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254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254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汉少大才,起的名字果然好听多了。”
  粗话的,孙坚到底是在夸哥还是在骂哥?咋还一时半会儿想不明白呢。
  不管怎么说,大家都很努力,热情高涨,只要桥墩能够顺利建起来,大桥就算建成一半了。在建造桥墩的时候,刘汉少提醒过他们,一定要考虑到桥墩阻水面积的问题,所以桥墩两头不能是横平的,必须是带有弧度半圆的设计,而现在又提醒他们桥面的自重问题,不能只是考虑如何让大桥坚固,否则的话,过犹不及,不用车马往上面走,自己就可能把自己给压坏喽。
  …………
  刘汉少离开之后,前来送别的人也都要各回各家了,当然,这么多人扎在一处,想要顺顺当当的走掉,也需要有个秩序。首先是中宫云练皇后的马车,其次是东宫云霓皇后的马车,只不过两辆马车里坐了很多的人,刘姠、文徽、杜娘,以及娃们,然后还有三府老大以及各自的随从。四轮马车虽好,但是忒占地方,所以刘汉少平时很少坐车,带动的很多官员出行也都尽量骑马,只不过那些年纪大的,还有妇人和娃们出门之时,一定是要舒适而风光的。
  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立于路边,让领导先走,忽然,关羽悄悄地说:“兄长快看,那个人居然在手上套着一把铁钩,好奇怪的兵器。”
  刘备顺势望过去,怀着自豪且崇拜的意味解释道:“他就是韦光正,以前的燕云近卫团团长,可是我家高祖的心腹悍将。高祖亲往长安抵御胡奴之时,韦团长阵斩胡奴右谷蠡王醯落,但是自己却也受创断腕,重伤难治。还是高祖亲自护送韦团长,日夜急行,赶回洛阳,才被华神医抢回了一条命。”
  关羽感慨且羡慕地说:“我大汉男儿,理当如此。”
  又忽然,张飞拍着刘备的肩膀,大叫着:“大哥,大哥!”
  刘备皱着眉头问道:“三弟,你怎么了?”
  “老头,老头!”
  张飞此举,引来旁边不少人侧目相视,于是臊眉耷眼地低下头,却又在刘备身边小声且惊讶地说道:“当年和我在广宗城外打过一架的那个黄巾老头,在皇后的护卫里。”
  刘备闻言大惊,与关羽一同向皇后的马车那边瞧去,但是车队已走,护卫们也只留下了一个个潇洒的背影。
  “三弟,你可瞧清楚了?”
  “大哥为何不信俺?俺眼大如牛,炯炯有神,岂会看错?”
  也是。
  张飞先前与童渊斗个不分输赢,后来又被黄忠用巧所败,可怜吧唧的,都留下心理阴影,要怀疑人生了,走在街上看见个老头就觉得是武林高手,离着大老远的就开始避行让道,搞的老头们想碰瓷都没机会。也正因此,才能在一群燕云近卫之中发现潜身而来的童渊,可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当年那个黄巾老头真的就在燕云近卫之中,那应该说明什么?
  刘备忧心忡忡地说:“此事切勿声张,待为兄慢慢打探打探。”
第424章 玄孙拜见二高祖
  ……………………………………
  自从刘汉少搬到永安宫之后,王越、童渊除了负责教授近卫、内卫枪剑之术,也会负责调教一些搜狐骨干,除此之外,唯一的任务就是守御永安宫。当然了,这只是名义上的说法,其实也算刘汉少的一片孝心,让他们呆在家里,和养老差不多。
  王越还好说,有自己的家人,平时能来回走动走动,但是赵云从军之后,童渊身边最为亲近的就只剩下刘汉少这么个大徒弟了。刘汉少还怕童渊老来孤单,想过要给他介绍老伴,但是老头估计已经悟出了“幸福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掌握在别人口中”的真谛,死活不要,没事就呆在永安宫,妥妥的老宅男一枚。现在更好,整天抱着刘云远航,逗弄大孙子玩耍。
  可是……今儿不是来送行嘛,保不保护刘汉少还在其次,主要是因为大孙子刘云远航也出来了,所以童渊才难得动弹动弹,潜身在燕云近卫之中,却还被张飞瞅个正着。
  要说王越、童渊守御永安宫,不是什么秘密,却也不是放在明面上的牌。从前刘备给刘汉少当主簿,也没少往永安宫跑,还真没见过这两个老头。现在被张飞说起,刘备心里越想越不踏实,有心再去永安宫打探一番,但是刘汉少没搁家,该用什么借口前去好呢?
  难道要说去给高祖奶奶们请安?
  …………
  从前大汉的学校以官学与私学为主,官学之中最牛的就是朝廷直接开办的太学院,此外还有条件好一些的郡国开办的,而私学则分为“书馆”、“学馆”和“经馆”。所谓“书馆”其实就是小学,主要教授识字和一些数学常识,算是启蒙教育;而“学馆”则教授《论语》、《孝经》,是“专经”前的准备阶段;再往后就可以去“经馆”或是入官学学习了。
  也就是说,开悟启蒙,都是私学的事,官家是不屑于哄小屁孩玩耍的;也就是再说,甭管官学、私学,他们学到最后的最高目标,就是通熟“五经”。
  然而现在,洛阳不仅有官办小学,也有了中学,因为小学毕业的娃们实在太小,属于熊孩子正会熊的年纪,搁哪儿都烦人,必须找个地儿给他们看管起来。
  所以,按照文教部最新推出的教育目标:以乡村、里亭为基础单位,建立官办小学,学童六岁入学,学期五年,主要课程除语文、数学之外,还有体育、音乐、劳动以及校规课。等到三年级之后,语文课会有背诵课文,数学课会学乘除法,校规课变成纪律课,并且增加自然课。
  上学不用掏钱,家里有条件的可以买书本,没条件的不用买也可以跟着听,学习好的还可以奖励书本。小学毕业不用考试便可直接进入以县为基础单位的中学,当然了,因为很多学生离家较远,可能需要住校,不要住宿费,但是伙食费得自理。
  县中学增设地理、历史、物理,并且将小学的纪律课改成律法课,三年之后会有一次中考,过分数线的可以升入郡中的高级中学继续就读,而未过分数线的也可以前往专职中学继续就读。高级中学与专职中学的学制两到三年不等,毕业之时均可报考州立大学以及洛阳各个学院。
  当然了,目标是这样的目标,但是真正实施起来,不可能一步到位。不单各地贫富有差距,地方建设能力,办学师资力量都不可一概而言。再者,前两年百姓生了孩子养不起,还往山沟里扔呢,现而今就能把娃往学校里送,咋可能呢?
  所以,这个伟大的目标实现起来,还需要很久很久。所幸,洛阳作为大汉京城,总是要比别人快走一步,不幸的是刘协、孙权这些熊娃小学毕业之后,并没能得到放飞自我的机会,反而都成了中学生。
  …………
  “粗话的,考试这种东西太吓人了。咱们兄弟回头要是考不上高级中学,将来咋还有脸在洛阳混?”
  “考不上怕啥?听说回头不是还要再建很多专职中学嘛,反正去那里上学又不用考试。”
  “你懂个屁!去那里上学的,将来都得变成干活的工匠,连医院的看护妇都要有专门的护校了,你愿意去那里上学啊?”
  孙权想了想,有些猥琐地嘿嘿一乐:“那也不错啊!”
  这娃发育了?
  刘协嫌弃地一脚踹过去,而孙权很是机灵的躲过之后,高喊了一声:“老黄。”然后就看见在校门外等着接娃放学的老黄跑过来,冲着孙权、刘协摇头摆尾,兴奋异常。
  马车停在校门外边,燕云近卫看到刘协和孙权结伴从里边出来,便打开车门,等着二人上车。
  就在此时,听到马路对面又传来喊声:“二高祖,二高祖……”
  燕云近卫们瞅了瞅,都认识这个走路喜欢摇晃耳朵的家伙,便任由他来到刘协身边。
  刘协惊讶地问:“玄孙哪,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二高祖在上,请受玄孙一拜。”
  刘备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而后才又说道:“多日未向二高祖请安,玄孙心中很是挂念,今日路经此处,想着二高祖就要放学了,才在此等候了片刻。”
  “难得你一片孝心。”
  刘协客套完事,见刘备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便又问道:“玄孙有什么事吗?要不,咱们上车,边走边说吧。”
  “也好,玄孙正有一事与二高祖相说。”
  因为孙坚家现在住北宫的相府高官区,而孙权又是刘协的同学兼小狗腿,所以刘协每天上学放学都接送孙权,就像当初接送史努比一样。
  刘协、孙权、刘备同乘一车,要是按照原本的历史来看,这可是三个皇帝。也不知道老黄得是多大造化,能和三个皇帝一起坐车,偏偏这个家伙还有点不给面儿,冲着刘备瞎呜呜。
  刘备笑骂道:“这个老黄,咋跟有些人一样,翻脸就不认人了呢?”
  这话里有话呀!
  孙权瞧了瞧刘备,接口说道:“那是因为你抢了它的座位。”
  也是,刘协这辆车,平时的常客就是俩娃一狗,不管怎么坐,都有老黄的座位,今儿刘备一上来便坐到了刘协对面,你让老黄坐哪?刘备尴尬地瞅了瞅老黄,只得往旁边让了让,可是老黄还不稀得和刘备坐一排。见此情形,孙权只好委屈自己,转身和刘备坐到一排,老黄则扑到刘协身边,摇头尾巴晃。
  刘协一边儿捋着老黄的毛,一边儿学着他老哥刘汉少的模样,故作慈祥地问:“玄孙,说说吧,今天找哥到底什么事啊?”
  刘备叹息一声,有些沮丧地说:“其实也没什么事。这不是高祖陛下护送貂蝉公主前去并州探亲了嘛,玄孙就想着去向两位高祖奶奶请个安,看看家里有没有什么事需要玄孙帮着去做。可是到了家门口,值守的燕九娃居然不让我进去!还说未有召见,外臣一律不得入内。”
  “就这?”
  刘协先是惊讶,又感到好笑,瞧着刘备那副模样,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于是说道:“九娃说的没错,这是大皇嫂下的令,连这小子去找我玩,都被拦在外边了。”
  刘协越说越烦躁,就恨自己长的慢。史努比去渤海,他不能跟着去,老哥去并州,他连送都不许送,因为不能耽误上课!现在每天一回家,不是皇嫂就是皇姐,被一圈人围着唠叨,好在文恶霸嫁人之后性情大变,没再逮着自己练过手。可是即便如此,每天对着那些女人和刘云远航那个尿炕娃,刘协也有一种想要崩溃的感觉。
  刘备有些气愤地说:“外臣非召勿入,高祖奶奶做的没错。可我是您的玄孙啊,就连高祖陛下也时常说,咱们是一家人。”
  刘协哭笑不得地说:“要不……我带你回家?可是我也不敢保证九娃能放你进去啊!”
  “哎,算了,我也没别的事。就是高祖陛下一走,家里只剩妇孺,才想探望一下,略尽孝心而已。”
  刘协不满地说:“咋是只剩妇孺?这不还有我的嘛!”
  刘备苦笑着说:“不瞒二高祖,玄孙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您呀。高祖陛下节俭爱民是没错,可是咱们皇家该有的威仪也总还是要有的吧?您是大汉皇子,与寻常百姓之子一同上学也就罢了,出来进去哪能只带区区四个护卫?”
  “胡说啥呢?”
  刘协差点翻脸,再想想,这个玄孙毕竟是为自己好,才没有继续发作,悻悻地说道:“五个!驾车的不算哪?如今咱们洛阳平安稳定,每条街上都有城管日夜巡逻,连寻常百姓都能进出随意,笑逐颜开,我一个大汉皇子又有何忧惧?要那么多护卫干吗?难道你没看见过,平时老哥进出带几个人?皇嫂们带几个人?公卿大臣们又带几个人?用老哥的话说,带人多了就是臭摆谱的,只会阻碍交通,引起百姓恐慌,而且还浪费人力物力!”
  “是是是,二高祖教训的是。”
  刘备连连应声,又替自己解释道:“我这不是为二高祖着想,怕他们能力有限,对您保护不周嘛!”
  刘协傲娇地说:“放心,他们能力强的很,都是老爷子亲自调教过的。”
  刘备满是疑惑地问:“老爷子?”
第425章 卧榻之侧河内郡
  ……………………………………
  出洛阳向北,过了大河就是河内,也是刘汉少此次北巡的第一站。河内郡长闵贡早早的便带着河内官吏等候在渡口,见到刘汉少阔步而来,激动不已地迎上前去,口称一声“陛下”,竟哽咽而不能言。
  刘汉少哈哈大笑着走上前去,拉着闵贡的手,拍着肩膀问:“咋滴了这是,看见哥不高兴哪?”
  闵贡连连摇头,想用袖子擦擦,手却还被刘汉少握着,只能举止怪异地往臂膀上蹭。
  当年刘汉少和刘协被张让那帮“木有小丁丁”的“拐走”,就是闵贡第一个跑到大河边找回来的,还背着刘协,拉扯着刘汉少走了大半夜。后来刘汉少干翻董卓,便让闵贡接替朱儁,担任河内太守,再后来朝廷多有改制,也有很多人一跃而上,闵贡却没再挪过窝。三年多来,闵贡没机会再见刘汉少,甚至刘汉少护送刘姠去探亲,路过河内,都没让闵贡接驾。很多人都以为闵贡失宠了,然而闵贡却始终稳坐河内,兢兢业业。因为当年命闵贡赴任之时,刘汉少也曾拍着闵贡的肩膀,说过一句:“卧榻之侧,哥不能交给旁人。”
  陛下已经长的比自己还高了,也壮实了不少,难得与自己还是这么亲近,最重要的是,大汉这三年在陛下的治理之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闵贡实则是喜极而泣。
  也难怪他会如此,可以这么说,如今大汉除了洛阳之外,变化最大的就属河内。首先,在曹操与交际部的督造之下,轵关陉、太行陉已经全部修好了水泥砖路,使得河东、上党与河内往来便利,联系紧密,而自东向北更是可以通过邺城直达冀幽,使河内战略地位提升的同时,更是大大增加了工商地位的提升。假如大河大桥建成,使洛阳与河内融为一体,面对北方而言,河内就会成为京师打仗时的桥头堡,做生意的门面房,干活的大工厂,休憩的后花园。
  后花园刘汉少还没来得及参观,但是大工厂却所言非虚,比如四轮大马车,因为之前没有永久坚固的桥梁,想渡河都困难,严重影响了在北方的销量,所以河内有车辆厂,再比如河东的钢铁上党的煤,不能让他们把钱都赚完,更不能强枝弱干,所以原材料都是汇聚到河内之后,再进行深加工。
  再所以,河内有大汉目前最大的兵工厂,各种制造厂,就连大汉第一台全铁部件的纺纱机、织布机都是在这儿制造的,属于当前大汉工业最发达的一郡,百姓富裕程度甚至可以媲美洛阳,这还不足以使闵贡骄傲吗?
  …………
  闵贡等人陪着刘汉少一边到各处参观,一边忙着解说介绍,每到一处都会引起一阵阵热烈的欢呼。刘汉少不仅对陪同的人员相善,甚至与不少的工人、百姓亲切地打招呼、握手,询问他们的工作情况,生活有没有困难。工人、百姓们激动不已,有的禁不住热泪盈眶,有的甚至非要趴在地上给刘汉少磕一个,吓得燕云近卫们连忙上前,半是搀扶半是挟制,生怕百姓们激动过了头,搞的刘汉少都有点不好意思走秀了。
  后来,在座谈会上,刘汉少又对闵贡说道:“仲进哪,咱们河内取得如今的成绩,这和你与在座诸君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是,咱们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应该更注重基础工业的发展。比如车辆厂,摆钟厂,虽然现在赚钱多,但是技术推广出去之后,别人也可以开办这样的工厂,到时候可就没这么丰厚的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