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大忽悠帝-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庐江郡治,舒县。
此时的庐江太守刘勋虽然兵强马壮,却是内心惶恐。
先前刘宠死讯传出,刘勋不哀反喜,甚至还想着要不要向“汉室正朔”毛遂自荐一下,取而代之。然而不久之前,又发生了一件事,九江都尉李术突然袭杀了太守刘邈,并且声称刘邈意欲投敌,所以自己才将之正法。
接下来,新任的车骑将军刘备竟然因此事嘉奖了李术,并且委任李术为“顺义将军”,督九江军事。而这也是刘备升任车骑将军之后,委任的第一个杂号将军。
先前刘宠之死,如果大家还不能怀疑刘备的话,那么现在刘备的意图就已经很明显了。一郡太守,朝廷命官,被人袭杀了,凶手反而升了官?
刘邈这个人的确是怂了一点,却也是个道德君子,先前一直恪守本分,对自己的上司,扬州牧刘宠,惟命是从。所以九江也是除了丹阳之外,被刘宠控制的最好的一郡,只是后来刘宠要反攻“北朝伪帝”,刘邈有过一丝小犹疑。可是那个时候,刘宠势强,刘邈也不得不从之。
后来刘宠反攻没成功,还损兵折将,因为兵马是从九江而出,所以也累得九江损失惨重,然后刘宠一不小心就死翘翘了。
这个时候刘邈内心的犹疑就更大了,一是觉得刘宠死的奇怪,二是觉得,毕竟自己这个九江太守可是“北朝伪帝”当初亲自任命的呀,咱现在借着陛下赐予的权力却还造陛下的反,是不是有点忒不仗义?更主要的是,刘邈见识了北边兵马之强盛,觉得南边赢的机会实在太渺茫。
所以刘邈也确实想过,带着九江民众拨乱反正,再回到“北朝伪帝”温暖的怀抱中去。然后……刘邈也就没有然后了。
遇上这样的问题,该让刘勋怎么看?
当初的“扬州三刘”,转眼就只剩自己一个了,敢情脾气不好的你们要杀,脾气太怂的你们也不放过?
于是乎,刘勋整饬兵马,严防死守,打算坐拥庐江,两边观望,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成德刘子扬却主动找上门来。
刘晔在淮南还是很有名气的,先前刘勋就一直想招他来自己手底下干活,可是这娃总不肯来。想不到现在刘勋正逢危难之际,这娃却又来了,这还真是“患难之中见宗亲”啊!
提起刘宠、刘邈之事,刘勋、刘晔均是唏嘘不已,而后刘勋向刘晔问计,自己该如何去从?
刘晔说刘邈吃亏就吃亏在立场不够坚定上了,府君可千万别学他一般,左右摇摆,应当立刻向车骑将军表明心迹,共图大事。
刘勋说我也不想左右摇摆呀,可是咱们这位玄孙虽然顶着仁厚之名,通过扬州诸事来看,却很有可能是个不地道的娃。万一我要是投效了他,却不能得到重用,甚至反遭猜忌,落得与刘宠、刘邈一样的下场,该如何是好?子扬可别忘了,我这个庐江太守,毕竟是陛下亲自任命的!
刘晔反说:“虽是如此,可如今天下,南北两分,府君总要择一而选吧。先前您已与北朝开战,此时再投,已不是朝廷命臣,最多只算个降人。”
刘勋说你娃可别乱说话啊!先前那是刘宠、刘邈造反,我可没出兵,最多只是望了个风。要是我真打算回归北朝,还可以向陛下说我当时就想为国平叛,奈何逆臣势大,我没找到适合的机会而已。
再者说,我要是真的回归北朝,就算陛下不顾念宗亲之情,可是北边的小黑胖子曹孟德也是我的好兄弟,当年为了爬墙头,我还让他踩过我的肩膀呢。如今人家可是陛下眼中的红人,北边堂堂的交际部长。只要有他对我关照一二,我还怕没有着落吗?
刘晔好奇地问:“府君当年为何要与曹君爬墙头?”
刘勋老脸一红,随即大怒!
粗话的,你娃到底来干啥了?难道不是为了帮我出谋划策想个辙么?
继而愤然踹出一脚:我让你给我在这儿瞎打听!
第541章 甘宁笑容也很黄
……………………………………
刘晔多嘴被踹,一脸的小委屈。刘勋也觉得自己过分了,连忙向刘晔道歉,然后又把话题扯回来,继续向刘晔问计。
刘晔小心翼翼地问:“府君,您刚才说了那么多,难道真的打算回归北朝?”
刘勋唉声长叹,郁闷至极。
要是能回归北朝,我用得着等到现在么?
北边咱家那位小皇帝,做事真是不靠谱,不说重用宗亲对付外敌也就罢了,还把宗亲们一个个薅的毛也不剩。再者,北边不能军政合一,想为政,就得交出兵权,办事只能动嘴皮子,想领兵就不能干政,还有一大堆督啊参的,颇多掣肘,哪有我现在这样舒坦?更重要是,北边对豪门大户实在不友好,税重的好像扒皮抽筋一般,连田地、奴仆都养不起。
你说咱混来混去图个啥?要是啥都捞不着,还混个啥意思呢?
刘晔说这不就得了么,您既然不愿意回北边,出路就只能在南边。如今车骑将军声望隆盛,万众归心,您此时投效与他,不正是顺应大势么?
刘勋继续唉声长叹地说:“你娃还是年轻啊,我总觉得咱家这个玄孙,不是可以交托之人哪!”
一番冥思苦想过后,刘晔猛然一拍大腿,言之凿凿地对刘勋说:“既然如此,府君便要尽快向南朝表明心迹,只要取得汉室正朔的信任,成为至尊亲命之臣,即便车骑将军势大,也不可轻动府君。”
刘勋也觉得这个计策不错,转而却又愁苦,南朝这边,咱也没啥熟人啊。而且先前刘宠对于南朝一直也是貌合神离,不管怎么说,自己名义上也是他的部属,现在人家南朝能信任咱么?
刘晔说这还不好办?只要府君立下功劳,再行上表,自然能得至尊赏识。
咋立这个功劳?
“今有豪强郑宝,占据巢湖,拥兵自重,且有裹挟百姓,渡江南走之意。府君可将其视作叛逆,重兵剿之,既可平靖地方,又可遏制刘车骑之势,表于南朝,至尊当面,必是大功一件!”
猫了个咪呀……妙!
于是乎,刘勋听从刘晔之计,尽起大军,直扑巢湖,打算借郑宝的人头成就自己一番功劳。
然而令刘勋万万没想到的是,郑宝似乎早知刘勋来意,设好了防线,布好了兵马,反而打了刘勋一个措手不及。不仅如此,就在郑宝缠住刘勋的同时,庐江梅氏,梅成、梅乾兄弟突然起兵,攻占了舒县,切断了刘勋的后路,随即也赶来巢湖,与郑宝一起将刘勋团团围住。更甚至于,张多、许乾等人,多路兵马响应,就连刘勋自己的手下也多有叛逃。
这事搞的,好像大家一夜之间,都不愿意再跟刘勋一块玩了似的。形势危急,刘勋只在少数心腹的护卫之下,突出重围,向西而走,遁入了原始生态保护很好的大别山之中。
在山里东躲西藏、乱蹿了好些日子,终于,刘勋“悟了道儿”,好像想明白了这里边的事了,不禁仰天长叹:“汉室宗亲啊,都是亲戚,你们这帮姓刘的也太粗话的不仗义了!”而后便在深山老林里继续摸索着,偷偷向北方潜去。
虽然成功的给刘勋挖了个坑,但是刘晔并没有揽功,事实上这件事的幕后小黑手也确实不是他,还是周瑜。所以打蹿了刘勋之后,刘晔将郑宝、梅氏兄弟等人都引荐给周瑜,而自己则立刻前往丹阳,报功的同时也算赶紧“补见”一下自己的新老大。
得知九江、庐江之事,刘备比娶了新媳妇还高兴,想不到这个周公瑾竟然如此大才,得一回他的信儿,自己便有一回惊喜!
正巧,这个时候董承也要来丹阳,接任扬州牧,刘备心里话说,本玄孙弄到手的扬州,你们却还想挖过去,这就开始防着我了呀!咱还能不能团结一致,对抗北朝伪帝啦?
行。
既然我不是扬州牧,太守我也不表了,可我是车骑将军,任命军官总可以吧?
于是,刘备当即任命周瑜为“督军将军”,总督九江、庐江军事,职位还在李术之上,又命郑宝、梅成为偏将军,梅乾、张多、许乾等人也有封赏,各有重用。不仅如此,刘备还直接从刚刚到手丹阳调拨了三千精兵给周瑜,以壮其威。与此同时,刘晔也被任命为从事中郎,留在了刘备身边。
…………
接到刘汉少啰哩巴嗦的嘱咐之言,王闹闹一边感动,一边嘲弄。
这位老大,您是不是忘了,如今的“闹儿”可是南线副元帅,也算是有身份的人了吧?难道您以为遇上那个什么龙彰云,我会傻不拉叽的跑过去找他挑单个儿?再说了,就算他是个稀世罕种,我分分钟拉出上万人马,让兄弟们一人撒泡尿,也够他喝一阵子了吧?
这也不赖王闹闹又要膨胀,送走了袁术之后,南线部队也等于来了一次大会师。此刻仅仅是琅琊、泰山一带便有于禁的第十七师,高览的第十二师,路招的第二十六师,以及臧霸的第三十一师,并且这个新编的三十一师还是一个加强师。此外再加上李进的警卫旅以及海上漂着的第一水军,兵力直破十万,妥妥的。
十万大军,要是只吃饭不干活,也怪对不住老大的,对吧?
于是王闹闹带着路招的二十六师和李进的警卫旅,奔着刘备的“徐北防线”阴平城,大摇大摆的就来了。因为此处在徐州东线与北线的节点上,而且地势较为平坦,相对来说,不容易防守却又至关重要,所以刘备离开徐州之前,把甘宁、孙乾都放在了这儿。
既然王闹闹亲至,想要突破阴平,再图徐北,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于是甘宁整军备马,严阵以待。然而王闹闹只是在阴平城外睡了一觉,第二天一早便拔营起寨,大摇大摆的继续向西而去,搞的甘宁既懵圈,又愤怒。
嘿,我这个小暴脾气,你是不是看不起我?
甘宁当时便想出城,“追杀”王闹闹,但是却被孙乾生生给拦住了:“主公命你我二人共守一城,正是因为阴平要紧,如今我们不知闹儿来意,贸然出城,万一有所闪失,该如何向主公交代?”
无量天尊,哦咧个去。
王闹闹威名赫赫,如今已是南边那些领兵之人眼中的第一大敌,但是这个本名也太那个啥了,萌的连敌人都舍不得骂。
不然呢?
怎么骂?
王贼?闹贼?王闹闹贼?
既不好听,也不顺口,对吧?
所以王闹闹现在的敌人们居然也用“闹儿”称之,只不过自己人这么喊的时候,“闹儿”是可爱的,而敌人这么喊的时候,“闹儿”则是被轻视的。
“公祐说的有理,那咱们就先忍他一时。”
然而没过两天,彭城相薛礼便发来了紧急求援,说是王闹闹汇合了第九师李通部,正在猛攻彭城,气的甘宁火冒三丈,大骂孙乾。
你说这事整的,王闹闹来都来了,你非不让我打。咱们就眼睁睁看着他溜达过去,汇合兵马打彭城?要是彭城丢了,咱们就有脸向主公交代了?
孙乾也有点懵圈了,之前跟李通交过手,咋打都不出来,不是著名的“忍着神龟”么?怎么王闹闹一来,这人都变胆大了?
因为大家跟着刘备的时间都不算太长,都想立功,也都担心出错,所以此刻孙乾也不敢再硬拦着甘宁了,由着他立刻调集阴平兵马,支援彭城。然而甘宁走到离彭城还有二十多里的时候,突然遭遇了一支兵马拦路。
没说的,这一定是王闹闹害怕自己救援彭城,所以才设下了拦路兵马。
甘宁挥军而上,率先冲了过去,结果却惊讶的发现,对面那支兵马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强硬万分,自己连冲几次都撼不动对方的军阵。甘宁哪知道啊,眼前这支兵马,可是王闹闹来到南线之后精挑细选,才组建起来的警卫旅,“傍身大将”正是警卫旅长,李进!
这倒不是王闹闹忽然变成了“王大胆”,敢让警卫旅离开自己身边,主要是害怕派人多了,把甘宁吓跑喽,派人少了又拦不住这货。
现在可好,两支精锐,两员猛将,那可真是上山虎遇到下山虎,云中龙遇到雾中龙,就在彭城以东,二十多里的地方展开了一场“乒乒乓乓”的激烈大战。这场“遭遇战”从上午一直持续到中午,又从中午持续到后半晌,甘宁终于凭着兵马众多的优势,渐渐的将李进的警卫旅从防线上压了下去。然而就在此时,突然又出现一支骑兵,照着甘宁所部的屁屁上就捅了过去。
甘宁在这儿跟李进掰扯大半天了,手下兵士就算不战死,也快累死个屁了,此时突然遇到骑兵,那还怎么挡啊?
菊花残,满地伤,甘宁笑容也很黄。
后边已经被打烂了,如果再不想辙,恐怕整个军阵都要崩。于是甘宁立刻停止了进攻,亲自顶在最前边,然后命令两翼各部缓缓退却,结成圆阵,转为防御姿态。
战事发展至此,李进其实已经达成了王闹闹的要求,成功拖住了甘宁。只要这支骑兵四下游走,追杀之前的溃兵就好。然而,这支骑兵的将领不是别人,正是第三军的警卫旅长,李进的兄长,李乾!
第542章 趁着备备不搁家
……………………………………
当初徐荣率军进兖州,收服李氏兄弟,还让李乾给自己当警卫旅长。虽然第三军扩编的速度很快,但是一直没什么大战,所以第三军的将领也一直没什么功劳。
后来王闹闹调来南线,张辽同时率部南下,为了与原本第三军的兵马尽快摻差融合,王闹闹还让李乾担任第三军的警卫旅长,却把李进挖走给自己当了警卫旅长。如此一来,李氏一门,同出两个警卫旅长,那自然是对王闹闹感恩戴德了。不仅如此,因为张辽南下的时候是带着毛驴来的,所以他的警卫旅可以有两个整建制的骑兵团,使得南边这帮没见过这么多小毛驴的将领们羡慕不已。
所以,今天对付甘宁这一仗,就是以李进为主力,以张辽警卫旅里这两个骑兵团为“奇兵”,达到拖住甘宁所部的战略目的。
不是歼灭,只是拖延!
因为此时甘宁还不知道,他在这边倒是打痛快了,留守阴平的孙乾却倒了大霉。于禁的第十七师,高览的第十二师,收到甘宁率军增援彭城的消息之后,同时出击,猛攻阴平。而能够做到这种“神反应”,则要归功于军鸽。
然而,有些出乎意料的是,李乾并没有率领骑兵追杀甘宁的溃兵,反而直接向甘宁的防御圆阵发起了猛攻!如此一来,虽然给甘宁造成了巨大打击,但是自身伤亡也很大。
此时李进才是战场上的最高指挥官,见此情形,立刻喝阻李乾,然而李乾却满脸悲愤地吼道:“我儿子在北线战死了!我要是不宰了这些恶贼,我对不起我儿子!”
怎么办?
李整可是李氏的**人,不仅是兄长的亲儿子,也是自己的亲侄子,难道自己不悲痛吗?
此刻唯有杀敌,方能化解兄长心中的悲愤,杀敌既是报国,也是报仇。于是李进翻身上马,横槊在手,要与兄长一起双战甘宁!
甘宁的确很猛,可惜只有一个。面对着李乾、李进的左右夹攻,也只能顾此失彼。不仅如此,李进手下那个警卫旅同时也发起了猛烈的反攻,迎面直击而来。
一个人要是发了疯,能有几个人不害怕的?何况是兄弟俩一起发疯呢?见过长槊上挂着人,还往人堆里甩的没?见过迎枪而来,不躲不闪,还反手挥刀的没?在这里,在李氏兄弟复仇的战场上,都能见到!
即便是甘宁不想认输,可是他手下那些兵将也扛不住了。这些人虽然有不少都是甘宁招揽回来的旧部,当年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