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366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366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说完,“梆”的一声,还给黄射磕了个头。
  到了这会儿,黄射哪还敢要刘备的命啊?可是嘴巴肿的像八戒,呜哩呜哇的说不清楚,只得冲着刘备也“梆、梆、梆”地磕起了头。要不是距离远,知不道的,还以为他们俩人“当场拜堂”呢。
  “玄孙呐,难得你一心为国,赤胆忠肝。”
  终于,刘协好像消了气儿,冲着殿下摆了摆手,嫌弃兼之疲惫地说道:“将这个狗贼拖下去吧,革去太守之职,贬为庶民。”
  而后,刘协又走下殿来,亲自将刘备从地上扶起来,拍着他的肩膀,感慨地说:“玄孙,你可真是孤的……好玄孙呐!往后……匡扶汉室正朔的大业,就靠你啦!”
  一转身,刘协斩钉截铁地又说道:“诏令,拜车骑将军刘玄德为辅国大将军,封日南侯,加节,赐斧钺、虎贲,特许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此诏一出,满殿哗然。因为之前与袁隗商量好的,也与刘协交代好的,就是封刘备为大将军。可是现在呢?嘟嘟噜噜整出的这么一大串,全都是刘协临时起意,自己加上去的。没看连诏令都是亲自念的么?
  袁隗心里话说,这位“至尊孤”是真长大了,主意这么大呀!
  刘备也是一瞬间就明白了,来之前,鲁肃为啥一再要自己记得推辞封赏,这简直就是把自己放在火上烤嘛。
  另外,因为太尉是虚位,实际控制军队的最高将领就是“大将军”,但是刘协显然是看重了“辅国”二字,所以现在才恩宠似的,要加在刘备头上。可是上一个“辅国大将军”是刘宠啊,他究竟是怎么死的,您这位“至尊孤”知道么?
  还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十岁以上,能活到现在还没死的都知道,这可是**董卓当年的专属特权。您现在加在您玄孙头上,究竟是宠他,还是恨他?
  最可气的就是那个“日南侯”了!
  这位至尊,您知道日南那个地方在哪么?它在交州的最南边!就算地方不大,可也是一郡呀!侯爵之中,最高的是县侯,以郡为封的就是“封国”,那得是藩王才有的待遇……咋滴,我这个侯,大呀?
  不用别人开口反对,刘备自个儿就冲刘协又磕起了头,梆梆地,真磕呀!
  接下来,众人就看到这一对高祖与玄孙,来来回回,推推让让地唱起了大戏,一个要推辞,一个非得给。如此还不算完,旁边看热闹的也想给自己加戏。有人说刘备功劳大,给多大的封赏都不为过,也有人说封赏不能一下都给完,反正现在与北朝打仗,刘备立功的机会还有的是,劝刘协收回一部分,留着后边慢慢赏。
  替刘备讨赏的,有可能是想要巴结他的,也有可能是想给他拉仇恨的。替刘备推辞的,有可能是嫉妒他的,也有可能是想帮他低调做人的。猛一下子全都跳出来,谁又能搞得清楚别人究竟是咋想的,反正一个个的,全都是戏。
  到后来,好不容易劝的刘协改了心思,把那些乱七八糟的零碎统统抹掉,给了刘备一个“大将军”的职位,还有一堆斧钺钩叉,锣鼓家伙,以显示高祖的恩泽。使得刘备也算是闹明白了,这位“至尊高祖”到底还是年纪小,一不留神,就会胡闹。再者,是真拿自己当亲玄孙啊!
  …………
  从皇宫里出来,回到“至尊高祖”刚刚赏赐的“大将军府”,刘备细问那个戴陵到底是怎么回事,刘琰说,这事儿还得从至尊大婚之后说起。
  话说自从刘协与伏寿、董曼斗过地主之后,伏完还好说,为人比较温和,性子又有些孱弱,虽然他们家那位阳安长公主时不时的就会老身一下,骄横一番,但是于大局无关。
  倒是董承自从当上了至尊的老丈人,因为之前领兵的缘故,性子强硬,日渐嚣张跋扈起来,即便是面对袁隗,也不像从前那般俯首帖耳,显然是想靠着刘协的恩宠自成一派,而刘协身边的人,也都是他着力拉拢的对象。
  黄射、刘琦,看着都是刘协的“新宠”,其实更听董承的话。所以,刘琰有理由怀疑,这一次行刺刘备的幕后主使,可能就是董承。至于说这个戴陵嘛,好像和别人还真有点不一样……
第610章 糜子仲的穿山计
  ……………………………………
  刘琰留在武昌,既要打探情报,又要拉拢人心,所以对武昌的人物风云还是比较清楚的。只不过这个戴陵身份比较特殊,好像和谁都没有过多交集,不仅如此,就连至尊似乎也没拿他当成心腹,仅仅是一个使唤顺手的下人罢了。
  所以,刘琰对戴陵的了解其实也不多,但是刘琰可不能对刘备直说,那不是等于承认自己的工作没做好?
  再所以,刘琰只能根据自己有限的了解,很文艺地介绍了一下戴陵的情况。说是董承曾经也拉拢过戴陵,但是他瞧不上董承,觉得董承无谋略还好逞强,早晚有一天得倒霉。反倒是对主公颇为崇敬,认为主公弘雅信义,雄姿杰出,但是因为当年与主公有过误会,苦不得亲近。
  如此一说,倒也通顺。难怪他会先向自己示警,又给黄射求情,为自己提醒。
  于是乎,转过天来,刘备拿着自己遇刺说事,担忧起了刘协与皇宫的安危,而后又通过他人之口,向刘协建言,任命戴陵为执金吾。
  从头到尾,刘备与戴陵都没私下里见过面儿,甚至当面的时候都没说过一句话,但是一个眼神递过来,两下里却是“情意绵绵”。
  处理好武昌之事,刘备返身回到江北,首先做的一件事便是将自己的“中郎将”兄弟们全都升成了将军。“前虎将军”关云长,“后虎将军”张翼德……依此类推。前后左右中,属于重号将军,中间加一个“虎”字,姑且算杂号的,但是向兄弟们表达的意思很明确,只要我刘玄德升了官,大家全都有好处!
  刘协想给刘备的“大将军”前边加个“辅国”,以示恩宠。刘备又给他的兄弟们加上“虎”字,以示表彰。如此来说,他们还真是有共同之处,莫非刘备这个玄孙真是亲的?
  张飞还在和徐荣、麴义大眼瞪小眼,关羽也与吕常、庞德相持不下,再加上沙摩柯与蔡氏兄弟,守着大江,堵着陈冉,一时之间,似乎整个荆北局势就僵在了这里。刘备还没有考虑好,究竟要不要派龙彰云前去偷袭襄阳,然而有人却比他先下定了决心。
  …………
  话说糜竺到达后虎军之后,就凭张飞那个脾气,能给他好脸色么?
  你妹子都不跟我大哥过日子了,你咋还好意思留在这儿蹭吃蹭喝呢?
  满脸嫌弃,毫不遮掩。
  夜深人静的时候,糜竺也会想起战死的兄弟,远走的妹子,觉得自己没能照顾好他们,愧对早亡的父母。然而早上爬起床,需要干活的时候,想着的却又是应该如何立些功劳,以求博得“前妹夫”的看重,否则自己不是真的成了癞皮狗了么?他倒是不怪张飞嫌弃自己,因为连他自己都有些嫌弃自己……
  又话说,荆北局势虽然僵住了,但是淮南局势却异常火爆。王闹闹亲率第九师张英部,在庐江打下了好大一块地盘。这倒不能怪周瑜太无能,主要是他手下那帮将领不给力。像是郑宝、张多之流,先前不是巨寇就是叛将,周瑜刚把他们撮合起来,也没啥训练改编的机会,就被王闹闹摁在地上摩擦摩擦了。后来还是周瑜调来了会稽周昂、广陵吕岱,才以决水为屏,暂时抵住了王闹闹的进攻,但是决水以西,可供屯兵、渡河的地点太多,蓼县、安丰、雩娄……相比起东岸,优势明显,使得周昂、吕岱应对起来,也是倍感艰辛。
  再话说,大别山不仅横亘在荆北与淮南之间,也是大江与淮水的分水岭,南麓水流入大江,北麓水流入淮水,南北延绵几百里,景色风物各不同。但是在崇山峻岭之中,也有不少的小道山路,能够贯连东西,往来交通,因此造就了不少的雄关天险,军事要地。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三处,分别是最东边的“黄岘关”,两山夹峙,峡谷天成;最西边的“武阳关”,地势险要,凿山成隘;另外还有一道“冥扼”,望峰入云,积水峥嵘。
  托死鬼黄祖的福,在江夏经营多年,所以大别山西麓,靠近江夏一侧的各个关隘,先前都被牢牢的掌握在荆州军的手中,因为黄祖也害怕王闹闹顺着山中小路杀过来。所幸的是,王闹闹打下轪国、西阳,占据了最东边的“黄岘关”之后,调头又去找周瑜的晦气了,使得“黄祖虽死,江夏仍安”。
  现而今,糜竺之计便是想向张飞讨要一支兵马,穿山而出,偷袭王闹闹的后路,然而张飞却说:“你娃是不是闲饭吃太多,撑着了?”
  这种地方,又不适合大军行进,就算你能顺顺当当的过去“武阳关”,过得了“冥扼”,可是王闹闹堵着“黄岘关”,你还能有啥好招儿?想要从正面硬砸开,那得比守关的敌军多出多少倍兵马,又得耗费多少时日才行啊?
  我可没那么多兵马粮草让你糟蹋!
  再说了,你要把兵马都带去钻山沟,对面的徐荣、麴义再趁机打过来,我拿啥挡他们?我要是挡不住他们,他们就敢直接南下,去西陵城找我大哥“搞事情”。敢情我大哥现在不是你妹夫了,你就不心疼了呗……
  吧啦吧啦吧啦啦,张飞差点把糜竺挤兑哭。
  好在糜子仲不是刘玄德,眼窝子没有那么浅,强忍着羞愤,继续向张飞谏言献策,说这些关隘山路,敌我共知,彼此防备,自然不可能有机可乘。但是我已经找了当地的山民,另寻山中小路,不仅可以穿山而出,而且还可以距离王闹闹更近,出现的更突然。
  我也不要太多兵马,三千……只要有三千人,在王闹闹的背后猛然来一下子。到时候敌人一慌乱,右都督必然会乘隙进兵,与我前后夹击。如果效果好的话,不仅可以收服淮南失地,甚至还可以反攻豫南,杀出一条北进的血路!
  张飞想了想,反正自己眼下也没有好办法,与徐荣、麴义“打群架”,也不差这三千人。这个“大哥的前任大舅子”,万一能成事,也算大功一件,就算不成吧,爱死哪儿就让他死哪儿去,总强过留在身边碍眼。
  于是,张飞便依从了糜竺穿山之计,调拨了三千兵马,还让卫开做副将,由他们一起去爆王闹闹的菊花。
  …………
  天气渐凉,山雾重重,倒是很符合糜竺、卫开这主副二将的心情,都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糜竺急于立功,是因为往后再也不能靠家财、靠妹子了,卫开急于表现,是想彻底抹掉杨奉部将的印记,免得张飞总拿他当外人。然而,如果时光能够倒流的话,不知二人是否还会做出今天这样的选择。
  还要迎接刘备入徐州吗?
  还会跟着杨奉一起反叛朝廷吗?
  谁知道呢。
  山中道路难行,风景却是异常秀美,崖壁之间时而冒出股股山泉,汇聚成溪,再汇成河。兄弟们走的都挺累的,想要停下来歇一歇,就着山泉水吃点干粮。想要将士用命,待人以宽,必不可少。糜竺正想答应兄弟们的请求,卫开却说道:“此处山高路狭,暗藏凶险,实在不易久留。将军还是命兵士们加把劲儿,出了这道山谷再休息吧。”
  糜竺也考虑了卫开的建议,可是看着兄弟们的疲累之态,于是便说:“前方路途照样艰难,而且山道漫长,若是兵士们不能保存体力,如何走得出山林,又如何进攻敌军?”
  “可是……”
  卫开还想再说,糜竺却打断了他的话,复又说道:“此地虽然凶险,却也有利于我等隐藏行踪……”
  然而,令人心惊的却是,糜竺的话还没说完,山谷上方,突然晴空响起了一声霹雳……
  …………
  别人上战场之前,都赶紧磨一磨武器,生怕刀枪不够锋利,然而王闹闹上战场之前,肯定是先把盔甲穿戴好。也许这与王闹闹小时候的经历有关,每次被叫去校长办公室,都先拿个枕头垫在屁屁后边。
  所以呀,别看王闹闹打了好些年的仗,也算是经过战火淬炼的老战士了,可是哪回见他身先士卒,往前边冲来着?并且还总是把陈冉、张辽这种牛叉之人拿过来当枕头,垫在屁屁下边。
  再所以呀,这一次打下轪国、西阳之后,王闹闹调头去找周瑜的晦气,又怎么可能把屁屁暴露出来,留给荆州军随便摸呢?除了“黄岘关”之中,布置有整团的防守兵力,满山遍野,还撒出去了许多的“巡山小分队”。
  用王闹闹的话说,越是险关要塞,其实越安全,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地方不好走,谁还拿脑袋来撞墙呢?可是那些没名没姓的,鲜为人知的小路呢?你们可别说这么大一座山,只有几条路可以走。敌人真要是想过来,就算把山沟填平了,把山峰挖出洞,他都能爬过来!所以,你们这些“巡山小分队”,哥虽然不能要求你们连一只鸟也别放过来,但是你们必须把眼睛睁的大大的,把耳朵都支楞起来,一旦发现了敌人的踪迹,立刻向上级回报!
  话说,在诸多的“巡山小分队”之中,有这么一队兄弟,领头之人是个副营长,名叫邓当。前些年因为淮南比较乱,而豫南则逐渐安定下来,所以邓当便带着老婆和娃,北渡淮水,跑到汝南,投靠了自己的老丈母娘。但是邓当可不愿意当上门女婿,白吃白喝,凭借着本身有些武艺,便参加了汉正军。又因作战勇猛,数次立功,所以才从班长一路擢升到了今天这个副营。
  然而,邓当也有邓当的苦恼,因为他有一个比较麻烦的小舅子……
第611章 吕蒙偷俩霹雳弹
  ……………………………………
  汝南属豫州,钟繇治下。自从刘繇帮着刘汉少,把豫州的“皇家远房亲戚”们都送去洛阳之后,豫州也应和着朝廷的新政,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尤其是刘繇调任陕州,钟繇接任豫州之后,更是减轻农赋,重视工商,大力修路办学,实行各项举措。
  邓当平时里在军队,有军饷可以拿,老婆和老丈母娘在家,也有几亩薄田,日子过的虽然不算富裕,但是也算安稳。可问题是,邓当这个小舅子,让他去上学,不上!让他帮着家里耕作,不干!
  “那你娃到底想干点啥?”
  “我就想跟着姐夫,当兵打仗!”
  “滚!我们部队不要儿童团!”
  但是不行,这个小舅子没事就往邓当身边凑合,甚至和邓当部队上的兄弟们也都混的倍儿熟,大家也都拿他当小舅子。玩就玩吧,有时候邓当执行任务,这个小舅子也能偷偷跟着去,可把邓当吓得,这要是出点什么事儿,怎么对得起自己的老丈母娘呢?
  邓当向老丈母娘告状,可是没等老丈母娘开口教训,小舅子却先说话了。咱家穷成这样,我就算把那几亩地种的再好,还能发财不成?将来我能不能娶上媳妇,都是个问题。要是我跟着我姐夫,在军中发展,将来万一要是立了功,当上将军,那还愁娶不上媳妇么?
  老丈母娘也是没办法啊,虽然心里舍不得,却也只得转而再求邓当。他姐夫,你看这事儿,要不……你给你弟帮帮忙?
  “哎呀娘唉,我能帮啥忙呀?我们汉正军,挑选兵员,严着呢!单是年纪不到,说出一百样好来,人家也不能要啊。”
  后来邓当与老丈母娘彼此妥协,准备过两年,等这个小舅子岁数到了,就让邓当帮着他报名参军。可是这一回邓当执行任务,这个小舅子又跟着来了……
  …………
  话说糜竺率领兵马进山,走了没多久,便被邓当这个“巡山小分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