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大忽悠帝-第3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来孙抱过来,让我看看。”
果不其然,刘汉少此言一出,甘夫人立刻紧张地喊了一声“陛下”,随即顿觉失态,强自镇定下来,闭口不言。
呵呵……还怕哥会亲手把这个小娃摔地上不成?在你们心里,哥究竟是什么样的怪物,心肠得有多恶呀?
刘汉少怀抱着“刘禅”,好像自言自语,又好像是在和他唠嗑似的,慢悠悠地说道:“来孙哪,知不知道?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吃好喝好,能做一个快乐的小吃货,其实比啥都强。怎么样?要不……天祖就给你取个名儿,叫刘馋?”
“老公啊,你说的这个馋,是不是解馋的馋?”
“然也!”
得到确切的回答,云五妞兴奋的直拍巴掌:“好好好,这个名字好。总是想着吃,还能吃得下。其实我就特别想叫云馋!”
粗话的,看看刘云远航现在的样子,就能确定必是云五妞出品,喜欢犯傻喜欢吃,让人欢喜让人愁。
“好什么好,哪有人给小娃取这种名字的?”
好在云三妞及时喝阻了刘汉少和云五妞的胡闹行为,否则甘夫人非趴地上哭一个不可。给我们家娃儿取的这是个人名吗?就等着将来他长大了,让别人笑话他呀?你们这种惩罚,是不是也太残暴了?
然而刘汉少也有刘汉少的苦衷啊。
遥想学渣当年,会讲故事了,有人说刘禅的“禅”字应该念作“馋”,也有人说应该念作“善”,不管学渣怎么念,总有一部分人来指正错误,搞的学渣别提多不自信了。
怎么着?
现在既然让哥亲自取名,难道还要取那个“禅”字,把以后千千万万个学渣搞的怀疑人生?
“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要不然,这个来孙就叫善儿吧,大家以为如何啊?”
刘善?
刘善!
甘夫人可不知道,这位天祖无耻地抄袭了本应该属于她的老公说出来的金句名言,只是在心里暗想,也许高祖是希望我儿向善,别像他父亲那样为奸为恶,祸乱大汉吧?不管怎么说,看样子,我儿的小命应该是能保住了。
“谢高祖赐名,谢高祖赐名!”
甘夫人一边说,一边就想起身,找个空地儿好给刘汉少磕头。
“吃饭,吃饭。一家人搞那么多虚礼干吗?大家一起去吃饭。”
刘汉少一边说,一边暗暗想着,往后的学渣们不用担心再念错了吧?放你们一马,你们都应该好好谢谢哥!
第572章 想要开发大辽州
……………………………………
第六军终于拿到了伊夷模的脑袋,只是麴义觉得有些遗憾,因为伊夷模的脑袋并非是被汉正军砍下的,而是伊夷模的亲弟弟,延优。
因为有一个名叫乙巴素的高句丽人对延优说:“如今咱们的国已经亡了,但是汉军还是紧追不放,如果再这么打下去,咱们非得连种也灭了不可。”
事实上,情况还不止如此。
早些年高句丽强盛之时,没少欺凌、奴役沃沮,而沃沮之地并非一国,只是一个一个的部落,也就没有强大统一的战力对抗高句丽。所以伊夷模率军进入沃沮之初,沃沮人没见过世面,只知道高句丽这个老大又来了,只得驯顺且配合。
但是等到沃沮人见识到汉正军的战力之后,发现高句丽这个所谓的老大,居然被人家撵的没处躲没处藏的,然后沃沮人也开始动起了自己的小心思,就是希望汉正军能够彻底灭了伊夷模的军队,来给自己当老大。
反正都要做跟班,干吗不跟着一个实力更为强横的老大,对吧?
也对,也不对。
因为有一部分沃沮人,大概是习惯了高句丽这个老大,就觉得自己也跟他们是一伙的,而汉正军毕竟是远来的“外人”,所以还是会听命于伊夷模,对抗汉正军。然而汉正军也用有高句丽人作为向导,并且有强大无比的宣传攻势,又岂是一个到处乱蹿的伊夷模所能相比的?时候长了,偏向汉正军的沃沮人也就越来越多了。
面对如此局面,乙巴素所说的“种也灭了”,不是没可能。
起先延优还有一些顾虑,除了兄弟之情外,就是伊夷模还有一个心腹大将晏留,万一自己谋害兄长,会不会招致晏留报复?然而乙巴素真是一个能人,居然说服了晏留,默许了此事,然后伊夷模就没有然后了。
…………
辽州消息,飞传洛阳,刘汉少召集三府开会。
能把仗打到这种程度,麴义与二十一师功不可没,必须得把兄弟们撤下来歇一歇,好好休整休整。但问题是,现在辽州所辖的范围太大了,如果军队一撤,对于那些地方不加戍守,也就更谈不上治理了,时间一长,无论高句丽人还是沃沮人,该咋样还咋样,那才对不住为了征伐此地而牺牲的兄弟们。
面对三府不同的意见,刘汉少拍案说道:“换防,把第十师调上去。打下来的地方不仅不能丢掉,而且哥还要整个四岭之地,永绝后患!”
第十师是张绣的老底子,张绣升任军长之后,由宋果担任师长,先前一直在玄菟郡布防,对应的是吉州公孙度。而换防之后,这一任务会交给二十二师牵招部接手,二十一师则退至辽东郡休整。
除此之外,还要把麴义和二十一师有功的军官,晏留和原本高句丽与沃沮的一批将领调回洛阳,前去北邙军校学习。麴义等人再入军校,自然是为了升官升阶做准备,而晏留等人,则要好好的洗巴洗巴脑袋瓤儿才行。
二十一师新任的师长是乔山,副师长兼任旅长的是伍习,另外在青州之战中投效的兵士以及抓获的俘虏,经过整训之后,大批调往辽州新得之地,或编入汉正军B级军团,或编入各个兵团。如此还嫌不够,刘汉少与兵武部的韩遂、伍琼商议,来年至少再向辽州调拨十万兵团兵士。当然了,调拨这么多兄弟去辽州,将来都找不到女朋友可是不行,所以由兵武部制定计划,来年正式开始招收女兵。
爱卿们看到刘汉少下了这么大的决心,搞出这么大的动作,都很担心。辽州那地儿贼冷贼冷的,沃沮人的房子,一大半都在坑里,房顶就跟个坟头差不多。咱们把这么多汉家儿男都调过去,要吃没吃,要喝没喝,挨饿受冻的,咋对得起他们的父母嘛?
刘汉少说:“冷是冷了点儿,但是咱们可以想办法克服,要说没吃没喝,那可是不靠谱。你们知道辽州东边已经到哪儿了吗?
三、江、平、原!
这地儿要是弄好了,不单养活咱们的兄弟们没问题,粮食还能多到成堆成山地给咱们往回运。”
爱卿们说,我们不信。
刘汉少说,爱信不信,哥有空逗你们玩吗?
诏令,辽州再设兴凯、延边二郡。延优回京受赏,乙巴素出任兴凯郡郡长。
…………
后世所称的“三江平原”,是指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三条大江汇流,冲积而成的低地平原。完达山脉又将三江平原分为南北两部分,山北是狭义的三江平原,而山南则是乌苏里江及其支流,与兴凯湖共同冲积形成的一片低平沃土,亦称“穆棱·兴凯平原”。
辽州东部现在已经扩展到了“穆棱·兴凯平原”,甚至为了表彰二十一师的功绩,刘汉少还将后世的“完达山”命名为“先登山”。
但是,辽州七郡虽然一个比一个大,却是地广人稀,荒凉无比,刘汉少想要开发大辽州,别说十万兵团兵士不嫌多,就算再来几十万,那也是苍蝇丁丁蚂蚁腿儿。不过话说回来,荒凉也有荒凉的好处,这事儿要是干成了,大批关内汉人流向关外,必然加大汉化力度,以后这地儿能起的乱子大概就不多了,就是得苦上几代兵团兵士。
不过话再说回来,作为开拓者,又有谁能够不苦不累,躺着享福的?
刘汉少所能做的,就是尽量把这份苦的程度降低一点。
首先应该重视的就是修桥修路,仅有“辽西走廊”还不够,要把辽州各地的路桥都尽快修建连通起来,尤其是汉正郡,与辽东郡之间还隔着一道马訾水,假如能够在马訾水上修建一座大桥,连通两地,那么汉正郡也就能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大汉周围。于是刘汉少找来曹操,钦点曹真为辽州交际厅厅长,全面负责辽州的路桥建设。
除此之外,吃饱就得有粮食,穿暖就得有棉袄、棉裤,甚至是皮袄、皮裤,住宿嘛……火墙火炕?那地方忒冷了,即便修建沼气池,一年之中也有一大半时间不能用,也不知道把沼气池修建在牲口棚或是粮仓下边,能不能防寒保暖。千万不敢修在人住的屋子下边,那玩意要是炸起来,房子还不得变成井盖呀?
出行……扒犁!
…………
带着一脑袋瓤儿的胡思乱想,刘汉少来到皇家科学院,这是研究所的升级版,除了工学之外,医学、农学也都有许多研究小组在这里。
“师傅,师傅!”
刘汉少刚一进科学院,便被甜腻的喊声包围,黄月英骑着一辆脚踏车,两脚相互交替地蹬在地上,好像凌波微步一样。这可不是“木牛流马”了呀,要是撞上自己,绝对算交通事故。刘汉少正寻思着是应该左躲还是右闪呢,黄月英一个刹车,“咔”地一声停住了。
嗯……有了钢丝,也就有了刹车。
“师傅,月英都想死你了!”
刘汉少让杨修把准备好的“供品”递上去,黄月英一看有好吃的,立刻翻身下车,把脚踏车朝着典韦猛推过去,然后再从杨修手中抢过“供品”,更加甜腻地说:“人家就知道,师傅对人家最好了!”
刘汉少哭笑不得地说:“英儿啊,咱就打算啥也不干,整天这么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再混上几年,找个人把自己一嫁,就算完事了?”
“师傅讨厌!人家还小嘛,哪会那么快嫁人?”
黄月英这么说的时候,还不忘把好吃的往嘴里塞,就好像当年北邙山里那些要饭娃似的,打小没吃饱过。按照他们老黄家的条件,不应该呀!
刘汉少脑门黑线,头一回觉得自己可能养了一个“赔钱货”。
“英儿啊,现在连你小元师兄都跟着他爹去学打铁了,你也在科学院混了这么久,有没有培养点啥爱好啊?”
黄月英嫌弃地说:“打铁很累人的,而且容易烫伤,人家可是女娃,师傅也不想人家将来变成满脸麻子的丑女娃吧?”
“不会的,不会的!”
还没轮到刘汉少说话,蒲元便一边喊着一边从远处跑来,到了近前,都顾不上给刘汉少打个招呼,立刻炫耀式地拿出一个面具,对黄月英说:“师妹,师兄给你做了个好宝贝,你戴上这个学打铁,就不怕烫着脸了。”
就是一个面具,但是上边掏了一个洞,装有一块玻璃,这算是防护镜吗?
黄月英毫不领情地说:“我才不要学打铁呢,你自己留着戴吧!千万要戴好啊,否则将来像你爹一样,满脸麻子,丑也丑死了。”
“啊?哦!呵呵……”
蒲元尴一个尬,而后才瓮声瓮气地对刘汉少说:“师傅,您来了。”
粗话的,你师傅在你眼里,已经渺小到这种程度了吗?
刘汉少一把抢过蒲元手里的面具,来回翻看了一下,然后再照着蒲元的脑袋打一下,严厉地问道:“最近学习怎么样啊?”
“啊?还成吧?”
蒲元把心思从黄月英那边收回来,使劲捋了捋脑袋瓤儿,又说道:“徒儿最近在研究如何控制钢铁中的含碳量,测试它们不同的硬度与韧性,另外徒儿还想研究一下师傅所说的合金钢,只不过难度太大了,究竟什么东西对钢铁有害,什么东西对钢铁有益,徒儿也无法分辨,还要请师傅多多教导才行……”
打住!
你师傅教导你?
钨、锰、铬、镍、硅?
那是“魔法学”的事儿,你觉得像你师傅这种大仙儿,会去学那些“旁门魔道”吗?
刘汉少正想着应该怎么把话题从抽查作业引到别处去,好躲过自己挖的坑,却忽然听到黄月英痴痴地说:“师傅,堂堂师兄好久都没有回来了啊!”
第573章 带着师傅造玩具
……………………………………
堂堂诸葛亮,诸葛亮堂堂。
难道历史又在试图纠正偏移,黄月英才这么大一点,就惦记上那个喜欢嘚瑟的小瘪犊子了?
刘汉少小心翼翼地问:“怎么着,想跟你堂堂师兄学做霹雳弹?”
“那倒不是。就是有一次,堂堂师兄回来,说他在研究火药花,要是成功的话,晚上可以放到天上去,可好看了。”
说这个话的时候,黄月英有一点憧憬,好像又有一点惆怅,跟着却又说道:“哎呀,好像徳为师兄也好久没回来了。”
刘汉少陪着小心,又问:“怎么着,想跟你徳为师兄学习用电?”
“那也不是。就是有一次,徳为师兄回来,说他在研究用电的机器,要是成功的话,以后的风扇都可以不用手摇了。”
看到黄月英心思难定,刘汉少只得再次引导,但更像引诱地问道:“要不……你去跟你大师嫂学习学习?”
黄月英摇了摇头。
“大师兄?”
黄月英还是摇头。
“二师兄?”
黄月英乐呵呵地说:“师傅,我只是比较喜欢吃而已,是不会喜欢做饭的。”
好吧,刘汉少不得不沮丧地想,自己真是养了一个“赔钱货”。
蒲元有些谄媚地说:“师妹呀,还是跟师兄去学打铁吧。”
黄月英把小嘴一撇,都懒得搭理蒲元,转而却又笑呵呵地问刘汉少:“师傅呀,您今天过来,是要做什么呀?”
哎哟,让这个小东西给闹的,差点把正事给忘了。
刘汉少没好气儿地说:“师傅来盖房子。”
哪曾想,黄月英一听,立刻兴奋地说:“好啊好啊,我跟师傅学盖房子!”
咋滴,你娃想当建筑师啊?
你师傅盖的房子,自己都不敢往里边住!
…………
说是盖房子,其实刘汉少就是奔着火墙、火炕来的。火炕倒不陌生,他们汉朝也有,苏武在北边放羊,就是靠火炕顶过来的,但是那种火炕属于“原始简单版”的,就是在地上挖一个坑,烧上柴火,烤火做饭。啥时候柴火烧成余烬了,往上边盖一块石板,再躺在旁边睡觉觉。
再说了,如果火墙能够造出来,绝对要比火炕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因为火墙更加立体,散热面积更大,相当于在屋里竖起一个整面墙那么大的暖气片。也许就是因为有了这些东西,才能让南方人以为北方人都不怕冷。
呵、呵……
刘汉少虽然没建造过火墙,但是不妨碍自己瞎琢磨,首先这玩意必须得是中空的,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烟道要顺畅,好像烟囱冒烟之前,先拐上七八道弯儿,所以墙体内部的烟道应该类似于一串的“S”形或者“Z”形。墙壁要薄一些,如此才能利于散热,但是薄薄的墙壁肯定不能承重,所以只能当作隔墙使用。
兵团的兄弟们到了辽州,必须得烧锅炉,不能让兄弟们大冬天连口热水都喝不上,更不能拿着冰疙瘩洗手洗脸呀!炊事班里装锅炉,日夜供应热水,把营房盖在两边,火墙火炕一溜带过去,应该没问题了吧?
出门的话,棉袄、棉裤都不一定能扛住,那玩意不隔风啊,还是得有皮件,狗皮帽子羊皮袄,兔皮手套牛皮靴……几十万人?
刘汉少肯定不会自己盖房子垒火墙,按照自己的意图,把活儿分派下去之后,就一个人瞎琢磨开发大辽州的相关事宜,黄月英跟在左右,时不时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