的大道,而师兄我也在研究科学,寻找科学之中的真理,这要是说起来,咱们不单是一家人,更是同路人呀!”
  张玉兰还是没说话,心里却在想着,研究科学和修道是一回事吗?存在于自然之中的大道,能够通过科学真理的验证吗?
  “兰妹妹,说了你可能不信。你一直在研究各种药材,其实亮哥研究的也是药……”
  张玉兰终于忍不住了,张口说道:“我研究的药是给人吃的,你研究的药……”
  看到诸葛亮一副奸计得逞的模样,张玉兰忽然住口,又不说了。可惜她不说,却堵不住诸葛亮的嘴,也别说。
  眼瞅着“仙儿”开口,离下凡更进一步,诸葛亮爽的“哈哈”大笑,还向张玉兰解释:“差不多,差不多,火药也是药。你那些药能治病救人,我这个药也能啊!”
  谁还没个好奇之心呢?
  虽然张玉兰被诸葛亮吵的心里烦烦的,可是一谈到感兴趣的专业问题,也忍不住问道:“火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