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288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288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尊,但是其人并没有前来拜见刘协,仅是派周昕携带一些财货作为供奉,前来武昌,然后便提出讨封之事。
  “太傅,备以为,眼下当务之急是能够迅速联合各个州郡,共同起兵对抗北朝,否则任由汉正军猛攻荆北,只怕刘景升抵挡不住,万一此人出现反复,可是万事皆休。既然陈王想要辅国大将军一职,不妨就给他此职,只要他肯立刻出兵,攻击豫南,以缓解刘景升的压力,咱们才能稳住大局,缓缓图之。此外,还有徐州陶恭祖,以及青州……”
  说到这里,刘备没再继续,毕竟青州袁术应该算是袁隗的嫡系,刘备也不好置喙,可问题是,如果青州一直没动静,难道就等着荆州被灭么?
  不用袁隗开口,董承代为答道:“青州没问题,先前太傅早已派人联络各处,只是益州山高路远,尚未有消息传回,而徐州陶恭祖则模棱两可,态度不明。”
  突然,太傅袁隗冷冷地说:“益州刘君郎不可信。”见众人疑惑,继而又道:“先前他已在益州逾制,私造天子车辇,自立之心昭然若揭,此时又怎会再奉至尊?”
第481章 朝廷版折翼之策
  ……………………………………
  从荆南马不停蹄地赶回武昌,刘备接连拜见了刘协与袁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回到自己府中之时,只觉得浑身上下都要散架了,却是心情郁郁,依旧不得放松片刻。
  原本说好的,“刘氏三牧”是对抗北朝最大的依仗,可是现在呢?一个想自立,一个想夺权,一个就是守门犬,仅新野一仗便吓得瑟瑟发抖,寝食难安。
  往后究竟该怎么办?
  别说北伐中原,恢复正朔制度了,就是眼巴前这个局面,想守住大江以南怕也是不可能,难道只有慢慢等死么?
  刘备“不开森”,简雍觉得自己有责任安慰安慰,便命人整治酒菜,与刘备边吃边聊。提起当前局势,刘备不知该从何处破局,简雍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随口说道:“归根结底,还是各有私心,争权夺利嘛,人之常情,即便是兄长……”
  简雍忽然住口不说,与刘备深情地对视一眼,刘备那个小眼神好像是在说:你娃可别瞎说啊,我可是汉室宗亲,一心为国。而简雍的小眼神则是说:明白,明白。
  抽了一口酒,简雍嘬着牙花子寻思片刻,而后才又说道:“兄长,其实益州之事无需烦忧,倒不是因为它偏安一隅,无关大局,而是说我们不容易得到,北边同样也不容易得到。将来等到荆北、淮南各地战火烽起之时,只需至尊派一天使,许刘君郎一个高位,甚至是封公封王,拉拢一番。然后言明厉害,要他趁机北伐汉中,牵制住汉正军一部分兵力即可。如此,即便刘君郎不愿为我所用,有汉中相诱,也实为我所用。”
  这话说的在理,刘备深以为然,竟然亲自为简雍斟酒,请他接茬往下唠。
  简雍受了这一杯,大大咧咧地半倚半躺在坐席上,既而又道:“至于说陈王讨封这件事嘛,主要就是武昌这些草包害怕陈王官职太高,反过来呼喝他们。可是他们也不想一想,人家有扬州在手,兵强马壮,就算不给人家封官,人家能听他们的么?所以呀,此事的关窍在于,如何稳住武昌这些草包的心,以免他们再阻碍联合。”
  刘备心里话说,你娃能别草包草包的吗?这话要是传出去,咱得得罪多少人?
  “若依宪和来看,此事该当如何?”
  “结亲。”
  简雍很肯定地说出两个字,而后又解释道:“袁家四世三公,名望隆重,自然是不需也不愿以外戚身份巩固地位的。但是太傅手下那些人呢?比如卫将军,不其侯,若是他们能与至尊结亲,以外戚身份巩固地位,还会顾虑陈王职高么?”
  “妙,妙啊!”
  刘备大喜,连忙又为简雍斟上一杯酒,殷切地问道:“那接下来,咱们又当如何?”
  “徐州!”
  简雍慷慨言道:“陶恭祖老而昏聩,治下无能,兄长当亲往彼处,取而代之。如此,北连青州,南接扬州,以东南包围之势,向北朝施压,以解荆州之危。同时,又可使兄长坐拥一州,左右逢源于太傅、陈王之间。重要的是,唐小娘至今未有音信,兄长此去徐州,正可好好打探一番。”
  话说唐嫣之父唐瑁,卸任会稽太守一职之后,原本是要转回颍川老家的,但是路上不太平,走到徐州之后就不敢再走了。正巧,东海相徐璆与唐瑁是故旧好友,于是便在徐璆的庇护下,在东海安稳下来。
  按照原本与刘备的约定,唐嫣盗取传国玉玺之后,就是要以寻父之名前往东海的,而后便可赶往荆南,将传国玉玺送到刘备手里。问题是,时间过去了这么久,唐嫣始终不见踪影,传国玉玺自然也没有下落。此事干系重大,偏偏刘备这个女婿还是没有经过认证的,也无法上门询问唐嫣下落。
  所以,这件事便成了一件不为人知的的刘备的心事。
  但是简雍作为刘备的心腹兄弟,却是知道此事内情的,再所以,便为刘备谋划了这么一个合情合理,一举两得的计策,让他亲身前往徐州一探究竟。
  刘备闻言,豁然开朗,竟然起身向简雍深施一礼。
  次日一早,刘备便匆匆再次来到太傅府,将简雍的计策向袁隗转述了一遍,当然,“草包”二字自然是省略了的。袁隗听罢,也觉得大有道理,董承、伏完二人更是欣喜无比。
  如今汉室正朔的军权主要就掌握在杨奉、董承、刘备手里,董承已经是袁隗的心腹小狗腿了,主要保护着武昌以及汉室忠贞之士们,而杨奉则像一条撒出去的野狗,已经不那么听话了,这也是袁隗这帮动嘴皮,耍心眼的人以前没有料到的,因此也就对那些领军之人多了一些顾忌。
  所以刘备的态度在此刻看来,显得尤为重要。真不愧是汉室宗亲刘玄孙哪!处处为汉室着想,因公忘私,不辞辛劳。
  不仅如此,刘备还在简雍的计策之外,又向袁隗建言,说咱们不仅要联合刘氏三牧,青徐二州,还可以联合交州士燮、新州马腾、鲜州公孙瓒、吉州公孙度,甚至是辽东的黑山军以及塞外的鲜卑人,把所有能够联合的力量都联合起来,一起讨伐北朝伪帝,如此咱们的声势才能更浩大,力量才能更浩大,赢的机会也才能更大。
  袁隗深以为然,决定立刻派出使者,联络各处,然后便答应刘备所请,命他亲往徐州,联络陶恭祖。
  …………
  陕州,汉中。
  中吏部左副部长国渊亲自作为传诏天使,来到汉中已经有好几日了,但是由于道路不宁,无法前往益州,所以只得在此停驻下来。
  国渊此次所传的诏书,乃是调益州牧刘焉入京,任军府右统一职。当然了,这只不过是一个名义罢了,刘焉要是肯乖乖听话,也就不会道路不宁了。
  其实早在国渊到达汉中之前,陈冉就已经接到了攻取益州的命令,只不过因为益州山势险峻,道路难行,所以这一仗必须要多动动脑筋。
  在发生了反叛事件,确定还需再打一仗之后,参谋总部便一直在研究战略部署。当然了,这么大的责任与功劳,不能都推到戏志才一个人头上,所以,便是刘汉少再次设立最高统帅部,带着皇甫嵩、高节、吴匡、戏志才、以及贾诩、郭嘉、韦光正,众人一起研究的,群策群力,人多力量大嘛。最高统帅部招收后边这三位,主要是为了提供分析情报,虽然搜狐一分为三,又成立了“天猫局”与“酷狗局”,各司其职,但是他们的部属分布那么广,情况又错综复杂,哪能说分就分得开呢?
  在部署战略之时,皇甫嵩、高节都主张以堂堂之师,中路突破,刘表包庇朝廷叛逆便讨伐刘表,刘宠包庇朝廷叛逆便讨伐刘宠。但是戏志才和郭嘉都觉得可以出奇制胜,现在天下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这一伙朝廷叛逆身上,要是咱们出其不意,断其两臂,效果岂不是更好?
  两臂,那便是青州与益州。
  刘汉少倒是没说出刘焉快要死了的话,只问是不是能够稍缓攻取益州。
  然而贾诩好像窥破了天机一般,反而谏言说益州绝不能缓,因为这个地方的地理太特殊,不管是谁守在这儿,都会大费周章,如今有刘焉在,反倒好取益州,毕竟他的儿子们都在京师。并且,假如咱们率先取下益州,虽然这个地方偏安一隅,进出不易,但是咱们可以派一支偏师沿着大江,顺流而下,能够直接将荆扬一分为二,使敌人难以再借大江之险,对抗朝廷大军。反过来说,万一让别人蹿进了益州,加强防备,这仗可就有的打了。
  后边的话贾诩可没敢继续说,事情不是明摆着吗?如果让朝廷叛逆那帮人蹿进了益州,哪怕别处的仗都打完了,单单是一个益州或许也能再打上几年、十几年的,那可就与当初谋划此次反叛事件的初衷背道而驰了。真到了那个时候,贾文和绝对就是罪臣一个!
  说来说去,这个逐渐被确定下来的部署方案倒有点像白波贼郭太当初在高陵制定的那个所谓“折翼之策”了,只不过郭太是想猛攻高陵,诱使池阳、万年出兵救援,歼敌于野,而最高统帅部则是先敲山震虎,吸引到足够的目光之后,再突袭益、青,折其两翼。
  正因如此,王闹闹在给俄吉勒下令攻打新野的时候,一定要他干的漂亮点,而针对于青州乃至整个东南防线来说,臧霸的态度便显得至关重要起来,所以也才有了全柔前往开阳,收编臧霸一事。
  刘表还躲在荆北瑟瑟发抖,袁隗还担心别人比自己官大了怎么办,刘宠觉得只要自己当上辅国大将军,挥军向北,必定摧枯拉朽。尽管听从简雍的建议,刘备立刻带着简雍、刘封等人顺江而下,前往徐州,但是此时琅琊游击大队已经秘密成立了,并且由藏霸亲自率军向东,征讨琅琊相萧建。
  藏宣高此刻肯定也想不到,就凭自己这张糙脸,在不远的将来,不仅会变成袁术与陶谦争夺的宝贝疙瘩,更会成为北边与南边“或争取、或消灭”的一个关键。这也是让全柔给忽悠住了,早知如此,咱还用得着干游击大队长吗?直接弄个师长好不好?
  然而,就在短视之徒还盯着新野的烟花,长远之辈已经瞄上了徐州的位置的同时,益州却偷偷摸摸的忙活了起来。但问题是,打一个新野,能够漂漂亮亮的,打一个益州,又该怎样呢?
第482章 条条大路通成都
  ……………………………………
  此时的第七军可谓兵精粮足,先前吕常征讨上庸,收服了当地豪强申耽、申仪兄弟,打通了汉中与南阳之间的线路,使整个南方防线,从东边的泰山能够一直接连到西边的祁山上去。因此,这一次新编第七军,吕常因功擢升,成为了第七军副军长,兼领师长。
  与此同时,在陈冉与司马朗剿抚并用的策略下,也收拢了不少汉中周边的当地蛮夷,其中尤以巴郡大山深处的板楯蛮居多。但是,这只不过是官方的说法而已,其实功劳最大的应该是人家谐和道。
  当初张鲁、张脩玩五斗米教,跑过去攻打汉中,其中就有不少板楯蛮夷,因为他们装神弄鬼的能忽悠住那些人。但是后来张脩被玩“飞升”了,张鲁摇身一变,又成了谐和道的掌教道师,重要的是,谐和道的“神通”绝对不是五斗米教能够相比的,《谐和大宝典》忽悠的本事更属当世一流,所以,谐和道在这一片不仅继承了原本五斗米教的“教徒基础”,更是发展的如火如荼!
  再者说,板楯蛮其实原本就是大巴山里老实巴交的穷困山民,要不是实在被逼的没办法了,真是不愿也不敢造反。
  他们究竟能被逼到什么份上呢?
  可以因为交不起赋税,把老婆嫁给别人,再加上卖儿卖女,如此还不行的话,就只能“放弃治疗,牺牲自我”。并且,原本那些官吏,尤其是乡亭小吏更不拿他们不当人看,甚至连仆役、俘虏的待遇都不如,奴役鞭挞,如同牲畜。
  如此还不让人家造反,难道只能集体放弃治疗,牺牲自我吗?
  司马朗到达汉中之后,因为朝廷颁布了五阶税法,首先免除了人头税,再者,山里没地是吧?
  田税也不要了!
  没地,可以出山,来汉中耕作,但是耕作国家的土地,可是要交租税的,不多,就一点点。不会种地的,也可以来汉中做工,但是,如果做工发了财,超过了交税线,可记得要交所得税哟。
  然而这一套政策起初在巴郡山里根本实行不了,因为人家根本不信你们说的那一套。所以谐和道就在汉中与巴郡之间的山里建立了一座万源观,取意“万法之源”,然后就在宣扬道法的同时,告诉那些蛮族夷人,说是可以去汉中耕田做工。
  夷人说:“汉人都是坏蛋,总爱欺负我们。”
  谐和道的传道士们就说:“没事,那是以前。现在圣天子临世,拯济万民,咱们都是圣天子的门徒,谁敢欺负咱们,圣天子必不与他甘休!”
  在谐和道传道士们孜孜不倦的忽悠与带领之下,一批批的蛮族夷人才大着胆子走出大山,进入汉中,尝试着开始了全新的一种生活。
  司马朗一看这个架势,说万源观这地儿不错,咱们就在这儿设置一座小城,方便谐和道以此为基,向大山深处传经布道的同时,宣传大汉的政策,鼓励山民们出山生活。循序渐进,汉中的人口也得到大量增加。
  但是,仅施恩惠是不行的,毕竟有些山民面对压迫的时候,选择了自杀,而另一些则选择了反抗。在这之中,可能还有一些人,已经吃习惯了人肉,就觉得吃别的肉都不香了。
  怎么办?
  陈冉手下可是有山地团“狗腿子”的!
  别看那些蛮族夷人生在山里,长在山里,遇到“狗腿子”这些专门训练出来在山林间进行作战、猎杀的专业兵士,照样被打的哭爹喊妈。
  便是如此,在司马朗、陈冉等人不遗余力的折腾之下,大巴山都快空了一半了。首先是张虎带着五百家山民出山,来到汉中定居,然后是朴胡、杜濩两位夷王也先后向汉中投诚。当然了,朴胡这些人现在可不再是什么夷王了,有的是第七军的将士,有的是汉中郡的官吏,家里的小娃们也都送进了学校,开始学习“摸、阿、姨、的、波”了。
  …………
  阳平关以南,不足二百里之外是白水关,由白水关转向东南,不足百里之外还有葭萌关,然后还有剑阁,再走上二百多里才能到涪县,其间多处峭壁绝立,只能在悬崖之上架设栈道,然而这就是汉中入蜀的主要道路,也就是所谓的“金牛道”。
  陈冉手下之前只有魏义那一个山地团,但是后来招收了不少的归附山民。这些山民可是天生当山地兵的好苗子,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攀崖爬壁也不在话下,通过训练之后,再配上精良的武器装备,可以说猛的一匹。此后洛阳更是直接又派过来两个山地旅,所以现在的第七军,其实山地部队已经成为了主力,而当初的山地团长魏义现在也已经成为了一师之长。
  蜀道难,难不住山地兵,突然之间好像条条“大路”通成都了。
  …………
  光熹四年五月,朴胡率领两个团,三千人马,沿万源城南下,翻越巴山,克宣汉,攻宕渠,号召所有巴郡夷人联合起来,反抗刘焉在益州的残暴统治。于此同时,朐忍袁约、阆中程畿相继而起,或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目标纷纷指向了巴郡郡治江州。
  巴郡陷入动荡,刘焉却并不恐慌,毕竟益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