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大忽悠帝-第3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昌,想必能得南朝厚待,亦可保富贵不失。北边势强,屡施新政,陛下也更喜欢启用新人俊才,倘若明公前去洛阳,甘愿急流勇退,则可保一世清名。”
“我还有机会去洛阳吗?”
“敢问明公,身居何职?”
原本刘表那一句只是有感而发,闻听刘先明知故问,不由得有些怒意:“本公乃是陛下钦命的荆州牧!”
这句话刚说完,刘表自己也明白过来了。虽然自己先前明里暗里都在抗拒北边那个朝廷,然而骨子里却是还把北边那位“伪帝”当成正儿八经的大汉皇帝,并且,连自己这个州牧之职,都是人家给任命的。
虽说先前新野那边闹的不愉快,但是也没和朝廷正面打起来呀,根本就是自己被打了一顿,再说了,自己后来还把对抗朝廷大军的那个逆臣吕公给宰了,对吧?
如此一说的话,凭什么不许自己回洛阳啊?
可是,自己真的想回洛阳吗?
第557章 准备说服蔡夫人
……………………………………
洛阳的税法新政对待豪门世家狠如扒皮,陛下对待远房亲戚还那么不友好,自己要是回洛阳去,恐怕不止能保住臣节清名,就连吃饭,都得是清汤寡水。若不为此,咱当初干吗非要跟陛下过不去呢?再回洛阳,只怕自己的情况也就是比投降好一点吧。
虽然刘先已经把话说的很清楚了,但是刘表依然犹豫不决,与当初单骑入荆州相比,现在的刘表或许只是病了,要么是老年痴呆,要么是选择困难症。
突然,刘表又满怀希冀地问:“始宗,依你之见,本公该当如何取舍?”
刘先听的一愣,而后微不可查地叹了口气,反问道:“依明公来看,南北两边,谁能胜出?”
“北边。”
刘表脱口而出两个字,紧跟着又摇了摇头,继而说道:“虽然北边势大,但是北人不习舟船水性,若是南边以大江天堑为防,未必守不住。”
此言一出,刘先知道自己再说什么也是白搭,便笑着问道:“明公既然有此高见,如何还不能决?”
刘表再次叹气,冲着刘先摆了摆手,示意他可以走了,自己却嘟囔着“容我再想想,容我再想想……”
…………
既然“投南投北”,刘表不能决定,那么究竟应该“拒南”还是“拒北”,刘表自然也不能决定。于是刘表又放了一个自以为得计的大招,派人分别前去洛阳、武昌,上贡拜年。于此同时,对于关羽北上支援的计划,也同意了一半儿,允许他驻兵孱陵。
在原本的历史上,刘备混荆州的时候,将“孱陵”改为“公安”,后来孙权趁着刘备谋夺益州的时候,进攻荆州,爆了备备的菊花,又把这个名儿改了回来。
可是现在,关键的问题在于,孱陵原本就在大江南岸,属于武陵郡最北边的一城。如此来看,刘表的意思也就很明显了。我允许你关云长帮忙,但是你别想来我们家蹭饭,顶多就是你在大江南岸驻军扎营,我不再防着你就是了,反正你们说的也是陈冉会顺着大江出兵,那么你们在大江南岸正好可以防守于他,对吧?
这种安排,连鲁肃那么一个有文化的人,听了之后也就只能想起粗话了。刘表以为自己谁也不用得罪,其实是把人都得罪遍了。不说旁人,就关羽那个脾气,知道了这事儿,非得拎着冷艳锯来找刘表谈心不可。
救你小命,给你帮忙,你不感激涕零,痛痛快快的摆酒设宴,已是不该,现在却还说,允许我在我们家院里来回溜达了。咋滴,关二哥给你脸了,是吧?
鲁肃无奈,只得派人给关羽送信,却是瞒下了刘表所说的话,只说请关羽将调集来的兵马先驻扎在孱陵,做好渡江的准备。转过头来,鲁肃还得继续想法子,如何劝说刘表。
…………
话说那一天,是伊籍把鲁肃“来带的”,所以刘表也就把安排接待鲁肃的这个活儿交给了他。与鲁肃相交下来,伊籍觉得鲁肃真是身具大才,分析起天下大势与荆州之局,眼光独到,鞭辟入里,于是伊籍决定帮助鲁肃一起游说荆州这些“有力人士”。然而伊籍只是刘表的一个同乡,投奔到荆州,也就是在刘表这里混口饭吃,本身也是人微言轻,没多少人愿意搭理他。
眼瞅着游说刘表之事,进展不佳,鲁肃时常感到苦闷,伊籍不仅好言安慰,多多鼓励,还常常陪着鲁肃一起研究兵法战策。
却说这一日,白天的时候鲁肃与伊籍在外边又练了一天的口活,但是进展依旧不佳,回到住处,伊籍陪着鲁肃用餐,就说晚些时候再一起研究研究兵法战策,忽然听到传报,说是有人来访。鲁肃、伊籍将来人迎入屋中,揭开斗篷一看,竟然是关羽亲自到了。
鲁肃见状大惊,立刻问道:“将军何故到此?”
关羽冷哼一声,说道:“我,不是将军,你,才是将军!”
关羽此次亲自渡江,不为别的,就是因为鲁肃被任命为“参军将军”、“左都督”,而自己只是“前虎军中郎将”,反而还要接受鲁肃的调度指挥。
呃……好像不对。
关羽不是为了这个来的。
主要是徐扬局势变化的太快,关羽有些跟不上节奏,担心自己成为过时的旧人。大哥升任为车骑将军,这当然是好事,可是大哥身边一下子又涌现出那么多新人,都是谁跟谁呀?他们的能力如何,为人如何,相比起自己又如何?尤其是那个周公瑾和龙彰云,居然一个是“督军将军”,一个是“中虎军中郎将”!
“公瑾才学胜我十倍,能够总督淮南三郡,必可为主公分忧。”
关羽喝问:“胜你十倍,便能月余时间,丢掉整个徐北?”
鲁肃心里话说,你这个关老二是不是不讲理啊?丢掉徐北,能赖到周瑜头上吗?人家当时正在布置庐江、九江之事,还顺手铲了刘宠,帮着主公灭掉一个大敌,这些功劳你都看不见吗?
可能关羽也觉得自己有点无理取闹了,尤其是还当着伊籍这个外人的面儿,这样很不好,显得自己小肚鸡肠,好像争风吃醋似的,于是尽量压住火气,转而又问:“子敬,这个龙彰云究竟何许人也?何德何能,竟领中虎军?”
鲁肃心里话又说,军报是你带来的,我连龙彰云这个名儿都是头一次听说,我能给你说出个毛啊?
“此人既能三招斩杀朱君理,又能阵斩第九师师长李通,想必也是有些勇武的吧?”
“哼!”
关羽显得很不服气,愤然说道:“皆是插标卖首之辈,斩之何难?”
…………
关羽、鲁肃两个人,一个使性子、闹脾气,一个随声附和、好言相劝,却把在一旁陪吃陪喝的伊籍看的羡慕不已,心里话说,跟对老大很重要。
瞧瞧人家刘玄孙,渡江之前还跟丧家犬似的,可是渡江之后,没几天的工夫,既摆平了荆南,又忽悠到徐州,还娶了媳妇升了官,现在已经走上人生巅峰,都是车骑将军了。
再看看自己投靠的这个老乡,明明是朝廷钦命的一州之牧,混来混去就只剩下不足两郡之地,还危机四伏,朝不保夕。
就是眼前这个鲁子敬,前两天还和自己一样,到处不招人待见呢,可是一转眼,人家现在也是参军将军了,这上哪儿说理去?
“关将军所言极是。”
半路插嘴,成功地吸引到了关羽、鲁肃的目光,伊籍接着又说:“想来江东之辈,只是凑巧,立下些许功劳罢了。来日若荆州开战,以关将军之勇健,必然所向披靡,威震敌胆,为刘车骑再立新功!”
“你这个年轻人,还是有些见识的。”
关羽冲着伊籍频频点头,转而又问鲁肃:“子敬,我大哥交托之事,你办的如何了?”
这不是鲁肃升官比较快嘛,关羽觉得自己直接询问的话,有点不合规矩,所以就把刘备拽出来当虎皮,意思就是想告诉鲁肃,甭管咱俩的官职,谁高谁低,主公都是我大哥。
鲁肃脾气好,压根也没想过对关羽吆五喝六,再加上最近的事办的不顺,感觉自己对不起备备似的,所以就更没气势了。
“刘景升首鼠两端,怀挟诡态,若是再拖延下去,荆州局势早晚会坏在他的手中。”
关羽怒问:“刘景升竟敢如此?”
鲁肃苦笑着说:“他自然是敢的。”
伊籍在一旁跟着解释说:“刘景升能够如此,皆是因为他乃汉室宗亲之故,将来无论南北,谁取汉江之地,都不会将他置之绝处。是故,他此刻游移难定,也只是在权衡个人得失罢了,却要累得荆州人苦也!”
鲁肃也说道:“不敢再欺瞒将军。其实让将军驻兵孱陵,防备益州的汉正军陈冉部,便是刘景升之意。”
“老贼安敢如此欺我?我明日便去寻他!”
眼见关羽搂不住火,鲁肃连忙又劝说:“关二将军息怒,切不可因一时激愤坏了主公的大事!刘景升态度暧昧,我等只能陈明厉害,慢慢劝说荆州众人,否则一旦发生冲突,只会将汉江之地拱手送予北朝。”
突然,伊籍灵光一现,寻思着说道:“或许,我等还可另辟蹊径。”
关羽好奇地问:“机伯有何良策,快快说来。”
“刘景升的后妻,蔡夫人。”
一听这话,关羽更加好奇了,然而面上却显得很是不屑:“我等大丈夫,辅正朔而伐伪帝,争夺天下,指点江山,怎能借重区区一介女流?”
伊籍解释说:“将军有所不知,蔡夫人乃是荆州蔡氏之女,而蔡氏又是荆州豪族之首,与蒯、黄、庞、张等族,相交过甚。如若将军能够说服蔡夫人,便等于说服了十之七八,荆州之人。再者,刘景升初来荆州之时,得到了蔡、蒯等族的鼎力相助,故而对蔡夫人百般宠溺,言听计从。若是由蔡夫人出面相劝刘景升,想必将军渡江北上之事,指日可待!”
关羽推了推镜架,捋了捋胡子,缓缓地点头问道:“那个蔡夫人……长的怎么样?”
呃……不对!
关某的意思是说,机伯呀,你这个年轻人还是很有能力的。回头你安排时间,带我去会一会这个蔡夫人,要是真能把她说服了,立下大功,关某必然上报我家兄长,重用机伯,不使人才埋没,俊杰荒废!
伊籍连忙跟着客气,以将军之勇健,必然能够说服蔡夫人,此乃将军之功,在下万万不敢贪图。能够为汉室正朔尽忠,为车骑将军效劳,乃是在下当尽的本分而已。
眼瞅着这俩人越唠越热乎,鲁肃心里话说,粗话的伊机伯,有这么好的招儿,你咋不早点说,难道是害怕我说不服那个蔡夫人?
第558章 刘琦问计鲁子敬
……………………………………
当老大的人,有的时候确实不能把话说的太直白,得让下边的多思多想多琢磨,多动动脑子,有益于健康,省得他们一个个脑满肠肥的,变成大大小小的肉嘟嘟的虫子。然而还有一些时候,当老大的人就必须把话说透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否则下边的容易晕头晕脑,迷失方向。
大汉局势已经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益州、青州相继易手,整个徐北更是被王闹闹像闹着玩似的,月余时间,便已拿下,可是咱们荆北,究竟算是跟谁一伙呢?
咱们的老大不是荆州牧刘表么?
对呀!
可刘表又是跟谁一伙的呢?
当年在洛阳城外,赵云一枪戳死了胡轸,然后又和张辽打了一架,当时胡轸剩下那些部下就脑袋发懵,不知道应该向谁投降。现而今,刘表虽然没死,但是他的部众从属却是越来越懵,不知道自己这位老大究竟还在寻思啥。
因为本身人微言轻,伊籍先是找到了蔡和,摆下一顿大酒,期间慷慨激昂,言明利害,然后请蔡和给自己的族兄蔡瑁传话。紧接着,被蔡和忽悠了一通的蔡瑁又找到自己的二姐,刘表的后妻蔡夫人,言明利害。
现在蔡瑁学回来的说法是啥吧?
我这个老二姐夫不地道啊!他现在迟迟不肯下注,等回头人家开盘子了,甭管南边北边,他都能混口饭吃。可是老姐,你想过没有?他要是去了南边还好说,万一他要是去了北边,等汉正军打过来,北边那个“扒皮小皇帝”在咱们荆州也搞起“五阶税法”,咱家那么多地,地里那么多牛,到时候都该咋办?
蔡夫人一想,好像也是这么个理儿啊。虽然自己已经嫁进了刘家,也算汉室宗亲的一份子,但是自己的根儿还是娘家蔡氏,要是根儿都被祸祸烂了,那自己还能活的滋润么?
于是蔡夫人先是以回娘家的名义来到蔡瑁府中,然后让蔡瑁暗中招来鲁肃、关羽二人,亲切地接见了他们。
宴席之间,鲁肃口吐菊花,可是比蔡瑁唠的好上百倍不止。首先是荆州的重要性,其次是陈冉对于汉江之地的威胁,然后一直唠到“南朝北伐”,从襄阳出兵,能够多么突然地打击洛阳。
然而,鲁肃唠的都快吐白沫子了,蔡夫人却只问了一句:“妾身只想知道,若是许关将军前来,能否守得住荆州?”
关羽盯着蔡夫人,一推自己的眼镜架,自信满满地说:“还请夫人放心,关某此来,便是要辟夫人的蹊径!”
不对……是为夫人另辟蹊径。
好像还不对……
反正就请夫人放心,只要关某在此,荆州必然可守,保得夫人全家无虞!
蔡夫人素手举杯,浅尝啜饮,斜眼儿瞟着关羽说:“兹事体大,性命攸关,妾身可不能仅凭将军三言两语,便让荆州百姓担上战乱之苦。至于将军有何能为,又要怎样攻守,还需向妾身细细道来,才好使妾身做出决断。”
闻听此言,关羽的脸色“唰”地一下就变白了,牛饮一杯,高声喝道:“正该如此!”
…………
蔡府的宴席撤了,鲁肃自己一个人先回的家,走在半道上,鲁肃还忿忿不平地想,粗话的,我口活这么好,竟然都说服不了那个夫人么?
与此同时,滞留在蔡府的关羽,虽然脸色儿又变成了红的,却是气喘如牛,长吁不止,好像他才是赵子龙,刚刚从长坂坡出差回来。
“妾身今日方知,做女人挺好。”
关羽哈哈大笑,开口问道:“如此,夫人以为,关某能守得住荆州否?”
刚才一不小心秃噜了一句实话,使得蔡夫人双颊更红,立刻应道:“将军自然守得住!回头我便劝说那个老贼,许将军提兵来此。”
“如此甚好!”
…………
荆州的风向变了,下边的人都在偷偷议论,说是刘表到现在都不表态,全是因为他是汉室宗亲,将来无论南北,谁得天下,他都照样可以安安稳稳的当皇叔。但是咱们不行,咱们只能投南边,不能投北边,否则将来家里的地,地里的牛,可都不算咱们的了。
于是荆州的“各界名牛”纷纷向刘表建言献策,陈述关羽能够率军北上,帮着咱们一起守御荆州的好处。刘表要是有主心骨的话,何至于此?所以他也被这帮人给忽悠懵了。另外,当初被他派去洛阳的韩嵩一直没能回来,估计是被北边那位“皇帝哥”留下来吃饭了,使得刘表这个时候也听不到更多的不同意见。
又于是,刘表便同意了关羽渡江北上之事,让他在襄阳与江陵之间的当阳屯兵。单就荆北之局来说,此时北边防线上,襄阳有刘磐,偏向东北的随县有黄祖,西南防线上,从夷陵、夷道,再到江陵,还有蔡中、蔡瑁等人,可谓“固若金汤”。而关羽所屯兵的当阳,差不多就是在荆北的中间,从一方面来看,如果荆北打起仗来,关羽可以随时向四面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